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29日從廣州出發到10月15號回到廣州,一共有五次長短不一的出游:第一次——和梅梅水泊梁山半天游(小小梁山只有197米,想不到吧);第二次——獨行陝北(6天);第三次——姐姐黃金周第一天組織參觀的富縣耀州窯博物館;第四次——我稱為踩墳頭之旅(3天),第五次——本次重點太行山(8天),第四次的行程是這樣的:2008年10月2日一大早從閻良出發,和魚、還有幾十年沒見到的大學同班同組組員老劉在人頭湧湧的西安火車站碰頭,老劉本事大,搞到一部剛開了一個多月的嶄新的白色四驅吉普,也是應我的要求,開始了我們對秦直道起點的考察。這個地方不那麼好找,網上是這麼說的——陝西鹹陽淳化縣的秦直道走向:鐵王鄉梁武帝村,大疙瘩村以西(秦雲陽林光宮漢甘泉宮遺址北門,雲陵)為秦直道南端起點……車到了淳化縣城之後,即開始不斷地下車問人,這裡應該是蘋果之鄉,路邊的蘋果樹正結滿了紅紅的果實。在村道的土路上顛泊了許久,並走了一點冤枉路之後,經過了一個小水庫(這裡的景色還很入畫的),秦走道起點終於讓我們找到了,那裡現在平地豎起了一塊高大的柱型碑,上面繪有秦直道的路線圖,還用小篆寫了秦直道三個大字,設計還是不錯的,眼前的大道有好幾百米長,寬度也在四五十米。只是他們正在道上鋪磚,我極不贊成,認為是破壞了秦直道的原始風貌。但回來到網上搜索,了解到這條大道如果不修,不讓熟人帶著可能根本就分辨不出哪是秦道哪是莊稼地。在這裡我們還看到了漢甘泉宮遺址,有石熊石鼓,當時並不太在意,其意義還是回來在網上查到的。兩個山包中間蓋了一間古色古香的展室,過國慶節正應該是展示的大好時機,可是不知為什麼不開。關於漢甘泉宮的資料回來上網做了查證,這裡做個粘貼:甘泉宮,漢武帝所建之離宮。位於淳化縣城北約30公裡的黃花山(古稱甘泉山)南的涼武帝村。總面積約600平方米。它是武帝於建元元年(前140)在秦林光宮基礎上擴建的。其規模僅次於國都長安的未央宮。甘泉宮是這裡富麗豪華的宮殿群的總稱。
史書所載,當年的甘泉宮,殿於參天,氣勢恢宏。雕梁畫柱,金碧輝煌。樓觀相屬,邸舍百間。宮中建有益延壽觀、通天台和迎風宮。高達30余丈的通天台,站在台上,滾滾浮雲悉在足下。極目展視,巍峨宏麗的長安宮闕隱約可辨。二宮之間,便是益延壽觀。觀中四季陽光充足,溫潤清涼。這是漢武帝每年避暑的常居之殿。觀中武帝之臥室,仿未央宮清涼殿,陳設奢侈。以紫玉為盤,貯冰於膝前。給人一種寒涼舒適的感覺,真乃仙家之地也。在其周圍,附屬建築之宮、觀、台、壇星羅棋布。《淳化縣志》記甘泉宮有“宮十二、台十一”之說。這些宮、觀、台建築,多數近在中心建築區之周圍,遠在今淳化縣境以外。如此富麗堂皇的建築,其所以選中遠離國都的甘泉山,其原因不言而喻。史書說,甘泉地是“黃帝以來祭天圜邱之處”,又說為“黃帝的升天之處”。又一說“匈奴祭天處”。至秦二世時建有林光宮,至漢,又擴而廣之。很清楚,從人文始祖到封建帝王均視甘泉為寶地,是它的地理、歷史優勢和天然風光所決定的。甘泉山自古為軍事要塞,屏障鹹陽的前哨。秦直道於此修成後,這裡便是秦的軍事指揮中心。作為境內最高地,這裡山高氣爽,氣候溫潤,加之草原鹿肥,風景宜人使帝王們流連忘返。難怪秦二世也要偷偷地於甘泉(林光宮中)“作角抵戲之觀”。“漢武帝從五月避暑於此,八月乃還”。迄今所知,僅秦漢兩朝先後到過甘泉宮的帝王就有5位,達150余次。甘泉盛況,中外馳名。歷代詩賦名家多有贊譽。漢王褒的《雲陽宮記》、大文學家揚雄的《甘泉宮賦》、宋唐仲友的《甘泉宮記》等均為膾炙人口的佳作。甘泉宮創造了千古輝煌,也難免有不盡遺憾。史傳,長眠於淳化大地的勾弋夫人就是被漢武帝賜死於甘泉宮的。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漢勾弋故事”。注意這裡,後面會提
兩千年過去了,甘泉宮的雄姿債影蕩然無存。我們僅能看到的也只有遺址了。位於其內的兩大土塚,那是祀太一神的“通天台”之台基。忠於職守的唯有石鼓與石熊。那只極富靈性的石熊,據說因偷吃莊稼而被人打掉了嘴巴。那面傳說曾為光武帝敲響過的“震天鼓”也悄然杳聲。撫今追昔,使人不免有點悵然失望。據說甘泉宮焚於大火1994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工修復後,秦直道明顯地現身了,可消失的也快,當時在姐姐家狂妄地高喊沿著秦直道一直走它七百公裡!其實你根本不可能沿著它走下去,因為你不知道它怎麼就無聲無息地結束在周圍大片的莊稼地裡了。我們只好和它告別去縣城吃午飯,有一大盤燒茄子做得非常好吃,大家(特別是我和魚)一掃而光。下午到鹹陽城時叫老劉讓我和魚下車放人家回去了,他們國慶節還在緊張地上班落實某市長指示,抽出一天時間陪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噢,我們在去淳化的路上曾經路過了楊貴妃墓,不過一下子開了過去沒停,它糾正了我腦子裡一直的一個錯誤:以為楊貴妃躺在漢中。姐姐後來說,楊墓80年代去只有一個可憐的小土包,現在的那些建築都是後搞的。在鹹陽住在一個大劇院後面的招待所裡,當晚在“當當”面館約見到了芳,她是我們當年一同從蘭州當兵上路的戰友,老大姐。此後再也沒見過。這次鹹陽會面真的驚奇,她在防疫站退了,我們當晚邊走邊聊沿著鹹陽河走了一圈。第二天(3號)按計劃先去茂陵,轉了幾次車知道坐旅游車有貓膩,從八十年代帶外甥女第二次看兵馬俑即知道西安旅游環境不怎麼樣,但還是防不勝防。說是參觀茂陵其實給大家看的是霍去病,我說,這不是喧賓奪主嗎,就和魚自己趟路直奔那漢武帝的大墳包去了。沒想到兩月前加設了一人多高的鐵絲網,我和魚采用各自的神人之術侵入領地,爬到了最高點,整個墳包沒有任何建築物,周圍種樹山頭荒草,我們拍攝了一個紀錄片之後就聽到山腳的喝斥聲,就下到了正面的碑前照相。茂陵目前非常樸素安寧,回來查看了中央台今年八月拍的一個電視片,研究茂陵到底有沒有被盜,證實被農民起義軍大規模盜過兩次,但大規模地打開拿取也就不能稱之為“盜”了。哈,老祖們,“秦皇漢武”——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今天被我們踩在了腳下。原諒我們有些不敬吧,我們這也是拜謁的一種方式嘛。現在,告別,讓他繼續安靜地呆著吧。下午去乾陵,這是國慶黃金周第五天。在乾陵的時候人山人海,影響心情。不過在乾縣汽車站附近吃的陝西餃子實在是美。武則天兩公婆的合葬墓氣勢如虹,無字碑也顯示了這女人的氣魄,只是很多石人沒有了頭,讓後來人急於把自己的腦袋擱上去尋開心。
第三天按照芳和姐姐的推介去漢陽陵——漢景帝之墓,這個陵開發得確實不錯,門票也了得,90元,我發現我這個尼康相機有一個拍攝博物館功能非常好,拍出來的展品顯得比較不失真,我們還在裡面看了一個高科技的小電影,挺好玩的,是三分之一大的古代小人在一個小舞台上表演,很逼真,雖然我用相機做了偷拍,但我現在也沒弄明白采用的什麼原理。景帝陵規模雖不小,但陶俑的尺寸都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為什麼會出現文景之治,其實道理只有一條,接受秦始皇的教訓,少取於民,與民修養生息,我們現代的官員想流芳百世,能不能從文帝景帝身上學一點什麼。從漢陽陵出來魚計劃學我獨行陝北,我不甘心,踩墳頭踩上了癮,還想找漢高祖劉邦墓,在漢朝所有的皇帝裡,試問哪一位有咱們這位出身沛縣的漢高祖故事多呀?向老鄉一問,說就在來的窯店路上,我看時間還早,寧可走回頭路,也決定探尋一番。坐上回頭車,在窯店下車,一下車就簧了,發現前方路上根本就沒有可乘之車,凡開得動的車都在收玉米,誰會搭你,“行走完全靠腿”。我正前方公路的正面,有一個小墳包,左側,一個大墳包,問老鄉,劉邦的在哪?都指著特別遠一處隱隱約約的一個山頭說——那就是。目測一看就知道我這老寒腿是走不過去的了,只好舍遠求近,看看小的。在路上曾問農民伯伯那頗具規模的左側大山包是誰的墳,老漢說餓老百姓不知道那些個,那我就爬上去看個究竟吧。在實實在在走了五六裡爬上正面小墳包的時候,我看到了兩個山頭之間有一個大坑,很明顯是以前的盜洞,財物一定早沒有了。山下終於看到一塊墓碑,寫著“趙王如意之墓”,區級保護文物,我想不起這位如意先生何來也,只好等回家再說。在通向劉邦墓的莊稼地裡,我還看到了一個白色的不小的墓,我問老鄉知不知道那是誰的?回答說那是一個老師的墓,誰的墓能占據在帝王墓的中間還有那麼顯赫的位置?老鄉回說:那老師為學生好呢麼,有十幾畝地呢。看來,只要是做了好事的,老百姓舍得把他放到和帝王同等的位置上。從趙王墓回來有些沮喪,心想,走了這大半天連飯都沒得吃原來只看到了你這麼個小小的區級文物!真正不值!可功夫不負有心人,回來的路上上天給了我補償。雖然秦宮遺址博物館不開(這些地方過節都不開是不是應該對陝西的文物管理部門提出批評呀),但我順著它南邊的玉米地小路走下去發現了驚喜,我在荒草叢中發現了國家級文保遺址——秦鹹陽宮遺址!其實況不必再說,有照片為證。http://www.ctrip.com/community/characterbrief.asp?uid=xiaowei904反正我一個人在荒草叢中的快樂從此開始,不過,真正的秦鹹陽宮昔日的美景還是要等自己回家上網查找了,誰讓自己平時歷史積累不足呢。秦鹹陽宮的資料不如漢甘泉宮的豐富,找到了如下一些:鹹陽宮是秦國及秦朝的政務中心,興建於前350年秦孝公遷都鹹陽。鹹陽宮,中國秦代宮殿。位於今陝西鹹陽市東,當初秦都鹹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鹹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鹹陽宮已建成。據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秦末項羽入鹹陽,屠城縱火,鹹陽宮夷為廢墟。1959年以來勘察發掘秦都鹹陽遺址。經勘查,該宮在今渭河北岸黃土原上,宮內保存有十多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已經發掘的主要是1號基址,它東西長60米、南北寬45米,高出地面6米,平面呈長方曲尺形。經初步復原研究,這是一座以多層夯土高台為基礎、憑台重疊高起的樓閣建築。……這是鹹陽宮內一處重要宮殿。它始建於戰國中、晚期,後經多次維修、擴建,秦末毀於烈火。但也有人認為,將1號基址定為鹹陽宮建築還缺乏有力證據。“秦鹹陽,本來就沒有外郭城,所以,項羽所焚毀的,應該是渭河北岸的秦鹹陽宮,現在在鹹陽窯店發現的秦鹹陽宮遺址,有明顯的火焚痕跡,所以說鹹陽宮應該毀於秦末兵火,而阿房宮根本沒有完全建成”舊新聞:擁有珍貴文物的陝西秦鹹陽宮遺址博物館一年收入竟然不足400元。反差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逢雪也漏水,赫赫帝都無人賞 秦朝以及秦朝文化在國人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從來不缺少關注和探究。在每一次對秦朝歷史的叩問中,陝西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東郊的秦鹹陽宮是秦國建都鹹陽後建設最早的宮殿,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秦鹹陽宮遺址博物館,理應把千年前的秦史秦都鮮活地傳遞到人們眼前。然而,這座博物館現在卻是破損衰敗,門庭冷落,生存現狀令人擔憂。 秦鹹陽宮遺址博物館館長李朝陽說,由於年久失修,今年年初博物館就遭受了一次“雪災”之苦。三個展覽室全部漏雪水,屋頂、房梁、牆壁上泛起水漬數十處,有的已呈現片狀、帶狀,漏下的雪水將許多牆壁濕至地裙。記者當時曾趕到館內采訪,一個展覽室地面的積水人影可鑒,秦都鹹陽的模型被水浸壞不說,有的展覽室內部分基本陳列的文物也已受到“波及”。曾為赫赫帝都,如今卻落得這般模樣,不得不讓人感覺到幾分凄涼。 李朝陽說,博物館成立十年了,基本沒有進行過修繕,原來下雨漏水多次向上級報告過,但終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補救。“博物館2005年的門票收入不足400元,歷史上收入最多的大概是1500多元,但那是在花了500余元成本後才達到的。”李朝陽說。韭婁評語:這點錢你就別收了,官員們哪次吃飯少於400元的呢。讓國家補貼吧。可你們陝西文物管理工作者應盡的責任盡到了嗎?積水了,你上班的掃一掃總可以吧。回到西安已是傍晚日落時分,我拍了張古城城牆角樓。啊,四天內踩了四個墳頭兩朝宮址,加上以前的兵馬俑,這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除了宋祖在河南鞏縣外,咱們也算都踏過了,霍去病馬踏凶奴,咱們足踏墳頭。回家後姐姐說,你這次可真行啊,從黃帝陵始,你把帝王們都拜完了!我說:哪裡,任重道遠呢,下一目標——清東陵!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去秦直道起點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