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東線
秦兵馬俑博物館,門票90元(學生票45元),講解60元。
秦始皇兵馬俑被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為秦始皇的陪葬坑。博物館分為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銅車馬展廳和環幕電影。
一號坑是現發現的三個兵馬俑坑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也是我們經常在電視或電影上看到的兵馬俑場景,整個坑內共有六千多件陶俑和車馬。一號坑發掘得最早,當時坑內的陶俑已經殘破不堪,經過研究人員的長期修復,才有目前展出的一千多件真人陶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研究人員要修復一件陶俑,必須將它周圍的碎片收集、整理,然後才進行修復。由於保護技術限制,絕大部分陶俑已經被回埋。
一號坑中最前面的三排陶俑為隊列中的送死部隊,陶俑身上沒有穿任何盔甲,只是為了在氣勢上壓倒敵方。在真正的戰爭中,在送死部隊士兵如果僥幸存活下來,則可以成為真正的作戰士兵。二號坑中主要是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二號坑的後部展出了極具代表性的幾具陶俑,如跪射俑、車馬俑、軍吏俑、將軍俑、立射俑、文官俑等。三號坑的規模最小,有專家推測為三軍的統帥部。兵馬俑千人千面,沒有一個姿態或神情是相似的,在三號坑還曾經出土過彩色陶俑,可惜現有技術無法保存。
銅車馬展示廳裡的兩副大型的彩繪銅車馬,制作精美、華麗,是我國的“青銅之冠”;還有一柄青銅劍,盡管深埋地下長達二千多年,但出土後劍身沒有任何生鏽的跡像,專家鑒定後認為此劍經過了鉻鹽氧化處理,而這種先進的防鏽技術在1937年才由德國首次采用。
環幕電影的內容講述了秦始皇建立秦朝的過程、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修建和兵馬俑的考古發掘,但為英文發音。當年那位最早發現兵馬俑的楊志發老先生就在環幕電影廳外簽名售書,書價150元。
游5沿途停華清池、驪山索道站、臨潼博物館、世界八大奇跡、秦陵地宮、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其中世界八大奇跡、秦陵地宮均為人造景點,不推薦,秦始皇陵只能看外觀。
去兵馬俑的旅游團非常多,講解部分蹭聽不成問題,只是要注意跟進的距離,特別是個人游客請的講解員,不可靠得過近,否則會被說哦。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聽英、日、法、德等各國語言的講解。
交通:在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游5(國營306)或914、915都可到達。可能是因為西安市在整頓、規定旅游市場,現在游5的車前都會站一位售票員,用小話筒反復聲明此車為國營306,上車後售票員會簡略介紹途徑的景點。火車站至華清池單程6元,華清池至兵馬俑單3元,火車站至兵馬俑單程7元,車程75分鐘。
西安西線
永泰公主墓,門票28元(學生票14元,可郵寄),講解20元。
永泰公主為唐中宗李顯與皇後韋氏的第七女、女皇武則天的孫女,她的丈夫是武則天之侄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但與張易之不和而被武則天所殺,這位公主最後也因難產而死。
公主墓前有翁仲等石像,公主墓發現已經被盜,盜洞離主墓室的距離非常近。墓室的主要陪葬品,如陶俑、唐三彩等都已經被移至陝博陳列。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 宮女圖、仕女圖等(真品也已移至陝博,留在墓道裡的只有模糊的痕跡)。
永泰公主售票處在乾陵博物館,而不是在乾陵地宮。永泰公主墓包括地宮、乾陵精華文物展及唐代胡俑展,買票時會搭售唐代胡俑展的門票(8元)。乾陵地宮為人造仿制景點(一些壁畫和人物蠟像),強烈不建議參觀。
章懷太子(武後第二子李賢)墓距永泰公主墓一公裡左右,懿德太子(中宗之子李重潤)墓距永泰公主墓4-5公裡左右(離乾陵更近一些),但由於游3在永泰公主墓停留的時間有限,故無法前往兩座太子墓。
乾陵,門票46元(學生票24元,可郵寄),講解30元。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陝西省境內十八座帝王陵寢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寢,當年黃巢動用40萬人也只挖出一條大溝,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企圖效仿孫殿英盜清東陵之舉也未能找到墓道。但在20世紀50年代,墓道反而被幾個農民意外發現,出於保護原則,文物管理部門仍將墓道封閉,待到日後條件成熟再行發掘。
乾陵的神道上兩旁有華表,翼馬、鴕鳥、石馬、翁仲等。兩塊石碑分別是記述唐高宗功績的述聖記碑和著名的武則天無字碑。無字碑是由一整塊青石雕刻而成,上面已經不是真正的無字,上有後來朝代的人刻寫的相關詩句,上面還有契丹文字的題刻。再往前豎立著61尊蕃臣石像,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但現已無頭(傳說唐朝沒落後,這些官員和使節的後人前來將祖先的頭像取走)。
整個乾陵從側面看就像一位仰臥的美人圖,乾陵位於乾縣的梁山上,從山腳出發至梁山山頂往返需30-40分鐘左右。之前是修建過的山路,最後一段為未開發的土路,要特別留意腳下。在梁山山頂可以看到神道和雙乳峰的全貌,還可以俯看秦川大地。
小貼士:
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有聯票出售,旺季71元,淡季41元。
法門寺,門票28元(學生票14元),講解20元。
法門寺珍寶館,門票45元(學生票25元),講解20元。
法門寺為唐代皇家寺院,因供奉佛指舍利而聞名於世。唐代期間,先後有高宗、武後、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盛世空前。
法門寺真身寶塔初為木塔,後改為磚塔(實心,不可攀登),寶塔的經歷,可謂多災多難。自清朝受地震影響塔身便有所傾斜,民國時期愛國將領朱子橋在集資維修寶塔時曾經發現了地宮入口,當時正值日軍侵華時期,朱將軍果斷決定保守地宮的秘密;文革期間,紅衛兵曾試圖闖入地宮,當時的法門寺住持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法門寺的珍寶。
1981年真身寶塔遇雷電而半邊倒塌,政府在重修寶塔的過程中發現了唐代地宮,塵封地下長達1100多年的佛指舍利重現世間(巧合的是發現第一枚佛指舍利的那天正巧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日)。
佛骨舍利在佛祖滅度後曾被送至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亂,舍利也不知去向,法門寺發現的四枚佛指舍利中只有第三枚佛指舍利為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稱為“靈骨”;其余三枚都是唐代仿制舍利,也就是“影骨”。之所以會有四枚舍利,也是為了保護真身舍利。
地宮中發現的雙輪十二環大錫杖——佛教中等級最高的法器、秘色瓷——唐朝皇家御用瓷器、唐代絲織品——傳說中武則天供奉的繡裙、盛裝舍利的八重寶函都是國寶級文物。
如今唐代地宮的原址仍然在寶塔之下,佛指舍利也供奉在塔中。相較於我曾經去過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上的寺院,法門寺更具有佛家氣質。如果說白馬寺給我的感覺是安寧的話,那麼法門寺就是詳和。在寺院、殿內或佛像旁你都可以看到手捧經卷、敲著木魚誦經的出家人,他們的表情安詳、與世無爭,仿佛世間一切的塵俗都與他們無關。
交通:從火車站出發的既到乾陵又到法門寺的游3每天只有一班,七點車輛到位,七點半左右陸續會有游客上車,坐滿發車,坐不滿八點發車。火車站至永泰公主墓車程1小時20分鐘,在永泰公主墓停留半小時後,永泰公主墓至乾陵車程30分鐘,在乾陵停留1.5小時,乾陵至法門寺車程1小時,法門寺返回西安共有三次車,發車時間分別為1:30、2:30、4:00。火車站至乾陵票價18元,乾陵至法門寺7元,合計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