一杯滄海
靠著海,修了一條長長的棧道,靠近三浴的棧道旁,布著很多咖啡店和茶社,卻只有一家小小的店面獨具韻味。我推開了這家叫做“一杯滄海”的咖啡茶社,倚在靠窗的沙發上。窗外棧道上的路人行至此都會駐足留影。我饒有興致的看著他們,只不知,是我在看風景,還是我也成了風景。
我點了一杯叫目覺的咖啡,盡管不知道是什麼品種,卻很貪戀它的香味。菜單上的文案寫的很美,以致讓人忘了它昂貴的身價。
剛才還在耳邊鼓鼓吹著的風被隔在一層薄薄的玻璃外,讓人忘了眼前翻滾的大海是如此不平靜的。太陽似乎又落下了一些,不知還需多久,它才會沉下海平面。而它沉下的時候,是不是我也要為即將別去而惆悵呢?我的嗅覺裡是濃濃的咖啡香,聽覺裡充斥著老歌的悠然聲,視覺裡是那一刻不停歇的奔騰海浪,味覺裡滿是菜園小餅的鹹香,唯獨我的知覺是麻木而遲緩的,是酒還未醒嗎?我呷了一口咖啡,理一理思緒,讓筆尖的情思緩緩地流露出來……
雞肋的開始
清晨7點10分的飛機,因為在浦東機場起飛,不得不5點就趕去人民廣場坐巴士。我原以為即使沒有晨曦為我送行,至少也有星月相伴。結果卻是晨曦和星月都沒有來,只有滂沱的雨和陰冷的風。機場很冷清,仿佛只有這一般飛機似的。我清清靜靜的48小時從這一刻開始了。
從流亭機場坐大巴一路開至海天酒店,可以見著有些破敗的城郊和頗為繁華的市中心。我在香港西路上跳下了車,背著沉沉的行囊,沿著繁華卸去,幽靜凸現的街道緩緩行去。風吹過時會覺得有些冷,畢竟是北方的深秋了。我訂的如家藏在小巷深處,卻也好找。放好行裝,踏著輕快的步子,在街對頭的車站上隨意跳上輛去棧橋的公交,開始了我在青島的生活。
棧橋之於青島有如天涯海角之於三亞,不去可惜,去了嘆息。那裡沒有風景,即使眺望小青島也只是朦朧隱約的。我很粗糙的打量一番便匆匆離去,在離棧橋不遠的海景麥當勞享用了在青島的第一頓午餐。吃飽喝足,發現邊上就是大名鼎鼎的火車站廣場,果然是歷經了歷史洗禮的老樓,遺落出別樣的風姿和氣派,是許許多多新建的車站所不能比擬的。火車站旁的公交站點上,我坐上了回程的車,前往魯迅公園。
用腳丈量的海岸線
魯迅公園的入口很小,很不起眼,穿過密林般的松濤,湛藍的海突兀的出現在眼前,如此安穩,如此深沉。這是我至今仍難以忘記的瞬間。我在一塊臨海的岩石上坐下,靜靜地望著面前毫無波瀾且泛著金光的大海。溫暖的風偶爾會撫摸我的臉,我呆坐著曬太陽,竟不知不覺合上眼睡著了。也不知睡了多久,醒來的時候,依舊是那一幅美如畫卷的景致,讓人不忍離去。臨走前,請坐在岩石另一端的好心人替我照張相留個紀念,沒想到那人竟熱心的讓我站在不同位置前前後後拍了好幾張,其敬業精神著實讓我感動不已。
我沿著海邊的棧道緩緩地踱著步子,忽而攀上階梯,忽而下到海邊。高興的時候會小跑奔上幾步,懶散的時候就隨地一坐,看海曬太陽。這一段海游人不多,卻瞧見許多老伯站在岩石的高處垂釣。即使走到一浴,戲水的人也不多,反倒是些本地人依舊不畏秋寒,露著黝黑的皮膚游泳、打球或曬日光浴。海邊的沙並不柔軟,夾著不少小石子。可我卻很喜歡走在沙上的感覺。盡管走起來有些費勁,但每一次提起步子卻有一種擺脫沉淪的掙扎,每掙扎一次,感覺心就堅強了一分。
不知不覺走到了正陽關路,走進了八大關。這裡的老別墅並不算多,卻因那茂密的樹,深邃的巷子和安寧的氛圍讓人心生歡喜。深秋的風縱是再溫柔,也吹落了一地的枯葉,讓行走其間的我時不時淋上一場金色的雨。我很容易的找到了公主樓,卻因為它的庭院深鎖而體會不出它的美來。反倒是樓前草坪上一筆一劃細細描摹的美院學生讓我忍不住駐足許久,仿佛靜靜的看他們把我所見的那眼風光定格在畫紙上是件無限美好的事情。站的久了,便在河道邊的小樹林裡坐著休息,我身邊一對新人正在拍情景劇式的婚紗,我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一場學生時代的戲劇,偶爾抬起頭,柔和的光線從樹縫裡透下來,直直的照進人的心裡去。
在錦繡園附近來回晃悠了好久,這才尋對了方向,找到了花石樓。細細參觀了一番,從樓裡出來時,竟覺得有些餓了。門口小攤上,烤地瓜的香味深深吸引了我,於是捧著地瓜坐在海邊慢慢啃著。人生有時候也會因為這種不協調而顯落出別樣的樂趣來。
傍晚時分,去了五四廣場和奧帆中心。廣場上五月的風並沒有讓人震撼,讓人震撼的依然是那蔚藍蔚藍的大海。我站在海邊,借著最後一抹夕陽看著如此溫柔的海,總不忍轉身離去,直到華燈初上,夜色把海徹底的遮掩……
真正的城區
在青島的第二天,我一早踩著清晨的陽光去找尋傳說中的福山支路。踏著陡坡向上,看見一些晨練的老伯和婆婆。都說八大關是中國五大美麗城區之一。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為。八大關縱然是美的,但美麗的城區卻應該是在獨具風韻的同時還夾帶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就比如福山支路。我到達康有為故居時時間尚早,沒有游人,讓我可以靜靜品讀這位維新志士的一生。樓裡有一對老夫妻和我一樣也是趕早場來參觀的,他們請了講解員,我自然也就樂得蹭聽了一番。只不過他們尚且意猶未盡,我卻走出屋子,坐在門口的石梯上曬著太陽,看著這幢老屋,略微發幾許呆。離開前請賣票的老伯幫我照了張像。老伯很熱心,帶著我到了能照到全景的位置,臨走還親切的和我告別。我繼續沿著福山支路行走,在福山路上找到了沈從文和洪深的故居。可惜如今都已是普通人家的民居,顯得雜亂了許多,讓我頗有些失望。我繼而沿著大學路、黃縣路一路走去,幾乎踏遍了這一片城區,終於在腿腳酸軟之時找到了迎賓樓。
這幢舊時的總督府讓初來乍到的人無不驚嘆,無論是幽靜的庭院,別具一格的外觀還是各個房間出人意料的設計。我跟在接二連三的旅行團後面反復參觀了這棟了不起的建築。依依不舍的離開時在出口處遇上了一位畫家的畫展。畫風是很溫情也很有童趣的。入口處的小詩寫得很美:“時光都獻給了少女……迷茫的一生有了它的形式,給心靈造像。”畫很貴,我買不起,於是買了本以畫作封面的記事本。之後,這本記事本承載了我48小時的心情和永遠的紀念。
離迎賓樓不遠便是基督教堂。我不是教徒,所以坐在偌大的教堂裡,聽著門口傳教的人說著關於耶穌的種種,卻也只是莞爾一笑。倒是更為偏愛教堂的外觀,尤其是鐘樓,讓人凝望許久,似乎從那裡可以望見時間的足跡。由於工作人員告訴我天主教堂正在維修,我不得不放棄原定的行程,直接前往啤酒街。
不知又跋涉了多少路途,終於找到了登州路啤酒街。我找了家像樣的餐館,狠狠地吃了頓海鮮大餐。只不知是我酒量不如往日還是那一大杯原漿啤酒勁大,起身時竟有些暈了。我慢慢走著,直至走過青島啤酒廠,才似乎被風吹醒了。
被吹亂的海
下午時分,我又回到了海邊,想再看一眼昨日的大海。然而風吹亂了我的發,也吹亂了湛藍的海,吹散了昨日的寧靜。遠處幾只小舟在風浪裡沉浮著。清晨曾經無限燦爛的陽光也沒有了光輝,在雲層裡勉強暈出一圈淺淺的光華。我有些失落,也因為這樣的失落變得低沉起來。但我還是固執的坐在海邊高高的岩石上,盡管被猛烈的風吹得有些搖晃。我的腳下,一對對新人孜孜不倦的拍攝著婚紗照。即便已如此寒冷,即便笑容已明顯有些僵硬,卻依然努力的微笑著。我緊了緊衣領,呆呆地望著面前混濁暴躁的大海,世間在那一刻似乎只有我和這片廣闊的海,撇開了周遭所有的嘈雜,變得清寧起來。
我很感謝一杯滄海溫暖的收留,讓我可以愜意地看著洶湧的大海。我蜷縮在沙發裡,對著窗外的海,不知該有怎樣的心情,歡喜卻也惆悵。我在一杯滄海裡坐了很久,直到咖啡涼了,太陽落山了。臨去時,回望了一眼這幢海邊的小屋,記下了石板上的那段話:“每個人都是一只杯子……倒空你的杯子,讓人生作別樣想。”
我沿著太平角公園長長的參道行走著,離那片汪洋大海越來越遠。我總是忍不住回頭,想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似乎多看一眼,便賺到一眼,直到參道兩旁的松柏終於消失在眼前。
離去時的驚喜
天還沒有亮,我卻要離開了。獨自走在香港西路上,路燈的燈光投射出我長長的身影。走到路口,總是會轉過頭去向著海的方向望一眼,即便望見的只是漆黑如墨。走到機場大巴的售票處時,一輛班車剛巧開走,下一班車還要等上半小時。閑著無聊,我四處走走,街對面就是海。天此時漸漸亮堂起來,東邊有著一抹淺淺的紅色,這或許算不上日出吧,但依然像日出一樣飽含著對一天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路上很清靜,偶爾會有晨練的人從我身邊跑過。我靠在海邊的柱子上,深深地吸著氣,汲取著大海散發的氣息,默默享用著這份意外的驚喜。
燦爛的陽光終於釋放出來,照亮了整片海,今天的青島應該依舊是個好天氣吧。只是,我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