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科技進步,文明花開,人民交往日益增多,但是,相互理解卻依然是一個難以化解的老大難問題。
行走途中經歷的兩件小事,可以說為此做了最佳的詮釋。
去國6年又四個月後,鄉巴佬回到了成都,在惡補了火鍋之後,竟然又懷念起了從前灰常不喜歡的德國菜了。聽朋友介紹,前幾天興致頗高地去了號稱比較正宗的德國餐館,位於窄巷子13號的品德啤酒屋。
第一印像相當不錯:門口站的是身著Lederhose(皮短褲)的小伙子和民族長裙的姑娘,恍如在巴伐利亞一般,進門就是著名的“德國啤酒法”節選,而且還是德文中文對照。店家推薦我們要了“唯森”牌子的酒,一看才知道就是在德國大名鼎鼎的Weihenstephan(魏恩斯泰凡),國人的確聰明,翻譯得簡潔明了、上口好記!
巴伐利亞的白啤酒是LP的最愛,我們點了,令人意外驚喜的是,此店居然使用的是正宗的白啤酒專用杯子!店家倒酒的樣子也非常巴伐利亞!一口下去,醇和飽滿,如同在慕尼黑的感覺!
喝白啤酒,理所當然的就是吃德國的鹹豬手,此店也是將其作為招牌菜在菜單最前面列出進行了隆重的推薦。客居慕尼黑時,我們並不是特別喜歡這道分量大、油膩膩的菜,但如果狐朋狗友來到,卻總是推薦它,只因為它的獨一無二的代表性,所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耶!遠香近臭,離開慕尼黑,卻覺得可以再次感受一下!
鹹豬手上桌了,令我們有一些錯愕,單從外表上,這就不可能是鄉巴佬時常見到的鹹豬手,盤子小-可以理解成同胞食量小,可盤中平平坦坦,不見那高聳的肉山!大土豆丸子也不見蹤影!是不是搞錯了哦?!
鄉巴佬吃到的是一盤涼菜,切成片的豬肉-味道不錯,上面淋了奶油,盤中點綴了些許生菜。平心而論,還是可以吃的,盡管分量完全不是德國式的!只不過,拜托,這的確不是那著名的德國“鹹豬手”!
鄉巴佬只得搖頭苦笑,仔細一想,對從未去過慕尼黑的同胞來說,也實在無法辨別真偽!
其實,也不只是同胞們弄這一套似是而非的東東糊弄國人,記得有一年去美國訪問,大部分時間在印第安納州內打轉,待到終於結束公務活動開始旅游的第一站就是芝加哥,到了大城市大家的最大心願就是找一家中餐館去打牙祭,最好是再來一盤回鍋肉就巴適了!
這群四川人不辭辛勞終於覓得一家號稱“川菜館”的中餐館,菜單上也赫然印著回鍋肉,並且友好提示:此菜辣,小心!
懷著期盼的心,一干人點了不少菜,自然回鍋肉位列第一。待菜上來,大家就甩開膀子開干,稀裡糊塗就結束了戰鬥,突然有人叫道:吔,格老子回鍋肉還沒有上得哇,啷個就把飯吃完了呢!一句話點醒了大家,急喚小二過來問個明白,等知道了我們的投訴,小二不慌不忙地指向一個空盤子,說出了讓在座所有四川人幾乎昏死的話:那就是四川回鍋肉!
天哪!讓我們日思夜想、口水滴答、夢中都飄香的回鍋肉到了美國,嬗變得連我們這群資格四川人居然吃完了都還不曉得!
德國鹹豬手在成都的命運和四川回鍋肉在美國的命運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