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班房以北為隆恩門。
我沒有買門票入內。
門票太貴了。不值!
大清有嚴格的制度,各帝陵陵園院內建築大致相同。
只有慕陵改動較多。
時間是: 2008-10-03. 07:30.
我離開雍正帝的泰陵去往昌陵。
轉貼10張搜來的圖片作為《泰陵.帝陵篇》的收尾:
隆恩門內,宏偉壯觀的隆思殿居中,東西配殿分列兩旁,與隆思門構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部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東、西配殿在隆恩門內,隆恩殿前,為黃琉璃瓦歇山式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面有廊。
東、西配殿南面各有黃琉璃焚帛爐一座。

(東配殿[轉貼])
東配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
祝板為一塊一尺多長的長方形木板,上面有滿漢兩種文字按每祭時令書寫著祭奠死者的文字,在舉行祭祀儀式進捧此板用滿語誦讀。
西配殿是一年一度帝後忌辰時喇嘛念經的地方。
忌辰即死者去世周年。
這一天,永福寺喇嘛廟便派來喇嘛,在西配殿內念經為死者超度亡靈。除此常年不開。

(隆恩殿[轉貼])
隆恩殿是整座陵寢中最重要的殿宇,是陵寢祭祀的主要場所。
隆恩殿建築在巨大的漢白玉須彌座上,重檐九脊歇山式頂,頂覆黃琉璃瓦,下檐重昂,上檐單翹,檐下的匾額上用滿漢兩種文字大書"隆恩殿"三個金字。
殿內有三間暖閣。
中間為明間,設神龕仙樓,掛帷幔,鋪衾枕,供奉帝後的牌位。
西暖閣內安置寶床,床上設檀香龕座,供奉妃嬪牌位,牌面塗金,刻有帝後的廟號。
東暖閣為佛樓,上下兩層,供奉著金銀佛像。
殿內四根合抱明柱瀝粉貼金,花紋為海角江崖,金龍繞柱。
地面金磚燙蠟,光亮如鏡。
大殿正中置金漆盤龍寶座,兩側設金漆御鳳寶座,另有各式各樣的供案,置銀五供、靈芝銅海等。
案前為五彩銷金嵌玉鼎,天花板上吊掛著十二盞滿堂紅燈。整個景像,豪華至極。

(鼎式銅香爐[轉貼])
殿外須彌座月台上,居中陳設兩個鼎式銅香爐,兩側有銅鶴、銅鹿各一對,像征"萬古長春"。
殿外月台銅鶴銅鹿已失。
殿南正前有三路丹陛踏上月台。
中間一路嵌有龍鳳垂帶石,底為浮雕壽山福海,龍鳳戲珠,表示帝後壽比山高,福比海大,龍飛鳳舞,永遠合歡:

(龍鳳垂帶丹陛[轉貼])
隆恩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每年清明、中元、冬至、歲暮、忌辰五大祭,每月朔望兩小祭,都在這裡舉行。
隆恩殿北面是一道圍牆,圍牆開三座門:

(三座門[轉貼])
三座門是陵寢前朝和後寢部分的分界線,通向寶頂的門戶。
每座門有一門洞,頂為黃琉璃瓦歇山式。
中間門的正反兩面均鑲嵌著預制構件琉璃磚拼合的纏枝蓮花圖案。
金黃色的枝葉與花朵在翠綠的琉璃平磚的底襯下,美觀大方,光彩照人。
進入三座門是泰陵的後寢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