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高原的記憶-阿裡新藏游記及攻略之六:轉山

作者: 曼珠紗華

導讀留在高原的記憶-2007年金秋,阿裡神山聖湖,新藏游記及攻略之六:轉山第十天 9月30日 晴在世界中心呼喚愛Crying Out for Lov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晚霞中的崗仁波齊)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淚水使我變成花朵,沒有任何國王使我變成王座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他 ...

留在高原的記憶-2007年金秋,阿裡神山聖湖,新藏游記及攻略之六:轉山第十天 9月30日 晴在世界中心呼喚愛Crying Out for Lov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晚霞中的崗仁波齊)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淚水使我變成花朵,沒有任何國王使我變成王座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他說:這一千年裡我只熱愛自己崗仁波齊,海拔6656米,是崗底斯山的主峰,藏語意為“雪山寶貝”。外形似圓頂金字塔,峰頂終年積雪,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一個巨大的佛教的萬字符號,這也是他神聖的標記(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志,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佛教中所述的須彌山就是指崗仁波齊,被稱為世界中心,據《佛學小辭典》: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崗仁波齊相傳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當佛祖釋迦牟尼尚在人間時,守護十方之神,諸菩薩、天神、人、阿修羅和天界樂師都雲集在神山周圍,聆聽佛祖講經。印度人稱這座山為 Kailash,也認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裡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濕婆,就住在這裡,是主宰世間一切的地方。而印度的印度河、恆河的-上游都在此發源,所以,現在在岡仁波欽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也發源於岡底斯山地區,苯教認為地為八瓣蓮花,天為八幅傘蓋,岡底斯山就是傘柄和蓮花之根,為世界中心,有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稱崗仁波齊為“九重萬字山”在公元5、6世紀興起的古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為“阿什塔婆達”即是最高之山,是耆那教的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地。如此眾多的神奇和宗教的魅力,使崗仁波齊成了亞洲最為著名的宗教聖地,每年有大量的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各大藏族的信徙不遠千裡,歷盡艱苦來到這裡,轉山轉湖朝聖祈福,了卻宿願。近年來,很多旅行者和探險家也紛紛加入了這個朝聖之列,所幸的是,至今還沒有人膽敢攀登上他的峰頂,也許大家都被他的威嚴攝服,不敢觸犯這世界的中心吧。關於轉山作為神山的岡仁波齊,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書》、《岡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從這些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根據藏族的傳統,朝聖者來崗仁波齊轉山1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10圈可在500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100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由於釋迦牟尼誕生和涅槃都是在馬年,故馬年轉山1圈,則可增加1輪12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的13圈。崗仁波齊有兩條轉山道。外轉山道以崗仁波齊為核心,全長約56公裡,一般轉山者需要用2-3天的時間,很多藏民1天就可以轉完。內轉山道是指圍繞崗仁波齊南側的因竭陀山為中心的轉山道,朝聖者必須轉完13圈外圈才可轉內圈,一天就能完成。每年4-10月份都可以轉山,4-6月山口積雪還比較厚,7-9月雪相對比較少,路也比較好走,但有時也會遇到大風雪。就算你不是虔誠的佛教徙,轉山也是值得的,跟你在車上走馬觀花的感覺會是大相徑庭。個人喜歡5月或10月轉山,這時積雪較厚,行動雖比平時困難,但那種天地一片純白的聖潔,那種與天地共渺的感受,絕對是窮其一生也難以磨滅的印記。岡仁波欽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傳說,有福之人來此朝聖,還能聽到峰頂聖樂宮中的羅漢敲擊磐木板的聲音。在佛教徒的心中,岡仁波欽就是佛的像征。千百年來朝聖的人們風雨兼程,艱難跋涉前往轉山。他們認為,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聖一次就算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每逢馬年,朝聖者更是蜂擁而至。在朝聖者的人群中,西方游客屢屢可見,是有感於神的威力而情不自禁還是一種虔誠的信仰?我們無法評說。但是我們可以這樣肯定,無論任何人到了此地,感受此情此景,都會被感染,都會被震撼,都會情不自禁。朝聖者的蹤跡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聖。帶著強烈而巨大的心願,沿著一條相對固定、充滿神跡啟示的聖路,向一個公認的聖地進發,這便是朝聖之舉。朝聖由來已久。在自然環境險絕卓著的西藏,朝聖尤其顯得精誠執著。篤信佛教的藏族人堅信: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回,榮登極樂。因此,總是有數不盡的藏族人,以獨有的磕長頭方式俯仰於天地之間,向強磁場般的聖地跋涉。沒有血肉之軀,便無朝聖之舉,沒有風塵僕僕,便無朝聖之途,不歷經千辛萬苦並跨越真正的時空,就不會有心靈的虔誠。朝聖對於一個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時間去認真對待的神聖之舉。甚至可以這樣說:超出“苦行”意義之上的朝聖之旅是將個體生命之旅推向極致的唯一途徑!轉山是很多人的願望。許多藏族人、尼泊爾人、印度人都來轉山,他們認為,轉一圈,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以免受地獄之苦;轉百圈,可以升天成佛。------------------------------------------------------------------------------------照片:http://photo.***/photo/am_i_blue/?u=am_i_blue#m=1&ai=23211593&p=1&n=40&cp=1

出發-踏上朝聖路說實話,對於阿裡的神山聖湖的認識,始於此行。決定07年秋天去阿裡和新藏線,然後開始查相關的資料。恍然發現,原來我打算去的地方有著這樣崇高的宗教地位,那聖湖不是一般的聖湖,是世界江湖之母,那神山不是一般的神山,是神山之首,是世界中心。這種發現無疑是給平常的旅行賦予了神聖的意義,讓我的旅行提升成了朝聖之旅,阿裡的神山聖湖好像是我無意中發現了的寶藏,更加讓我心馳神往。為了不讓這次的朝聖之旅留下遺憾,特地辦了一張健身卡,強化體能鍛煉二個月,為了轉神山聖湖做足了准備。來海拔至少4600米的阿裡屬於高原苦行,連藏人都難以到達的遙遠的阿裡,來訪的外來者除了是地質學者就是驢友了。絕大多數的驢友也大多是經過神山聖湖停留一二天,或是頂多多花二天時間轉山而已。像我們這樣又轉聖湖又轉神山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我選擇苦行,為什麼?為了信仰嗎?根據藏傳佛教的指示,沿神山崗仁波齊轉一圈後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十圈後可在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百圈後即可成佛升天;而轉聖湖瑪旁雍措後可以洗清心靈以及身體的污垢。這是信徙朝聖的目的,而我,雖努力為善,但算不上是佛教徙,既然不是因為信仰,為什麼要選擇不畏艱苦危險,萬裡迢迢的來到阿裡,然後像所有虔誠的信徙一樣的轉神山聖湖呢?一個朋友曾經問我“為什麼旅行,為什麼喜歡選擇艱苦危險的地方旅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因為這個問題對於我,從來不是一個問題,為什麼旅行,就是為了旅行,為什麼要轉山,因為山在那裡。我相信我和大山的緣份,因為我聽得到他沉默的呼喚,這種呼喚往往會從一張照片,一曲音樂,一部電影,一陣風,一個名字傳來,這份對於山的眷戀和痴狂或許讓人無法理解。如果說,這次,我聽到了神山的呼喚,於是,應聲而行,艱苦的旅行成了甜蜜的苦役,你是否會相信?6點多,打理好行囊准備出發,天遂人願,此時塔青雖然還完全被籠罩在夜色中,但是頭頂上繁星滿天卻是個好兆頭!今天一定是晴天! 6:30靜靜地等在利民扶貧的門口,等待昨天約好的挑夫瑜珈等人的到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走卻始終未見人影子,我們開始忐忑不安。沒有一絲動靜,黑暗中看不到有人走動,只偶然聽到遠處的幾聲狗吠。瑜珈和挑夫在哪裡?怎麼也沒看到其他驢友出發?莫非出了什麼事?我們七個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猜測著。。。突然想起,昨天好像只是忙著向瑜珈打聽山上的狀況,約好了見面時間卻好像沒有告訴他會面的地點,所以會不會瑜珈會去昨天我們吃飯的面館來找我們?剛才幾聲狗吠,好像就來自面館的方向。於是荒原去老鄉的面館打探,又等了大約半小時左右,果然看到遠處的四個人影,荒原,瑜珈,一個英俊的藏族少年,一個40多歲的藏族人。瑜珈用很費力地斷斷續續地告訴我們,他們6點就去昨天晚上吃飯的地方等我們,等了快二個小時卻仍不見我們,又不知道我們住哪裡,所以另外四個人就回去了,現在他再去把她們叫回來。(挑夫正好是三男四女,和我們的男女比例一樣,男挑夫挑男包,女挑夫挑女包,是塔青的規矩?)7:30瑜珈去找其他挑夫,我也松了口氣,幸虧這小波折不會影響我們今天轉山。荒原等不及地挑了藏族美少年做他的挑夫先出發了。。。看著那個英俊的藏族少年走出我的視線,一絲失落劃過心頭,馬上定了一下神,今天我是來轉山的,可不能有什麼雜念喔。另一個年紀大的藏族人自告奮勇地做王一的挑夫並催著他也先開走了。不一會兒,瑜珈便帶來了四個藏族女子,分別做了我們四個女的挑“夫”,瑜珈幫小繆挑行李。我的那個挑夫,名叫“邊珠”,是個年輕,秀氣,害羞的藏族女子。8:10,我們一行人,終於,踏上了朝聖之路。。。


(上圖:踏上了朝聖之路)

上圖:茫茫轉山道,漫漫朝聖路茫茫轉山道和開始轉聖湖時一樣,剛開始疾行時,心髒感覺到壓力,有惡心的感覺,大約一個小時後,這種感覺消失了,我知道我的身體已經進入了狀態。此時的海拔大約在4700不到,而我們的最高目標是5640米的卓瑪拉山口,也就意謂著需要爬1000米。我是把手表調整到海拔狀態,把手機關掉,這裡遠離塵囂,我可以沒有牽掛,憑借著日光就知道時間,外面的世界和我暫時失去了聯系,今天我只關心一件事,轉山。8點30,在崗仁波齊正面看到了日出。崗仁波齊形如橄欖,峰形光滑圓滿,溫潤如玉,峰頂上永遠聚積一塵不染的白雪,整個山峰冰清玉潔。由峰頂垂直而下一條深深的冰槽以及右測一邊佛教的卍字符號(萬字符號是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志,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這些勾壑的形狀如此神奇,如同其中所蘊涵的神秘力量和寓意。朝陽照在高高山峰之上,彩雲間發射出光環,山峰猶如披上了一件金光燦燦的皇袍,四周的雪山向的雪山之王崗仁波齊頂禮朝拜。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的純白世界,沒有一絲的灰塵和污垢,連踩出的腳印都是雪白色的。無須借助說明和標簽,只要你置身在那個時間空間,你就會明白,你到了聖地。崗仁波齊,是眾神的寓所,只有天界神靈方可登臨峰頂,芸芸眾生只能圍繞和朝拜。在天界,神佛駐足在崗仁波齊的雲端之上,俯視塵世的快樂和悲哀;在人間,信徙們磕著長頭轉神山,虔誠地向佛主表達內心的順從和敬畏,為了洗盡今生的罪過引來美好的來世,他們願意窮盡一生的人力物力,卻無意去追求今生的財富榮華,仿佛人的一生,只有來世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生活方式,你如果不是生活在藏區,永遠無法理解和明白。Bobo說,崗仁波齊的形狀很可愛,像一個雪白的冰琪棱,這讓我想起了崗仁波齊在藏語中一個的含義“雪山寶貝”。見過眾多美麗的雪山,能用“可愛”兩字形容的,唯有崗仁波齊,外形光滑美滿溫潤柔和,但是作為至高無上的雪山之王神山之首,又是雄偉剛強威嚴的化身。這其中本身就有著禪義。藍天之下,陽光刺目得可以讓人流淚,雪地上聚積起越來越強的反光。沿著古老而發光的轉山道行走,仿佛是沿著通往天國的階梯。岩坡上,隨處可見瑪尼堆和飄揚著的風馬騎。寂靜而開闊的拉曲峽谷裡,偶然傳來因為冰雪解凍引發的雪崩的轟隆聲。循著聲音抬頭看去,峽谷邊的懸崖上看到幾處雪崩,但轉山之人無須擔心,因為轉山道離雪崩的山崖離有一段足夠的安全距離。神山有著這樣的傳說“有福之人來此朝聖,能聽到峰頂聖樂宮中的羅漢敲擊磐木板的聲音。”那雪崩之聲,倒是有幾分和敲擊磐木板的聲音類似呢。“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教誨的是探索精神,凡事都不是一定要有先例可循才可以進行。但是轉山之時想起這句話,卻有著不同的意義。讓我想感謝當天第一位轉山之人,是他,一步一步為後來之人開了道。每一個腳步都留下痕跡。他所走的路,應該是最艱難的,但卻為後來之人開了道。後來者沿著前人的足跡走,才能不至於一步陷入深深的雪堆裡而摔倒。而後來者的腳步又將轉山道加固,讓更後來者走得更加方便。今天,我們就這樣前僕後繼地在雪地中踩出一條深深的轉山道。幾千年來,信徙們也是同樣懷著美好的心願行走在這條轉山道上,崗仁波齊的轉山道便是多少個崗底斯行者留下的足跡。執著的信仰凝聚積累起的能量形成以崗仁波齊為磁心的場,來此之人,無論是信徙還是游客,是為了什麼目的來轉山,為了朝拜他還是觀望他,一旦進入磁場,都能受到感化。沐浴在靈性的信仰之光中,臣服於宇宙冥冥深處中的奇異力量下,在這裡,宗教失去了富麗堂皇的裝飾,回歸其最初的本質:貧瘠,苦難,堅忍,崇高。在這裡,宗教被簡化成單純的行為。在崗仁波齊的茫茫轉山道上,我是一個虔誠的信徙,以血肉軀,為著心中的信仰,堅定地在艱苦的朝聖之路上跋涉。一路之上,遇見轉山的信徙,遇見和我們一樣的驢友,相遇時,相互凝視,然後相對一笑,道一聲扎西德勒,就能彼此理解。我卻想起了六世達賴情詩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但我無法知道,我為之磕長頭在山路,轉一世山的你,將在哪一途與我相見?如果遇見,是否還能夠讓我貼著你的溫暖?我在茫茫轉山道上,孤單行走,獨自盛開,直到頹敗,會是我的宿命嗎?


(上圖:Elaine路是我走出來的)



(上圖:王一:人會一點一點變,路要一步一步走)

上圖:Cathy-有多遠,走多遠

翻越人生最高點-卓瑪拉山口因為已經有了兩天瑪旁雍措旁的高原徙步經歷,所以我們對於高原徙步的適應能力明顯比其他剛來的驢友強一點。雖然出發得晚,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就開始超過早我們半小時出發的人,就這樣,一路超“人”,連我們的挑夫長瑜珈也挑著大拇指對著我們說了句難得發音准確的漢話“可以喔,可以”。漸漸地,我們處於一個“斷層”之中,體力好的人如荒原和其他藏族的轉山信徙,早已不見人影,而大多數的驢友,已經被我們拋在後面。放眼四處,白茫茫的天地下只有我們幾個人。。。下午2點,到達止熱寺。這裡是昨晚計劃裡的轉山第一天的終點,但是到了止熱寺之後,我們卻想著改變計劃:一來現在時間還早(這裡和北京時間有2個小時的時差,現在只相當於正午),二來大家狀態都不錯,三是想乘今天的好天氣盡量多走一點路,以防明天天氣不好難以翻卓瑪拉山口(出發至今連續的陰雨多晴天少的天氣讓我不得不珍惜好天氣)。所以我們想今天就翻越卓瑪拉山口,然後山口下的帳篷住下。我借用地圖對著瑜珈把我們的想法比劃了一下,顯然瑜珈看我們體力還不錯,就一口同意了,還示意我們今天過山後,多走點路,到楚祖寺住。而不建議住卓瑪拉山口下的那個帳篷,因為那裡海拔有5千米而且晚上風大很冷,住宿條件太差了。就這樣,滿懷著信心和希望,向著我人生至今為止的最高點,海拔5640米的卓瑪拉山口出發了。攻略上這樣寫著“從止熱寺到達5600米卓瑪山口體力好需要4個小時,體力差的需要6-7小時” 這讓我們覺得這段路是轉山過程中最艱難一段,所以全部都是全力以赴認真對待。何況隨著海拔的升高,這裡積雪已經到達1米左右的高度,我們要踩著前面人的腳印走才能保證不會因為腳陷入厚雪層中而摔交。從止熱寺到卓瑪拉山口的坡度很陡,大約60度左右,一路直上的感覺猶如到達跑馬拉松時極限點,調整呼吸,讓每一次抬腿跨步都和呼吸配合,動作慢但是不停下休息一直向上,這樣一來果然奏效,要比那些爬得快但是頻繁停下休息的人走得快。正當正午時間,雪地強烈的反射光像利劍般折磨著眼睛,陽光的暴曬在身上火樣的灼熱。因為酷熱想要脫點衣服,馬上被瑜珈制止,果然,一陣冰冷風吹來,一秒不到的時間就仿佛把我從赤道帶到了北極。這讓我回憶起一部叫狸御殿的電影,電影中有一座靈山叫快羅須山,王子為了營救公主去靈山找尋靈藥,那靈山時而熱如烈焰,時而冷如寒冰,就如此時的崗仁波齊。而電影的結局是,王子付出了生命找到了靈藥,營救了公主。獲救了的公主,卻是被咒語纏身,若要擺脫詛咒,就必須找到前世摯愛的王子,再度與之相識、相戀、並且再度分手。。。此時在崗仁波齊的轉山道上,同樣受著烈日和寒冰的考驗的我呢?所尋找的,是救贖,還是得到救贖?隨著手上的海拔表數字越來越大,我知道自己越來越接近山口了,但是卓瑪拉山口,我人生至此為止的最高點,她的出現得沒有想像中的隆重,以至於我見到不遠處飄揚著巾幡和風馬旗,再見到之後再無向上之路時,還不確定已經到了卓瑪拉山口。但見巾幡之外有幾個驢友在休息,並宣告,這就是卓瑪拉山口,我才確定無疑。此時,我的海拔表是(5510),時間是15:55,從背包中拿出紙筆,記錄下人生中的這個歷史時刻。無論我測到的海拔和卓瑪拉山口5640米的海拔記錄哪一個正確。卓瑪拉山口,仍然是我迄今為止走過的人生最高處。崗仁波齊在卓瑪拉山口展示的是他的背面,神山的邊緣如刀鋒般鋒利在陽光溫暖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冰冷的表面看得到縷縷輕煙。在卓瑪拉山口仰望的他,如此接近,仿佛觸手可及,但我知道這是所有芸芸眾生無法企及的高度。陽光形成白色的光柱,一束一束地沉落,籠罩著神聖的崗仁波齊,仿佛是自天而降上的祝福,超度著人間所有的悲喜和得失。我被這樣的美和尊嚴所折服,此時只是滿懷感恩和謙卑,以至於完全忘記了我先前的打算,應該在我迄今為止的人生最高點,最接近世界的中心聖地,最靠近神佛的地方,許下心中的願意。卓瑪拉山口吹來自崗底斯如刀似劍的寒風,讓人無法多做停留,只能下撤了。原來以為,最艱難的路已經走過,之後的下坡路應該不比上坡更難,甚至暗自思量今天晚上回塔青,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看來,有這種想法的,不止我一人,Elaine,Bobo,Cathy三位聖湖女俠在神山更是精神百倍,說,那咱們有力氣的話,今晚就回塔青睡吧。畢竟,相比於轉山道上簡陋漏風的賬篷,塔青舒適溫暖的床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從卓瑪拉山口到底下的平原,一個叫門曲的地方全是下坡路,路極抖,而且有著厚厚的積雪,這把我的弱點暴露無遺,我最怕走的就是雪路的下坡路。因為我的平衡能力比較差,很容易摔倒。才走了不久,我就東一跤西一跤摔了好幾次。下午積雪變成了冰,所以路又抖又滑。我越是小心翼翼地走越是容易摔跤,眼看到ELAINE,BOBO她們越走越遠,而我,只能東倒西歪地在雪坡上踽踽獨行。大雪覆蓋的亂石堆,露出怪石嶙峋猙獰面貌,讓我覺得這裡更像是天葬台。這樣想著,獨自一人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更是充滿了恐怖氣氛。根據據地圖所示,天葬台應該在止熱寺至卓瑪拉的上升路中,轉山的信徙會將身上的衣服留在天葬台上,因為這代表重生和洗清之前的罪孽。可惜當我經過的時候,大雪完全覆蓋了一切,加上陽光強烈,並沒有感覺到天葬台的氣氛。但現在,一陣陣寒冷凄厲的陰風吹得我連呼吸都困難並且無法睜開眼睛,只能用背迎著風,等風勢過了才能繼續前行。據說,在卓瑪拉山口,每一個山頭都是神佛的化身,那麼現在,我一生的罪孽都在神佛的審視之下吧,若犯了大罪,立馬可以就天正葬。可是現在,無論山勢險峻也好,無論冰雪塵沙也好,我不能停下腳步,我沒有選擇,只能走下去,雖然心裡戰戰兢兢,雖然常常跌倒,雖然走得搖搖晃晃,雖然一不小心就是懸崖,可是眼前的路,沒有退路。。。又一陣冰涼風夾雜著碎冰散沙向臉上撲來,一時間趕快閉上眼睛,但卻還不及收起已經邁出的腳步,於時失去平衡,重心失控,身體沉重的傾倒在雪地上,寒氣穿透了羽絨服,雙腿的骨頭因為撞擊和寒冷而覺得刻骨疼痛。這種跌倒讓我對這仿佛走不完的雪山路快絕望了,就在這時,我纖瘦的的女挑夫,邊珠走來了,她慢慢走在我面前,在最陡峭的地方耐心的攙扶我,而我好幾次摔倒在雪地裡也會連累她摔跤,她總是微笑著緊跟著我。好像是邊珠出現的同時,我看到了一面翡翠碧玉般的湖泊-那一定是托吉措,意為慈悲湖,是空行母的浴池。那麼此時的邊珠,是不是慈悲的空行母的使者?在那些行走的日子裡,曾多次有遇險的經歷。可是,每當我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時,經歷種種磨難艱難險阻之後,最後,總能解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種始終無望,也始終有希望的感覺,讓人當時膽怯害怕,確也讓人之後沉迷上癮。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希望失望交替,跌倒和爬起之後,我發現,我居然已經下了山,面前,竟然是一馬平川開闊的平地了。。。上圖:神山的背面,魯GG拍的,他和JOHN第一天住在止熱寺,所以可以拍到這張,而當時,我們在塔青因為民族矛盾而驚魂上圖:神山,請讓我們的BOBO和她的影子都不再孤獨上圖:轉山遇見的一個俄國人-背著單車走天涯上圖:小繆-讓我深深的吸一口來自世界中心的空氣



(上圖:卓瑪拉山口,5640米,我至今為此的人生最高點,也是最接近世界中的地方.我在世界中心的呼喚,你聽得到嗎)

上圖:托吉措,慈悲湖,是空行母的浴池。

穿越黑暗的夢境-祖楚寺剛走下山,正好看到聖湖三女俠從山下的帳蓬裡出來,她們比我早下山半個小時左右,已經休息了好一會兒了,見到我後,信心十足地對我說“我們打算繼續走下去了,說不定今天就能走完” 我看看表,現在已經是晚上19:30,不過按照西部的時間,現在只是下午。接下去的路是一個寬闊的平面,看上去比之前的山路容易走多了。於是我說好吧,讓我們繼續走吧。心裡想著,最難走的路已經走過了,在平地上走總是比山路輕松多了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考驗才剛剛開始。。。轉山時攜帶的攻略,可是作用並不很大,因為天氣體力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差異。比如雪地徙步和在沒雪時的速度以及標志物上的差異,地名的誤差等等。攻略說從止熱寺到卓瑪拉山口,體力好需要4個小時,體力差的需要6-7小時,但我只用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攻略沒有說從卓瑪拉山口下山到門曲的下山路是多麼的難走,但我卻覺得在雪地的下山路遠比上山路艱難得多。因為一開始就覺得功略可能有誤差,所以之後也就不作參照了。後來看到攻略上說”從門曲到祖楚寺還要三個多小時”後,覺得這個時間還是有參考性的。此時是晚上19:30分,到達門曲至少還要三個多小時,就是晚上22:30,這裡太陽落山至完全沒有光線大約在晚上20:30分左右,也就意謂著要在黑暗中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雪地沼澤中走2個小時。如果當時好好考慮一下的話,或許會在門曲的那個帳篷裡住下。很多事情,如果事先能預料到風險之後,就一定不會去做。但是大多數時間大多數情況下,因為無知而選擇的風險,不是代表勇敢,只是在無知者無畏的前提下的別無選擇。所以,我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一望無垠的沼澤,走向了無止無境的黑暗,是因為我並沒有意識到在黑暗地沼澤地裡疲憊地行走3個小時絕對是一種意志和體能上的磨練。。。由於下山已經耗費了大量的體力,之後沒有休息直接趕路,我又一次落在了三位女俠的後面,看她們步履輕盈的越走越遠,終於漸漸消失在沼澤地的高低起伏之中。只有邊珠一直忠實地緊跟著我,我們兩人遙遙落在後面。當然在我後面還有2個男生,但我也看不到他們。穿梭在無邊無岸的沼澤地上,和陽光刺眼的白天相比,黃昏中的轉山道在慘淡的光線下顯得無限荒涼,隨著最後一絲光線轉瞬間消逝殆盡,我們被濃重的黑暗吞沒。此時從早上8點一直到現在,其實已經連續走了整整12個小時,前面的路仍無止境。我開始有頭暈目眩眼冒金星的感覺,這是低血糖的反應,我想起來今天一整天除了一杯酥油茶,二杯紅牛,一個蘋果外似乎什麼也沒有吃。如果我母親知道了,一定會說“儂成仙了”。在崗仁波齊的轉山道上,的確是身不由主的受神山感應,把所有的精力體力全部都用來行走,忘記時間,忘記祈禱,忘記吃飯,忘記了我自己,什麼都忘記了。黑暗中的沼澤地到處布滿了陷阱。厚厚的雪層底下流淌著的溪流是源崗底斯山脈的血脈,現在,只能聽見湍急的水聲,卻見不到水流。一塊看似厚實的落腳點,一旦真落了腳可能就會掉入寒冷而深不可測的冰水中,一堵堆滿厚雪的高地,一踩下去可以把半個人埋進去,一塊貌似平整的草地,走到近前才發現只是一片高出水面的水草。我害怕黑暗,因為有一次游泳差點淹死的經歷,我也有恐水症,但是現在卻身在黑暗中的水流之上,所以我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走,努力維持著極度脆弱的平衡。完全沒有了轉湖時練凌波微步的瀟灑,我顯得狼狽不堪,還好,黑暗中,誰也瞧不見我的窘迫樣。因為心情緊張的緣故,很容易就筋疲力盡。我聽到邊珠在我身旁用急促的聲音念著佛經,這讓我有種奇怪的感覺,自已好像是一個祭品,正被押送到山神腳下,等待著我將會是什麼命運?對於命運,我一直都沒有反抗能力,更何況是現在,我的命運完全不由自主。我會不會和無數永遠沒有走出轉山道的信徙一樣,在被這座最神聖的山下在世界的中心,將生命作為祭品?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命運,那會不會有痛苦?會不會不舍?會不會有牽掛?夜色無垠,我的體力如油燈將盡,但卻仍然拼盡全力,繼續行走,唯一支撐著我的僅是求生的本能。有時候停下來,是為了大口地喘著氣,好像是潛水很久的人,偶然把頭露出水面一般劇烈地吸取一點可憐的氧氣。邊珠也顯然被我的狀態嚇倒,她把我之前給她的巧克力的糖紙剝掉,拿到我嘴邊讓我吃下。而我只是機械地張開嘴,咀嚼,竟然品嘗不出一絲味道。我沒了味覺,我覺得這是生命在流逝的痕跡。不知道過了多久,後面突然有的聲響。開始以為是狼,但是邊珠對我說,是瑜珈。果然,沒多久,瑜珈趕了過來,他是小繆的挑夫,一直跟著小繆走在後面。瑜珈趕上後,連比帶劃地告訴我,他敢上來是為了告訴我們,王一和小繆今天晚上住我們剛路過的帳篷,不住楚祖寺了。他說著自以為漢語的藏語,但我居然聽懂了他的話。他看出我的筋疲力盡,於是拉起了我的手,和邊珠一起共同護送我一個人。而我,真是女人的安全感更加依賴於男人,瑜珈出現後,我明顯比剛才有點力氣了,之後的路還要翻幾座山丘,在瑜珈的拉力之下,我竟然沒有休息就走過了。瑜珈和邊珠一樣,也同樣一邊走一邊大聲念著佛經。路過一座山石邊,讓我把頭底下,默默站一會兒,並告訴我這是一種儀式。我像綿羊一樣的聽話。其實前一晚塔青民族矛盾陰影並未散去,有一瞬間想到了塔青連長的話“別和康巴人接近”,心中也並非沒有顧慮,但是此刻,我並沒有選擇,唯有將自己的命運全部交給眼前這位濃眉大眼,膚色黧黑的康巴漢子。在城市中晚上知道背後有人跟著走都會很害怕的我,現在,居然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付於一個” 危險”又陌生的康巴人手裡。但是,確實是因為有了瑜珈,黑暗顯得不再那麼可怕了。我甚至可以在喘氣時抬起頭望一眼星空,這才發現,那麼多美麗的繁星閃耀在黑暗之上,閃爍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天空中,讓我借助星光的照耀,走在高高低低,水窪密布的高原沼澤上。行走在崗底斯山的腹地晚上,卻沒有了在白天在凍徹心扉的寒風,我相信這是神山的庇佑,無風的夜晚,明亮的星光,還有英武的康巴漢子瑜珈。雖然此時的我,已經是憑著求生的本能在行走。滿天星鬥在夜空中纖塵不染,銀河離我這麼接近啊,仿佛我走上了一個山頭,就可以摘下一顆星星。。。如果我不是這樣拼命的行走,如此良辰美景,或許我會一邊哼著“Starry Starry Night”一邊將此時的星空和梵高的“星夜”作個對比吧,或許我會細辨牛郎織女星,然後羨慕星座一年一會的相聚億萬年不息不滅的愛情是多麼的幸運吧,或許我會細究月的陰晴圓缺,然後感嘆星空下應該有多少魂夢無據的痴男怨女在深夜裡輾轉反側吧?時間場景都對了,只是我沒有想到,在我所遇到的最璀璨的星空下,我,用盡所有的力氣,聚積全部的能量,集中所有的思想,做的唯一一件事,只是行走。。。時光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一步一步機械的行走,目的地仍然在無限遙遠的地方,到達,如同一場漫長而無望的等待。每次問瑜珈,還有多久都到,他都說一小時。一小時多長?也許很短,短到來不及看一場電影,來不及好好記住你的微笑就已經和你相隔千裡萬裡。。。也許很長,長到沒有盡頭,長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折磨.缺氧,疲勞,麻目,意識開始漸漸在黑暗中模糊,我漸漸陷入了幻覺,我昏沉沉地如同浸於夢境。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會經常重復的一個關於黑夜的夢,我赤身裸體的走在夜路上,我丟了被子,到處在尋找,很想找人幫助,但羞於找任何人幫助,讓我焦急而絕望。。。我看到那個在寒冷的黑夜中孤獨而彷徨無助的流浪女孩仍然在路上,我看到她試圖在黑暗中尋找屬於她的被子和床,她只是想把疲憊的身體和靈魂都放下,她只想藏在被子底下躲避無邊的黑暗和孤獨,她只有一盒小小的火柴,而火柴短暫而弱小的光芒,是她唯一的溫暖和希望。當火柴的光芒終於要在黑暗中消失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生命是多麼的美好,對我是那麼的重要,我是如此留戀它,雖然它充滿了苦難挫折,雖然我常常對它失望。但是現在,我唯一的願望便是走出黑暗,然後歡慶我仍然擁有生命。我會更加珍惜生命,因為生命,就是無邊黑暗中指引我的光芒。瑜珈拉緊著我的手,把我從夢境中拉回來,我模糊地看到,夢中的火柴,並沒有消失在漆黑的夢中,它仍然在前方堅強的閃爍,並且越來越近越來越亮,那便是祖楚寺的燈光。。。此時已經是深夜23點,我整整走了15個小時,其中2個小時是在黑夜中行走。聖湖三女俠,Elane,Bobo,Cathy大約比我早半個小時到達。她們也在黑暗中走了很長的時間,此時,都已經睡下。像夢裡所盼望的,我鑽進了睡袋,當一切都安靜下來之後,卻有二件讓我印像深刻的事。首先,很奇特的,我的心髒突然重重地跳動了一下,我清楚地聽到了一聲沉悶的聲音,有力而沉重得把我嚇了一跳,以至於讓我懷疑,這一下這麼劇烈,會不會是我的,最後一次?但是我的心,之後就緩緩趨於平靜了。我不具備解釋這下劇烈心跳的的醫學知識。我的心跳一向很慢,每次體檢後還向人開玩笑說我是運動員體質。所以我願意相信,這一下劇烈的心跳,只為了告訴自己穿越了夢境,少年時期糾結的黑暗夢境,在夢中因為恐懼和無助而驚醒,讓我直到現在仍然害怕黑暗。可就在剛才,在崗底斯山脈的星空下,4800米的高原上,我終於穿越了黑暗的深淵,找到了夢中的燈光,溫暖的被子,容下我疲憊的身體和靈魂的床,我將不會再害怕黑暗和孤獨。當你不斷挑戰自己的懦弱,敢於面對自己的恐懼時,當你終於能夠超越自身時,生命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賦予全新的涵義。另外一件事,是我一直認為那天因為過度的疲勞,我是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著,所以我應該很清楚的聽得到楚果寺周圍的聲響。半夜時分,我聽到一陣狗吠,然後就聽到王一和小繆的聲音,很清晰的上海話。當時我還很驚喜呢,一方面是剛才明明聽到瑜珈說,他們在我們經過的帳蓬住下了,一方面是得知他們也順利到達,最後的擔心也沒有了。第二天早晨,我還很肯定地和其他同伴說王一和小繆也到楚果寺了,我昨晚聽到他們到達的,他們就住在我們隔壁。但是事實是,他們真的是住在幾公裡遠的帳蓬裡,昨天我是楚果寺最後一個到達者。那昨晚我聽到的聲音是我的夢還是王一和小繆在幾公裡之外的傳音?在崗仁波齊的腳下,世界的中心,所有的現像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寓意,你心裡的祈禱,神山聽得到,但如果你也用心聆聽,你能聽得到神聖的指引。雖然沒有睡好,但轉山第二天的早晨起床,真是感覺精神煥發,神清氣爽。當瑜珈關心的詢問我的情況時,我高興地告訴他我沒事了,一切都好。不光是我這樣,同伴們也一樣。王一和小繆也終於到達了祖楚寺,並向我們訴說昨晚和我們同樣的狼狽不堪的經歷:王一的衝鋒褲在下山時被劃破了,丟在神山腳下,鞋子進了水晚上結成了冰,第二天早上是用開心澆開才穿上的。而小繆則因為感冒而發燒,在藏民的帳篷裡願意付出所有的錢,只要有人可以用摩托或用馬帶他下山。但是在崗仁波齊的腳下,轉山之路,只能自己完成,金錢在這裡是無無濟於事的。倒不是藏民不願意幫他,只是沒有馬和摩托。可是一夜之後,小繆竟然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的,感冒好了和燒也退了。真是奇跡!我們沒事了,倒是Elaine的挑夫,一個美麗的藏族姑娘,因為昨天沒戴遮陽鏡眼睛得了雪盲,倒在床在因為疼痛而悄悄哭泣。這讓我想起在轉湖時遇見的幾個藏族老人,眼睛的混渾程度不是歲月的痕跡而是陽光留下的傷痕。西藏地區日照強烈,高海拔的直接陽光照射導致西藏人失明率很高。瑜珈把自己的太陽鏡給了那個可憐的女孩,過了一會兒她說感覺好一點了,於是我們再次出發,二個小時之後就到達了塔青,轉山的終點。今天又是陽光明媚,昨天就到達的荒原、John,魯帥哥站在塔青利民扶貧賓館的門口迎接我們的順利凱旋。大家見面團聚好像是見到了久違的親人那麼興高采烈,每個人都有一段動人的轉山故事。作為本次旅行的代言人。我把荒原、John,魯帥哥的轉山故事概括如下:荒原版的轉山:荒原只花了14個小時,就把山給轉了,創下所知道的驢友轉山最快記錄之最。比我們快了3個小時,甚至比提前我們一天出的John,魯帥哥還要快幾小時。荒原大約在晚上9點多就到達了塔青,並沒有前往民扶貧賓館,而是去了老鄉開的面館.還記得那個在塔青開個小面館的豐韻猶存的老鄉嗎?老鄉熱情地收留了荒原,讓荒原雖然身在荒原,心卻感覺到了家的溫暖。有道是,轉山犯記錄,他鄉遇老鄉。從此之後,荒原版的轉山故事以及他那晚的經歷,便在我們這支小小的江湖隊伍中回味流傳。John,魯帥哥的轉山:兩個人比我們早一天出發轉山,出發之前,為了表達對神山的恭敬,特地在洗澡條件很差的塔青,硬是洗了個澡,在沐浴更衣,齋戒焚香,畢恭畢敬地准備之後,出發轉山了。第一天,也就是我們在去普蘭的那天,他們在止熱寺住下.第二天,翻過卓瑪拉山口,大約在晚上十點之後回到塔青.下山途中,John的腿舊傷復發,幸虧魯帥哥一路攙扶,不離不棄。患難之中見真情, John對魯帥哥的哥們義氣非常的感激,兩人也在崗仁波齊的雪山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當我聽到這段經歷之後,腦海中總會浮現魯帥哥細心照顧,攙扶一瘸一拐的John的雪地中徙步的畫面。John也算是經歷豐富的資深驢友了,曾經四次入藏,連墨脫也去過,但是魯帥哥卻是以跟團旅游為主,屬養尊處優的人物,這次卻幫助了資深驢友。也算得上是驢界奇談。雖然我們旅途還沒有結束,我們對於阿裡的神山聖湖的朝聖之行到此也就結果了。所有出發的人都到達了終點,所有付出的努力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當我們終於經歷艱苦堅持地走到最後時,回首走過的路,有多少辛酸和辛苦就有多少到達時的幸福感受,是的,我們會愛上自己付出努力的東西,愛上一路上的歡笑和淚水。感謝神山對我們的恩賜,感謝瑜珈和邊珠對我們的幫助,若沒有你們,這52公裡,我不能走下來。。。還要感謝自己,那個勇於挑戰自己並能堅持到最後的自己。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是一部電影的名字。記得當我在翻閱阿裡的信息時,看到崗仁波齊被稱為“世界中心”時,不知怎麼的,就想起了這部電影。於是翻出了很多年過看過的舊電影,又重新看了一篇,雖然我知道,電影中的世界中心,並不在阿裡。。。這個故事講述愛情、講述遺忘、講述記憶。雖情節被套上了尋找記憶,女主角患上白血病。。。等等俗套。但是仍然算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人死後,愛情也會隨之死去嗎?”電影中的女孩問男孩。為什麼我們都會那麼害怕,害怕被所愛的人遺忘?在故事的結局,男孩帶著女孩的骨灰,來到世界的中心,把骨灰撒落在風中。在古老傳說中,逝者的靈魂會由此前往了地底的神聖之泉,在那裡變成精靈幸福的生活。骨灰被風吹散了,風中傳來女孩甜美的聲音“很高興我遇到了你,再見。”電影中的男孩因為一盒磁帶想起了初戀,我因為這部電影想起了你。記憶一旦被打開,便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我知道你現在很幸福,只是,我想把你忘記。我想在世界的中心,也那樣微笑地對你說,很高興我遇到了你,再見。在卓瑪拉山口,世界的中心,天地是一片純白的聖潔,我覺得人在宇宙中是那麼的渺小,那麼我們的愛呢,是不是更加微不足道?最後,在世界的中心,我沒有許願,因為,我不舍得那些記憶。之後,無論是下山時走過危險的懸崖,還是筋疲力盡地穿越通無邊黑暗,原以為關於你的溫暖的回憶,會給我力量支撐著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體力的極限,但是在我最痛苦的時候,而給予我力量的,始終不是你。轉山的第二天醒來,發現的手背在轉山時被烈日曬得開裂了。鮮血從裂縫中流出來,很快又被曬得干涸,只留下了一條條傷疤,橫七堅八的分布在我手背上,以至於我的手“比扎西的還要老”這是同伴說的話。可是,我卻非常非常喜歡那樣的傷痕,常常把手上的傷痕向人驕傲地展示。它是崗仁波齊的烙印,我把它視為崗仁波齊賜於我的禮物,他的力量由此滲入到我的血液中融進我的生命,我要把這光榮銘記在心,我將不再畏怯害怕,從此之後,我會更加堅強和堅定。我想要不再跌倒,但我已被賜於了站起來的力量。我想要不再害怕黑暗,但我已被賜於了穿越黑暗的勇氣,我想要忘記你,但我已經能夠坦然面對記憶。你是我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如同傷痕,雖然在表面消失,留下烙印卻被永遠記錄在我內心深處,時間如水,不可停留,而我要一直前行,繼續我的旅途。無論在哪座城市,哪座高山,哪個湖泊,哪條河流,永遠無法回避的永遠只是自己的心靈和記憶。只有面對過往,心存希望才能平靜而愉快地走在路上。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旅人叩過了每個陌生人的門,才來到他自己的家門口;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聖殿。在崗仁波齊轉山道的光芒中,我仿佛看到你在揮手與我告別。。。看到你的手揮動了好多次,好多次。很高興我遇到了你,再見。世界的中心我還在呼喚愛,我確定能夠勇敢面對未來。如果愛我太痛苦走你該走的路你能遺忘也就是最大幸福世界的中心我呼喚愛感謝你讓我到最後終於明白

天地海圍觀

全都為我而感嘆

我愛你也是一種震撼

世界的中心我還在呼喚愛

我確定能夠勇敢面對未來

若這是負擔

你無需再回頭看

我愛你但是和你已再無關--<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

功略部分上圖:轉山地圖

轉山功略崗仁波齊的轉山,有1000多年的歷史,全程52公裡。從塔青(HB 4700)開始,進入拉曲峽谷(Lhachu Valley),峽谷進口不遠就是“雙腿佛塔”,所說有罪的人不可通過。“雙腿佛塔”是轉山道上的一標志性建築。佛塔的雙腿之間形成一門形通道,傳說這是“岡底斯神山之門” 從它的兩條腿之間穿過會得到神的保佑,而有罪的人則無法通過。這裡海拔4750。雙腿佛塔右側不遠,峭壁下的草甸上立有一高聳的旗杆(高20米),上掛阿裡法王大經旗,又稱為“噶丹瘋旗”,是為了紀念公元1681年噶丹澤旺率部擊潰森巴人的入侵而建。每年的藏歷4月15日,阿裡地方數萬百姓都會彙聚於此,舉辦極為隆重的換旗儀式。這一天又被稱為“阿裡聚眾之日”是神山和附近塔欽鄉最為重要和熱鬧的一天。雙腿佛塔和大經旗所在的大草甸一帶,又稱為“色雄”,傳說就是佛祖和五百羅漢曾經加持過的“五百羅漢聚盆”。然後到曲古寺(HB 4860),再到止熱寺(HB 5210),從塔青到這裡,20公裡,大約6小時的路程,海拔升高500米,難度不大。止熱寺Drirapuk寺在Lhachu河的北側,名字的意思是雌犛牛角洞。寺正對著輝煌壯觀的岡仁波齊北壁。止熱寺(HB 5210)開始到卓瑪拉山口(Dolma La, HB5640),5公裡,海拔升高500米,急上,坡度很抖,約60度左右。是絕大多數驢友認為最難的一段。當中會經過天葬台(HB 5330米,Silwutsel Charnel Ground)滿山坡都是衣服、布條覆蓋的瑪尼堆。這些代表著一次像征性的死廣,信徒們認為滴上一滴血或留下一縷頭發效果會更好。卓瑪拉山口(HB5640)到門曲(HB 5000左右)5公裡下山路的坡度近乎直下,須格外小心,這是整個轉山路途中最為危險的一段。下山途中,往下看,山口南面是碧綠如玉的托吉錯(5608米),意為慈悲湖。傳說在此湖中沐浴,能洗淨身上的污垢和孽障。從門曲到祖楚寺(Zutrupuk,HB4810),10公裡,是沼澤地+起伏山坡,要走3到3。5小時從祖楚寺到塔青,3小時路程,起伏山坡,3小時。藏民及體力好的驢友一天就能轉完,體力一般的二天也沒有問題。有人對體力沒有信心打算轉三天的結果二天就轉完了,畢竟,山上的住宿條件不好。一天轉山的,一定要是猛驢並且出發時間早(最晚不要超過6點出發),一定要找好挑夫,因為最後一段路是沼澤地加山路,而且要摸黑走,比較容易迷路。二天轉山的行程,可以分為兩種走法,以過不過最高點卓瑪拉山口來區分:第一種是第一天不過卓瑪拉山口到止熱寺住,第二天過卓瑪拉山口塔欽的行程;第二種是第一天就過卓瑪拉山口住在山下的帳蓬或是穿越沼澤住在楚果寺的,第二天到達塔欽的。大多數二天轉山的驢友都選擇第一種走法,即第一天到止熱寺,第二天過卓瑪拉山口並轉完山到達塔欽的。這樣走的好處一是止熱寺住宿條件相比來說還可以,二是當天晚上能看到崗仁波齊的落日,三是休息一天後過5600米的卓瑪拉山口,以及過之後的沼澤,體力會比較充沛。這種走法的特點是第一天比較輕松,但是第二天的行程仍然會很累,要下午甚至是晚上8、9點鐘才能到達塔青。我們選擇第二種走法的原因是因為天氣一直反常,所以第一天就過了卓瑪拉山口以防第二天下雪。但是因為山口下帳篷海拔有5000米以上,而且條件很差(漏風的),所以我們一直走到楚果寺才住下,第二天只走了兩小時就走完了。這樣的走法,非常的累,和一天轉山差不多了。所以建議大家,如果非要這樣走的話,最好第一天就住在下山之後的帳篷中,要穿越沼澤到達楚果地需要花3-4個小時,千萬切記,不要獨自摸黑走路。還有一點,要聽挑夫的意見,挑夫說危險不要亂來,不要自作主張.第一天不過卓瑪山口(5600)行程(從止熱寺到卓瑪拉山口的路段是海拔陡然升高的過程,是整個行程中最艱難的一段,所以多數人才會選擇休息一晚上、體力恢復到最佳狀態時再走。)D1塔欽-曲古寺(6公裡)-止熱寺(14公裡)。

本日行程較短,需時大約七個小時,住宿神山下的招待所,住宿床位非常的有限,建議先安排一個體力好速度快的挑夫上山預定床位。河對面止熱寺的住宿條件更差。本日應盡早出發,大件物品寄存,行裝全部托付給挑夫,只身備水和干糧徒步上路。可以看見美麗的岡仁波齊日落。一定要注意控制挑夫的行走速度,最好的方法是讓挑夫等到速度最慢的一個人後,接著讓挑夫趕過所有的人,然後挑夫休息等待最慢的一個人出現,如此重復不已。晚上和次日早上都只能以速食面為食,注意飲水,睡覺前最好備足次日早上需要的熱水,否則很可能次日早上無法找到淡的開水。D2止熱寺-卓瑪拉山口(5公裡)-門曲(5公裡)-祖楚寺(10公裡)-塔欽(12公裡)。本日的開始行程非常的艱苦,需時大約八個小時,可於上午九時左右出發,如果想觀看完美麗異常的神山日出,則出發時間會推遲到上午十點左右。卓瑪拉山口海拔5630米,通常有積雪,一定要配備有雪杖,此段路為全程最辛苦處。按照同伴的經驗(08年10月1號)早上九出發,一般情況下午八點前可以回到塔欽,體力好的話應該在下午三點鐘左右就可以到達。如果時間或者體力不足,可以選擇住宿祖楚寺的帳篷,次日再繼續完成行程。早上出發前可灌滿藏民用來衝酥油茶的鹹茶水(免費),補充體力很有效;中土有幾家帳篷或者小店可以購買酥油茶、健力寶等飲料。 第一天過卓瑪山口(5600)行程 以下是磨房聖山聖湖的行程表,僅做參考,第一天,早7:15出發

穿上保暖內衣褲、抓絨衣褲、衝鋒衣褲,戴上保溫帽,圍上圍脖,挎好行軍壺,綁好護膝,調整好兩根登山仗。摸黑出發,到處野狗叫。

08:15,走到曲古寺,這一段輕松,沒有上坡。也已經遠遠甩掉了背夫(放心,背夫會在之後的上坡路上趕上你)。

從曲古寺到止熱寺,請沿著內圈走,海拔開始逐漸升高,峽谷很長,偶有碎溪流,容易過,不難,前半段可看到神山的西面。

12:00到達止熱寺(從塔青到楚果寺,需要5-6個小時,我用了6個小時)。左邊可看到寺廟,右上方可看見一頂帳篷。請不要往寺廟走,而是繼續右上進入帳篷。此處帳篷是個補給點,酥油茶一開水瓶15元,泡面一碗8元,請一定要在此喝足、吃飽,並順便灌滿自帶水壺。 從止熱寺開始到卓瑪拉山口,一路上行,路難走,隨著海拔的升高,人的體力開始出現困難,但可堅持。同時,可看到神山的背面。

15:20到達卓瑪拉山口:從止熱寺到達5600米卓瑪山口體力好需要4個小時,體力差的需要6-7小時。(對於這句話,走過之後有點懷疑,從止熱寺到卓瑪拉山口最高處,我只用了1小時40分鐘,但我的體力一定不算很好,只是我高原反應較弱。在高原爬山,關鍵是注意調整呼吸,和跑馬拉松方式一樣。所以在去阿裡轉山之前可以以練習5公裡以上的長跑,來體會一下。很有用的)卓瑪山口,下陡坡,過小湖,經小冰川,一小時後下到底門曲(16:30)。此處有藏民的帳篷,可住宿和晚餐。但是,從卓瑪拉山口到達門曲的下坡路,因為積雪,我足足走了3個半小時。積雪,海高拔,陡峭的下坡路,非常非常地難走。(戴上用於防滑的冰爪會很管用)。從門曲開始,全是沼澤地,中間還有溪流,因為高低不平,不好走,你只要沿著路人踩出的小道走即可。

走出沼澤,在祖楚寺之前,要走上坡路,往高走,同樣不好走。

3個小時後,19:30,到達楚果寺。(這和我用的時間差不多,可見:是否積雪、高原反應是否強烈,對於速度影響程度非常大!)廟主就是店主,提供住宿,25元/床。第二天,祖楚寺之後,路窄,大都沿著懸崖邊。Very Easy, 2-3小時後到達塔青。TIPS轉山之前塔爾欽是要買門票的,和你的藏族司機商量,要麼爭取少買票要麼從測道進入,可以省去門票,但要給司機小費。

轉山之前,要有充分的心裡准備,會很辛苦,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轉山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質准備,衣服要穿夠,登山仗最好兩支,省不少力;

請背夫的目的有二:一是早出天黑,需要背夫帶路;再是,如果途中你的體力不支,背夫是你最大的依靠;背夫沿路的酥油茶費是需要你支付的。所帶干糧中請考慮背夫的一份,雖然他們自帶有糌粑; 轉山之時轉山可分一天、或兩天、或三天轉完,取決於你的體力、信心、耐力和吃苦; 如計劃一天轉完,請早起,最好5點左右出發,水帶夠,則一定能走回。並記得,在遇到帳篷補給點時,一定喝點酥油茶、吃碗熱泡面、補充飲用水。但請記住:一定要帶燈光效果好的照明設備。從卓瑪拉下山抵達門曲後(HB 5000米),有住處,但很簡陋,會漏風,晚上很冷。是否要繼續走下去,要想好,過沼澤地到達楚祖寺,起碼需要再走3個小時,從門曲到塔青則起碼需要6個小時,而阿裡的9月底10月初,21之後,天就全黑了。實在不行,也請在楚祖寺廟過夜,這的鋪位是25元/床,盡量不要摸黑前行。如計劃兩天,第一天就翻不翻過5600米的桌瑪拉埡口,視你的體力,天氣而定,請盡量聽挑夫的意見,他們最有經驗,要信任他們。不過卓瑪拉山口的話,第二天的行程會很累;但如果過卓瑪拉山口的話,最好到下到帳篷處的地方過夜(這個地方非常簡陋,你會不願意住下),而挑夫也更加願意去楚祖寺,那裡離塔青近,住宿條件好。但是,一天之內翻桌瑪拉埡口,又要走三個小時的沼澤地,絕對耗體力,走之前,請三思,請記住,盡量不要摸黑前行。門曲過夜非常冷,帳篷是透的,可以看見星星。雖浪漫,但寒氣逼人,帶睡袋御寒;

衣服請穿暖,防風做好,白天走熱了也別脫衣服,要帶上睡袋;埡口之後的急下,對於膝蓋有傷的朋友完全可能造成嚴重傷痛,請事先一定要綁好護膝;全程基本都沒有手機信號,只有在塔爾欽前後2公裡範圍內有,所以,你別指望有人來幫你。只有你的背夫、你自己或同行的隊友才是你的依靠; 你也別指望車、馬,能來拉你,只有最後的3公裡車才能開的進來; 總裡程52公裡,一天走完相當辛苦。但走完後,你的心,一定會極其舒暢!!! 當天花費一路吃喝的方便面+酥油茶71元/6人+祖楚寺住宿40元/人+4個挑夫的晚飯32元/人+6個挑夫的早飯30元+挑夫費用200元/人(原來說好的價格是每人/每天80元,所以應該一共是160元/每人,但我們不約而同的都多給了錢。轉了神山,滿足了心願,多付一點錢,每個人都不介意。)轉山總共:265元/每人


精選遊記: 阿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