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長大人秀有關的另外一些片段

作者: Mingkaiyehe

導讀前些日子寫了篇有關在倫敦看焰火的帖子在攜程游記版上,感謝網友hailing為我解開了那場焰火所為何來。又去查了一下倫敦市長大人秀(Lord Mayors Show)的官方網頁,那天遇到的一些令我迷惑的場景才逐漸交了圈兒。在英國我住在一家叫Camden Lock的小旅店裡,那裡屬於倫敦比較偏遠的地區,但交通很方便,離地鐵北線(Northen Line)的Chalk Farm站只有幾十步遠。11月8日那天早上,我 ...

前些日子寫了篇有關在倫敦看焰火的帖子在攜程游記版上,感謝網友hailing為我解開了那場焰火所為何來。又去查了一下倫敦市長大人秀(Lord Mayors Show)的官方網頁,那天遇到的一些令我迷惑的場景才逐漸交了圈兒。在英國我住在一家叫Camden Lock的小旅店裡,那裡屬於倫敦比較偏遠的地區,但交通很方便,離地鐵北線(Northen Line)的Chalk Farm站只有幾十步遠。11月8日那天早上,我和每天一樣往地鐵站走,不過這天我出門要比前兩天稍稍晚一點,因為我打算獨自逛,時間掌握上比較靈活,所以比每天更從容地吃過了那一成不變的早餐,咖啡、橙汁、火腿、素腸和蘑茹片,面包片也比前兩天烤得更仔細些,黃油和果醬抹得更多一些,橙子的、藍莓的、黑莓的各種果醬都抹了一點兒……等我下到地鐵站裡,站到站台旁時,才發現相機忘帶了,只好又上來回到旅店去取,等再返回地鐵站時,自動開啟的那道金屬柵欄就不客氣地把我擋在了外邊。我以為自己的交通卡裡沒錢了,就掏出10個磅和卡一起遞進售票口去,那位黑人售票員查了一下我的卡,然後看著我說了通什麼,表情很奇怪。我只聽懂他說的話裡邊好像有個14.3磅,意思大概是我的卡裡還有錢。我指著柵欄比給他告訴他我進不去了,他又看了一下,然後同樣打著手勢問我是不是剛剛從底下上來。我說是,他接著問我Why。我告訴他我剛才下去不坐車就又上來是因為要去旅店取相機,這回他居然一下子就聽明白了,沒讓我Pardon(這是我在外邊聽到的最頻繁的詞)就點點頭,然後迅速地把卡做了個什麼操作,就和那10磅錢一起遞出來交還給我,我再去檢票機上去刷,這下芝麻開門了。經過Chalk Farm的Northen Line是倫敦一條比較復雜的地鐵線,在往市中心去下一站Camden Town之後便分開,西側的一條支線經Charming Cross,東側的一支經Bank,過河之後又在Kennington合二為一了。所以每天上車前都要仔細看清來的到底是哪條線上的車,以防誤乘。這天我的計劃是逛金融城一帶,打算先坐車去Bank,看英格蘭銀行及周邊的古建築,然後再去聖保羅大教堂和倫敦塔。可在站台上左等右等,來的車一趟又一趟都是Charming Cross那條線的,沒有一趟是往Bank去的。列車的間隔大約3~4分鐘,屏幕上可以同時顯示即將到來的三趟車,這三趟居然都是往Charming Cross去的!我覺得不對了,這和我前兩天看到的大不一樣,每天這兩條線差不多都是間隔著這邊一趟那邊一趟,今天這是怎麼了?我又跑上去問那位售票員——這回我學乖了,沒出去,就隔著柵欄站在裡邊問的。他搖頭,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去Bank的車。無奈中我只好改變了計劃,乘往Charming Cross的車在Embankment下,然後倒另一條線到Tower Hill,先撲倫敦塔,結果卻歪打正著,從東往西把倫敦一片精致的街區看了個痛快,這是後話了——我要是早知道那天為了市長大人秀的封路時間表,就不會在站台上苦等了。再一次等車是這天中午在倫敦橋南端了,等17路,當時正下著雨,我沒帶傘——我是出門時猶豫了再三然後決定不帶傘的,我怕負重並且我以為倫敦的雨根本大不起來。可這天的雨不算太小,好在時斷時續,在雨停的間隔裡讓我把該看的看了、該拍的拍了。我等車,我打算乘17路巴士去聖保羅大教堂,我看清楚了站牌上有這一站。雨大了,候車亭下站滿了人,我往裡湊,一位滿臉胡子的中年男子往旁挪了一下,幫我擠出個位置來,我道了謝,就安下心來等車了。剛剛在旁邊的伯羅市場(Borough Market)喝了滿滿一杯熱酒,此時我整個人有點兒發飄,看來酒畢竟是酒,即使像可樂那樣拿大紙杯給你盛著,也是不可大意的。又等了一會兒,我覺得不太對勁兒了,車一輛接一輛過來,幾路都有就單單沒我要的那個17路,怎麼等怎麼沒有,一點兒跡像都沒有,我懷疑站牌上的線路圖是在跟我開玩笑呢!沒錯,我英語聽力是不怎麼樣,可看圖這事我在行啊,一個公交站牌還不至於看走眼吧?邊上那大胡子男人大概也看出了我的焦慮,每來一趟車,他便問我是不是我要等的,我搖頭,等再來了,他再問,我又搖頭,然後他就輕聲地說起什麼來,我只聽懂裡邊有一句“no problem”。“no problem” 、“no problem”,他一邊重復著no problem,一邊伸手輕輕拍了下我的肩。我不高興被陌生人觸碰,轉身走開跳上了一輛剛剛到站的車,這麼半天我早已經把站牌看熟了,到聖保羅的雖然只有17路車,可這兒的車幾乎全都開往北岸,還是先過了河再說吧!沒想到那大胡子男人也緊隨我上了同一輛車,我找了個女孩邊上的空座坐了,那男人站我在旁邊,仍不停地說著什麼。車過了橋,很快就停下了,我站起來按了停車鈕下了車,那男人也隨即下來,與我並肩走著,一邊還在不停地輕聲說著什麼,一邊又伸手在我肩上輕輕拍了一下。這回我拉下臉了,甩開他快步往前轉到另一條街上,他追上來又急切地說些什麼,我堅決地搖搖頭,那男人終於把手一攤,滿臉遺憾地走了。甩掉了陌生人後,我發現剛走進的這條街沒什麼意思,全是車,兩邊的房子也沒看頭,就又倒出來,倒出來才發現,迎面是一座極高大的紀念碑,夾在四周的高樓中間。怪不得剛才下車那站叫作Monument呢,原來還真有這東西。走過去看,得知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許多年前那場倫敦大火而建的,那場大火似乎是倫敦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倫敦塔的解說裡也提到過它。這座紀念碑應該是可以上去的,但這會兒正在維修,關閉了,使我失去了一個可以俯瞰倫敦老城區的機會。按照地圖找好方向,繼續向前,這回我真正進入了一個歐洲古典建築的海洋,那些電影畫面一樣的街巷讓我沉醉不已。在我覺得離聖保羅應該已經不太遠的地方,見到了一處立面精美的尖頂小教堂,我拐進小巷子裡去看它,幾位穿著華麗袍子的中老年男人和我迎面走過。我只在電影裡看到過這麼漂亮的古典袍子,他們一定是主教了,我想,好像主教才穿有美麗色彩裝飾的袍子。從小巷子出來再往前,就見前邊通往廣場的道口堵上了,廣場上站滿了人,像是在舉行什麼儀式,還有許多穿著鮮艷袍子的人騎著大馬。我以為這裡就是聖保羅的門前呢,記得廣場的橫幅上是有Lord的字樣,我當時還不知道倫敦的市長叫Lord Mayor,因為心裡邊想的是聖保羅,又看這些人穿著袍子,就想當然地想成是和教皇有關的宗教儀式了。廣場四周都站滿了人,最大的那座建築正立面有著尺度很大的山花和柱廊,門前立著一位騎馬人的雕像——在倫敦街上這種雕像比比皆是,弄不清是紀念誰的。台階上站著三位警察,我湊過去拿出LP倫敦冊子,指著聖保羅大教堂的照片,問是不是這裡。那位女警說不是,我說我想去這照片上的地方,怎麼走?她朝正前方指讓我一直走下去,並告訴我說只能走右側,左側過不去。沿著她指的路我過了兩條馬路——馬路很窄,但路上站滿了人根本擠不過去,我是下到地鐵站裡才過去的,就這麼上上下下短短的一段街區走了半天,終於走到了聖保羅大教堂。等我從那個熱熱鬧鬧大穹頂的教堂裡出來時,正好一路馬隊從門前經過,他們是從我來的那條路過來的,就是我剛才看到的那些站在廣場中心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坐著馬車,穿著紅色的、黑色的還有黃色的袍子,後邊還跟著拿著刀劍、戴著頭盔的騎兵隊。當時我依然以為這是一場宗教儀式,還想著宗教在英國還是有地位,看看光是警察就動用了多少!那天看完焰火回到旅店,很想找報紙來查一下這到底是個什麼日子,這為之停車封路的盛大儀式到底是什麼名堂。可找了半天,那家店裡只有漢普斯特德(Hamstead)地區的小報,上邊報道的都是當地蘑菇豐收、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因開死亡證明的部門周末不上班而不滿之類的文章,對倫敦市內的新聞只字不提。從那小報上我得知,我住的那片地方是倫敦少數民族聚居區,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占當地人口的五分之一。旅店的老板晚上總是在樓下的餐廳裡看打著俄文字幕的電視,見我們一回來就用中文說“你好!”,當然除了這倆字兒就不可能說出別的中文詞兒了。至於英語,這老板當然會講了,問題是他講得來我也得聽得來才成啊,借枚針尋根線縫扣子還可以,想從他那兒聽明白一套我一無所知的慶典的來龍去脈,我還是別為難自己了吧!我就是這麼和那場市長大人秀擦了個邊兒的,後來我對著網上的路線圖查了查,我向警察問路的地方,應該就是英格蘭銀行門前的廣場。


精選遊記: 倫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