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25天的西行終於結束了。也終於圓了十年前的夢了。這個旅程來得突然而又必然。因為,西藏是我一生當中一定要去的地方。之前寫過《我的西藏行》,算是總結吧。這次,把整個行程作了一個“流水帳”,希望對走滇藏線進藏和青藏線出藏的驢友有幫助。大量的圖片請進入QQ空間瀏覽(945284930)自駕游應該避免在雨季的時候進藏,也盡量不要開小車進藏,因為路況確實不好。我們這一次是在完全沒准備的情況下進藏的,所以走得很苦。但總算是安全到家了。如果真的要總結2008,那麼這一趟的西藏行就是最大的收獲了。D1(8月22日):麗江—香格裡拉
麗江至香格裡拉需要五個小時的車程。LZ開著別克凱越不斷的盤山而上,我暈車了,全身乏力,只覺得生命的力量離我越來越遠,不敢和LZ說,因為接下來的行程比這個更困難,我不想這麼快終止我的西藏行。 下午五點終於到了香格裡拉,我們住在一個叫獨克宗的古城(月光城)裡,這個古城非常的小,與麗江相比,它顯得特別的寧靜,也沒有隨處可見的小橋流水,唯一相同的是古城裡面也有一個小廣場,晚上七點半就擠滿了跳舞的藏民。在香格裡拉藏族是主要的少數民族。在大研古城裡像這種圍著一起跳舞的稱為”打跳”,我不知道在獨克宗古城要稱作什麼。只是覺得藏族的舞蹈非常好看。
D2(8月23日):納帕海—伊拉草原—松贊林寺第二天一早就起床了,去了納帕海和伊拉草原。這是我第一次騎馬,而給我牽馬的是一個才七歲的藏族小孩,她一邊吹著口香糖一邊牽著馬,這種情況讓我害怕極了。只是看著她氣定神閑的模樣讓我不好表達我的恐懼感。一會,她遞了一塊口香糖給我,一邊教我怎麼騎馬才不怕摔倒,這多少讓我有點放心了。看著她牽著馬淌過沼澤地,不禁讓我產生了惻隱之心。這個叫孫諾卓瑪的小孩今年才讀一年級,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臨走前,給她送上了一個小本子和一支鉛筆,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了。
下午去了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嘎丹·松贊林寺。面對它,我已不能用言語去形容了,它是那麼的宏偉和莊嚴,讓人肅然起敬。在當地藏民的指引下,膜拜了神殿。”身、口、意”的藏傳佛教禮拜方法讓我感覺到對佛的虔誠。 D3(8月24日):香格裡拉—梅裡雪山繞著海拔4292米高的白馬雪山行走,從山溝到峰頂,讓我這個有懼高症的人幾乎不敢睜開眼睛,也因此錯過了很多美不勝收的風景。經過將近六個小時的路程,終於看見了梅裡雪山了。在觀景台,看到了一個男人正面對雪山做著”五體投地”的禮拜,一共跪拜了十三次,因為梅裡雪山有十三座峰。梅裡雪山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寄托著藏區百姓的神聖的精神信仰,每年都有許多信徒到此朝拜。梅裡雪山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山,其中主峰卡瓦格博高6740米,也是至今未被人類征服的處女峰。
我們住在面對著神山的客棧。路邊面向神山的地方有一座藏傳佛教標志性的白塔,和一個巨大的煨桑爐。早上被路邊的雜音吵醒了,原來是信徒在燒香。此時的飛來寺(地名)雲霧繚繞,仙氣飄飄。本來以為今天可以看到雪山的主峰的,可結果......不過也還好啦,總算也看到了其中的六座峰。
我也學著信徒,買了一把松枝,在藏民的指導下完成了燒香。然後對著梅裡神山祈禱:希望我們能順利到達拉薩!在梅裡最大的收獲和意外就是遇上了唐朝。 D4(8月25日):梅裡—鹽井
鹽井是進藏的第一個小鎮。我們滿懷興奮的心情向藏地出發了。只是沒有想到這條路是如此的難行。幾乎是在荒山野嶺中穿行,向下望是深紅色的波濤洶湧的瀾滄江和峭壁。由於車的底盤比較底,一路上我們是一邊鏟石頭一邊行車,而旁邊的山體不時的還有一些碎石落下,也不時的遇上了塌方。這些情況都是之前沒有想到的。好不容易趕到鹽井,想直奔茫康的,卻遇上封路了,於是我們選擇了在一個叫曲孜卡溫泉住了下來。已經疲憊不堪了,連泡溫泉的心情都沒有了。 D5、D6(8月26、27日):鹽井—茫康下著小雨,今天的路況應該更難走.
今天要翻越紅拉山。
早上早早就出發了.路況和我們預先想像的一樣--難!剛出發就遇到一個碎石坡,幾經周折才得以爬過。沒多久,一個長長的土坑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還好,旁邊是修路的道班,找他們借了幾塊木板,終於可以過去了,我們三人為此而歡呼,以為這就是傳說中最難過的爛漫路了。中午在道班上用了午餐——一團糊得發黑的夾生米飯加袋裝辣椒魚仔炒飯,味道居然還不錯。沒多久又遇上了一個爛泥巴路,天哪,這哪叫路呀,簡直是不讓人過了。還好,在當地的幾個藏民的幫助下,總算是勉強過去了。前面有一輛吉普車告訴我們,前面的路是不能過了,勸我們要回去。都已經到這個份上了,只能往前,決不回頭,向前,向前!原來前面發生了泥石流,路被堵住了。還好,我們也不孤單,至少還有好幾輛車陪著我們呢。情況也還樂觀,因為有推土機正趕過來。我們的車就像在水裡行舟一樣,搖搖恍恍的過去了,可憐的底盤和油箱呀,乖乖,還好,安然沒事。下午六點半,終於讓我們看到柏油路了,正在享受當中,可是好景不長,不到十分鐘,前面的一段柏油路被洪水衝垮了,突然間心情跌進了谷底,看樣子,今天是不可能過去的了,真是前路茫茫,後無退路呀。幸好遇上了四川的楊大哥,把我們帶回了他在毛尼的小商店,還給我們做了飯,並且安排我們住進了一戶藏民家。這個小村莊還沒通電,我們只能點上蠟燭吃飯,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鼻子突然一酸,眼淚忍不住就流了下來,把同伴嚇到了。也許真的沒想到西行之路是如此的難行吧。而此時此刻我再也堅強不起來了。 吃過晚飯,我們一直和楊大哥聊天,藏家的卓瑪來敲門了,讓我們早點回去休息。回到藏民家,我們和藏民一起我坐在火爐邊,烤火聊天。這家的男主人叫白馬藍波,女主人叫那措,而他們漂亮的女兒叫拉姆那措,老阿瑪叫拉姆(這還是我在臨走前知道的),拉姆那措是一個很害羞的女孩,喜歡和我坐在一起,我們就像姐妹一樣,安靜地坐在旁邊,聽著他們手語加口語的交流,我和她時不時的發出會心的大笑,在這個藏民家裡,溫馨的氛圍多少讓我的愁情衝淡了不少。
清早,被母雞下蛋的咯咯聲鬧醒了,真是快樂的叫早聲,好想起床去,把雞蛋撿起來呀,只是太累了,又沉沉入睡了。中午在白馬藍波家吃了自己動手做的一頓午餐(用柴火燒的一頓飯),再次向茫康出發了。臨走前,慈祥的老阿瑪終於和我合拍了一張照片,照片裡,我們都笑得很燦爛,我也終於知道了她的名字—拉姆,老阿瑪一直送我們到門口,才揮手告別,拉姆阿瑪,我會永遠記住您的。
幾經艱辛,終於到達茫康了! 茫康屬西藏昌都區,據說,這一帶的藏民都不好惹的。我們住進了當地接待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賓館,幾乎不敢出賓館大門。
D7(8月28日):茫康—左貢今天要翻越三座大山,拉烏山(4338米)、覺巴山(3908米)和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
當車子行到東達山丫口的時候,看著有如畫卷般的美景,這一路走來的苦都已經忘了,唐朝對著群山大聲呼喊著,LZ則拿著相機瘋狂的拍照,由於風太大,氣溫也很低,我只在車外待了一會就躲進車裡了。下坡的時候居然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野狼把一只雪白的羊咬死了,而旁邊的石頭上有幾只兀鷲,真是一大奇觀呀。還有那美麗的賣雪蓮花的卓瑪,這是我一路上看到的最美的藏族姑娘了,真想把她帶回家!估計看美女是要付出代價的呀:車胎壞了。還好,後面有一貨車的司機下來幫了忙。
趕到左貢(左貢的平均海拔是3800米)已經天黑了,為了感謝司機的幫忙,我們邀他一起用晚餐。原來他們也是藏民,看來這還是我們一路上遇到的最好心眼的藏民了。也聽他們說了當地的一些情況。
明天,我們要過一道天險:九十九道拐! D8、D9(8月29、30日):左貢—然烏
今天天氣不錯,路況也還算好,除了有幾處小的塌方外,也總算是順利過關。經過邦達鎮,我們在一家青年旅社吃中午飯,餐廳裡面的牆壁全寫滿了游客人留言,連冰箱也不放過。唐朝也“入鄉隨俗”,把我們三人的名字寫了上去。飯後,開始了上山下坡之旅。車子爬上海拔4600米的業拉山後開始下坡過九十九道拐了。這中間由於海拔落差將近兩千五百米,我出現了明顯的高原反應——嚴重耳鳴。嚼了好一會口香糖後,情況總算是好很多了。經過一個關卡的時候,看到拿著荷槍實彈的武警對著我們,頓時氣氛凝重起來。前面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一會站著一會趴在地上,近看,才知道是一些往聖城拉薩朝聖的信徒,正在行著“五體投地”之禮向前進,難道他們就這樣一路向西?多麼虔誠的藏傳佛信徒,這眼前的一幕讓我動容。他們正在用身體丈量著功德。
車子經過八宿鎮,我們直奔然烏。經過將近十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然烏了。將在這裡停留兩天,終於可以稍作休息了,終於可以暫停“奔命”了,也終於可以好好理一下頭緒了。真好。 D10(8月31日):然烏—波密今天天氣不錯,路況也很非常好,一路都是柏油路。今天要前往波密。
波密有西藏小瑞士之稱,四周被綠色的松彬林環抱著,在酒店的二樓可以看見遠處的雪山。剛到波密,天空就飄起了小雨,好冷。
原本打算明天趕到林芝地區的八一鎮的,後來聽說通麥發生泥石流和塌方了,剛開始還以為是謠言呢,後來從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中得到了證實,說是要一個星期後才才通車。酒店的其中一個房客就是從泥石流中逃出來的,唉,真是恐怖呀。
聽到這樣的消息,我都快要崩潰了。
往聖城拉薩的路怎麼就這樣難走呢。D11、D12(9月1、2日):波密—通麥天空還飄著小雨,昨天車友們商量之後,還是決定今天向通麥出發,在那裡等通車。
今天一大早就出發了。
車子經過102滑坡的地段,武警正在用推土機把泥石推走。我們的車都順利通過了102滑坡,還以為可以一路開向八一呢。結果,車子開到通麥的時候,才知道前面的106段還沒修通,估計最快三天後才能通車,我們一行六人只能在通麥賓館住了下來。賓館裡白天沒電,到了晚上才發電,只供應到零點,房間沒有衛生間,而公用的衛生間又沒有熱水,在這裡已經嘗試了兩天不洗澡了,這也是生平的第一次。
在通麥待了兩天,每天一醒來就是問路況,在關卡那裡停滿了通往八一的各種各樣的車,還看到了一輛從深淵裡吊上來的獵豹車,真是觸目驚心。D13( 9月3日):通麥—八一
一大早就被走道裡爭相傳播的已經通車的消息吵醒,也不管是真是假,收拾行李就上車走了。車子開到關卡的時候前面已經排了一條長長的車龍了。很明顯,前面還是沒有通車,大家都在不停的打聽消息,有人說是下午才能通車,也有的說是今天有可能也通不了車,反正各種各樣的消息都在滿天飛。
中午12點,前面的車子開動了,關卡放行了。所有的人都繃緊了神經,把車子發動起來,一輛緊接一輛的排好隊,畜勢待發。看著這樣的場面,真有點像看國外的災難片那些急待逃離災區的難民一樣。我們的車子剛經過通麥大橋沒多久連續發生了故障,爆胎和剎車出現了問題,我們的車掉隊了。趕到排龍天險的時候,前面又排起了長長的車龍,我們的車子是最後一輛了。下車去探了探情況,看到坡上站滿了人群,密密麻麻的,武警在指揮交通,雅魯藏布江在旁邊咆哮著,這個就是讓人生畏的排龍天險了,也許我們之前走過的路太難太險了,在我看來,這個也不算天險了。
有一台大貨車試著要過天險,可由於塌方,底下的泥巴都松軟了,車子很容易就陷進去了,十多個人在旁邊幫忙推車也寸步難行,最終還是退了下來了。後面上來了一輛越野,很輕松就上去了,接著一輛小轎車上去了,又很快的陷進去了,要用繩子拉十多人幫忙推著,車子才半推半就的上坡了。我們車隊的越野車也輕松上去了,贏得了一片歡呼聲;接著是河南王大哥的寶來,衝到一半就陷進去了,繩子加人力,硬是過去了;接下來是我們別克凱越,在快要衝上去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在眾人的幫忙下,輕松的上去了,旁邊的藏族阿瑪向LZ豎起了大拇指;接著是石老爺子的本田飛度,也在繩子和大家的幫忙下爬上去了。唉,總算是順利通過了通麥天險了。我們就像是劫後余生一樣,興奮不已,因為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
車子一直繞山而行,眼前所見盡是連綿不盡的雪山,突然,一座巨大壯觀的雪山出現在眼前,我們都驚呆了,這個難道就是傳說中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嗎?天哪,它簡直不能用言語去形容呀。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級山峰中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充滿了神奇的傳說,因為其主峰高聳入雲,當地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和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雲就是神們燃起的桑煙,據說山頂上還有神宮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峰都有著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抵達八一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大家湊在一起吃了一頓晚餐,算是慶祝吧。
D14(9月4日):八一——巴松措—拉薩
早上把車去拿去檢修後,我們向拉薩出發。
這一路上我們的心情都很輕松,經過巴松措的時候,大家伙進去參觀了一下。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中是“綠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積達6千多畝,位於距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裡,是紅教的一處著名神湖和聖地。巴松錯湖水清澈見底,四周環繞的雪山倒映其中。黃鴨、沙鷗、白鶴等飛禽悄然浮游在水面,湖中則是游魚如織往來穿梭,更顯得一派寧靜。距岸邊大約一百米處有一座小島名為扎西島,傳說該島是一“空心島”,即島與湖底是不相連而漂浮在湖水上的。雖然只是個傳說,卻讓人覺得蔚為神奇。由於時間緊湊,只能走馬觀花的參觀了湖心島就走了。這一路過來,沿途的風光無限美,經過5020米的米拉山丫口,舉目遠眺,雪白的群山盡收眼底。我終於明白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真諦了,看到這些美景,已經把前面的艱辛忘得淨光了。
晚上將近十點,終於隔著雅魯藏布江大橋看到了我朝恩暮想的布達拉宮了,在燈光的掩映下,它是那麼的美,尤如一幅畫卷展現在眼前,我不禁熱淚盈眶。這一路走來,我們有如虔誠的朝拜者,翻山越嶺,歷盡艱險,現在,終於看到了布達拉宮。拉薩,我們終於來了!布達拉宮,我們來了!D15(9月5日):拉薩·大昭寺·帕廓街
今天很早就起床了,因為要訂明天布達拉宮的門票(布達拉宮的門票需要提前一天預訂,要想當天進去參觀就要買黃牛票了)。還以為會有很多人在排隊呢,沒想到很快就把票預訂好了。
在布達拉宮的門口,看到了很多的信徒在面對著布達拉宮磕著長頭,他們有的搖著轉經筒順時針圍繞著布達拉宮轉著經,或是手拿佛珠,口中念念有詞的轉著經。轉經,就是他們一天生活的開始了。
下午去了大昭寺。看到大昭寺的大門緊閉著,信徒們就在門外向著大昭寺磕著長頭,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重復著同樣的動作,那樣的虔誠。大門旁邊是兩個巨大的轉經桶。當我走進去磕長頭隊伍的時候,信眾們告訴我不能穿鞋進去,也不能拍照,我趕忙雙手合十向他們道歉。
退回到大門口的階梯,坐在那裡,看著虔誠的信徒,我不知道怎麼了,淚如泉湧,突然覺得自己也是一個信徒,哭泣也許是一種懺悔吧。不知道佛祖是否能接受一個來自遠方的罪人的懺悔,但願吧。
河南的王大哥買了一對轉經筒,我拿著就轉了起來了。順著帕廓街一直不停的轉,不知道是我轉得不好,還是我轉得太認真了,一路走來,有好幾拔的老阿瑪向我走來,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她們要麼把玩著我的轉經筒要麼會教我怎麼轉,有一個老阿瑪更好玩,我和她正好是面對面走著的,她走過來跟我說我轉錯方向了。就拿著我的轉經筒轉了一下,才發現不是轉經筒的方向錯了,而是我們走的方向相反了,大家都相視一笑,這些信徒們是那樣的笑容可掬,又是那樣的慈祥,他們遠遠的看到我,都會雙手合十,說著“扎西德勒”,然後再點頭微笑,我真是愛死了種打招呼的方式了。我發現,能享受這種禮遇的人,前提是你也在轉經。
又轉回了大昭寺,又坐在階梯上,旁邊是一個拿著佛珠的老阿瑪。她把玩著我的轉經筒,我把玩著她的佛珠,心情已平伏,我把頭挨在她的肩頭上差點就睡著了。
我不是一個佛教徒,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對藏傳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能是源於他們“五體投地”的禮拜方式,更是因為他們單純的禮佛之心,在信徒的心中永遠都沒有“臨危抱佛腳”的概念。朝佛是他們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當中看作比生命還重要的事。
瑪吉阿米是當地一家很有名的餐吧,傳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約會情人的地方。我們在三樓的餐廳裡也享受了一下來之不易的發呆時光。在這裡,整個帕廓街盡收眼底。帕廓街位於拉薩老城區,是圍繞大昭寺的一條環形街道,也是拉薩最古老的街道,不過現今的八廓街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僅僅是八廓街了,它是整個拉薩老城區一片典型的藏族建築的代表,也是拉薩古城的代表。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率部族遷徙拉薩平原時,這裡還是一片坦蕩的沼澤地。他們在沃湯湖邊安營扎寨,並修建了大昭寺。這座美麗的宮殿引起了無數朝聖者,漸漸地踏出這條環繞大昭寺的八廓街。最初這只是一條普通的路,後來成為朝聖者的轉經路。“廓兒”意譯為“圓圈”,引申為轉經。八廓是中間的轉經路,相對於它的,裡面有“囊廓”,是大昭寺 裡的一圈轉經回廓;外面有林廓(意指世界外圍),是圍繞包括布達拉宮在內的拉薩老城轉一圈。從早到是晚總有數不清的轉經者匆匆走在這3條路上,用腳步積累他們的功德。有不少人虔誠地從遙遠的地方磕著等身長頭來到拉薩。朝佛者構成了數量龐大的流動人口。拉薩人裡,許多都是朝佛者的後代。 ? 兩旁屋頂站崗的武警讓我們感到安全,也讓我們覺得大剎風景。這些,就是3.14的後遺症了。
據說,3.14前,在前往布達拉宮的街道上,廣場前,還有大昭寺四周,全是朝佛的信眾,帕廓街四周非常熱鬧繁榮,信徒和游人擠滿整條街道,3.14後,拉薩就迅速冷清下來了。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情況。當地的藏民都不願多提關於3.14的的事情。
願佛祖永佑西藏。 D16( 9月6日):拉薩·布達拉宮今天是我的生日。能在拉薩過一個生日真是永生難忘呀,現在想想還真是感激那些塌方把行程給阻了一下,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拉薩過上生日了。
早上去參觀了布達拉宮,這個神奇的布達拉,這個莊嚴的布達拉,這個雄偉的布達拉。在它的面前,我是多麼的渺小。走進去就像去了迷宮一樣,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因為參觀藏傳佛教寺廟是有一定的順序的,於是我們雇了一個導游小姐,這才讓我們的布宮行程得以順利進行。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四十年代松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一座融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古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宮殿。布達拉宮是西藏自治區內最完整最宏偉的一座古建築。"布達拉"是普陀羅(普陀)的譯音,意即菩薩住的宮殿,相傳公元七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宮,今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觀音佛堂兩處早期建築。1959年前,布達拉宮是五世達賴之後歷代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從事政治活動的場所,是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權力中心,從七世紀起,先後共有九個贊普(藏王)和十位達賴在這裡居住過。布達拉宮由紅山南麓奠基,緣山而上,依勢迭砌,從平地直達山頂,幾乎占了整座瑪布山(紅山)。布達拉宮高117米,東西長360米,外觀13層,實為9層,面積約12萬平方米,殿宇巍峨,金頂輝煌,共有佛堂、經堂、靈塔殿、習經室15000多間(按西藏建築計算辦法以柱計算)。整個建築系石木結構。用塊塊方石壘砌,高大寬敞的殿堂牆上繪有各種色彩鮮艷的壁畫,室內陳設有幾十萬個用金、銀、銅、玉和檀香木等雕鑄的大小佛像,造型生動。集中體現了藏族人民高度的建築成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宮城占地41公頃,包括四大部分:紅山之上的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和山腳下的"雪"。其中紅宮為歷代達賴的靈塔殿和各類佛堂,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心和頂點,也是須彌佛土和宇宙中心的像征;白宮合抱於紅宮外側,是歷代達賴的宮殿、大經堂、噶廈政府機構和僧官學校等,達賴的寢宮位於白宮最高處,又稱日光殿;龍王潭為布達拉宮後園,方圓3公裡,中為湖,湖中小島上 建有龍王宮和大像房等;"雪"在布達拉宮腳下,其中安置有噶廈政府的監獄、印經所、作坊、馬廄,周圍是宮牆和碉堡。站在紅山腳下,可以看 到布達拉宮的整體布局,由下到上分別是"雪"、白宮和紅宮,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中"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說",通過建築布局藝術的對比、誇張和渲染,表現了佛法的神威,令人在千年之下,仍望之而生對天國佛境的凜遵之感……
布達拉宮也稱“冬宮”,是達賴喇嘛冬天住的地方,夏天,達賴喇嘛會搬去羅布林卡寺居住,也因此被稱為“夏宮”。
在布達拉宮,我們還有幸看到了“打阿嘎”。阿嘎是西藏獨有的一種黏土,是西藏很多建築地、屋頂最好的建築材料,用石板套木柄的用具長時間敲打而成光滑平面的過程,就是打阿嘎。
下午,大家伙有半天的時間去購物了,過了一把游客癮。LZ也終於記起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了,給了我一個驚喜:一個大大的花籃和一個生日蛋糕。已經很多年沒在生日的那天收到花了,雖然收到的是康乃馨而不是玫瑰(哈哈,真是一個不解風情的家伙)。晚上車友們一起吃飯的時候,石老爺子提議這頓飯請我吃(一般是AA制的),也讓我感動不已。吃完飯後,大家跑到解放廣場拍布達拉宮的夜景,回去後,又到了吃蛋糕的時候了。這個生日過得簡直而又有意義和人情味。第一次和這麼多陌生而又熟悉的人一起過生日,第一次在拉薩這個讓我朝思暮想的地方過生日,好像一切都已有安排和定數。也不枉此生了。
我許了兩個願望,一個是為自己許的,一個是為別人許的。但願在佛祖面前,這兩個願望都能實現! D17D18(9月7、8日):拉薩—定日—珠峰今天又長大了一歲了。真不想起床,好想睡個懶覺呀。只是今天要趕往定日,因為明天要前往珠峰。
往珠峰的路況非常好,幾乎全程柏油路。其中我們經過了一個名叫嘉措拉山的丫口,海拔有5248米,這是我們一路走來,踏過的海拔最高的土地了。開了將近八個小時,才到達定日珠峰賓館。在這裡看到了很多的外國賓客,他們明天也要去珠峰。
這裡海拔有4200米,夜空像一塊黑色的布,星星是那麼的低矮和明亮,而月牙在天上。今天是北京奧運會結束剛過一個月,9月8日。我們將要親眼目睹珠峰的芳容了。這個海拔8844的“美女”,不知道真容是如何的,有點期待。
一大早趕到珠峰邊檢站的時候吃了一個閉門羹,因為我們沒辦通往珠峰的證件,邊檢人員跟我們說要去公安局辦證明,然後到邊防辦通行證才行。我們只好去碰碰運氣了。在LZ的“香煙公關”下,公安證明是辦下來了,可邊防的辦證人員還沒來上班,值勤武警說他上午不來了,要下午三點半才能辦到。於是我出馬,死磨硬磨他,把自己有多可憐就說得多可憐,值班的班長終於動了惻隱之心,去把辦證的人叫了過來了。看到手上的通行證,臉上也終於有了喜色。只是沒想到珠峰的是那麼難走,好像又重溫了一遍鹽井之路,真是要命呀,看到珠峰的時候已經面無表情了,心情特不好,差點連和珠峰合照的心情都沒有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就在珠峰的山腳下,它是藏傳佛教寧瑪派於1899年所建。
返回珠峰觀景台的時候,又遇到了19歲的仁增扎西和17歲的次仁卓瑪。仁增扎西是一個很上進好學的小伙子,一心想上學,只是父母不讓,普通話說得不錯,都是他自學的,他還會說一點的英文,真是一個不錯的小伙子。次仁卓瑪是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小姑娘,很善良,送了她餅干和一些日用品,她回贈了我一個海螺化石、手鏈還有一顆綠松石。這算是我從藏民手中拿到的最多的禮物了。
我們一直等到晚上八點,才拍到了“日照金山”,眼前所看,就像是一種幻覺,讓人不敢相信映入眼簾的是真實的東西。 人生許多時候也和攝影一樣,需要等待、需要運氣,運氣來了,誰也擋不住。
原本打算在海拔4900的珠峰大本營住一晚的,可是LZ感冒了,不敢冒這個險,於是還是返回定日珠峰賓館住,回到賓館已經差不多十點了。
今天雖然很累,但還是值得的。D20(9月9日):定日—羊湖—拉薩今天要返回拉薩,因為明天要去那木措。而大阮的越野車出了一點故障,要在拉薩維修。沒想到還能重返拉薩,一想到又能再見布達拉宮,心情頓時好了起來。
我們沒有按原路返回,這中間看到了很多的美景,其中有海拔7191米的乃欽康桑雪山和卡若拉冰川,還有美麗的羊卓雍措。羊卓雍措距拉薩不到100公裡,與納木措、瑪旁雍措並稱西藏三大聖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和貢嘎縣之間,湖水面積638平方公裡,海拔4441米,湖岸線長250公裡。羊湖湖汊極多,形似珊瑚枝,湖水明藍映天,景色豐富秀美,集雪山、冰川、島嶼、牧場、農莊和溫泉等景色為一體。
羊湖湖濱是優良的牧場,多牧群及野生動植物,周圍5000米海拔的山上有雪豬,草灘上偶爾會遇到野羊和狐狸。此外羊湖還有西藏最大的人工養殖漁場,以養殖高原裂腹魚、高原裸鯉為主。湖中有大小島嶼21個,島上生活著各種候鳥,使這裡成為西藏最大的水鳥棲息地。湖西有寧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後藏地區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傳統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羊湖電站即坐落於此。
另外,人們崇奉羊卓雍措更多的是將她奉為羊卓雍措達欽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傑蓋吉佐即金剛障礙之主,是藏區的女護法神。因此,羊卓雍措既是龍女的化身,又是女護法神的駐錫地,兼具多重功能和神力。
看到這個湖,和周邊的環境,我才明白什麼才叫香格裡拉了。我們在一個丫口上停了下來,羊湖真是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最有收獲是的和一只叫孫珠的藏獒合拍了一張照片,這只獅頭的藏獒大得讓我這個愛獒的人都生畏了。
晚上接近九點的時候又看到了布達拉宮了,真好,又回到拉薩了。今天又開了12個小時的車了。D21(9月10日):拉薩—那木措—那曲
早上七點起床了,因為要去大昭佛去。這是第一次這麼早去大昭寺,也看到了平時所沒看到的景色。
太陽剛剛東方升起,把整個大昭寺照得金碧輝煌,大昭寺廣場上空桑煙裊繞不絕。禮佛的信徒把大昭寺都擠滿了,有的在虔誠的磕頭著長頭,有的正拿著酥油和潔白的哈達在正門口排著隊等著開門。我也像虔誠的信徒一樣,面對著大門磕頭著等身長頭,向佛的心是那樣的平靜。八點十五分,大昭寺的大門開了,所有的信眾紛紛走進寺裡去禮佛。我也跟著信眾進去了。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於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寺建築面積達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兩側配殿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
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後,“噶廈”政府的機構便設於寺內,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兩層樓周圍。許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動,如“金瓶掣簽”等都在這裡進行。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我跟著信徒長長的隊伍進入了各個小殿,看到他們給酥油燈上酥油,向佛像磕頭,更有趣的是每個信徒都會摸著小殿的門框,然後口中念念有詞,估計在祈禱之類的吧。我也學著他們的模樣。當來到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的大殿時,旁邊有喇嘛指點朝佛。在我的身後有一個拄著拐杖的老阿瑪,不知道什麼時候她開始牽著我的手。由於時間的關系,禮拜完釋迦牟尼主殿後,就准備向那木措出發了。
這一段的路況還是不錯的。只是今天的心情很糟糕,已經沒有看風景的心情了。那木措的天氣也不好,陰陰的,沉沉的,有如我的心情一樣,看不到陽光。一個人走到煨桑爐邊,迎面走來一個轉經的老阿瑪,和她一起坐在爐邊,把玩著的轉經筒,偶爾用手語漢語和藏語交流著。老阿瑪走了,我一個人坐在那木措的路邊,風好大,心更冷,我又體會到了孤獨的滋味,突然有想哭的感覺。旁邊有人在跟我說話,抬頭一看,原來是剛才的老阿瑪,她跟我說了一堆的話,我只聽得懂一句“跟我走”,我半信半疑的,跟著她走了,她把我帶進了一個帳篷,裡面有一個年輕的藏民,是她的兒媳婦,還好,她會說一點的漢語,原來這個就是老阿瑪“家”了。她給我倒了一杯溫熱的酥油茶,喝下去後,才感到了身體的溫暖。她們正要吃中午飯(也許是晚餐吧),沒想到也給我盛了一碗,這樣的熱情讓我好生感動。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還好被好心的老阿瑪收留了。臨走時,她的兒媳婦把玩著我的介指,然後把她手上的銀介指脫了下來,說是要和我交換,我也欣然接受了。然後帶著她的兩小女兒到車上去拿筆和小本子,因為能送給她們的也只有這些了。在老阿瑪家享受到的“待遇”讓我低沉的情緒有了好轉。要走了,那木措的太陽終於露臉了。陽光照射下的納木措呈現出五彩的顏色,美得無法去言諭。
“天湖”那木措位於藏北的當雄縣和班戈縣之間,湖面海拔4718米,面積約1920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那木措與西藏浪卡子縣的羊卓雍措和阿裡地區普蘭縣的瑪旁雍措並稱西藏的三大“聖湖”。 扎西島是那木措五個半島中最大的一個,面積約10平方公裡,是觀賞那木措景色的最佳地方,也是整個那木措唯一建有接待設施的景點。扎西半島由礁石和大量的熔洞組成,島上還有許多聳立的大石柱,此種地貌結構在青藏高原都實屬罕見。踏上扎西島,眼前是一道弧形的湖岸線,透過碧波萬頃的湖面,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猶如身著冰雪盔甲的勇士挺立在藍天下。在西藏,幾乎所有的雪山、湖泊均是有生命的神靈,若雪山和湖泊在一起,則雪山為男神而湖泊為女神。毫無疑問,念青唐古拉山為勇猛的男神,而那木措則是一位溫柔的女神,他們是一對恩愛的情侶。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山冰川是那木措源源不斷的水源,而那木措則滋潤著四周遼闊的大地,使念青唐古拉山更加生機勃勃。那木措,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認為是勝樂金剛的道場,始創羊年環繞那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諸佛、菩薩、擴法神集會在那木湖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羊年僧谷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一次就感到心滿意足,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這一活動,每到藏歷羊年的四月十五達到高潮,屆時僧俗去集,先後歷時數月。
晚上驅車到了那曲住,明天將直奔青海的格爾木。 D22(9月11日):那曲—格爾木今天是出藏的日子,要前往青海的格爾木。
早上八點半就出發了,剛開始的路況還是不錯的,車子跑在筆直的青藏公路上,很舒服。走過海拔5231的唐古拉丫口的前後,路況就不行了。剛翻過唐古拉,遇上了一段最爛的路,走的是便道,因為武警在修路。就在這一段路上,我們遇到了從未遇到過的突發情況,我和LZ就像逃命似的開著車拼命的逃,後面有人拼命的追,在他們的地盤,我們是逃不過的,還好,事情最後都得以解決了。遇上這樣的事情,我只能用亡命天涯去形容剛剛走過的那一段路。兩個小時後,又遇上了修路了,我們走的是便道,車子就野馬似的在青藏草原上奔馳著,一個這樣的車子,竟被LZ開成了越野車了,真是讓我覺得好笑呀。將近天黑的時候,有一段路正在修路,所有的車子都不能過,聽說要一個小時後才能通車。這時,開空突然飄起了白雪,很小的雪,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雪,忍不住把手伸出車外去把雪花接住。只是一會,車窗外已經是白色的世界了。半夜裡跟著那些大貨車在山裡盤旋著,大阮說,我們今天成了貨車司機了,只是,我已經笑不出來了。全程走的都是便道,有兩次還走錯了路,車子差點還以為掉進了大坑呢,心想,這下完蛋了,還好,是虛驚一場。今天是我們的車子受傷害最多的一天了,我真怕它承受不了,支持不住了呢,還好,這個寶貝堅持了下來,好樣的。
開了22個小時的車,終於在第二天的凌晨到達格爾木了,很累,身體上和心理上的。
進藏難,出藏更難,出藏,把我們之前所走過的爛路都重溫了一遍了,唉,真是溫故而知新呀。9月11日,果然不是一個好日子。 D23(9月12日):格爾木—蘭州只睡了四個小時,又要起程往甘肅的蘭州了。
白天終於看清了這個戈壁上的綠洲了,四周是寸草不生的高山,有些還能看到白雪。山腳下是荒漠,偶爾能看到黃色的草,和防沙林,還好,今天的風不大,要不,黃沙飛舞時,車子就難開了。一條筆直筆直的公路像一把利刃一樣,直刺沙漠。一望無盡的公路,終於讓LZ過了一把飆車癮了,車速開到了160碼。格爾木到蘭州的路況都不錯,就是這樣的路況,我們也開了10個小時的車,在半夜將近兩點才到達了蘭州,唉,苦呀。已經連續兩天了,真是累呀。
格爾木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這裡的汽油倒是很便宜。 D24( 9月13日):蘭州—成都在蘭州稍作休息後,又繼續趕路了。今天要往到成都,因為明天是中秋了,LZ說要在他的第二故鄉過中秋,我多麼想回到麗江過中秋呀,因為麗江是我的第二個故鄉。
剛開出蘭州市區沒多久,就遇上了大塞車。一條長長的車龍,應該有好幾百輛的貨車。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還好,有看到交警在指揮交通。一個小時後,車龍終於動起來了。所有的小車像亡命之徒一樣,開始狂奔起來,兩車道硬是變成了三車道。我們的車也是其中的積極分子,一路超車超速,在我們前面還有一部白色的小車更是瘋狂,凡是在轉彎的地方必要超車,真是不要命了,我們說他是有勇無謀,看他沒命似的狂奔,卻被我們輕松地追上了。看來,我也瘋了,也投入到了這場危險的游戲當中去了。
進入陝西境內時要翻過三座山,只是沒想到,這山比我們之前爬過的九十九道拐還要拐,足足有一百二十多道拐,真是一山還比一山拐呀,下山的時候,已經暈頭轉向了。其中有一個叫鳳縣的地方,可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山坡上全是“亮化”工程,一眼望去,我以為看到了滿天的星星,和時圓時缺的月亮。當時我們還以為是幻覺呢。這等奇驚景,當然要停下來,哪怕是要趕路,也要把它拍下來的。
快到漢中時,前面有一座橋因為汶川地震的影響受損而需要加固,車是不能通過的了,只能走便道,唉,又是崎嶇的山路。一個多小時後,終於看到了城市,真是高興死了,在一個加油站把油加滿後,稍作休息,向著高速出發了。只是短短的一小段高速,又是長長的一段坑坑窪窪的柏油路,唉,慘呀。
天空已經發白了,快到成都的那段高速時,LZ把車牌一蒙,就沒命似的飛奔了,不知道車速是多少,太累了,我竟然睡著了。
終於到了下榻的酒店,已經是14號的上午八點多了。又開了15個小時的車,累呀,開車的LZ基本上已經目無表情了。D24(9月14日)成都今天是一個團圓的日子,而我卻獨自一人在異鄉,有些傷感。打了一個電話給老媽,這是我出行以來,第一次打電話回家。她問了我一句“你那裡有沒有人陪你一起過中秋?”,這就是深愛著我的媽媽了,她總那樣的了解我,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語,竟讓我差點落淚了。
身邊全是LZ的哥們和嫂們,他們的熱情,有點讓我無所適從。今天是熱鬧的,只是,我總覺得身邊全是陌生人,孤單的感覺一點也沒有減輕。不可質疑,四川人是熱情的,好客的,積極的,樂觀的,天佑四川!D25(9月15日):成都—麗江今天晚上就可以回到我的安樂窩——麗江了。幾天前就訂好了返回麗江的飛機。
下午,LZ帶我游覽了一下他的第二故鄉。我們去了一個叫錦裡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我還是喜歡的,古色古香,只是,和麗江相比的話,那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吃完晚餐,就往機場出發了。走錯了路,差點誤機。我是最後一位登機的旅客了,一小時後,終於回到了麗江,我又聞到了那熟悉的古城味道了。踏上麗江的土地時,我才有了屬於我的安全感。
這一路西行,在今天正式結束了。
回到“家”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