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張家界情節,恐怕要追溯到孩提時代了,那時改革開放伊始,圍棋、繪畫風盛行,即將升入初中的我,開始更加勤奮地練習繪畫,整個漫長的暑假都沉迷在胡亂塗鴉般的碳精、素描、國畫裡,怡然自得。那時候,內心似乎就有了“功利性”,清楚地記得畫畫的同時,腦海中時常浮現出高年級繪畫班那些哥哥姐姐可以在暑期裡跟著老師四處采風游玩的場景,當我第一次偶見他們的作品,就被那些陡峭嶙峋的石山,秀美蒼勁的松強烈地吸引住,這是想像的意境嗎?那麼這是哪裡?怎麼會有如此迤邐的風光?既然如此,“桂林甲天下”豈不是得讓位於她??? 此後,張家界就成了我心裡的一個夢,跟著楊潔導演的《西游記》以及大量影視風光片一遍遍領略著她的超凡魅力。初中後,我如願以償地被選入只招六名學員的繪畫特訓班,得到通知的那天,放學的路上心裡特別興奮,可父親的話如一盆冷水當頭潑下:美術?能當飯吃?你首先把正事做好吧。。。最終,我只能違心地選擇放棄,那種心痛對於尚在年少的我來說的確是難以承受的。由此,我好長一段時間內心都是郁郁的。
??工作之後,我開始四處旅行:北京、上海、廣州、廣西、四川、雲南。。。不過幾年時日,城市擁堵蠕動的人群,以及那些堆砌的無盡繁華與眼花繚亂的霓虹對我漸漸失去引力,頓悟洗淨鉛華後一切都將回歸自然。由此,我更喜歡獨自在少林觀塔、靜坐寒山寺聽鐘、在金頂俯視峨嵋雲海、黎明前的玉皇頂等待日出或買本仿古線裝《論語》行走並沉醉在孔林裡久久流連。。。唯獨張家界,似乎在我心裡厚厚地築了一道隱性的屏障,我一直“沒機會”抑或是刻意地回避著她。
?? 無論年少的我想像力如何天馬行空,怎也不會想到二十多年後,我是以這般的形式走入如此久遠卻從沒淡忘過的年少夢境!
??一群天南海北的驢友各自背負碩大的背包,在張家界楊氏之家的楊勇代領下彙集於此。 踏進景區那一刻,我不由得閉目深呼吸幾秒,心裡默念著:張家界,我來了,盡管晚了那麼多年,我終於還是來看你了。。。

(一群驢的合影)

(神奇張家界)

(神奇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