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旅程(2008年11月12日-14日)

作者: regionlee

導讀早上十點,隨著列車緩緩始出上海南站的月台,我開始了三天的旅行。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宿命,我提早了一周就預訂了這次的旅行。我不知道這短暫的離開會帶走些什麼又會帶來什麼。 看到兩邊從高樓變成平房變成農田,心情酸澀的難以形容。加上近6個小時的車程,還是硬座,也沒有辦法睡覺。弄得心情郁悶、渾身酸痛。發誓以後再也不能坐這麼長時間的硬座了。 值得慶幸 ...

早上十點,隨著列車緩緩始出上海南站的月台,我開始了三天的旅行。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宿命,我提早了一周就預訂了這次的旅行。我不知道這短暫的離開會帶走些什麼又會帶來什麼。 看到兩邊從高樓變成平房變成農田,心情酸澀的難以形容。加上近6個小時的車程,還是硬座,也沒有辦法睡覺。弄得心情郁悶、渾身酸痛。發誓以後再也不能坐這麼長時間的硬座了。 值得慶幸的是,有朋友能給我發消息聊聊天打發一下時間。如果你在身邊的話,估計會有趣很多。 下午三點半左右,總算到了此行的第一站——衢州。來接我們的導游小姐說:今天的火車難得的准點。我心想如果不准點的話,我在火車上就真的掛了。 衢州給我的第一印像是空氣很好也很干淨,馬路上沒有太多的人。 出了賓館就是衢州的南門古城牆。原本打算去中國唯二的孔廟參觀,但到那已經晚了,不給看了,但是可以給我在門口拍個照。臨走碰到兩個從上海來的游客,告訴我這外頭看著有點破,但裡面別有洞天,我考慮第三天能否有時間進去參觀。 導游小姐給我們介紹當地的風味“三頭一掌”(魚頭、鴨頭、兔頭、鴨掌)晚上我便去了當地有名的“一粒志”解決了生計問題。為什麼叫這名字呢,是因為老板長了一粒很大的痣。名子起的有創意吧!魚頭湯很鮮,腊肉炒萵苴干(香烏筍)也很可口,鴨掌真辣。不過這是我這六天來嚴格意義上的第一頓飯。(琛琛你應該獎勵我,我終於吃下這麼多東西,敢上前幾天的量了。你要買好吃的巧克力給我。) 回酒店睡覺,希望能一覺到天明。期待…… 可能火車坐的太累了,沒有像前幾天一樣無法入眠。很早就睡了,雖然半夜也醒,但腦子裡不會像過電影一樣想太多的事情了,過會兒還是能睡著。早上很早起床,渾身酸,吃點早飯就出發了。 從衢州一路出發,途徑了許多小縣城,終於在兩個半小時後到達了江西的婺源。 由於今天是星期四,游客不多,所以能充分感受到號稱“中國最美的農村”的風光。 天氣很好,一掃前一周的陰雨。太陽高照,心情……不知道怎麼形容。 雖然地處江西省,但婺源的文化、建築都和安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歷史上,這裡是安徽的地界。歷史上徽商也曾名噪一時,這裡的建築就是當時外出經商、榮歸故裡的名人富商歷經幾十年建造的。磚雕、石雕、木雕;細小的門窗、透光的廳井、高高的馬頭牆。 金色的光線映照著高大斑駁的白色的牆身,河水從並排而立的村舍中嘩嘩的流過,村婦在石岸上洗著衣裳,菜葉,農具,炊煙裊裊的從黛色的屋頂上掠過,我在長長的青石板的路上走向深深的巷子,感受著這鄉村老屋的寧靜,滌蕩去鬧市的喧囂和紛繁復雜!站在李坑的高處俯瞰整個村落,有著江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種國畫中的韻味。“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裡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 往彩虹橋下游看是一個現在已很難見到的外形古樸的老水車。清華人造水車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利用水車舂米、磨粉、進行糧食加工一直是清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裡,凝聚的是先人的智慧,留給我的是一種田園生活的遐想和期待。 東岸是粉牆黛瓦、炊煙裊裊的古村落,身旁是時起時落的水鳥,水底是往來倏忽的游魚,讓我生出羨魚樂鳥、逃離城市的衝動。 國內最早電視版本的聊齋是在思溪、延村中拍攝完成的,村莊也的確處處透露出點陰森詭異的味道。無人的幽巷、高聳的牆頭。在夕陽的映射下,這些白色山牆高高聳立的古屋,在一片青山綠水包圍中,在裊裊的青煙中透著股說不出的蒼涼與凄美。第三天,也是此行的最後一天。我去了衢州市的天脊龍門。 很長時間不運動了,1000米的山對我來講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山中風景秀麗,空氣清新,耳邊還縈繞著中國古典古箏樂曲,實在讓我覺得是個坐化的好地方,真想永遠也不要回去。農家的小貓小狗帶給我此行最大的快樂。我本就是個喜歡貓咪卻及其怕狗的人,但卻第一次見識了一只這麼老實的狗,一只不滿周歲的貓貓可以在它頭上作威作福。呵呵……可愛! 要回家了,回程的路雖然很遙遠,但也讓人充滿期待……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