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衡山

作者: 仰止

導讀不湊巧,今天清晨趕到衡山,正下小雨。九點鐘停了,猶豫再三,還是冒險上去吧。結果過了半山亭,未至南天門便大霧彌漫,在南天門道觀裡已索然無味,原路返回。 五岳之南岳衡山,是壽山,當地旅游局打壽字牌。山中廟宇多為唐代建設,儒釋道混合。衡山還有國民黨當年建的抗日陣亡將領紀念館——忠烈祠,規模不小,許多國民黨名將留辭,包括蔣介石。 由於大霧, ...

不湊巧,今天清晨趕到衡山,正下小雨。九點鐘停了,猶豫再三,還是冒險上去吧。結果過了半山亭,未至南天門便大霧彌漫,在南天門道觀裡已索然無味,原路返回。

五岳之南岳衡山,是壽山,當地旅游局打壽字牌。山中廟宇多為唐代建設,儒釋道混合。衡山還有國民黨當年建的抗日陣亡將領紀念館——忠烈祠,規模不小,許多國民黨名將留辭,包括蔣介石。

由於大霧,看不見遠景,只能把玩石刻。其中有一句我印像深刻:白雲留不住,綠水去無心。想到深處,令人唏噓。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好家伙!

但願明天放晴,讓我好好看看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裡,好好領略惟有南岳獨如飛。

次日再登衡山。自南天門到祝融峰又是大霧,一路鳥鳴山幽,好不愜意!在衡山最高處,四下都是霧,反倒覺得衡山入雲我為峰。人間好多事情都是這樣我思故我在,就像心情好,風景就好,魔由心生,先解決了自己的心病,一切都會好起來。

抄小路到會仙橋,原來會仙橋是個非常美的地方,突兀的巨石,險峻的山路,還有那些美輪美奐的石刻,相比之下,這裡靈巧中蘊含古樸,蕭殺裡鼓滿生機,大字石刻——昔人曾此會飛仙,“隱瘦金秀麗之容,顯寬博端莊之體”,想那古代文人騷客到了這個地方一定是搖頭晃腦,手舞足蹈,流連忘返。

又大段的山路去藏經閣,與其說藏經閣是景點,不如說藏經閣周圍景觀乃是衡山經典,樹木茂盛,各種珍稀樹種在叮咚作響的山泉溪水之側,或參天或奇特,連理枝,搖錢樹……多為三百年以上。

從藏經閣到到磨鏡台,簡直就是一次長征,路漫漫其修遠,吾上下攀登,一會兒大霧彌漫,一會兒陽光燦爛,空氣新鮮醉人,泉水凜冽甘甜,路上布滿樹葉,那是衡山專門為我鋪的金地毯。磨鏡台是佛教禪宗南宗祖源,傳說是唐代和尚懷讓和“江西馬祖”道一和尚鬥法之地,透出典型的中國文化。旅游景點,大都是導游講故事,甚至瞎編亂造,所以我不聽。但這次導游口齒伶俐,用手提喇叭講解,你不得不聽:在唐代,有一天,從四川來了個和尚,名叫馬道一,結了個庵,專門打坐。一坐就是幾個鐘頭,眼都不睜,甚至可以打坐幾天,不吃不動,表現自己功底深。懷讓卻到處游,一天,他帶一塊青磚,來到馬道一和尚的庵邊,蹲到一塊大岩石上磨了起來。開始,道一和尚收心打坐,全然不理。磨了一天,道一不理。磨了兩天,道一還是不動聲色。磨到第三天,道一眼睛睜開一下,看了一眼。磨到第七天,道一坐不住了,動了一下。這時,懷讓覺得時機已到,他問:“師父坐禪,圖個什麼?”道一只答三個字:“圖坐佛。”又閉上眼睛,不做聲了。懷讓呢,也不再問話,又繼續磨他的青磚。又是一天、二天、三天一天天磨下去。磨到七七四十九天,道一再也坐不住了說青磚豈能磨成鏡?懷讓說坐禪好比磨磚,功夫雖深,終不能成鏡台。道一頓悟,皈依南宗。導游瞎編的故事,叫人感覺變通乃是真諦,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佛教傳入中國很快就中國化了,禪宗即是。到了唐朝,禪宗又分為南宗和北宗。北宗主張打坐、念經、持戒的途徑,達到成佛成禮貌;南宗則主張天下無佛,我心即佛,不打坐、不念經、不持戒,否定“我心”之外一切“外物”。南宗更中國化,講變通不講規則,講頓悟不講苦修。懷讓是南禪七祖,他點化了道一,便是戰勝了北宗。造反有理的鼻祖,呵呵。

登山又上下,繞道金剛舍利塔,趙樸初題的匾。最近的人造工程,沒大意思,想登上去看看,和尚說,登塔須布施。問多少錢?答隨緣。這可就不好辦了,又是典型的中國方式,沒規定,你看著辦。無賴流氓光腳的高興了,老子不給錢,不是隨緣嗎?和尚也肯定說不出什麼,就是那些知識分子和“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的人覺得難辦,多給吧,多少是多?再說也不情願,少給吧,面子上肯定過不去。從金剛舍利塔向下走便是南台寺。這個南台寺可有來頭唐朝以前200年南朝就有寺廟了,至宋代時,已成為南岳遠近知名佛寺。禪宗弟子們先後創立了“曹洞”、“雲門”、“法眼”三大宗派,影響遍及全國,在日本也有其法脈衍傳,因此各地三大支派的佛門弟子,都奉南台寺為祖庭,並稱之為天下法源。

出了山門有黃庭觀,不說了。總之今天一路無游人,獨自行走,心境自由,滿目美景,氣爽神飛。原先受網絡影響對衡山不好的印像一掃而空。登臨衡山,值!


精選遊記: 衡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