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生共有五對,依次是:獅、像、馬、武將、文臣。
石像生之北是一座小山,名為蜘蛛山。

(南面看案山——蜘蛛山)
這是泰陵的天然照壁,稱為案山。
泰陵的神道從山左繞過。
案山北是龍鳳門。

(案山北是龍鳳門)

(龍鳳門)
龍鳳門屬清代陵制。
龍鳳門是牌坊式建築。
龍鳳門由六根石柱和四段琉璃牆壁組成的,有三個門,是火焰式牌坊。
龍鳳門起到收攏視線、突出石像生的作用。
從案山起一直到龍鳳門都沒有什麼建築了。

(清西陵全景圖)
由圖上看,通向泰東陵的神道應在龍鳳門南面與泰陵主神道相接。
泰陵神道長約2.5公裡,昌陵神道長約2.2公裡,泰東陵神道,長約5公裡。
也許是這一段泰東陵神道今已不存;
也許是急於拍龍鳳門疏於查看;
反正神道的相接處我沒有印像。
不過,將泰陵與泰東陵神道交接於龍鳳門外(南側),還是難以理解。
大清關內的東陵和西陵內共有六座皇後陵。(昭西陵在清東陵的風水牆外,屬於昭陵體系).
其中只有三座皇後陵的神道與夫陵(帝陵)的神道相接。
孝東陵與孝陵神道交於孝陵三路三孔橋南,靠近孝陵小碑亭。
定東陵與定陵神道交於定陵五孔橋南,倒也是在欞星門外了:
“由定陵五孔橋南,沿定東陵神道東行約1公裡,可見一片宏偉的陵園,那就是定東陵。
西側是普祥峪定東陵(簡稱慈安陵),葬孝貞顯皇後(同治朝慈安皇太後)。
東側是菩陀峪定東陵(簡稱慈禧陵),葬孝欽顯皇後(同治朝慈禧皇太後)。
定東陵神道到普祥峪折而向北與小碑亭相接。
奇怪的是近在咫尺的菩陀峪小碑亭與定東陵神道是不相連的。”————《再游清東陵》.

(龍鳳門南面向北望)
龍鳳門南面向北望是一座單路三孔石拱橋。
先看看精美的龍鳳門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