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普娜大環線第四回

作者: 胖桔子

導讀9月26日早晨的Chamche(1385米),空氣格外清新,雨珠晶瑩透亮的散落在草叢中,昨天11小時的徒步,並沒有使我們感到疲憊不堪,7:30出發,依然鬥志昂揚的行走在通往Timang Besi的山間。 在穿過Chamche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昨晚住的地方是Chamche村的第一家GH,也許蘇尼覺得我們太累了,也許蘇尼自己也不想走了。不過這家GH依托懸崖而建,地勢險要,看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9月26日早晨的Chamche(1385米),空氣格外清新,雨珠晶瑩透亮的散落在草叢中,昨天11小時的徒步,並沒有使我們感到疲憊不堪,7:30出發,依然鬥志昂揚的行走在通往Timang Besi的山間。 在穿過Chamche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昨晚住的地方是Chamche村的第一家GH,也許蘇尼覺得我們太累了,也許蘇尼自己也不想走了。不過這家GH依托懸崖而建,地勢險要,看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穿過chamche後,海拔一路上升,沿著多岩石的小路再次渡過馬斯楊第河,在這裡驚喜地看到了三個中國人,一名來自上海的姑娘、一名來自江蘇的姑娘、還有一名深圳的男士,今天是他們徒步的第四天,據說他們設想14天走完大環。在他們身後的兩名porter背負了5個大包,做艱難的爬升。我跟QQ的大背包,引起倆姑娘的贊嘆,我們並沒有想比的意思,一切都是依據自身情況而設定。而那名男士頗不以為然,隨後我們只能吹捧一番,起身告別。繼續沿著山谷向上攀登,隨後下到谷底。10:00整來到TAI(1700米)。 山谷中到處都是遠古時期留下的塌方痕跡,馬斯楊第河迤邐而行,流經肥沃的土地,消失在巨大的飄石之下。TAI是馬南地區的第一座村莊。在這裡供應safe water。距中午時間還早,我們離開了TAL,繼續沿著馬斯楊第河邊,小心翼翼的穿行在水中巨大的岩石上。接近中午的陽光,熱烈的照射著這些岩石,泛起了白閃閃的光,與上方峭壁融化的雪水一同拍打出陣陣氣浪。我們有些眩暈的感覺,艱難穿過谷底後,在一處背陰的岩石後休整。12:15來到了Nache。終於能吃飯休息了。不一會兒,一個英國團也來到了這家GH,他們中有個中國人,我們聊了起來,這家伙特不屑跟他在一起的老外們,尤其是女人,跟八婆一樣,天天家長裡短。他們要走18天,而這位早已走的不耐煩,神情煩躁,倍感無奈。聽著他的“遭遇”,我們也很“同情”,好言相勸了一番,就此別過。他也是我們這一路遇見的最後一個中國人。 午餐的時間依然很長,13:30出發,爬上石頭台階,向下再次渡過馬斯楊第河(1850米)。繼續前行14:30來到Dharapani(1920米)。這是一個典型的藏族村莊,村內有座石門佛塔。蘇尼是個藏傳佛教徒,還受過大喇嘛的點化,而且他還是個夏爾巴人,我說他長的跟一般尼人不太一樣呢。夏爾巴人以長期穿行在各大高山做向導和背夫聞名,由於長期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心肺能力超強,而且也是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我們不是一般的幸運! 15:30來到Bagarchhap(2160米)他仍然處於風格過渡區內,但村中的平頂石屋確明顯屬於藏族風格。下一站是Danaqyu!大部分人以此地作為當天的終點。而我們顯然還要繼續前行。16:00到達Danaqyu(2200米),此處有一個check post ,在大環的沿途許可證時時被check。在這裡我們進行了最後的休整,black tea+ beef jerky 。蘇尼說隨後的一段路都是上升,讓我們做好心理准備!Danaqyu的前方一直通向茂密的森林,蘇尼在前面引路,數次選擇陡峭、狹窄的小路,我們的體力再次受到考驗,如果橫切能節省時間,但我還是願意走大路。咬緊牙關,挺住!天色漸晚,氣溫也隨之下降,我又有點脫水的跡像,不知道怎麼那麼愛出汗。隱約的看見前方有一排石屋,上空炊煙渺渺,拖著疲憊和冰冷的身體靠在了石屋裡的火炕旁,一老者給我們打來black tea,此時此景,一臉茫然的感動----有點走傻了。此後順著石屋後蜿蜒的小路再次上升20分鐘, 18:10天黑時終於來到了Timang Besi!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