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假期,自助去了向往已久的桂林陽朔。果然名不虛傳,陽朔美景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在此也不多講了。現在回顧前幾天的出游,除了必看的景點:漓江精華游、印劉三姐、銀子岩、竹筏游遇龍河外,我們還有意外收獲——就是住在遇龍村時徒步游覽香花坳—金寶風雨橋。以下適用信息推薦:1、香花坳古石道徒步游:香花坳是游遇龍河時筏工朱木林推薦的一條古棧道,從遇龍橋經香花坳古石道徒步到金寶風雨橋(上七裡下八裡,共15裡路程)。在這條古石道的香花坳處,有一塊長100多米,寬約2米的長石壁,從嶺的半山腰延伸到嶺底,村民把這塊長石壁叫做將軍石,在這將軍石上布滿許多天然的“牛蹄”和“馬蹄”,也就是說這長石壁上印滿許多的“牛蹄印、馬蹄印”。這一奇觀是這條古道最有欣賞價值的景觀之一。說起這條古石道,還有一段逐漸被人遺忘的歷史。民國三十四年,日軍入侵陽朔,國軍為保家衛國,在該交通要道的香花坳處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我國軍在此有數十人壯烈犧牲。蒼老的古石道記錄了一段蒼桑的歷史。隨著歲月的流逝,古石道曾經的輝煌和不平凡的歷史逐漸被世人淡忘,古石道的石塊不僅變成銅色,也鍍上了逐漸增厚的青苔。也許正因為如此,游走在該古石道時,更使人產生了一種游歷史游古文化的幽遠情懷。有興趣還可以游覽附近的紫竹林、南峰寺。南峰寺古稱獅形寨,座落在金寶鄉獅形山頂峰,占地30畝,四處山青水秀、古木參天,寺內如來、觀音、十八羅漢塑像栩栩如生,各種法器一應俱全。此處在盛唐時期即有廟址,後歷經千年滄桑,於清朝道光二十四年正式建寺,民國初期有名僧文軒大師到該寺講經,證實此山為佛教勝地,命名為南峰寺。紫竹林庵是陽朔又一個佛教勝地,位於金寶鄉長樂村龍珠寨,因古時此處紫竹成林,又取觀音菩薩在在普陀山修行處紫竹林之意而得名。於清朝光緒二十年建庵,民國十九年興建大雄寶殿。從遇龍村的山泉居走過遇龍村,經過一段清新的田間小路,再往前便踏上了青石板的台階,大概有一米多寬,彎彎曲曲,從這裡到一直是向上攀越,所以會有點累,不過風景很好,奇峰怪石間穿行,遠處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走累後,休息一會兒,領略習習山風吹來時的涼爽感覺。抬頭仰望,崇山峻嶺、連綿起伏,實在是巍峨壯觀!山腳下的農莊、梯田、小河、果園……婉約而清秀,讓人疑入世外桃源。 再走過一段青石板後,道路便漸漸平緩了。這一路青松翠竹,使人心曠神怡,倍感舒暢。大約走了一個小時這裡是一個岔路口,應該向右通過往山上走。不多久,便可抵達四周松竹遍布,加上潺潺流淌的小溪,的確不負“逍遙”二字。可以在那休息下,喝點山泉水.(哈哈 ~~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廣告詞確實寫得好),在山間漫步,聽清風吹過竹林,看白雲掠過高山。要是你春天來到這裡,定會采得芳香宜人野花。你也可以與主人一同去山間做些農活,體驗山裡人家的艱辛和歡樂。 邊走邊聽小朱講著香花坳抗戰的故事。腳下的黃土裡竟然長眠了100多位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兩個多小時後,到達一個叫崇山的村莊。好多舊房子全部用泥巴整塊做成,有嚴重風雨衝刷的痕跡。走近了,害怕它塌下來,可憐的山民還住在裡。 過了村莊,終於到了陽朔唯一的風雨木橋。有小橋流水,有鄉間小屋,地裡有勞作的村民,河邊有洗刷的村姑,悠游的鴨群,好恬靜的鄉村風情。踏上古道,背後是現實,面前是歷史;左面是風景,右面是塵埃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道路與行程,也改變了心態,那些在悠長歲月中如同動脈般不可或缺的古道,一天天凋零下來,直至人跡罕至,衰草斜陽。 2、從白沙的遇龍橋到金寶風雨橋.徒步來回需4小時。不住遇龍村也可以早上從陽朔汽車站坐車去金寶鄉下,徒步——風雨橋——香花坳——遇龍村,耗時約2小時。遇龍村午餐後,下午漂流遇龍河上半段到舊縣返回陽朔。可以先約好筏工去帶路,推薦小朱13132835999。遇龍村的山泉居是我強烈推薦的一旅店,就在遇龍村,裝修比較有特色。可以游覽整個村莊的古貌,早晚在遇龍河邊走走,讓人感到的是寧靜與舒適。3、原始人餐廳:沒吃到烤雞,不過吃了很多其他的。價格是狂便宜啊,是所有餐廳中性價比最高的。我喜歡他家的pizza,是薄餅pizza,很入味。拔絲香蕉也很好吃。他家的茄子是黃燜白燒的,不過味道非常非常的好,不知道放了什麼香料,特別好吃。還有一個什麼肉絲。這頓飯3個人只吃了62元,茄汁肉20元,菠蘿薄餅8元。4、沒有飯店:名字取的有意思,裝修也是西街上算大牌的,生意好的在西街上又開了分店。基本上“沒有”的招牌都點了,pizza,焗飯,烤鴨,薄餅,醬汁肉、蔬、煎香蕉等一桌,是到陽朔吃的第一家,可能希望太大,倒覺得味道一般般。人均40左右。5、老於甜品:強力推薦。只在晚上8點之後在西街地下廣場旁的路上擺攤,那個美味啊,好吃啊,便宜啊,老於夫婦更是熱情。桂花湯圓3元,龜苓膏2元,綠豆沙2元,還有等等等等很多,這些都是當夜宵的。隔壁的米粉,龍須面,大家都好好嘗嘗吧!

(傍晚的遇龍河)

(遇龍橋)

(金寶風雨橋)

(遇龍村)

(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