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游記壇子裡很多了,我自知本帖將不可望其項背。碼幾行字記述一下我的第一次黃山行,同時向程先生和同行的驢友表達感激之情。一直向往游黃山,卻總因各種借口未能成行,這回借了個出差的便利,且說服了LD請假一天,終於得逞。 在合肥公干期間搜得望秀山論壇,前後左右地翻帖,又加發行程咨詢帖並給程先生無數騷擾電話,總算大致弄懂了行程安排(程先生百忙中耐心解答,感動中)。
啟程
按事先做好的功課,29日早上6點20從合肥所住賓館出發,揣上從賓館順出的早餐直奔火車站,一路中雨。早上7:00接到LD後,打車到汽車東站坐上了7:30發車湯口的大巴。此處小結一句,在合肥可以隨意打車,從市中心到機場也就20塊錢。一路無話,唯嘆LD辛苦,從頭天夜裡上了Z73,一路也沒睡好,飯也不能好好吃,我膽子小,賓館裡好吃的點心沒敢順(只能吃不能帶,而且我去的時候人家還沒正式開餐),就順了點雞蛋和香蕉出來。
大巴全程高速,走的是合肥-銅陵-黃山,我因工作關系去過銅陵幾次,因與工程打交道較多,不止一次聽人說到這條高速的名字不怎麼吉利,為何:合銅黃,諧音為“合同黃”,合同黃了當然也就不吉利了。不過這也是大家調侃時的素材而已,真正要拿合同,都是軟硬功夫一起上,詞語典故就靠邊站了。
路過銅陵時給LD指了指有名的銅陵長江大橋,這是中國最早的跨江雙塔斜拉橋,建成時跨度為亞洲之最(難怪,長江為最,它也只能為最了)。另有一件,此橋為湖南路橋所建,身為湖南人路過時也自然要自豪一番的。此一件沒來得及跟LD提,LD已經沉湎於另一個驚奇當中:是長江大橋嗎,那豈不是已經到了南方了?畢業後在北方已經生活了八年,得益於北京的包容性,我們也從來自豪的稱自己是南方人,可是似乎這一點也使我們從未主動去融入北方的文化,自顧自的南方地生活著。LD的驚奇大概也是久居異鄉的思鄉情緒使然吧。
大巴中午12點到了湯口,一個電話過去,望秀山安排的車已經等在了落車的地方。到了酒店開好房,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尋程老板,問了幾個服務人員,都不是,心涼了一截。心想大概老板當得滋潤了,也不用看店了,也不知他的小兄弟能否替得了他。後來得知,程老板可一點也不輕松,他的那些小兄弟也都個個精明能干,現在政府機關為提高效率打首問負責制的口號,我看都不如這幾位,真真做到問誰都一樣解決好。
來前在壇子裡發過帖,大意是周末要趕回北京,為保證山上待的時間足夠長,能不能周五即上山住店雲雲,當時就有謝絲顏MM回帖建議我按經典路線和時間安排走,後來證明確是金玉良言。我把回程的機票改簽到了周一早8點,安安心心地住到山下了。
山下
話說開完房間,我和LD著手照顧一下肚子的感受,人生地不熟,不如就先嘗嘗程老板家大廚的手藝吧。邊入座,服務員就熱情的招待起來,看看菜單,價格也不貴,點了一份小魚、一盤香椿雞蛋外加一碟小油菜。上菜很快,等小油菜上得桌來,LD又來了一句“你看這南方的小油菜,就是比北京的好得多”,我一看,可不是嘛,首先長得就秀氣,吃到嘴裡更是爽口,唉,生活在南方就是有口福啊。另兩個菜做的也是地道的家常菜口味,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卻是南方老家的味道,很好,很強烈。
我們一邊吃,一個小兄弟就指著另一桌的兩個MM跟我說:她們也是剛到的,要不你們就一起拼個車去玩玩小景點吧。不錯的安排,正好長途跋涉完,小強度的項目對休整身心不錯。問好她們下午去翡翠谷,那我們也跟著去吧。小兄弟安排好車,等我們吃完,車也來了。而這4個人,也是這11人臨時團裡最早結伴的4位,兩位MM一位來自最東北的黑龍江,一位來自最西南的雲南(關於她們的結伴,她們有傳奇的故事)。
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四人坐車來到翡翠谷開游。下車各自准備好雨具,LD打了一把傘,我穿上門口買的兩元雨披,再把相機也穿了個塑料袋,上路。據說翡翠谷是《臥虎藏龍》裡若干場景的取景地,在電影裡那是美得不行。實際上它也的確很美,山谷的緣頭彙集一股溪水向谷底流淌,所經之處形成小瀑布和小池子。我們從谷底的大門進發,逆小溪而上,因為下雨,小溪也格外流得歡。見到那些蓄滿溪水的小池子,你就會知道為什麼取名叫翡翠谷了。不知是因為折射的溪邊樹木的綠色,還是池水中有某種物質反射出綠色的光譜,雖然水體不大,但綠得很純淨,真有如翡翠一般。我也顧不得下雨了,掏出D200,一會兒給LD捏到此一游,一會兒到處尋找目標,按動快門,妄圖用相機永遠留住這綠色。
翡翠谷還有一個別名,叫情人谷,好像說是香港人叫出來的?忘了,請知道的更正。我只知道從谷底向上沒多遠有一個情人橋,相愛的情侶們會將一把鎖鎖到橋上,然後把鑰匙扔下橋,以此代表永遠相守的承諾。典故挺浪漫的,只是我這不懂得浪漫之人,空手而來,也沒有鎖可以鎖在這橋上。和LD也算是老夫老妻了,LD連提也不再提這些浪漫之事,因為早順了我這老土的本性。給LD也捏了張到此一游,算是交了作業,然後也就匆匆而去了。四人一路上到谷頂,從另一條竹林小道下山,此間無話。再上得包下的的士,詢問這倒霉的天氣到上山時會不會有好轉,人家說,天氣不怎麼好,陣雨,雖說山裡的氣候不能預報太准,但想要出太陽估計是比較難了,四人頓時嘆了四口氣。
天氣雖不好,黃山還是要上的。中學就讀過雨中登泰山,人家年紀那麼大都不介意,我們就更沒有理由因為一點小雨就止步了。
回到酒店,稍微收拾一下,我們開始著手上山前的采購。湯口就像一個大旅館,到處都是小酒店,小超市,物資是很豐富的。而且根據我從合肥超市打探來的價格,這裡的超市確實不貴,貴一點點的話也就是一點運費錢了。我出手很大方,除去從合肥帶來的一堆火腿腸和兩鐵罐午餐肉、LD從家裡帶過來的香干、牛肉等等,我又買下了兩個自熱飯和N個面包,N的數字之大,最終使我們不得不分給其他驢友,否則不是丟棄浪費就是自己被太重的食物壓跨。
回到酒店,正好到了計劃中的程先生講課的時間。這時也認識了將要同行的另外兩撥朋友。程先生是當地人,很多年前就開始做黃山導游,對黃山可謂是了如指掌。他如數家珍地向大家介紹各個景點,同時把我們的時間表和行動中的注意事項穿插其中。前後講了近兩個小時,但說實話,我一點沒覺得拖沓。程先生口才很好,游人扔煙頭導致天都峰被燒,搞怪游人在西海峽谷小便反被大風吹回,等等小故事,娓娓道來,或形像的警示安全,或活躍氣氛引得大家一片笑聲,兩個小時在一連串的小故事中過去,我們也開始對黃山和未來兩天的黃山之行有了感性的認識。課上完了,根據程先生的建議,我們應最少湊齊十人一起完成峽谷之行,大家互抄電話,並約定第二天五點出發。
出發
一面是期待的興奮,一面是一定要養好精神的信念,在它倆的爭霸中,我們總算睡過了這一夜。30日清晨,沒等酒店的叫醒鈴聲響起,我已經一個激靈坐了起來。5點起床,5點20早點,5點40出發。11位臨時團員個個都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沒有一個落下。我和LD吃完了程先生布置的標准飯量,已經等在外邊的新國線中華車接上我們直奔雲谷索道而去。
頭天程先生講課時講到過,買索道票是有講究的,到人多的時候,應該分配好任務,每個窗口都確保有人在排隊,同時其他人就可以去索道入口候著了。我有心想組織一下,伸手摸手機打算通知大家集資。可這一摸不要緊,手機不見了。
我臉一沉,LD一看也知道情況不對了。手機丟了不心疼,可那裡邊的通訊錄,還有說大了,上山玩這可是救命的東西。我仔細回憶,吃早點的時候還在記錄最後一個驢友的電話,只有可能是丟車裡了。借用驢友的手機給自己手機上撥去無數次,有聲,沒人接。然後又給酒店打電話,酒店幫我在房間裡找,在餐桌上找,確認沒有後開始聯系載我們的司機。不多會兒,驢友小黃的手機響了,一看是我的手機撥來的,電話裡司機說手機在車裡,他一會兒就送回酒店去。在這裡又要感謝望秀山的小伙計了,我也沒有記下車牌號碼,沒有他們主動跟司機聯系,藏下這不可能找到的手機大概是誰也做得出來的事情。手機失而復得,雖這回不能救命用了,大不了我跟大家緊點兒。
有心組織卻因丟手機而亂了陣腳,等找到了,大家也都上到白鵝嶺。我們可能是當天上山最早的一批人,實際上也沒排隊,去了就買,買就就走,早起的鳥兒就是有蟲吃呵。
到白鵝嶺下了索道才六點多一點,上午我們的路線是始信峰、光明頂、獅子峰,然後就去白雲賓館登記住店了,這幾處距離都很近,時間充裕得很。黃山風光概括為奇松、異石、雲海、溫泉,而十大奇松中始信峰占其六棵,始信峰據說就是取意於到此游人才開始相信黃山風光奇麗的地方。天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我們繞過幾棵名松,又踱到石猴觀海處駐足,一路霧氣雖大,雨卻也沒落下來。說是石猴觀海處,其實與石猴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它實際上是一處看石猴觀海景致的觀景台。大家對石猴很有興趣,紛紛手搭涼蓬與石猴合影,我則主動擔當起攝影師的任務,把光圈調小確保石猴能照得清楚,一陣快門響過,大家都有了到此一游的紀念。再轉回光明頂的時候,人就開始多了起來。程先生曾說在光明頂看日出的人得有兩三千人,我不信,心想這麼多人從哪來。現在卻是不得不信了,如此天氣下還不是日出的早高峰,面向鰲魚峰的巨石上已然無落腳之處了。
十點多的時候我們蹭到白雲賓館,才知道我們11人登記的還不是一處,4位未來的醫生登記了高處的一棟樓房中的4人間,而其他人登記的則是低處一棟的8人間,大家商量好把不用帶走的物件放到4人間中,集體解決完午飯,准備好直奔當日的重頭戲—西海大峽谷。
峽谷
程先生要求我們組團出行,主要就是為了西海大峽谷。在不好的天氣下,峽谷的入口會被關閉,這也是保護游人生命安全的措施之一,但如果有男有女,美女使點美人計,猛男上點硬氣功,當然主要是同行人數足夠多互相照顧得過來的情況下,守門人還是會照顧大家的熱情的。
我們取道飛來石、排雲亭,一路向大峽谷入口挺進。飛來石的典故家喻戶曉,紅樓夢在電視裡播了快有一百遍了,對那顆石頭我反而有些審美疲勞。其實它還是很奇特的,一顆孤零零的巨石,冗自豎立在萬丈深淵之上(沒寫錯,就是豎立,那個石頭是長條形的,但它就是豎著站在那兒),山風那麼大,它愣是不往下滾。我們流水一般到石前看了看深淵,啥也看不到,全是霧。也好,要是晴天,這一看,估計這腿就得軟,往下還怎麼走峽谷啊。
地圖上的排雲亭感覺就幾步路,走下來可真不近。我們心裡向往著峽谷,可這腳下的路卻總也沒個頭兒,年紀輕輕的一幫大姑娘大小伙子,愣是渺茫地無奈起來。
等到久盼不見的排雲亭真到了眼前時,大家終於松了一口氣,再一看表,已經快下午1點鐘了。沒說的,我們得加快速度了,要不前面的天氣還不知道如何,要是下雨,天黑得會更早,而峽谷的險狀據說是人少了都要膽怯,天黑了就不敢往前走的程度。接著走了一小段,就看到了入口的牌子,再走一段,就不再是平路,而是向下的石級了,我們知道,峽谷棧道登場了。
一開始棧道還是一小段一小段,繞過了山體側邊突出的棱角,到了山窩窩的地方還能站上實地,其間我們下了頗為陡峭的一段,差不多快90度了,我不得不把相機裝入包中背上,兩只手一起扶住台階才敢下去。
等到了全部貼崖而建的大段棧道時,大家都被眼前的景像鎮住了,不知大家有沒有玩過古墓麗影或是波斯王子什麼的動作游戲,它們都會有一些大場景的過場動畫,主人公貼在體積龐大的山崖或是建築上,渺小得好像一陣風吹過,人就要像紙片一樣消失不見,鏡頭由遠及近推向主人公,那種震憾就好像玩家腳下也正懸空,下一秒還站不站得住都沒有把握。
此時我們站在這棧道上也有如這樣的感覺,一條灰白的帶子搭在這山崖之上,時而向上,時而向下,依著山勢蜿蜒向前。腳下就是這大峽谷的谷底,樹木茂密,向下游遠方延伸開去。再看頭頂,太陽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上了雲霧的端頭,真是天隨人願,看我們這麼執著,連太陽也來幫忙。
我們一邊飽覽美景,一邊繼續趕路,終於轉到講課中提及的六星級廁所時,隊伍中已經出現腿腳疼痛的隊員,一位未來的醫生不顧自己的醫療常識已經開始磕止疼藥了。我自認體力不錯,自告奮勇殿後,順帶也滿足一下拍照的願望。
接下來的旅程就更艱辛了,過了峽谷的壯美,只剩下趕路的急迫,隊員們又紛紛出現體力問題,我們互相打氣,一路堅持,總算於下午4點30回到了白雲賓館附近,有體力的繼續爬鰲魚峰,想休息的就直接回賓館休息了,休息好才能繼續戰鬥,明天將是壓軸大戲--天都
天都
說爬黃山不登天都峰,白來黃山一場空,有這句話在,足可見天都峰的地位。程先生講,天都峰之於黃山,就有如長城之於北京,西湖之於杭州,鋪墊了這一天的熱身行程,明天才正式進入此行主題中的主題,這一晚豈不是又要失眠?
臨睡前跟大家約好,第二天四點出發,撞一撞運氣,看有沒有福氣觀日出,不行就直接啟程奔天都了。
一夜睡過,果然質量不高,第二天同行隊友一起起床,我最先衝出去想看看天氣。我的天吶,烏漆麻黑,看來四點是有點早了,而且雨剛停,霧氣奇大,馬上給另一棟的醫生朋友發短信,肯定沒有日出了,要不再睡會兒。收到回信曰,不睡了,出發吧。11人再次組團出發,取道鰲魚峰、百步雲梯、迎客松,奔天都而去。
這回我又落在了後面,不是殿後,是我的左腿出了問題。不知是昨天一會兒停下拍照,一會兒疾步追趕,導致閃了左腿膝蓋,還是真如程先生所講,男性的韌帶就是不如女性的柔軟耐久,我和磕藥醫生一樣,左膝蓋外側開始疼得不敢用力。一邊假裝漫不經心的拍照,一邊跟著大家蹭到了迎客松。
天上下著小雨,我們在迎客松的平台處選景留念,幾次快門按下,忽聽得觀景台處隊友高呼,“雲開了”,我抬頭望過去,強烈的山風把阻擋我們視線的雲霧吹開,遠處的山巒已如一幅水墨畫般展現在眼前,山巒泡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我抵擋不住她的挑逗,抬腿就往觀景台跑去,一邊熟練地把感光度調高、光圈調小。待到舉起相機,一看取景器,不行啊,完全不是眼中的美景。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廣角不夠,我就把相機盡量端平,從左至右一陣狂按,心想,回去再使乾坤挪移大法吧。
雲又閉了,天上還是雨,天都峰就在目光所及的前方。按程先生的講法,下雨時,尤其是雷雨時,天都峰也會關閉,考慮隊中包括我在內很多隊員出現體力不濟的情況,距離更近的玉屏索道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可是這一上了索道,天都也就擦身而過了。轉頭看看前方的天都,他堅定地屹立在那裡向我們招手,雨霧還是很大,但透過那層薄霧,天都峰秀著他那粗壯的線條,那是雄性肌肉的輪廓,一條通天雲梯直直的掛在他的背脊上,那就是我們登頂的去路。我找到平台上的商店,想問問天都峰大門會不會關閉,我們是否值得再去試一趟。服務員回答得很標准,這雨不大,門可能是開著的,只是下雨路滑,天都峰本來就險,你們自己決定去不去吧。
11人開了個臨時會議,黑龍江MM決定先坐索道下山,她已經環中國游了兩個月了,還要繼續,保存體力是明智之舉。另一個MM也決定下山了,其他人堅持上山的不多,多數在兩邊倒的猶豫之中。LD雖然猶豫,但仍然堅定地選擇和我統一步調。這時,頭天最先出現腿腳疼痛的雲南MM發話了,堅持堅持也就到了。一時間五人齊發,向天都方向行去,再轉過幾秒,剩下的四人又追了上來。大家互相又打聲招呼,各自心裡又暗自憋了一股勁,“這緊要的關頭,怎可以少得了我這一員”。
我一瘸一拐跟著大家磨蹭到天都峰下的平台,前鋒傳報,天都開門迎客。平台稍歇,我管醫生討了片鎮痛藥,談笑間聽說,那位磕藥醫生今天已經磕到第四片了,哈哈,我說他開方子應該不敢這麼開吧。我服下這片據說二十分鐘就能起效的神藥,招呼了一聲,上吧,一行人等又行將開去。
過了上山的木門,我們就算是踏上登頂之路了,剛才從迎客松方向看過來,還只知道這條路在視線方向上是直的,到了這裡才知道,原來它上下也是直的。天都峰就像一座摩天大樓,而我們不能乘電梯,只能摳著樓外的腳梯一步步向樓頂爬。吃下的神藥還沒起作用,我的左腿似乎已經根本不能用力了,我調整了一下姿勢,左腿只作過度,完全用右腿作功,LD沒敢太往前衝,並且主動幫我扛起了背包,我們兩個一起殿後,我給自己暗暗加油,就是用一條腿,也要踱上這天都。
一步一步地堅持,我們的高度也越來越高,走一段,我就停下來望望對面迎客松的方向,那是我們曾經走過的路,我可以大概知道,我們又爬回了多高的高度。待到差不多跟迎客松一樣高時,我們又上到了一個稍大的平台,這時隱約可見來路上又出現幾個後來的人,而迎客松旁朝向我們的平台上已經人山人海,他們是比我們起得晚的人。我們一起向對面高喊,狂放地吼出我們的驕傲。他們大多數估計就站在那裡看看了,而我們是少數的勇敢的人。我們拍照留念,這時候大家臉上洋溢的是自信,是驕傲。
再往上路就更險了,前鋒隊伍裡傳來女生的尖叫,她是叫起來顯得文弱,實際上被我稱作“這兩天都沒把自己當成女生”的隊伍中的主任醫生(神藥就是管她拿的,呵呵,謝謝了)。接下來就是傳說中的鯽魚背了,兩邊都是深淵,一塊側立的巨石宛如一條鯽魚卡在山口,而我們就要從它的背鰭上走過。山風突然變大,告訴大家這裡就是風口了,大家互相提醒,趴低身段通過窄窄的兩側欄杆。
從鯽魚背來到峰頂沒費多少工夫,而等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心裡的自豪卻非比尋常。
峰頂沒有華麗的裝腔作勢,僅有一塊黑底金字的牌子,上書天都絕頂,海拔1810米。我們沒能一飽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景致,霧氣實在太重,周遭的一切都被淹沒其中。山是不能“小”了,但今天的九人各自都是克服了身體上的不適,拖著穿越完峽谷的酸痛身體來此登頂的,而我本人也的確是靠著一條右腿爬到了這1810的絕頂高峰,戰勝心中懦弱的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每人的心中也豎起一座天都,我們站在上面看曾經可能退卻的自己,在別樣的絕頂上小別樣的眾山,這樣的慷慨大概只有這九人可以體會。
再見
至登頂止,我們此次黃山行的主要功課就做完了,一隊人馬收獲了滿滿的自信,載著它一路向山下行去。而我仍舊是拖著不能使勁的左腿,一路蝸行,在LD的陪伴下下到半山寺、慈光閣。
再見了黃山,今次未能盡觀的奇觀異景,LD和我決定今秋再來,感謝上天賜下這鬼斧神工,感謝開發的先驅們不辭辛勞呈現這神奇造化,感謝望秀山的程老板和員工提供了完善的導游服務,更要感謝我的LD,沒有你的支持,我的黃山行將索然無味,有你陪伴,再高的山,再難去的地方,我也將克服萬難,爭取勝利!
也要謝謝能將此文看到這裡的看客,從中學起就不懂得簡化文字,寫作文老是超標,一本流水賬,讓大家見笑了

(小池子)

(夢幻)

(鯽魚背上的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