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繼續自己的年度旅行計劃,與前兩年不同的,今年的目的地不再以自然景觀為主,當原本在計劃中的壺口瀑布因為種種原因被取消了之後,2008年深秋的這次旅行成為了一次純粹的人文之旅、文化之旅。
懷古、品歷史、看文化,首選古都。而在中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中,洛陽和西安作為歷史上鼎盛時期的漢唐兩朝的古都,一直以它深厚的文化沉澱吸引著我。於是,此次文化之旅以洛陽為起點,以西安為終點。
出發的日子最終定在了2008年10月31日,這樣可以完整地利用兩個雙休日,年假只需用五天,而且11月左右對於洛陽、平遙或者西安來說都不再是旺季,人流不會太多,可以慢慢地享受在古都裡的日子。而中間的跨省路程基本以過夜火車為主,從節省時間的角度上來說無疑是比較完美的,但從舒適感上來說,可能就有所欠缺了。
城市和自然景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路程上的不確定因素會相對少一些,途中唯一失誤的地方就在於給西安留的時間少了。總行程數為九天(實際游玩為八天),共花費RMB 2900元(不包括購物)。
行程安排如下:
原計劃:
D1(10/31 FRI):乘坐K560次空調快速前往洛陽,宿火車。
D2(11/1 SAT):早晨到達洛陽後,至賓館寄存行李。乘坐81路公交車至龍門石窟(車程約50分鐘),依次參觀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宿洛陽。
D3(11/2 SUN):上午前往古墓博物館參觀。用過午餐後,下午前往都城博物館參觀。晚上乘坐K239次空調快速前往介休,宿火車。
D4(11/3 MON):晨抵介休後,前往王家大院參觀。參觀完畢後,返回火車站,乘坐A268次普快前往平遙。宿平遙。
D5(11/4 TUE):在平遙古城內參觀,用過午餐後乘坐4626次普快前往太原,抵達太原後乘坐L27 次空調普快前往西安。宿火車。
D6(11/5 WED):在火車站乘坐306/游5至秦兵馬俑參觀,下午返回西安。
D7(11/6 THU):至火車站東廣場坐游3去乾陵和法門寺,下午三點左右返回。宿西安。
D8(11/7 FRI):上午至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參觀,下午回民街購物,晚上游古城牆及大雁塔。宿西安。
D9(11/8 SAT):坐車至茂陵參觀,參觀完畢後再坐車回鹹陽市區,到火車站坐小巴至漢陽陵,參觀完畢後,直接從漢陽陵打車去機場,乘機返回上海。
實際計劃:
D1(10/31 FRI):乘坐K560次空調快速前往洛陽,宿火車。
D2(11/1 SAT):早晨到達洛陽後,至賓館寄存行李。乘坐81路公交車至龍門石窟(車程約50分鐘),依次參觀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宿洛陽。
D3(11/2 SUN):上午前往古墓博物館參觀。用過午餐後,下午前往白馬寺及都城博物館參觀。晚上乘坐K239次空調快速前往介休,宿火車。
D4(11/3 MON):晨抵介休後,前往王家大院參觀。參觀完畢後,返回火車站,乘坐A268次普快前往平遙。宿平遙。
D5(11/4 TUE):在平遙古城內參觀,用過午餐後乘坐4626次普快前往太原,抵達太原後乘坐L27 次空調普快前往西安。宿火車。
D6(11/5 WED):在火車站乘坐游5至秦兵馬俑參觀,下午返回西安。
D7(11/6 THU):至火車站東廣場坐游3去乾陵和法門寺,下午三點左右返回。宿西安。
D8(11/7 FRI):上午至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下午游古城牆及碑林,晚上至回民街購物,宿西安。
D9(11/8 SAT):中午從西安坐車至茂陵參觀,參觀完畢後返回鹹陽,直接打車去機場,乘機返回上海。
整體感受:
洛陽和西安不愧為中華古都,在城市裡、在博物館間可以輕易地感受到歷史的沉澱,當北魏宣武帝的景陵、秦始皇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在你面前真實地出現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如同穿越時空一般。
而在平遙和介休的王家大院,雖然眼前的明清建築依然巍峨,但給人的卻是一種落寞和輝煌後的嘆息。王家大院層層疊疊的院落,平遙南大街(即:明清一條街)上熙熙攘攘的購物人群,更多的映射出大街後那些巷子中已經破落的民居。
第一站:洛陽
關於洛陽
洛陽為千年帝都,曾經在洛陽建都的朝代包括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東都)、後梁、後唐、後晉共11個王朝,建都時間超過1500年。有人曾經說過,從現在向上看五十年看上海,看兩百年看北京,看三千年看西安,看五千年看洛陽。洛陽又被稱為“花都”,花都的標志自然就是牡丹,每年4月洛陽都會舉行牡丹花會,那也是一年中洛陽最熱鬧的季節。既不是河南省省會,亦不是重點發展的城市,如今的洛陽已經沒有了千年帝都的氣勢,剩下的是平和、安靜的生活方式。
關於住宿
洛陽雖為二級城市,住宿的選擇余地仍然是非常大的。在淡季,酒店的折扣都比較大,不預訂也可以。全國知名的經濟連鎖酒店——如家快捷在洛陽也有,但考慮到如家的位置不是最理想,還是參考了CTRIP上推薦的一家消防賓館。到了洛陽之後,沿著金谷園路一直向南,至唐宮西路右轉幾十米即可到達。本來在唐宮西路是順著門牌號尋找賓館的,沒想到出現了跳號,後來詢問消防支隊的值勤官兵才知道消防賓館已經更名為利順德賓館。標間110元(含早),供應24小時熱水、空調,基本設施完善。而且出了賓館後,再過一個路口就有家樂福,便於物資的補給。
利順德賓館:唐宮西路22號、八一路口,距離洛陽火車站步行約十五分鐘左右或在火車站西廣場乘坐55路(三站路)。
關於出行
1、洛陽北郊建有機場,但由於往返國內各大城市的航班比較稀少,故機票一直沒有比較好的折扣。從上海至洛陽的第一選擇為火車,上海直達洛陽的車次只有1658次普快,而K560次為上海直達延安,經停洛陽。K560次在車況、出發時間、運行時間、抵達時間各方面都優於1658次。只是我們乘坐的K560次晚點了半小時。
2、洛陽公交車分為1元和1.5元(接受硬幣),至龍門石窟的81路和至白馬寺的56路均為1.5元,其他線路基本都為1元。洛陽的公交車站間距比較短,平均為二、三百米一站,而且報站的站名很有特色,通常先報兩條交叉的路名,再報周圍的兩至三幢標志性建築名。洛陽公交有月票卡,如果你身上沒有零錢的話,在一般的綜合性公交車站旁都設有零錢兌換點。
3、洛陽出租車起步價為5元,之後1.5元/公裡。從王城廣場打車至真不同飯店為7元左右。
關於景點
洛陽的景點主要為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及古墓博物館等各式博物館。
龍門石窟,門票80元(學生票40元,可郵寄),電子講解器租金20元(押金200元+身份證)。
洛陽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佛教石窟多見於北方主要是由於佛教在中國傳播時所形成的南北兩種不同的風氣,南方偏於理,多為僧人間討論佛理;而北方偏於教,樂於建造各式佛塔和佛像。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年間,後因北魏太武帝滅佛事件而一時停工,至隋唐期間再次興盛。龍門石窟分為西山石窟、東山石窟,中間有漫水橋連接。進入景區購票處即可看到一座龍門大橋,上面的“龍門”二字為陳毅元帥所題。石窟的精華主要集中在西山石窟,最著名的佛像有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賓陽三洞、古陽洞、萬佛洞、藥方洞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供奉在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據說建造盧舍那大佛時,當時的皇後武則天曾經捐贈了自己的兩萬貫脂粉錢,故後有傳言盧舍那大佛有幾分像武則天本人。奉先寺的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藥方洞因洞楣上刻有許多藥方而得名,但現有欄杆阻攔,已無法看得藥方的具體內容。整個景區還包括了香山寺和白園,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居所,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主要與香山寺有關。蔣介石與宋美齡在香山寺也曾居住過,香山寺內留有蔣宋的別墅。白園裡環境幽靜,曲徑通幽,墓為白居易的衣冠塚,而非真正的墓地。旁邊的兩塊碑上刻著白氏後裔在新加坡、韓國等人的傳人。
在香山寺前的鄰河地區有一處觀景台,也是古代的祭祀台,在那裡可以看到對岸東山石窟的全貌,在台上有刻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石壁。
參觀整個景區約需3-4小時左右,建議租借電子講解器,一來可以更多地了解石窟的佛像藝術和背後的故事;二來講解器本身就是一張導游圖,每到一個洞窟都會自動啟動講解,燈亮表示未到的景點,燈閃表示正在講解的景點,燈滅表示已經參觀過的景點。電子講解器最晚的歸還時間為16:30,如需請專人講解則會按照片區來收費。
龍門石窟還推出了夜游項目,門票降為40元。
交通:81路從火車站(起始站,東廣場)至龍門石窟(終點)車程約40-50分鐘左右,票價1.5元。車站距景區售票處還需步行五至十分鐘左右,也有電瓶車可以乘坐(往返10元)。
天子駕六博物館,門票30元(學生票15元),講解20元。
天子駕六是指周朝時天子的車騎由六匹馬拉乘,在史學界對於天子駕六一直存有疑問,直到洛陽在建造王城廣場時發現了大量的陪葬車馬坑,其中就有天子駕六。博物館就建在車馬坑的原址,廣場上還建有大型天子駕六的模型。
博物館分為兩大展區,一為在洛陽發現的周朝精品文物展,一為車馬坑原址展。在周朝,有著嚴格的禮制,“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駕一”,不可逾越。車馬坑內除了天子駕六的遺址外,還有陪葬的獵犬遺骨。聽說當時馬都是被殺死後埋進坑內,骨骼比較完整,而獵犬則是直接被活埋的,所以有掙扎的痕跡。
博物館閉館的時間比較晚,建議放在下午或傍晚參觀,講解部分基本靠蹭,參觀時間約為30分鐘。
不過有一點不太明白的是,洛陽對於文物的保護似乎不那麼嚴苛,在博物館內沒有禁止用閃光燈,甚至沒有禁止照相。還有在館內有一組青銅編鐘原品幾乎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讓我懷疑有人上去敲打都可以。難道是因為在洛陽得到文物很容易嗎?
交通:王城廣場旁,洛陽真正的市中心。
古墓博物館,門票20元(學生票10元),講解30元。
位於邙山的古墓博物館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一座關於古代墓葬的專題性博物館,在館中除了介紹從兩漢至唐宋的出土文物,還復原了近二十座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墓穴。進門先看到的是關於洛陽的沙盤模擬,在洛陽建都的11朝都城的具體位置和變化。走入地下則進入專業展區,展出的古代墓穴各具特色,從墓中的壁畫、格局、建造方式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由於墓穴就等於在陰間的房屋,所以格式基本與當時的民居相同。其中有一座西晉時期的墓穴有回音壁,如果兩人站在對角輕聲說話,雙方輕易就能聽見。而墓道中的壁畫和陪葬品則很精美。不過整個博物館位處地下,空氣比較潮濕,有些壁畫需要間斷性關閉、修復。出了博物館,旁邊則是北魏宣武帝的景陵,當時發現時已經被盜,現在將地宮開放供人參觀,門前有兩尊石像。走過長長的墓道,就是主墓室,裡面的藏品都已經在博物館中,在主墓室主要是看它的穹隆頂式的構造(古人有天圓地方的概念,墓穴均為穹隆頂)。
古墓博物館現在又名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聽講解員說來參觀的人不太多,旅游團基本不會來這裡,有時也會有外國團,現在來參加的多數為持洛陽旅游年票的市民。我們請的講解員認真、負責,講得非常精彩、詳細,收益頗多。參觀時間約需1.5-2小時。
不過在古墓博物館還是發生了一件讓我不快的事情,就是被騙看了一件所謂的真品“龍洗”(館內唯一的自費項目,5元),講解員是不會帶你去的。我們是在全部參觀完畢之後回到兩漢廳時被一位中年工作人員騙進去的,罷罷,當是捐給古墓博物館了。
交通:83路從火車站(起始站,西廣場)至古墓博物館車程約30分鐘左右,票價1元。下車後即可看到標志,直行至博物館約兩至三分鐘,回程的車站就在馬路對面。
白馬寺,門票35元(學生票17.5元),講解20元。
白馬寺為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建立的第一座官方寺院,相傳東漢明帝劉莊夢見一位金人在宮殿上空盤旋,遂派人前往西域求佛法,漢使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翌年建寺。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勞,故取名白馬寺。白馬寺前的廣場上有兩座白馬雕像,與真馬相當,是宋代作品。進入白馬寺後可以按縱軸依次參觀,寺內有石壽桃(又名:藥葫蘆),傳說摸摸藥葫蘆再摸摸自己身上疼痛的地方就不會再痛了;漢明帝劉莊讀書的清涼台,供奉華嚴三聖(即:西方三聖)的接引殿、供奉密宗三佛的法華壇以及前來中國講經的兩位印度高僧的墓地和歷代的碑刻作品。寺內也有牡丹園,相信在花期,這裡也是群芳爭艷的景像。
白馬寺旁有一座元代的齊雲塔,可惜去的時候齊雲塔正在修繕中,無法上塔。在通往齊雲塔的路上有幾座池塘,裡面除了金魚,還有許多烏龜,正午時分可以看到烏龜爬上岸來曬太陽。
白馬寺的基調是安寧。在這裡你不會看到有多麼旺盛的香火(也許不是旺季的原因),卻可以呼吸到佛家的氣息。
參觀時間約為2小時左右,白馬寺的講解也是靠蹭的,聽了幾位講解員的講解,留下印像比較深的是一位長發、圓臉的姑娘的講解。
交通:56路從火車站(起始站,在金谷園路上)至白馬寺(終點站)車程約40-50分鐘左右,票價1.5元。如果從龍門石窟至白馬寺可以先從龍門坐81路、55路至關林,再轉乘58路到達。
都城博物館,門票10元(學生票5元),講解20元。
位於洛陽周公廟,地址為定鼎南路21號,實際入口則位於與定鼎南路交叉的五賢路上。都城博物館不太好找,如果要問路的話直接問周公廟就可以了。
博物館內有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周公史陳列館、定鼎廟等。內容不太多,周公史陳列館以介紹周公旦的生平為主,原來應陳列在館內的古都城池建設史及5座都城的大型露天模型也沒有見到,不知道是否已經搬到洛陽市博物館內。不過博物館的總體環境還不錯,森林錯落有致。
參觀時間約為30分鐘,沒有蹭到講解,來參觀的人也多為持洛陽旅游年票的市民,很少有專程過來的游客。
交通:在白馬寺坐56路至定鼎路,下車後沿定鼎南路步行約五至十分鐘即可到達。
關於美食
洛陽最出名的美食為“洛陽水席”,洛陽水席曾被周總理稱為“天下第一宴”,而做水席最有名的是位於中州東路的真不同飯店(我要先控訴一下網上的洛陽地圖,將真不同的位置完全標反了)。很多嘗過洛陽水席的人都說不好吃或者吃不飽,我在出行前做攻略時正好在CTRIP上看到有一位朋友將水席的菜都嘗過了,故記下他推薦的幾道菜,到了真不同直接就點了。西辣魚片(30元)、奶湯燉吊子(35元)、米酒滿江紅(25元)、雞蛋灌餅(5元)和灌湯包(10元/15個),其中最失敗的就屬奶湯燉吊子了,網上寫的是類似菌菇煲,結果端上來才發現是大腸,要知道我是從來不吃大腸的人,真是後悔。另外幾道菜尚可,以米酒滿江紅最喜歡,實際上有些像上海人吃的酒釀,只不過它是紅色酒釀。一份雞蛋灌餅的量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最後只得打包回去當作第二天的午餐和晚餐。
如果想吃水席,又不想去真不同的話,建議可以去真不同後面的一條街,基本都是以做水席為主。
關於購物
在洛陽基本沒怎麼購物,只在古墓博物館裡買過一本老版的說明書(比新版少了圖片,多了文字)和一些牡丹花掛件。在龍門石窟和白馬寺前的購物街上都看到不少梅花玉的產品,不感興趣,也沒問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