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泉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是廬山旅游的二號線,是自然景觀,據說廬山申遺,聯合國考察路線就是這一條。
含鄱口,一般是看日出的地方,可我認為五老峰更合適,大概是五老峰需要爬山吧,含鄱口反倒名氣大了。站在含鄱口遠眺鄱陽湖,煙波浩渺,想起“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不過含鄱口對天氣的要求比較苛刻,需雨後天晴,能見度高,視野才更加遼闊。若是陰雨雪霧天氣,則沒什麼看頭。
五老峰,導游說五座山峰像五位老人,我怎麼也看不出來,倒是想起廈門南普陀的五老峰不止同名同姓,說的也差不多,只不過廬山五老峰更偉岸。五老峰中第四峰最高,一千三百多米,景色最好,登臨四峰始知廬山是大山,可用雄渾壯觀來形容了。三峰最險,削壁千丈,懸崖峭壁上有著名的廬山松。登臨五老峰,前有層巒疊嶂,後有鷹旋山澗,側有峽谷懸河,有道是:峰從天外立,人向畫中行,五老峰還是值得一游的。
從五老峰到三疊泉,好一段山路,十分辛苦。不過一看到三疊泉,便覺得值了。三疊泉號稱廬山第一奇觀,清澈凜冽的山泉從崖巔豁口噴出,形成第一瀑,有棧道從水簾下穿過。第一瀑的特點是噴。第二瀑規規矩矩,是常見的那種瀑布,飛流直下。第三瀑最精彩,形成兩股瀑布,飄者如雪,斷者如霧,氣勢磅礡。如此美妙之地,可惜的是導游拿著喇叭喊:一疊如飄雪拖練,二疊如碎玉摧冰,三疊如玉龍走潭……,本來游人可以自己想像的,常常被導游的喇叭破壞興致。敗興的還有轎夫,纏著你要坐轎。
三疊泉路難行,據說隱居在它上源屏風疊的李白,講學在它下流白鹿洞的朱熹都沒發現它,理由是沒留下詩篇或記載。我想主要原因是路難行,更靠譜的是當時沒形成如今模樣。
不管怎麼說,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此言不謬。
又及:徒步二線較累,但也不必包車,看好了導游圖,有小路經過植物園也是風光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