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張家界
抵達時已經天黑,渾身疲憊,心緒不寧。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城市面貌和它原來的名字一樣,有點特色的就是身背筐簍的少數民族婦女,雖然已是夜晚,但依然隨處可見。湘西自古是苗族土家族和布依族的聚居地,至今仍然保留著很多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
飲食總是有鮮明的地域性,南方盛產稻米,主食也多是米粉一類在北方少見的東西,而且添加的面碼種類繁多,但多以酸辣為主。在夜市上一個人聲鼎沸的小攤子吃了一份炒米粉,味道居然不錯。
早晨推開窗,陰沉沉的,但與北方的陰沉天氣迥然不同,略有一絲詭異。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來到了另一片天地。
為了更深地體會民風民情,我在汽車站沒有選擇直達張家界森林公園景區的旅游車,而是選擇了一輛當地人乘坐的小巴。這是我多年的習慣,到天子山景區雖然繞行,但我可以更深切地了解這片對我來說極其陌生的土地。
車開了,從眼神中可以讀到,我在這輛車上顯得非常格格不入。但我對他們沒有絲毫影響,他們很熱烈地用我幾乎聽不懂的方言在談話。他們都是景區裡的原住民,彼此相識,同車回家。車行雖緩慢,他們依然談興十足,偶爾提高聲音,以表達不同意見。
一路上風光無限,尤其是無意間猛回頭,竟看到天門山天門洞,讓我很是欣喜。路過很多村鎮,一派雞犬相聞的場面。河畔用捶打方式洗衣的老婦、門廳中打麻將的大嫂,馬路上閑逛的貓狗、房頂上的裊裊炊煙,讓這片祥和充滿著生活的柔情蜜意。房子上多有紋飾精美的瓦片和屋脊,極具南方民居特點,我還在幾家房子的山牆上看到紅色的五角星,讓我突然想起這裡做為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色歷史,讓我想起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小巴不斷地走走停停,經過茨坪、教字埡等名字很有地方特色的村鎮,很快就到了泗南峪。張家界景區一共有五個入口:國家森林公園、水繞四門、武陵源、楊家界、天子山。泗南峪進來也就是天子山了,這是張家界景區最偏遠的入口。
進入景區,乘坐居民專用車來到一個小山村----丁香容,我未來三天在山上的臨時居所就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