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西藏之初體驗

作者: 劉耀堂

導讀[補記:2005年9月,我和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的王良鋼律師一起去拉薩高院開庭,那是我第一次去拉薩,心情十分興奮,回來後記錄下了那段美好的時光。]當得知去拉薩的消息時,確實很興奮了一段時間。畢竟我和很多人一樣,夢想去體驗西藏是一種難舍的情結。但興奮之余,也會對自己能否適應高原反應沒有太多的把握,因此很多人包括去過還是沒有去過的人,都給了我 ...

[補記:2005年9月,我和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的王良鋼律師一起去拉薩高院開庭,那是我第一次去拉薩,心情十分興奮,回來後記錄下了那段美好的時光。]當得知去拉薩的消息時,確實很興奮了一段時間。畢竟我和很多人一樣,夢想去體驗西藏是一種難舍的情結。但興奮之余,也會對自己能否適應高原反應沒有太多的把握,因此很多人包括去過還是沒有去過的人,都給了我很多建議,比如預防感冒,提前服用高原安或紅景天,少帶行李,帶墨鏡等等,但是因為走的匆忙,也沒有做什麼准備,就這樣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出發了。 9月19日上午,乘坐班機飛往成都。目前,北京雖然開通了直飛拉薩的班機,但是一般都要在成都中轉。而我們因為要在成都做短暫停留,所以沒有直飛拉薩。在成都,我問一位曾經去過拉薩的朋友高原反應是什麼感覺,朋友告訴我,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我說是不是太誇張了,開玩笑吧?他告訴我你體驗之後就會明白,自己體會去吧。感覺到他並不是完全在開玩笑,因此心中不免又平添了幾分擔憂。

20日下午,乘坐成都飛往拉薩的班機。目前,成都飛拉薩的航班主要是國航的大型飛機,另外四川航空公司前段時間也開通了這個航線,因為畢竟這個航線是最能夠贏利的,任何時間機票都不打折,而往往還都是客滿。除了飛機在起飛和著陸時不能使用電子設備,在飛行過程中是可以拍照的。飛機在雲海上面平穩的飛行,不久就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雲海,隨行的朋友告訴我,飛機已經進入青藏高原上,遠處高高聳起的雲朵下面便是高山了,但是由於雲層較厚,因此還看不到山脈。隨著雲層逐漸變薄,下面的山峰便開始呈現在眼前,我也一邊欣賞美景一邊開始拍照。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後,能夠看到的山頂上開始出現少量的積雪,我知道馬上就可以看到雪山了。隨後,大面積的積雪開始出現在眼前,白皚皚的積雪在太陽光的反射下,晶瑩潔白,山坡上,白雪順著山谷向下延伸,好似一條條流動的白河。我的眼睛和相機已經忙不過來了。


(雪山)

再往下看,山坡上積雪融化後形成的一個個水窪呈現出墨綠色,點綴在山峰四周,山與山之間,一條條細細的河流蜿蜒曲折的消失在白雲之中,好像流向了天上。再往前,可以隱約看到,山谷中一個個小型的村落,我知道那應該是藏民居住的地方了。住在這樣四周是群山環繞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狀態,心中不免也會生出無限的遐想。

飛機平穩的降落在西藏拉薩貢嘎機場,貢嘎機場位於一個地勢較低的平坦地帶,緊鄰雅魯藏布江,四周都是群山環抱。下飛機前我有點興奮,但朋友提醒我,千萬不能激動,否則你就死定了。那就壓抑著興奮吧,走出飛機,並沒有感到太大的區別,當然心情是不可能沒有激動的,畢竟我第一次踏上了西藏的土地嘛。走出機場,一來到陽光下,立刻就感覺到陽光確實是太明媚了,因為聽說拉薩的溫度比較底,再說也怕紫外線,所以我穿了一件長袖襯衣,但是根本抵擋不了拉薩的太陽,火辣辣的太陽照得皮膚有點發麻,眼睛都睜不開。天太藍了,讓你禁不住要抬頭仰望,天藍的有點不真實,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天,我待過時間比較長的地方,比如武漢,天天都是灰蒙蒙的,很少看到過天,更別說藍天了,而北京呢,一年中會有幾天可以看到藍天,但那種藍是灰蒙蒙的藍,並不是真正的藍色。



(拉薩貢嘎機場)

受不了這樣的太陽,趕快鑽進車裡,據說拉薩的車一般是不開空調的,車一旦開起來,風從車窗吹進來,是非常愜意的。車子離開機場服務區,首先經過的是雅魯藏布江大橋。因為雅魯藏布江處於枯水季節,而且由於大橋位於地勢比較平坦的江面上,所以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雄偉,與黃河有幾分相似,寬寬的江面被幾條水流分割開來,而大部分都是裸露的江底。大橋的盡頭便是剛剛開通還未在試運行的嘎拉山隧道,聽說是專為西藏自治區四十年大慶而修建的,不過它的開通也把機場到拉薩市區的距離縮短了四十多公裡,之前由機場前往拉薩要翻山繞很遠的距離。

穿過嘎拉山隧道,車子又經過了拉薩河大橋,與雅魯藏布江大橋相比,拉薩河大橋就要短了很多,而風景基本上是一樣的。之後,車子沿著拉薩河向拉薩市區進發。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清澈的拉薩河,遠處綿延不斷的山峰的跳動,山頂的白雲環繞,清晰的可以看到山上泛紅的岩石。山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大樹,山坡上都是針葉植被,只有山腳下才可以偶爾看到一些灌木叢,也是針葉的,山上裸露的岩石難以儲存水分,所以植物也都適應了這樣的環境,不可能生長其他植物。拉薩河邊是一排楊樹,倒是有些茂密,但樹葉也開始發黃。拉薩河河面也非常寬闊,甚至你都看不清楚河水到底是向那邊流淌的,但河水是非常清澈的。路邊開始出現一些稀落的村莊,偶爾有一兩頭黃牛或山羊在路邊的草叢中悠閑的吃草。路邊的藏民居住的房子都是新修的,一式的建築風格,房頂上一般都插著國旗,聽說這是為了迎接中央領導而於最近修建的。路兩邊的建築越來越多,終於看到公共汽車了,我想應該是到拉薩了。



(拉薩河)

由於剛剛舉行過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大慶,所以拉薩街頭到處懸掛著漢文和藏文雙語的“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條幅和彩帶,牆上還刷著“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和一些感謝共產黨的標語。9月1日,西藏剛剛舉行了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大會,賈慶林率中央代表團親臨大會,因此托領導的福,我有幸在大慶之後的第20天踏上了這塊土地,我也因此有幸目睹了拉薩的新面貌,當然沒有看到拉薩本來的面目,也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因為我的朋友要在西藏自治區最高法院開庭,因此我們就住在了西藏高院對面的郵電賓館。這個號稱三星級酒店的賓館和其他賓館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而且價格也不比普通中等城市的低。據賓館的前台小姐說,現在正好是旅游淡季,如果到了十一期間,房價會更高。賓館的門口立著一個牌子,提醒客人以下注意事項:預防感冒,注意高原反應。我突然意識到,出發之前一直擔心的高原反應並沒有出現,我還在暗自慶幸,心想我的身體還是比較好的嘛,能夠抵抗高原反應的症狀,其實是虛驚一場嘛。安頓下來,休息一下,才發現已經下午七點多了,可是陽光怎麼還是那麼明媚呢,朋友提醒我,拉薩要比北京時間晚兩個小時左右,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拉薩是“下午”九點多天才黑呢。可是感覺已經飢腸嚕嚕了,於是決定先去吃飯。



(拉薩街頭)

拉薩的小餐館是不少,但是很少看到真正的藏民開的藏餐廳,全國各地的地方風味餐廳倒是不少,而又以川菜居多,畢竟四川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嘛。吃飯的時候,我又被告知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那就是不能吃的太飽,否則會因為腦部供血不足而加劇高原反應,而且結果會非常嚴重。因此,我並不敢多吃,也就是五六成飽就行了。回到賓館,我們躺在床上看電視,閑聊,興奮的心情逐漸平和下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感覺到腦袋隱隱約約的有點疼,開始我並沒有在意,心想可能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根本沒有往高原反應那方面想,因為我一直在極力回避這個問題,盡量不去想它。頭疼的感覺在慢慢地加重,還是在朋友的提醒下,我才知道這就是高原反應的主要症狀,而高原反應的另一症狀--胸悶、呼吸不暢,我倒沒有太大的感覺,可能得益於我大學時代長期的長跑鍛煉。

接下來,最難熬的時刻到來了。整整一個晚上,腦部缺氧帶來的頭疼折磨著我,只有通過不斷的深呼吸才能稍微緩解一點,而大多數時候頭疼像要炸開,鼻孔也因為不停的深呼吸而變得干燥和灼熱,那種感覺就好像患了重感冒,發著高燒一模一樣,而現在是不能通過吃藥或打針來治療的,所以只能挺著。一個晚上,我沒有好好的睡過一個覺,一直在做夢,一直在翻來覆去,我的頭腦中有一個詞反復不停的出現,那就是四川朋友臨行前告訴我的--生不如死。當我體會到那種感覺的時候,我才發現他說的其實並沒有誇張,准確的說,就是那樣的感覺。也許感覺這種東西的確難以描述的很貼切,只有你親身體驗之後,你才能有切身的體會。因為22日要開庭,所以我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到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這兩個最具特色的地方去看一看,否則來了一趟拉薩也會留下莫大的遺憾。如果第二天症狀沒有消失或減輕的話,我將不得不繼續在賓館裡休養,錯過第二天,也許我就要空手而歸了。這種擔憂更進一步加重高原反應的症狀,也就更睡不好覺了。

經過一整夜痛苦的折磨,第二天起來的時候,我的頭還是昏昏沉沉的,但是唯一值得慶幸的時,頭疼的感覺基本上已經沒有,這著實讓我高興了一陣子。因為高原反應的成都是因人而異的,而我並沒有服用紅景天等任何一種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更沒有出現嚴重反應而需要吸氧,因此我對自己適應西藏環境的能力滿懷了信心。於是我便決定按照計劃前去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游覽。



(傍晚)

由於高原反應還沒有完全消退,腦袋還是有點隱隱作痛,但是我並沒有坐車前往布達拉宮,因為拉薩街頭的任何景物對我都是新鮮的,我想腳踏實地的去體驗一下。

在拉薩,對於外地游客來說,漫步街頭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因為一旦走的稍微一快,我就開始感覺呼吸不暢通,有點上氣不接下氣,所以不得不放慢腳步。因為我平時習慣了走路很快,所以如此反復了幾次之後,我就不得不時時在心裡提醒自己,慢點,再慢點。拉薩的市政建設與其他城市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也許就是人行道上鋪的更多是大塊的石板。馬路兩旁是各種各樣的商店,飯館、超市不少,而飯館大多數是全國各地的風味特色餐飲,川菜館居多,蘭州拉面、杭州小籠包等小餐館幾乎是不停止營業的,你什麼時候進去都可以隨時吃到東西,我想或許是因為大家都不敢吃的太飽,所以只能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吃。網吧和酒吧也不少,感覺拉薩的生活與我們沒有什麼隔閡。最有特色的或許就是氧吧了,這是專為高原反應比較強烈的游客准備的,賓館也一般都配備了氧氣瓶,一瓶好像是50塊錢。路上隨處可見手搖小嘛呢輪的藏族同胞,這應該是拉薩最富特色的景色了。




我順著北京中路前往布達拉宮,首先看到的是有著“高原之寶”之稱的犛牛銅像。犛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是高原牧區的主要家畜之一。在全世界僅有犛牛1400多萬頭,大都繁衍生息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及周圍高寒地區。犛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一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犛牛爬高的極限。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犛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犛牛奶,吃犛牛肉,燒犛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犛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稱。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犛牛還有識途的本領,善走險路和沼澤地,並能避開陷阱擇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導。野犛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樣,冬季聚集到湖濱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線附近交配繁殖。野犛牛性情凶猛,人們一般不敢輕易觸動它,觸怒了它會以10倍的牛勁瘋狂衝上來,有時還會把汽車撞翻。因此藏族人民把犛牛稱作是高原之寶。




遠遠的,我看到雄偉的布達拉宮了。在布達拉宮的入口處,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大多數還是身著民族服裝的藏族同胞,其中我看到一個虔誠的朝拜者,一步一拜,認真而又專注,根本不會注意我們好奇的目光,那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我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唯一大煞風景的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有很多小乞丐,不給錢就抱著你的腿不放,讓人煩不勝煩。一個小女孩也在像模像樣的一步一拜,但是當我拍照的時候她卻伸手向我要錢,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




我來到布達拉宮前的廣場上,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仿佛時光流轉,我又站在了天安門廣場上。面對著布達拉宮,背後是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廣場上國旗高高飄揚,只是沒有國旗衛隊站崗,這完全就是天安門廣場的縮小版。這裡剛剛舉行了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當前西藏經濟發展,局勢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防鞏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這樣的大好形勢離不開中央的親切關懷。與天安門廣場不同的是,布達拉宮廣場沒有天安門廣場上人多,藏民都在遙遠的大山裡面安居樂業呢,這個廣場靜靜的見證著西藏的歷史,見證著中國共產黨對西藏的統治,中央對西藏的安撫和支持是今天西藏和平寧靜的保證,所以我們才仍然可以在拉薩街頭看到中國共產黨萬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標語。







因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太陽顯得太過於明媚,當你暴露在太陽下的時候,感覺有一種灼熱感,而一旦到了樹陰下,又感覺到一絲絲的涼意,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而感冒是很危險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待在樹陰下,多曬曬太陽雖然會像我一樣變的更黑,但至少不會有生命危險。我的臉本來就不白,被這樣的太陽一曬,變成了古銅色,而嘴唇都成了醬紫色,其實也是很健康的,不必要但是太多。苦難中國說感受西藏之初體驗(三)- -| 回首頁 | 2005年索引 | - -感受西藏之初體驗(五)感受西藏之初體驗(四)- -Tag: 西藏離開空蕩蕩的布達拉宮廣場,我順著路人的指引走向大昭寺。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一樣,是拉薩最有特色的旅游去處,更因為它的宗教神秘色彩,吸引著更多的人去參觀。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由千只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了紀念白山羊功績,佛殿最初命名“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建的。“大昭”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




我順著街道來到大昭寺前,兩排用布搭建的地攤分列兩旁,占去了大部分的街道,街道兩旁是出售藏族工藝品的商店,地攤主要出售關於介紹西藏風土人情和大昭寺概況的音響制品和藏紅花、靈芝等藥材。穿過狹窄的街道,面前就是大昭寺前的廣場了。




大昭寺前面也有一個很大的廣場,與布達拉宮廣場不同的是,這裡的人特別多,朝拜的藏民和外地的游客熙熙攘攘的。廣場兩側也是兩排攤點,主要出售佛教用品和各種工藝品。穿過廣場,遠遠的看到兩個大爐子在冒著濃濃的白煙,兩根柱子上掛著很多的經幡。走近一看,原來藏傳佛教與中土佛教不同,他們燒香確實就在在“燒”香,而不是點燃一根根的香插在香爐中,藏民們將事先准備好的碎碎的香投入到香爐中,便冒出濃濃的煙來,很多攤點上出售的藏香也分為兩種,既有一根根的長香也有碎碎的香末,而長香主要是給游客准備的。經幡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上面有佛像和藏語的經文,每個經過這個柱子的藏民都要脫帽用額頭碰觸一下那些經幡。





再向前就是大昭寺的大門口了,只見一個凹形的門廊處地上爬滿了人,全都正在磕等身長頭,沒有人說話,只聽到手摩擦地面的唰唰聲。大昭寺門前的石板已經被信徒們摩的非常光滑,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了凹槽。旁邊是他們帶來的水壺和干糧,我們不清楚他們走了多遠的路來到這裡,我們也不可能知道他們因此受了多少的苦難,但是那種虔誠支撐著他們,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有多麼偉大。他們每個人在地上鋪上一個被子或毯子,用繩子把腿綁起來,一次又一次的起身、跪下、磕頭,他們都有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是絕對不會起來的。一個大概15歲的女孩子,告訴身邊的同伴,她馬上就磕完3500次了。3500次,在我是難以想像的,這麼小的孩子,她的心中為什麼能夠這麼虔誠,她的心裡是這麼樣的。我不知道她在磕頭的時候,有沒有為自己或者家人祈求過什麼,我遇到的很多佛教信徒倒是確實有。




圍繞著大昭寺,是一圈環型的街道,向外還有很多小的街道,這就是著名的八角街。街道兩旁全都是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商店,唐卡、藏刀、金銀器、玉石瑪瑙、民族服裝等,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我來之前朋友已經告訴我,八角街的商品喊價很高,所以要會討價還價才行,否則你就很容易被很多漂亮的東西所迷惑而多花錢。所以我按照朋友的方法還價,還真能夠買到又好又便宜的東西。紀念品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但又不能買的太多,因為怕自己拿不走,在拉薩空手走路還要氣喘吁吁呢,何況帶著很重的行李和紀念品。只能挑一些比較有特色又不是特別重的東西,就這樣我的行李箱都裝不下了,因為帶的衣服太多,空間有限,所以下次我就不帶那麼東西來,騰出地方可以裝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




一個的游覽就這樣結束了,多少還是有些興奮,但是身體已經適應了拉薩的氣候,也沒有太多的高原反應了。在返回的路上,我順便到超市買了些特產,主要有犛牛肉、青稞酒、速溶的酥油茶等。拉薩的物價比北京要高一點,但也沒有高出太多,畢竟商品運到那裡光路費都要不少呢,所以高一點也是正常的。拉薩還是比較注重環保的,所有超市中都不提供塑料袋,而是全部使用可反復使用和回收布(紙)袋,同時賓館裡也看不到塑料袋,大街上很少看到白色垃圾,這一點或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當晚一夜無話,第二天起來,已經感覺不到高原反應帶來的不舒服了。早上9點半我的律師朋友在西藏高院開庭,中午休息兩個小時,下午開庭一直開到了晚上10點半,在法庭上坐了一天,倒是省了很多力氣。朋友已經來過拉薩好多次了,開始高原反應並不強,但是到了開庭的時候卻因為太興奮,產生了比較強烈的反應,我相信他的水平因此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23號休息了半天,下午又陪朋友去大昭寺逛了一圈。24號早上乘機經成都返回北京。當到達成都的時候,雖然成都的空氣並不太好,但是感覺輕松多了,雖然不會出現醉氧現像,但是不會擔心走路快了而喘不上氣,在平地上感受不到氧氣的珍貴,但是去了拉薩你就不這樣認為了。



一趟拉薩之行,值得回憶和感受的東西太多了,值得一輩子去體味。我把這些粗淺的認識記下來,和照片一樣作為一種紀念,但是真實的感覺你是體會不到的。不要羨慕了,也不要再憂郁,如果你能夠努力爭取到這樣的機會,那就趕快去吧。

青藏鐵路已經修到了拉薩,或許不久的將來,隨著大量游客的到來拉薩將會喪失它應有的純潔和神秘,到那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我並不是鼓動所有的人都去西藏,即使你能夠去了,也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保護環境,舉手之勞,不要污染了這塊純淨的所在。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