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側的下馬碑)
在三孔橋的東西還各有一個下馬碑。
碑上面滿.蒙.漢三種文字寫著: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宮前廣場的東面是神廚庫院:

(神廚庫院——攝於2008-10-02. 13:10 .)
神廚庫院位於神道小碑亭東面的院內。
坐東向西的建築叫神廚,是祭祀時制作供品的地方;
南北相對的兩處建築叫神庫,是存儲原料和存放供品的地方;
東南角的建築叫省牲廳,是殺牛宰羊的地方。
所謂祭祀用的整牛整羊,僅取頭、脊、尾、蹄幾個部分像征性地擺在盤中,並非整頭整只地抬上去。
泰陵的神廚庫院的建築完整。
院內東面的神廚,東南角的省牲亭,南北兩座神庫及院外南面的井亭都在。

(清晨的神廚庫院)
馬槽溝上建有平橋通往神廚庫院。
院南有井亭,黃瓦禿頂式,四柱飛檐,亭頂露天。
亭頂露天的洞口與亭內水井口垂直。
井口直徑0.5米,是祭祀制作供品的水源。
三路三孔橋北是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又稱作謚號碑亭或小碑亭,建在三路三孔橋之北、隆恩門之南的寬闊的廣場上。
這片廣場用青磚鋪地面,稱為海墁。
神道由海墁中心通過,抵穿謚號碑亭直達隆恩門。
謚號即封建時代在人死後按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的稱號。
謚號碑亭就是專為置放鐫刻著皇帝謚號的石碑而建的,重檐歇山式,黃琉璃瓦覆頂,四角翹飛,形式與聖德神功碑樓相仿,但規模縮小了將近三分之二左右。
碑亭四面有門。
亭內赑屃面南而臥,背矗石碑一通,碑上面刻著嗣皇帝御筆親書的大行皇帝的謚號和徽號。
我從門上的透窗的縫隙處伸進手拍得世宗憲皇帝的謚號碑:

(世宗憲皇帝的謚號碑)
謚號碑文: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之陵
我在匆忙中只拍得這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