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洞庭來——岳陽游記兼酬友人
每每收到主編陳俊先生惠寄的《南湖青年》,備感親切和愉悅。字裡行間充盈著洞庭湖畔“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獨特神采,有如一股巴陵魚米之清香、君山蘭竹之芬芳,沁人心脾,潤澤肺腑。
辛巳年中初識陳君於龍城岳陽,彼此志趣意旨相若引為同人,一見如故暢談不倦由是結緣。識陳君而始得見八百裡洞庭首屈一指的“南湖人”之襟抱與大氣,予人“見而有識”的至深印像其來有自。湖南師大高才生畢業的陳君,飽受詩書之熏陶,亦將當年求學於長沙岳麓山下的鐘靈毓秀之神韻,攬歸異常開闊的洞庭湖畔,挹注於《南湖青年》。故而公私兩論,真摯坦誠的陳君不惟乃屈原身後之地哺育出的“汨羅之子”,更是濟濟“南湖人”中之一位佼佼青年才俊,實非過譽,堪足吾輩同齡之楷模。
巴陵大地處處人文勝跡先賢亮節,吾輩心馳神往已久。惜乎平素忙於瑣碎,機會有限所覽無多,常引以為憾事一樁。幸而吾之友朋不乏岳陽俊彥,亦曾嘉許厚我如斯,言語頗多溢美之辭。嘗諧贊一君曰:汝當為“洞庭湖第一麻雀”!眾皆大笑不止捧腹無已。君須臾作答:洞庭湖太小,太平洋何如?寧為大洋之沙鷗,不做洞庭之飛雀!(大意若此)足見此君實乃一雄奇男子。洞庭之渺渺,固不及太平之泱泱,然洞庭之浩淼幽深與虛懷若谷,必不遜太平洋之宏大精博矣。由洞庭之湖南而及四海之寰宇,放眼所至盡可戮力作為,吾輩終未敢稍忘也。
瀟湘如畫如詩有曰:“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不意時過境遷,巴陵古郡換了人間:一橋飛架洞庭,岳陽樓上天外天!洞庭湘水浩蕩東去氣像萬千,物是人昨今非昔比。五千年洞庭一湖歷經滄海桑田,千百年江南名樓承繼薪盡火傳:集古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家國情懷於一身,融彙三湘四水之大成、衡岳雲氣之精華於一體,蔚為空前決非絕後之今古奇觀。三湘錦繡,四水歡歌。身為負笈天涯、蟄居省城之後學,自當日日悵望南岳北飛之雁,夜夜俯視湘江北逝之水,長懷洞庭盛景、巴陵勝跡於依然。
新舊千年之交,曾自撰一聯與諸君共勉:
跨世紀,神州煥新姿,江河滔滔無去意;
憶百年,楚地聞傑出,湘水瀟瀟有來風。
或有人詰問:風從何處來?均鄭重以答:風從洞庭來!亙古至今,觀巴陵勝狀,念諸必信然。
南國嘉木壬午年春日
識於長沙菊隱園松坡居浣世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