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看越南圖圖/文
在許多中國人的眼裡,越南是一個神秘的國度。由於幾十年來,越南長期處於戰爭環境之中,先是50年代的抗法戰爭,後是70年代的抗美戰爭,然後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中越交惡,所以許多人難到越南一游。近年來,隨著兩國關系的不斷改善,中越跨國旅游熱不斷升溫,國人到越南旅游商務活動日漸增多。在越南停留了一周,對這個鄰邦有了初略的了解,就請和我走馬觀花地去看看吧。
跨過北倫河大橋,我們就踏在了越南的土地,在越南海關官員的嚴肅目光注視下,我也不由打量起他來,不知他是否也曾參加過對我國的軍事騷擾呢?聽著異樣的語言,看到不一樣的文字,我越發渴望了解這個小而神秘的國家了。在越方翻譯的介紹下,對越南有了初略的了解:越南面積約32.9萬平方公裡,總人口 7500萬,有54個民族,其中京族占了總人口的89%。 越南地形南北狹長,像個拉長的“S”形,全國劃分為38個省,3個直轄市。直轄市為河內市、海防市和胡志明市。北部與我國的廣西、雲南接壤。由於連年的戰爭,越南1990年才從計劃經濟脫離,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模式主要是在向中國的學習,整體經濟水平比中國落後10—15年。
(一)懷舊的河內走在河內的街頭,恍然間好像回到了十年前的重慶:狹窄的街道,低矮且略顯破舊的平房雜亂地聳立在路兩旁,挑著蘿筐游走的小販和街邊隨意擺放的攤點又使人感受到了越南全民經商的熱潮,只有街上擁擠的摩托車潮和來來往往的韓國車、日本車提醒我們:這裡是越南的首都。自1990年越南推行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隨著旅游熱的興起,越南也成為了一個旅游的熱點。走在河內老街,不時可見三五成群的老外,背著背包,拿著地圖在四處游蕩,一間不大的青年旅館也住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自助旅行者。網吧在河內剛剛興起不久,顯得尤為引人注意,14寸的顯示器並沒影響年青人趨之若鶩,。河內又被稱為摩托車背上的城市,處處都可見風馳電掣的摩托騎手,河內女孩子還有一個愛稱——木乃伊,由於摩托車太多,污染嚴重,加之其燥熱的氣候,女孩子們出門一般都是全副武裝:頭戴帽子,墨鏡護目,紗巾遮面,齊肘手套護手,全身上下嚴嚴實實,真的像一具“木乃伊”,望著一個個婀娜多姿的身影,卻不能識其廬山真面目,很是遺憾。
河內雖然是首都,但是由於地理位置和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發達程度距南部城市西貢有好幾年的差距,到目前為止整個河內還沒有一家大型的超市或者是百貨商店。河內最大的批發市場和國內稍好一點的縣級農貿市場差不多,我也在此做成一生中的第一筆國際貿易——買了一雙越南橡膠拖鞋。翻譯阿水,一個在法國留學5年,學會了4門外語的越南青年,毫不掩飾祖國的貧窮與落後,卻也聽不到丁點自卑與妄自菲薄,談到故去多年的胡伯伯,這個新潮青年依然是那麼的崇敬,接觸的各階層越南人,發現他們對過去都很懷舊與自豪,對未來更是充滿了希望,或許這也是這個民族在連年的戰火紛爭中所磨練出的品質吧。
河內的建築多為法國殖民時期建築,淡黃的色調,歐式的風格也成為一大景觀。現越南的主席府等政府機構辦公所在地就是在原來的法國總督府內,各國的大使館也就設在原殖民地時期的各辦公機構內,我特地到中國大使館去轉了轉,在各國使館中是顯得比較氣派和威嚴的。
(二)蓬勃的下龍被稱為“海上桂林”的下龍灣吸引了各國的觀光客來此游弋,登上豪華的游船去領略大自然留給越南人民的寶貴財富。方圓幾百公裡的海面坐落著上千座山峰一樣的小島,有的如兩只雞在爭鬥,有的又極像一頭大犬,形態各異。坐在游船的甲板上望著從擦身而過的峭壁險峰,我想如果在下龍灣舉行國際攀岩比賽的話肯定能獲得成功。品種豐富的海鮮在下龍的價格也底得驚人,追逐游船的小舢板上堆放著椰子、香蕉,還有站在船尾掌舵的越南小女孩讓人擔心她是否能擔負起這個工作。游船不時會停靠在一各個海上人家去挑選中意的海鮮,而我感興趣的卻是茅屋(茅屋船)下慵懶的黃狗和蹣跚學步的小孩,跌跌撞撞在船舷邊穿行,看得我都忍不住大叫起來,可他的母親,一個衣衫襤褸的越南婦女只抬眼望了望,又照顧懷中哭鬧的更小的小孩去了。
蜂擁的游客、繁忙的碼頭也使得下龍市迅速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漂亮城市,岸邊修建的棟棟別墅、度假村掩映在椰樹的綠蔭下,開放的海灘迎著鹹濕的海風送走了一批批追波逐浪游客。下午無聊的我到海灘閑逛,一時性起赤著腳在海灘和偶遇的幾個越南青年踢起了沙灘足球,傾斜的場地、傷腳的貝殼影響了水平的發揮,卻也絲毫沒有阻礙語言不通的我們通過快樂的足球進行交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足以讓我和“隊友”成功地完成一次絕佳的配合。夜幕下洶湧的波濤還戀戀不舍地陪我在海灘游蕩,一陣音樂吸引了我,也讓我度過了越南之行最愉快的一個夜晚。下龍市中學的一群高中學生穿著他們漂亮的校服,提著CD卡座錄音機,伴著強節奏的音樂在沙灘上追逐嬉笑,幾個女學生甚至穿著校服衝入大海和波濤搏鬥了一番。青春的他們沒有經歷戰爭,沒有痛苦的回憶,有的只是純真的笑容,幸福的生活。活力四射的青春氣息也感染了海灘上的人們,大家饒有興趣地看他們開起了露天晚會,隨著一曲熟悉的樂曲,我不由激動地蹦出一句“恰恰”,立刻就被他們拉到圈子中央和一個漂亮的女生跳起來。奔放的舞姿、異國的氣氛也激起了我的舞興,也贏得了一陣陣的掌聲與尖叫。兩個爭強好勝的男孩子又和我在沙灘上比試開了熱舞,花樣翻新的動作,撲騰跳躍的難度讓我差點敗下陣來。圍觀的內地游客和熱情洋溢的學生們不由分別擊掌喊了起來“VTNAIM(越南)”“中國”,國際賽場的感覺讓我撐到了最後。在互相不甚流利的英語交流下,我們了解了他們,他們知道了我們,大家挽著手,吼著熟悉的旋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那天的下龍海灘讓潮潮的海風把歡樂的氣息吹得很遠,很遠。
(三)迷失的芒街與我國廣西東興接壤的芒街被越南列為了經濟開發區,大街上隨處可見正在修建的小平房,綠豆糕、橡膠拖鞋、紅木器物、香水等越南特產擺滿了每個商店的櫃台,而中國生產的摩托車、電風扇、電視機等生活用品則充斥著每個家庭,連我上衛生間時不經意中也發現連卷筒紙也是中國的品牌。每天大量從東興海關湧進的內地游客讓芒街變得浮華、喧囂,也讓芒街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敲詐、勒索、詐騙等等不和諧因素,越南國內無序的市場競爭持序讓各國的投資商在飽嘗苦果後都非常謹慎,大片已平整好的土地也就不得不繼續在那長草了。因歷年戰火硝煙而豎立起的一座座墓碑也成為了芒街郊外的一大特色了。窄窄的,淺淺的北倫河隔開了兩個國家,卻也隔不斷人們相互的往來、經商、通婚,然而近年來兩地現實生活的差距,發展的距離,也讓世代相連的人民在心態上悄悄的發生了變化,也讓界河那邊在發展中變得更加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