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高原的記憶-阿裡新藏游記及攻略之七:扎達
照片:http://photo.***/photo/am_i_blue/?u=am_i_blue#m=1&ai=23211806&p=1&n=40&cp=1
第十一天 10月1日 晴,神仙水塔欽-門士(65公裡)-蓮花生寺(9公裡)-門士(9公裡)-巴爾兵站(56公裡)-札達(122公裡新路)。答應自己和朋友們,我會用轉湖轉山的精神寫完這篇游記,並爭取在奧運之前完成。現在,離開旅行的時間也快接近一年,奧運也開幕在即,卻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完成。為了不讓我的阿裡游記成為一個爛尾工程,也為了給自己也給朋友們一個交代,看來要抓緊了。扎達和新藏線,雖然也是引人入勝的地方,但是相比轉神山聖湖而言,算是非常悠閑的而且再也不需要挑戰我們的體能和毅力。記憶也是有選擇性的,有時候,離得近的比離得遠的容易忘記,有時候,艱苦的時光比悠閑的更加深刻,有時候,當時痛苦會變化成記憶中的微笑。轉山轉湖的每一個時刻,都可以記住,但是悠閑的日子,記憶也跟著悠閑起來了。。。好在,神山聖湖才是此行的高潮階段。最值得記憶的時刻都已經留住,最值得寫的也寫了,以後的日子,可簡則簡吧。回到塔青,因為兩個同伴已經在扎達待了二天,所以魯GG,JOHN,JENNY都打算現在就出發去扎達了。我們幾個雖然很想在塔青再多待一天,但是還是決定隨大流一起走。14:00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神山。塔欽-門士(65公裡) 距離門士9公裡處有溫泉谷、蓮花生寺。蓮花寺據說是轉山之後的必去之處。去過之後才算轉山圓滿。我們當然不容錯過了。蓮花生寺建在一個小山坡上,有很漂亮的瑪尼堆和瑪尼牆,山上經幡飛揚。而溫泉谷就在蓮花寺下面,我從蓮花生寺下來就看到同伴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脫鞋脫襪子了。
上圖:轉山之後的必去之處蓮花寺,去過之後才算轉山圓滿(BOBO攝影)上圖:蓮花生寺,美麗的石頭會說話(JENNY 攝影)
溫泉的水非常之熱,我想可能是中午的原因。把JOHN,ELAINE,CATHY三個人的腳泡得通紅的。看他們泡得很爽的樣子,我卻因為水太燙不敢嘗試。我的腳因為轉山轉湖早就起了血泡,這一泡的話,估計就不能走路了。我們的二位司機則在一旁向我們極力推薦溫泉水的功力,什麼可以治關節,膝蓋傷,腸胃病,心髒病,頭痛病,感冒病,包治百病,強身健體,滋陰壯陽。。。說得我們馬下解下水壺,舀點溫泉水喝,這水有股濃重的硫磺味,果然是純正的溫泉水啊,只是喝下去。。。據說有點P味^_^我的神仙水就這樣子浪費了。。。去扎達的路非常難走,又是夜路,快到扎達時,我們的二位司機竟然迷路了,還好,這裡有信號。於是拉巴打電話給二天前送趙勇和蟲洞來休養的瀑布,這樣才把我們帶到了扎達。到達扎達時已經是晚上23:15分。據說快到扎達的路邊的土林非常美麗,但我們在深夜什麼也看不到。期待明天吧,美麗而遙遠的扎達,我來了。扎達當天停電停水,也好,就讓崗仁波齊的塵土在我身邊多留會兒吧。這一晚,吃到了很好吃的四川砂鍋,久違的美味啊。我們五個女的住的是一個很大的多人間,感覺好像是學生宿舍。這一夜睡得很香,做了很多夢,但是醒來都忘了。。。上圖:溫泉水熱泡腳腳(BOBO攝影)
上圖:神山轉完後腳腳不怕開水燙
-------------------------------------------------------------------------------------------------------------------------------------
第十二天 10月2日 晴,夢醉古格與前幾天轉山轉湖並且連夜趕車相比,今天過很悠閑。在扎達的土林和古格消磨了一天。昨晚23:30才到札達,吃完晚飯上床睡覺已是凌晨2點左右,今早也就起得晚了。8:30分才起床,洗漱完畢去昨晚的川粵飯莊吃了早中飯,然後和Elaine兩個悠悠蕩蕩地逛到札達縣城附近的土林。從扎達鎮走慢慢走過去只要15分鐘就到了邊上的土林,托林寺就在土林裡面。第一次知道扎達土林是06年3月份看中國國家地理西藏專輯。但那本西藏專輯主攻的是滇藏和川藏風光,關於阿裡,只有廖廖數筆以及一張札達土林照片,可那張土林照片就足以讓我驚艷。可是,就算早已翻閱了很多資料,看了無數照片後,當真實的扎達土林在我眼前如油畫般輔開時,仍然讓我震撼。土林在平常在白熾的光線下呈現一片干澀,但在晨昏時,如山體會被光線渲染成暗紅色。這和我在新疆見五彩城和魔鬼城見到的丹霞地貌有點相似,但是土林的規模更加大更宏偉更空曠,也更加顯得荒涼。那無邊無際的荒涼土林在陽光下折射出無窮無盡的色彩,層巒疊嶂的土林,千溝萬壑深深淺淺埋藏了多少前塵往事,遠處冰雪覆蓋的皚皚雪山,像泉河無聲的穿過,從這裡最終流入印度境內成為薩特累季河。莽莽蒼蒼,連亙數百裡的土林鋪滿你視力所及的每一處,如果你想知道那邊際的那邊有什麼?走過去發現其實什麼也沒有,除了土林還是土林。
托林寺,在土林中間,如今頹敗而孤獨地聳立著。難以相信這裡,曾經那麼繁華並且孕育過的燦爛的像雄文明。可是如今,它的存在,仿佛只是為了述說一個輝煌和廢墟故事。她在向你傾述,今日的荒蕪,是因為,最好的已經逝去。。。當你不再能夠擁有時,同樣也會失去記憶。托林寺的繁華如同歷史的一個夢,在在睜眼的那一剎那,連同記憶,全部消失殆盡。扎達土林,她輝煌的色彩,她無盡的荒涼,足以讓太陽和月亮都為之西沉。上圖:以土林為背景的我和Elaine
上圖:穿行在的殘垣斷壁間,尋找古人在托林寺外的牆邊拓下的經文和佛像(以上兩張均為Bobo攝影)我們倆個在土林中穿行閑逛,直到被正午的陽光照得頭昏眼花。才又游蕩回扎達的小鎮上,吃完午飯便回到住處交通賓館的小院子裡曬太陽。今天的計劃是去古格看日落,約好下午2點出發,所以時間還是很寬裕的。交通賓館後院,很安靜,陽光溫熱地曬滿每個角落。太陽灶上架著水壺,太陽灶的燃點燒開一壺水,需要2個多小時。但是在扎達,時間不是問題。午後陽光下,貓貓和狗狗都在懶懶地睡著午覺,院子裡的花草發出植樹清香。桌上有一大包瓜子,也不知道是誰留下的,不管他,大家一起分著啃。我們幾個就這樣坐在院子裡,曬著太陽,發著呆,誰也不說話,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慵懶的氣息。上圖:扎達日光浴猜猜,幾個人?幾只腳?(蟲洞攝影)就這樣,時光不知不覺地消磨到了下午3點,我們不緊不慢地出發了。扎達鎮到古格,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古格的落日在晚上19:30-20:00,時間足夠了。出發時,還順車搭了一個學考古的學生一起上路。學生是雲南某校的碩士,主修壁畫。他說想去古格遺址邊上的札不讓村住幾天,想搭我們的車過去。看他長相老實,我們一口答應了。雖然在這麼顛簸的路上,五個人擠一部車確實不是件舒服的事情,但是轉了神山聖湖的我們,習慣性的喜歡助人為樂。何況一路之上,他也一直向我們灌輸考古和壁畫的知識,作為對我們的回報。古格位於扎達以西20公裡,都是土路,要翻幾座山,盤山路非常的窄,顛簸和危險的山路好幾次讓同伴有“心驚肉跳”的感覺,這種感覺一直持繼了 1個半小時才到達20公裡外的古格遺址。古格遺址被眾多土林環抱,聳立在一個300多米高的小山頭上。遺址和山色渾然一體,好像它只是山的一部分,而不是曾經的宮殿。我們買了門票進去,管門小伙子名叫洛桑,也同時是這裡的講解員。他領著我們去古格的寺廟參觀。古格遺址所在的300米的山頭,不高卻很陡。民居、寺廟、王宮自下而上分三層有序布局,依山而建。所謂的民居就是洞穴,像馬蜂窩一樣密密麻麻布滿山坡。山坡上是達官貴族住宿,山下是奴隸居住,有的洞窟則是僧侶的修行地。地位越高低和住處的高低成正比。山體內有許多暗道,暗道中某些類似窗戶的洞,既為了采光又可以用來防御。這些暗道迂回曲折,直達山頂王宮。可以參觀的寺廟有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三個。好像很久沒有人來了,格桑拿來的鑰匙開廟門,開了很久都打不開。折騰了半晌,才進入了光線昏暗的寺廟,用電筒和頭燈才能看到壁畫依稀的模樣。佛像的雕刻非常獨特,不用說與中原地帶的佛像不同,在其他藏區也沒有看到過。佛像身材苗條纖細,神態嫵媚優雅,據說這是尼泊爾和克什米爾的工匠的傑作。在紅屆看到的佛像身體已成了一堆碎裂的瓦片,只有頭像是完整的,堆在身體的碎片上,顯得很凄涼。格桑說這是文化大革命留下的。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經驗了戰爭、動亂,現在還會受到盜竊的威脅。聽格桑說,時常會有人來這裡偷壁畫。就連干尺洞裡的屍骨也是支離破碎的。古格有著迷一樣的歷史,至今為此,那個擁有過十萬人之眾的龐然大國竟然在1635年拉達克人入侵的戰爭中瞬間灰飛煙滅,十萬之眾何以一夜之間無影無蹤,仍然是一個萬古之謎。謎底,隨著歲月的流逝和變故而被將永遠埋藏在這個遙遠的月亮西沉的地方,永遠不為人知。干屍洞就在古格遺址1。5公裡的地方。和古格王朝在一夜間灰飛煙滅的歷史有關。據說當年古格兵敗,拉達克人將寧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斬去頭顱,而屍骨則棄於洞中,因為這裡氣候干燥,所以變成了無頭干屍。可能是天性吧,出於對死者的尊重,我對這種地方總是回避的。所以轉完寺廟之後,我們就沿著陡峭的石階爬向古格遺址最高的宮殿。宮殿是連著很多通道,住這麼高和陡的地方,上上下下很不方便,貴族的生活用品就是由這些通道中傳上來的。

(荒蕪殘敗的古格,是否依然在回憶曾經的輝煌?)

(廢墟與輝煌,光榮與夢想)

(藍天白雲下無邊無跡的土林)

(像馬蜂窩一樣密密麻麻布滿山坡的洞穴其實就是當時的民居)

(古格遺址)
上圖:在古格專心拍攝的BOBO也成了風景
300米的城堡,要爬上,仍然會有點氣喘。當終於站在古格的最高處,極目遠眺,只見藍天白雲下,風化的土林高低錯落,一片泥褐色的歷史風塵,顯得古拙而荒蕪,沒有一絲生命的痕跡。相傳,古格在像雄時代,曾經是一個有水有樹,鳥語花香的地方。可如今,蒼海桑田,物換星移,古格的興衰,如同彈指一揮間的夢境,只留下風蝕殘年的遺址和荒敗的廢墟,在蒼桑的歲月中無聲地質問,曾經擁有過嗎?還是從來就是一無所有?
抬起頭,讓午後的陽光,熾熱地曬在臉上,有一種沉醉的感覺。西藏是地球上最接近太陽的地方。在西藏,藍天,白雲和陽光,這三樣東西仿佛是無窮無盡的。西藏的天空,藍天純淨清澈,白雲輕柔舒卷,陽光變幻萬千。拉薩,在明媚的陽光中轉經,陽光中有藏香,桑煙的味道。在阿裡的神山聖湖,陽光有一種神聖的力量和光芒,也有著能輕易讓人被灼傷的熾熱,時刻磨礪著信徙的意志和信仰。扎達的陽光是慵懶的,讓人會忍不住在陽光下,睡上一個長長的午覺。而到了古格,陽光變得醉人,讓我沾染了微醺的醉意,陽光下,那片時而成為金色或土紅色,時而成為淡檸檬和發白的光斑的土地,讓我迷失於視覺和幻覺中,總覺得,眼前的景致,似曾相識。。。記憶因似曾相識的地點的提醒而復蘇,我突然想起了昨晚做的夢!古格遺址的最高處,竟然和我昨晚夢中所見的一模一樣!!!我極力搜索夢境的碎片。。。記憶因為地點的吻合變得越來越清晰,讓我記起了更多的內容,在昨晚的夢中,有一個藍衣的女子,背對著我,回眸一笑,如鮮花一般綻放的絕色姿容。然後,她縱身一躍,美麗的藍色背影被黃褐色的山林吞沒,而她最後所站的位置,就在我眼前的景像!!!我在無限的惆悵中醒來,醒後就忘記了夢,此時夢境卻被回放。。。如果說夢中的古格可能是受了以前看過的照片的影響,那麼,那位藍衣仙女是誰?是藍色的她出現在我的夢中,還是紅色的我闖入了她的夢境?多麼神奇。。。有些事物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我相信,有一種存在天地之外的力量,主宰著生命的軌道和命運的輪回,讓人獲得慰藉和信念。也許,相信奇跡的存在的人,才會遇見奇跡。之後幾天,在班公措時,翻閱阿裡的書籍,讀到諾桑王子和仙女依卓拉姆的故事,讀到仙女為了逃離妒忌的嬪妃們的加害,逃回天上的那段。總覺得夢中所見的藍衣女子,就是那個叫依卓拉姆的仙女。。。上圖:我在古格遺址上發呆,回憶昨晚的夢境(蟲洞攝影)
我一直在古格最高處恍恍惚惚的發呆,直到同伴的叫聲把我驚醒。到了下山的時間了,因為再過一會就會日落。下山時又遇見看門的洛桑,他熱情地和我們道別。告別時對洛桑說,希望下次我們再來,能看到他和他的女朋友。洛桑開心地笑了。住在這麼遙遠荒涼和遍僻的地方,在遺址和廢墟中的生活,一定是非常非常的寂寞的吧。今天的落日並不理想,雲層太厚了,把夕陽的顏色淡化了很多。沒有見到期待中古格遺址在落日中的輝煌,我們幾個也沒有太多的失望。阿裡之行,雖短短幾天,已經讓我們學會隨遇而安。大家在落日中和影子一起玩耍起來,倒也非常的盡情盡興。上圖:古格 F4
上圖:我們的影子腿好長!(BOBO攝影)
上圖:影子的主人公
-------------------------------
攻略部分
10月1日
塔欽--門士(65公裡)--蓮花生寺(9公裡)--巴爾兵站(56公裡)--札達土林--札達(122公裡,HB :3760 M)一共252公裡左右,14:00出發,23:30到達扎達。TIPS: 1、行:古格遺址位於扎達以西18公裡左右,交通不便,只能包車,從扎達出發包括參觀,所需時間大約五小時。 2、住宿洗浴:扎達縣城住的選擇不少,交通賓館,電信賓館和水利賓館都可以,床位一般在30-50元之間(公共衛生間,沒洗澡間)。 我們住處是先到的同伴訂下的:札達交通賓館:札達縣城財政局對面(三叉路口)電話:0897-2622686;2996690;多人間50元/人,還算干淨,我們去的時候停水了。建議去水利賓館對面的“大眾淋浴”,每人15元,水很熱,還提供洗衣服務,超爽。3、食:在阿裡地區行走,到處都能吃到川菜,極力推薦:川粵飯莊的牛肉砂鍋,真是太好吃了,我已經快7天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食物了!!!這家的小炒也也做的很好,川菜風味。還有網友特別推薦的“紅辣椒川菜館”,但我們沒去過。4、邊防證:去扎達是要檢查邊防證的。去之前到戶口所在區公安局咨詢拿表,交表當天即可拿證,免費的。 當天花費:早飯 30元(6人)+札達晚飯155元(10人)+住宿50元/人,共71元/人
10月2日
扎達,藏語意為“下游有草的地方”。縣城很小,只有一條主要街道,藏人和漢人都能見到。由於扎達位於中印邊界,屬於國家邊防地區,因此軍事戒備也相對較嚴。 關於扎達土林、托林寺從獅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裡進入像泉河谷,便抵阿裡扎達縣。這裡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風光,土林是遠古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並逐漸風化剝蝕從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形態各異,高低錯落達數十米,行進其間,神秘而趣味盎然。在扎達縣境內的扎達土林,舊時被稱為“古格亞益果瓦”即“古格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形成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一百多萬年前,扎達到普蘭之間是個方圓500多公裡的大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線遞減,衝磨出山體的層高,歷經風雨侵蝕,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成現在的模樣。古人利用這裡的溝古深邃,山坡陡立天然的防護壁,掘洞而居,建造城堡和宮殿,最大規模的是古格王朝遺址,分布在方圓3000平方公裡範圍內。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面積最大的洞窟遺址群。已經發現的洞窟除了東嘎,皮央外還有很多有壁畫的早期洞窟。扎達縣首府托林,是個綠樹環繞的小縣城,海拔3600,氣候溫暖,農牧業發達,整個阿裡除了普蘭,就數她的自然條件最好。托林寺“托林”意為飛翔“飛翔空中永不墜落”,在縣城西北角,由古格王扎西袞之子益西沃於996年仿桑耶寺而建,建成後,它不僅成為古格王國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揭開了藏傳佛教後宏期的帷幕。伴隨著大譯師仁青桑布、大師阿底峽等高僧的傳佛活動,特別是著名的1076年“火龍年大法會”的舉行,托林寺成為西藏西部最著名的佛寺,也是阿裡最古老的寺院。在藏族歷史上,托林寺的地位舉足輕重。完好時的托林寺規模宏大,彙集印度、尼泊爾和拉達克三地的建築風格,而今已很難從遺存的斷牆殘塔窺見當初的規模格局了。古格王朝覆滅後托林寺屬黃教格魯派。托林寺原來規模非常大,現大部分的僧舍已為民居。主要殿堂(朗布朗則拉康)毀於文革,目前保存完好的有白殿(嘎波拉康)和集會殿(杜康),分別建於15和16世紀,殿內壁畫保存完好,特別是杜康殿的門廊東壁上繪制的16金剛舞女圖,誇張而嫵媚。在寺旁靠近像泉河谷的台地上,有108座南北排列的土佛塔,塔身雖已經風化嚴重,但氣勢依然壯觀。黃昏時拍攝108座土佛塔和像泉河效果最佳。托林寺的“羌姆”宗教舞蹈和隆重的驅鬼儀式-多爾加(藏歷一月十八到十九)時當地人所穿的節目服裝,價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是祖傳幾十代的服裝,表演果諧,弦舞。有900多年歷史的托林寺歷經了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近年來不斷重修,主殿已恢復原樣,可以看出其設計布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樣子。大殿內的壁畫保存完好,仍栩栩如生。建議你最好帶上手電欣賞,因為殿內燈光比較暗淡。托林寺旁的像泉河谷裡,有一列長達數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遺跡。另外,在河谷觀看扎達土林壯觀迷人的日出和日落也是難得的享受。關於古格王朝遺址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裡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裡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留給我們的只有那記錄了古格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成就的遺址,近十數年間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逐漸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滿目滄桑的遺址仿佛在訴說一個興起於10世紀,演繹了700年燦爛歷史大劇,經歷過16位世襲國王,擁有過十萬人之眾的龐然大國竟然在1635年拉達克人入侵的戰爭中瞬間灰飛煙滅的故事。她的消失是如此的突然,當年十萬之眾何以無影無蹤?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萬古之謎。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占地約18萬平方米,是西藏除布達拉宮外,最大規模的建築群。古城的圍牆也是石刻藝術的寶庫。城牆角的碉堡當年雖是作防御之用,但卻是戰爭與藝術融為一體的結晶。而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它的壁畫。古格壁畫氣勢宏大,風格獨特,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練,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古格的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特點。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像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裡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裡全境。17世紀中,古格王朝發生內亂,王朝被推翻。後古格並入拉達克(今克什米爾)一段時間,才又被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古格在西藏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當時古代印度的許多重要佛教教義,就是從這裡傳入西藏腹心地區的,它還是古代西藏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之一。古格王國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窟,除幾間寺廟外,全部房舍已坍塌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民居其實就是洞穴,像馬蜂窩一樣密密麻麻布滿山坡。山坡上是達官貴族住宿,山下是奴隸居住。有的洞窟則是僧侶的修行地。古格人在山體內修築了許多暗道,暗道中某些類似窗戶的洞,既為了采光又可以用來防御。這些暗道迂回曲折,直達山頂王宮。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山頂的護法神殿壁畫主體部分大多為密宗男女雙修佛,畫風潑辣,用彩強烈。壁畫下方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地獄之苦,各式刑法慘不忍睹。邊飾則是一長排數十位裸空行母、嫵媚優雅,儀態萬方,無一雷同。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遺存。古格盛產黃金,據說當年這裡每條山溝都有礦藏。所以古格雕塑多為金銀銅合煉的佛塔,其中以“古格銀眼”最為著名。即是佛像的頭生三眼,額正中一眼為縱目。古格壁畫除本土風格外還有明顯帶有克什米爾及印度風格。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充分體現當時皇室生活的奢華程度。古格遺址在山野間散布著許多並非此山的鵝卵石,那是當年御敵的武器。只要你留心還可以發現一些洞中有很多“擦擦“泥佛像和生鏽的盔甲片,那此都是當年王朝滅亡前的遺物,歷史在發出寂靜的聲音。干屍洞從古格遺址看門人的住處往山腳下步行十分鐘就可以到達。干屍洞很不起眼,在一塊距地面約2米的岩壁上,洞口很小,只能容一個曲身爬入,但洞內很深,散發陣陣令人掩鼻的味道。據說洞內的屍體是當年拉達克入侵時,將誓死反抗的古格將士砍去頭顱,屍身則全留在此。古格王國昔日的榮耀如今都看得見,古格人生活在無窮無盡的色彩與無邊無際的宗教之間,充滿夢想與輝煌。 提示:1、古格遺址位於托林以西20公裡的札不讓村,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如果不是包車前往,就只能等待去扎不讓村的便車或軍車了,從村子往西1公裡就是古格遺址了。2、山頂有一座壇城殿,要參觀需由工作人員打開門鎖。3、干屍洞在一岩壁之下(可讓看門人帶路),洞內十分寬敞,深幾十米,堆滿無頭干屍。關於干屍洞的傳說有許多種,最可信的一種說法是:當年古格兵敗,拉達克人將寧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斬去頭顱,而屍骨則棄於洞中。門票50元,在古格沒有住宿的地方,要想觀古格日暮只有在此扎營了,晚上風會很大,要注意保暖和防風。看洞窟和壁畫一定要帶電筒,壁畫嚴禁拍照。想去干屍洞的人最好帶上口罩和手套。住宿今天仍然住札達交通賓館:札達縣城財政局對面(三叉路口)電話:0897-2622686;2996690;多人間50元/人。吃飯極力推薦:川粵飯莊的牛肉砂鍋,真是太好吃了,我已經快7天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食物了!!!這家的小炒也也做的很好,川菜風味。當天花費(12人):司機早飯 20元+午飯 30元+ 古格門票(12人進山費及門票:200進山費+1160門票)+扎達聚餐360元+住宿50元/人,共2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