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高原的記憶-阿裡新藏游記及攻略之九:南疆攻略
南疆-喀什,帕米爾,塔什庫爾地區攻略對我們來說,能去南疆的這麼多地方,是意料之外的,南疆像是西藏送給我們的禮券。只是,經過阿裡的雪山聖湖之後,悠閑的南疆,縱然是游蕩在與青藏高原同時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上, “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下,以及倒影著慕士塔格的卡拉庫裡湖邊,我的激情好像已經在西藏燃盡,現在的心是淡定的,並且在心裡暗暗地想著,新疆的雪山冰湖到底還是及不上阿裡的神山聖湖啊。所以我無法寫游記,無法告訴你,帕米爾高原是如何的激動人心。正如一個已經吃飽渴足的人,既然在美食面前也沒有更多的衝動一樣。只是希望這些從網上東拼西湊的攻略能夠幫到你。如果你在喀什只有三天的時間,如果你沿著我的腳步去走,你的感受,或許會不同。10月7日-喀什一日閑逛

(喀什老人(BOBO拍攝))
一天時間大致可以逛的地方:
去了當地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去了老城區,去了香妃墓,去了當地的大巴扎(集市),正逢伊斯蘭教的齋月,我們被迫守齋,因為白天沒有人賣肉給我們吃,一直等到晚上開齋,狂吃一頓肉,先去吃當地特色:一鴿三吃(鴿湯,鴿肉,面包蘸鴿湯)然後在大巴扎吃烤魚和烤羊肉。1.艾提尕爾清真寺-也是全疆唯一一個允許女性進入經堂參觀的清真寺交通:從市區乘77路、13路公交車可到,此外還可以搭乘中巴車門票20元位於喀什市中心解放路,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疆伊斯蘭教的活動中心。 這座規模宏大的伊斯蘭教建築物始建於1442年,後另經重修擴建,始具今貌。艾提尕爾,意為節日禮拜場所。大寺規制嚴整雄偉,磚砌方形拱壽門的大門樓高達12米,邊廓環以15個穹形壁窿形樓。大寺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大寺正門樓以淺綠色為主色,布滿精細刻花。進門後即為寬大的內廣場,與內廣場相連的為宏大的禮拜寺和教經堂,極富伊斯蘭特色。艾提尕爾清真寺既是宗教活動的中心,又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群眾游樂歌的場所;每逢禮拜日和節日,成千上萬的伊斯蘭教徒集結在禮拜寺及大門內外的廣場上,身著節日盛裝的維吾爾族男青年會跳起“薩滿”舞,場面十分熱鬧。小貼士:游客進寺時要脫鞋。如果想拍攝穆斯林禮拜的場面,一定要事先征得寺內阿訇(主持)的同意,而且不能站在朝拜人群的前方和側面拍攝;最好在清晨七點之前趕到艾提尕爾廣場,到廣場右側的商場樓頂上去選點拍攝。
上圖:清真寺內虔誠的伊斯蘭信徙
2。喀什的老城區深遂的老城,低矮的屋檐,幽深的古巷,迷離的街道,還有偶然出沒的大眼睛高鼻梁的維族。在綿綿細雨中,喀什的古巷橫亙於現實和歷史交錯的時空中,我無法讀懂她。。。因為事先沒有看攻略,也因為喀什99%的維族人不會講漢語,為了找喀什的老城區,我們找了很久。先去了要收門票的高台民居,但在門口看到只是一大片空的建築群,就沒有進去。最後,打聽來打聽去去了艾提尕爾清真寺身後的那一大片老城區。是真正的民居,很有味道,又無需門票。。。喀什的老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她本來在這個小城是歷史的舞台上是主角,可是,被新興現代建築所吞噬,面積只剩下小城市四分之一了。喀什的老城是我國唯一保留完整的具有伊斯蘭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房屋建築都是土牆和石牆建造的,據說這種房子的隔溫效果極佳,屋外三四十度的高溫,屋內卻很陰涼。老城區裡原來也住漢族人,但現在漢人多數都遷出老城區了。

(上圖:喀什老城區的居民(魯炯拍攝))3.香妃墓香妃墓,讓我想起了印度的泰姬陵,兩者都是為一個美麗而高貴的女人而建。但進去一看,香妃所在的墳丘在極不起眼的位置,小的如嬰兒般的。遇見一個旅行團,導游在滔滔不絕的述說香妃的生平,大有劉心武揭秘紅樓之風。我在一旁整整聽了半個多小時沒挪位。總結一下,導游主要在探索兩個問題。1。香妃的真正的陵墓到底是在新疆的喀什還是在河北?2。乾隆和香妃有愛情嗎?乾隆得到香妃時,她已經27歲,香妃的第一任老公是小和卓,她是小和卓第四個妾。。。民間流得著乾隆和香妃的愛情故事,但香妃始終未留下乾隆的子嗣。。。愛情需要證明嗎?愛情用什麼來證明?無法證明的愛,即使存在,對於凡夫俗子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而於皇宮貴人,倒是為後人就提供了娛樂的話題,於是一部滔滔不絕“還珠格格”開始上演了。。。門票20元
阿帕霍加墓的別稱,坐落在喀什市東北郊5公裡處的浩罕村,是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面積30畝,始建於公元1640年前後,是典型的伊斯蘭式古陵墓建築。香妃墓就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高40米,由門樓、小禮拜寺、大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穹窿形的圓頂上,有一座玲瓏剔透的塔樓。塔樓之巔,又有一鍍金新月,金光閃閃,莊嚴肅穆。陵墓高大寬敞的廳堂裡,築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墳丘。香妃的墳丘設在平台的東北角,墳丘前用維文、漢文寫著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藍色玻璃磚包砌,上面再覆蓋各種圖案的花布,既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又有保護墓丘的作用。陵墓左邊,建有大小兩座精致的伊斯蘭教禮拜寺。陵墓後面,還有一大片墳墓,景色十分壯觀。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愛妃,本名買木熱·艾孜姆,自幼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罕”(維語意為“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選為妃子,賜號“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民間傳言清帝下令由124人抬運她的棺木,歷時3年運屍回鄉安葬。但據今人考證,她的陵墓就在河北清東陵,香妃墓僅僅是她的衣冠塚。香妃生平關於香妃的傳說,如此紛紜復雜,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樣呢?以現在一般公認的觀點,香妃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容飛,他是新疆伊斯蘭教上層和卓家族的後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發動叛亂,香妃的書數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叛。次年,香妃隨圖爾鍍進京,入宮並被封為"和貴人"在宮中的身份列為主位,是統治者身份。這不僅僅是乾隆帝寵愛一個妃子,更重要的是清廷對維族上層進行籠絡的目的。與各少數民族聯姻,歷來是清廷加強對各民族統治的手段之一。當然,從香妃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乾隆較寵愛的一個妃子。
與傳說中香妃奉太後之命賜死的情形恰恰相反,事實上,奉太後之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有貴人晉升為嬪,三十三年下又由嬪晉升為妃,稱為容妃。太後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容妃死於五十三年,他當然不會是太後賜死的。由於乾隆後期不設皇後,香妃在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宮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顧她的民族習慣,她在宮中長期穿著維吾爾族服裝,保持維族飲食習慣,宮中專設了維族廚役,以保證她的特殊需要。每逢賞賜,他得到的哈密瓜一類的西北貢品較一般妃嬪為多。乾隆三十年春,他以嬪的身份與皇後等一起隨同乾隆下江南,游歷了蘇州杭州等地,一路上她所得的賞賜均為清真食品技術與伊斯蘭教習俗的物品。除這次隨駕南巡外,容妃還多次隨乾隆出巡,乾隆三十六年,隨駕東巡,游歷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隨駕赴盛京,曾到沈陽故宮等處。拜謁過清太祖努爾哈赤陵。從出巡紀錄來看,容妃地位在不斷提高,所得賞賜不斷增加。頻繁的隨駕出巡本身,也說明她深得皇帝寵愛。
與傳說中香妃早死的情況相反,香妃實際活到五十多歲,現在人們已經找到她四十歲千秋,五十歲千秋時宮中賞給她的大量物品的紀錄,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於宮中,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出土的花白發辮也說明她的年齡。
香妃及其家族,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也正因為如此他受到人們尊重和傳頌。而美麗的香妃傳說也稱為民族團結歷史上動人的一頁。據傳聞,乾隆中葉,清軍入回疆,定邊將軍兆惠俘獲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麗質,更奇的是她身體會散發異香,人稱香妃。乾隆帝對她大為傾心,執意納之為妃,為討其歡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寶月樓,供香妃居住,並常親臨探視,希其順從。然而香妃性格剛烈,誓死不從,並身藏利刃,表示不屈決心,還時常因思念家鄉凄然淚下。皇太後得知此事,召見香妃,問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後說:“那麼今日就賜你一死。”香妃頓首拜謝,於是趁乾隆帝單獨宿齋宮之際,命人將香妃縊死。太後處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為成全其名節外,另有說是太後耽心自己的兒子弘歷(即乾隆帝)為香妃所害,還有說由於香妃受乾隆帝寵愛,諸妃妒忌,向太後進讒言,太後聽信讒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後,乾隆帝悲傷不已,最後以妃禮將其棺槨送往故鄉安葬。此說在清末民初流傳頗廣,出現不少敘述香妃故事的戲曲說唱、小說詩歌,繪聲繪色,凄婉動人,使不少人對香妃傳聞信以為實。1914年故宮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裝像》為題的清代女子戎裝油畫像,於是傳說更甚。
有人指出,有關香妃事跡僅為傳說而已,並非歷史事實,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乾隆帝先後有嬪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和卓氏來自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回部,一般認為她就是傳說中附會的香妃,但實際上容妃並不是被掠進宮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屬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O)二月,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親屬因配合清軍作戰有功而受封,並到京師定居,和卓氏也隨同到京師。後和卓氏被選入宮,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為容嬪,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晉升為容妃,時年三十五歲。容妃深得乾隆帝寵愛,曾隨乾隆帝東巡、南巡,特允於宮中著本族服裝,專配回回廚師。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於宮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歲。史籍與檔案中,也未見容妃有體散異香的記載,更無被皇太後賜死的結局。可見,容妃並無傳說中香妃的曲折經歷,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證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寶月樓的目的不是為容妃(或稱香妃),從時間來看,寶月樓建在容妃進京之前,當時乾隆帝怎麼知道和卓氏進京並能為己所愛?那幅清代女子戎裝像的命名,也是極不可靠的。所以香妃事跡純屬子虛。
此外,關於容妃墓的地點,一為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一為河北遵化縣東陵。容妃一人怎葬兩地?傳說當年容妃去世後,其遺體由靈轎運送到喀什噶爾東北郊的伊斯蘭墓群下葬,一架“馱轎”還停放墓側。河北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裕妃園寢中,亦有一座容妃墓。1979年10月被發掘,地宮有兩個券堂組成,均為拱券石結構。在金券的寶床上,停放一紅漆棺木,棺幫為盜墓人砍開一大洞,棺中已空,棺頭正中有數行回文文字,意為“以真主名義……”棺木西側有一頭骨,西北角又有一根八十五釐米長的花白發辮、青緞襯帽、包頭青紗等,還有一些龍袍殘片和幾件織物,織物上織有“江南織造臣成善”、“蘇州織造臣四德”等字樣,
墓中還存有如意、荷包、珍珠、寶石、貓眼石、鑽石等。棺頭文字表明墓主為伊斯蘭教信徒,龍袍和貓眼石等證明其身份為妃子,由花白發辮推斷死者為五十五歲左右,織物上“四德”、“成善”皆為乾隆五十三年的織造官,可見這才是真正的容妃墓。
維吾爾人的墓葬方式:伊斯蘭教講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墓不會遭到盜墓賊的光顧,但也不會有任何文物隨葬。維族人迄今仍為土葬,但與漢族的土葬方式有很大不同(喀什至今沒有火葬場)——漢族人是挖個坑,堆個墳,墳頭插上墓碑;而維吾爾人先垂直挖下,然後平行挖出墓穴,挖開的位置上豎起墓碑——所以盜墓者垂直挖下是盜不到墓的。上圖:香妃墓(BOBO攝影)4.大巴扎全稱是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位於喀什市東北角的吐曼河東岸,又稱東門大巴扎,占地250畝,內設21個專業市場,有5000多個固定售貨攤位和一條食品街,商品種類達9000多種,年成交額在一億兩千五百萬左右,喀什及新疆的各種土特產、手工藝品、日用百貨、瓜果蔬菜、生產資料以及大小牲畜等應有盡有,是體現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最集中、最濃郁的地方。尤其周日有一個活牲口巴扎最有特色,有時間一定要去看!有關禁忌:
1。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不吃豬肉,這是他們在生活中最大的禁忌,絕對不可冒犯!切莫談論涉及豬的所有話題,謹慎起見最好狗肉都不要提起,切忌切忌!!!
2。在任何場合下都不要提及有關少數民族的政治問題!!!
3。砍價時、逃票時注意民族團結,不要說出傷及民族情感或蔑視性話語;
4。很多飯館內禁止吸煙和飲酒,所以盡量避免;
5。游覽時(如進寺廟、清真寺),請謹記有關旅游注意事項,入鄉隨俗;
6。一般寺廟、清真寺嚴禁拍攝,偷拍後果十分嚴重!有些地方注明付款後才可拍攝,如有需要,請按當地規定執行;拍攝人物時,尤其是僧侶、婦女,取景前一定要經對方允許,以免不必要的麻煩;
7。在山區森林和荒漠植被較為密集的地方禁止吸煙或亂扔煙頭!
8。不要取笑、圍觀、隨意指指點點和尾隨拍攝異族女子的言行及服飾等;
9。新疆本地人習慣以公斤計算重量,請千萬注意;
10。刀具等物品禁止隨身攜帶之飛機和火車上,請購買時考慮托運。
11。我的總結補充:1)在南疆盡量避免穿著短薄露透的衣服,如:熱褲、吊帶背心、露臍裝等,以免招致異議;2)避免露富,不要當眾數錢和顯擺貴重物品;3)贈送小孩子小禮物時避免給錢財;4)遠離酒鬼。吃在喀什鴿子肉:一鴿三吃(鴿湯,鴿肉,面包蘸鴿湯)。美味又有營養。
烤羊肉:在大巴扎的夜市吃,一般一串0.5-1元,一塊肉一塊羊肝。吃多了小心上火,喀什大街上多的是牙防所。水果:葡萄、石榴、無花果,西瓜,都是甜得發膩。但可惜我們沒有買到很甜的哈蜜瓜,估計不是產地。干果:各種各樣的干果,不過烏魯木齊也買得到。在當時吃一點就行了,不用多買,然後導致上飛機時行李超重(我的同伴因為買了太多的干果,回上海時,多付了600元的行李超重費)石榴汁南疆的水果極甜,甜到讓人生膩的程度。我們去時,正好是齋月。所以我們白天吃水果,晚上吃肉。秋天正好是石榴和無花果的季節。石榴榨汁吃比較對我的口味,但我們四個在大巴扎被宰,說好二元錢一杯的石榴汁,看攤主起碼榨了十幾個石榴,我們怕攤主吃虧,二元錢那值那麼多的石榴,就對攤主說,夠了夠了,沒想到,原來最淳樸的人是我們,攤主利用我們語言不通,收了我們四個每人二十元的石榴汁錢。這讓我又分外懷念淳樸的藏族人。。。喀什住宿喀什的其尼瓦格賓館:喀什市色滿路144號,電話0998-2982103;當年英國領事館。一樓/二樓/三樓的標間分別是120/100/80元。據說80元的標間很差,我們住的是100/120的,感覺還行,之後又去了周邊地區的賓館,都差不多,所以就一直在這裡住下了。10月8日-10月9日帕米爾高原二日游昨天在清真寺偶遇一隊深圳的驢友,把她們的司機隆重介紹給我們。司機名叫周偉,說起來還是我們的上海老鄉,父母是插隊落戶時從上海到喀什的支青。周偉高大魁梧,人很厚道,做生意讓你覺得很舒服,並且他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也不錯。帶我們去了喀什和帕米爾高原的好吃和好玩的地方。最爽的是從塔什庫爾干回喀什的路上,帶我們去了一個溫泉,在冰寒地凍的地方只泡得我們手指腳指發白變軟脫皮,方才罷休。他的車是桑塔納,帕米爾高原二日游的包車價是800元。314國道,喀什到塔縣到紅旗拉甫一般的小汽車完全能勝任,不必越野車。周偉電話13199986652;EMAIL:zhoukashi@126.com;MSN:zw_0312@hotmail.com10月8日帕米爾高原第一日喀什-紅山-公格爾-白沙山-卡拉庫裡湖,慕士塔格峰(司機繞過了收門票的地方,並帶我們去卡湖旁的克爾克孜族人家裡吃了新鮮犛牛湯,然後我在卡湖邊上騎了一個小時的馬)-塔什庫爾干
上圖:慕士塔格&卡拉庫裡(Jenny 攝影)景點介紹帕米爾高原亞洲地形的特點是中間高,周圍低 在亞洲中心地帶,有一個巨大的山彙,亞洲大陸上幾條巨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喀喇昆侖山脈 昆侖山脈 天山山脈 興都庫什山脈都在這裡彙結,形成一個巨大的山結,它雪峰群立,與青藏高原同稱世界屋脊,這就是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位干中亞東南部,中國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之意,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 帕米爾高原早在中國漢代就以“蔥嶺”相稱,因多野蔥或山崖蔥翠而得名。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帕米爾地形較開闊坦蕩,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高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征。帕米爾高原是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當時從塔裡木盆地到高原上,要沿高原東緣的峽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幾條山脈,經過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口,道路十分艱險今日,從塔裡木盆地的第一大城市喀什乘汽車只需一天便可到達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可謂天險變通途 沿途可觀賞高原東緣海拔7719米終年積雪的公格爾山和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
帕米爾高原屬高寒氣候,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約有1000多條山地冰川。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高原上有廣闊的牧場,在塔什庫爾干河谷地,宜農宜牧,可種青稞小麥等多種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帕米爾,為波斯語,意思是 世界屋脊 我國塔吉克人這樣解釋帕米爾:最高的地方,這裡的水向世界的四方流去。帕米爾,古稱不周山。帕米爾高原,群山相連,方圓千裡,它的不周之處,就是今日中巴公路穿過蘇巴什達阪的這個缺口。整個帕米爾高原,如同一個高高隆起在亞洲大陸的雪球。在漢代,人們稱帕米爾高原為“蔥嶺”,“漢書,西域”記載:出陽關,逾若羌,乃蔥嶺。對於蔥嶺這一稱戶的來歷,史書作了有趣的解釋,:“不周山中遍生野蔥而名“蔥嶺”這個名字從漢代一直使用到唐代。帕米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7世紀中國佛教高僧玄奘的取經旅行記中,他翻過這片高原,把它叫做“波謎羅”,600年以後,馬可波羅稱它為帕米厄爾。“馬可波羅游記”中這樣描述它:這片平原上棲息著數不清的動物,尤其綿羊最多。沿著帕米爾高原騎行12天,一路上十分荒涼,渺無人煙。輕易看不見飛鳥在高山上空盤旋,因為大山頂上空氣稀薄,氣候寒冽。古代偉大旅行家法顯,玄奘等都在這裡留下足跡。在清代,帕米爾高原之已被廣泛稱呼,並將帕米爾分為“八帕”,分別是塔克墩八什帕米爾,小帕米爾,大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裡帕米爾和什珠帕米爾清朝政府在帕米爾地區先後設置了黑孜吉牙,六爾阿烏艾8個軍事關卡,駐守帕米爾。人們習慣把帕米爾稱做東帕米爾和西帕米爾。東帕米爾主要包括帕米爾高原中屬於中國領土的那一部分,西帕米爾包括塔吉克斯坦的南部和阿富汗的東北部。我國境內的帕米爾指帕米爾高原的東部,海拔多在3200米與4500米之間 最高處達7700多米,它因虎踞地球之顛,而享有“萬山之祖”之美譽。漢唐時期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就是通過帕米爾高原向西北延伸,直達大月氏,康居,安息及黑海之濱。帕米爾的絲綢之路把古代的中原與古印度,波斯,中亞,小亞細亞等地聯系在一起。現在,從喀什通往巴基斯坦的中巴友誼路就從塔什庫爾干線穿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制縣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漢,巴基斯坦三國相鄰,是對外開放的邊境縣 1986年,中巴兩國政府對第三國人民開放紅其拉甫口岸,瑞士的一家報紙評論說: 紅其拉甫口岸開放是1986年國際旅游史上最大的一件事,很多人認為紅其拉甫口岸開放標志著2000年以前的絲綢之路的復興公格爾峰及公格爾九別峰:坐落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境內。公格爾山是西昆侖山脈上的第一高峰,海拔7649m;公格爾九別峰是西昆侖山脈上的第二高峰,由於山上終年積雪,猶如牧民頭上所戴的帽子,所以當地牧民就稱它為“公格爾九別”,語意為“白色的帽子”,海拔7595m。兩峰同在西昆侖山脈西端的山脊線上,直線距離僅15Km,俗稱公格爾姊妹峰。它們與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山同居西昆侖山脈,為東帕米爾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m,塔吉克語意為“冰山之父”,和山腳下的卡拉庫裡湖是帕米爾高原的靈魂。位於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縣交界處,是著名的登山地點,也是從喀什去紅其拉甫口岸的必經之路。 相傳,慕士塔格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她與住在對面的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格裡峰上的雪山王子熱戀,凶惡的天王知道後很不高興,就用神棍劈開了這兩座相連的山峰,拆散了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這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冰山公主整天思念雪山王子,她的眼淚不停地湧出,最終流成了道道冰川。山上終年積雪不化,冰珠閃爍,如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父,更因為它是冰川形成最早的山峰,所以被人們稱做“冰山之父”。若非晴天,它的身影總是隱沒於雲紗霧海之中,輕易不肯露出“廬山真面目”,給人以老者的深沉神秘感。若在晴空萬裡之時,放眼望去,白雪皚皚的山峰夾帶著伸向雪線下的道道冰川,宛若冰川公主為雪山王子歌舞時飄逸的白裙與長袖。 慕士塔格峰巍峨莊嚴,純潔高雅,美好的傳說又被塔吉克族的青年男女看作是純潔愛情的像征。卡拉庫裡湖:門票¥50(可以讓司機繞過收票點然後在湖邊停下)。意為“黑海”, 距離喀什196Km,314國道從湖畔經過,海拔3600m,湖深30m,總面積10平方Km,是一座高山冰蝕冰磧湖。位於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腳下,水面映襯著慕士塔格峰,遇到晴朗的天氣,碧水倒映銀峰,湖光山色渾為一體,景色如詩如畫,使人沉醉迷戀。湖畔的蘇巴什草原上水草豐茂,牛羊成群。常有柯爾克孜牧民在此駐牧。還有塔吉克人的氈房和木屋。專設的登山營地,湖的北面30公裡處有布侖口運輸站,也為游客提供食宿。依湖建有旅游接待站,湖邊有氈房、木板房可供旅游者下榻。離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營不遠(徙步走或騎駱駝,5小時到達環湖路線:環湖需順時針走,從公路邊出發徒步一圈大約10多km,要走大約3。5h,前面3/4都可以沿著湖岸走,最後在湖西南的草原上有幾條小河,需要繞路找到窄的地方跨過去(找橋就會走得更遠),最後回到公路上的那一小段可以路過一個小麻扎,夕陽的時候很有感覺。卡湖邊的賽馬:我和Elaine倆個曾經在木蘭圍場學會了騎馬,看到卡拉庫湖邊可以租馬騎,就在柯爾克孜牧民那裡租了三匹馬。我和Elaine各一匹,並讓一個柯爾克孜族小伙騎剩下的一匹。這樣可以讓馬飛跑,我特別喜歡在馬背上飛馳的感覺,像騰雲駕霧般的爽,而且在慕士塔格峰腳下,旁邊就是清澈的卡拉庫裡湖。這種感覺真是太舒服了。唯一有點不和諧的是,Elaine騎馬回去拿相機,留下我和那個柯爾克孜族少年在草原上。那個柯爾克孜族少年竟然用想對我動手動腳。見我不理他,懷恨在心,猛地抽了一下我的馬。於是馬在蘇巴什草原上飛奔起來。馬在奔,我的身體卻像在飛。還好我在內蒙古上苦練的馬術打下的基礎還是扎實的,牢牢抓住韁繩,小腿夾緊馬肚,身體微抬起並隨著馬的節奏起伏,我的馬竟然比那個柯爾克孜族小伙的都跑的快。到了終點,那個柯爾克孜族小伙對我說一句,你的馬騎得好啊。我只在心裡暗自得意“小子,和我比,你還嫩了點”^_^TIPS卡湖邊騎馬20元一小時。牧民有些不太厚道,最好讓司機介紹馬夫。騎馬注意安全。塔什庫爾干:塔什庫爾干,維吾爾語,意為“石頭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這裡古稱羯盤陀國,生活在塔什庫爾干的塔吉克人自認為是離太陽最近的人。
西南與克什米爾(巴控)接壤,主要民族為塔吉克族,其縣城最標志性的建築是塔吉克帽子作頂的藝術館,還有一個雄鷹展翅的雕塑,顯示塔吉克人對鷹的崇拜。塔什庫爾干漢代為蒲犁、依耐諸國地。唐代為渴盤陽國地,隸屬安西都護府。元代隸屬察合台汗國。清初稱”色勒庫爾回莊”,歸莎車辦事大臣管轄。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蒲犁分防廳,隸於莎車府。民國2年(1913年)改分防廳為蒲犁縣,隸屬喀什噶爾道。1954年成立塔什庫爾於塔吉克自治縣,先後隸屬喀什專區、南疆行政區和喀什地區。 塔吉克人Tadjik ——白色的亞洲人
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自稱托吉克人。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北部赫拉特綠洲、巴達赫尚省和興都庫什山脈南麓及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使用塔吉克語,分多種方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有文字,信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部分屬什葉派,少數為伊斯瑪儀派。塔吉克人是中亞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其遠祖可追溯為公元前10世紀前後來自歐亞草原的一些使用伊朗語的部落 。這些部落在中亞地區的阿姆河流域、澤拉夫尚河和卡什卡達爾河流域、費爾干納盆地和今中亞以南的地區,與原先住在這裡的居民大夏人、粟特人、帕爾坎人(古費爾干納農民),以及在中亞北部和東北部游牧的塞種人結合逐漸形成塔吉克人。到6世紀 ,隨著突厥汗國的崛起 ,突厥人的成分日益增多,從10世紀末起,他們在中亞地區的政治生活中逐漸占據優勢,從此開始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突厥化過程。許多塔吉克人被同化,但是,塔吉克語言始終保留著,還成了突厥人統治地區的國語。過去,平原地區的塔吉克人主要從事農業(多靠人工灌溉),兼營園藝和畜牧業。農業以種植棉花、小麥、大麥、大米、馬鈴薯為主。農具十分簡陋;住在山區的塔吉克人主要以畜牧為生,飼養綿羊、山羊、馬、牛和犛牛等,過著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嬰兒的出生是件大喜事,親友聞訊前來祝福。在嬰兒身上灑面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禮節,熱情好客,誰拿走客人一件東西,意味著懇請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腳踩食鹽或食物,忌騎馬穿過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腳踢羊,這會被認為是大不敬。吃飯時忌將飯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脫帽。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和喀什相比,塔什庫爾干是一座可愛的小城,她雖然沒有喀什那麼歷史悠久,但也不像喀什那樣具有那麼濃重的伊斯蘭情調。秋日的塔什庫而干,安寧而祥和地躺在遙遠的邊疆。路上來往著高鼻子綠眼睛的塔吉克族人,他們有著和歐洲人一樣的面孔,卻和我們一樣屬於亞洲人。在塔城,我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潛伏在學校門口,等著學生們放學,然後像狗仔隊一樣地拉著他們拍照。而那些可愛的孩子,總是大大方方地讓我盡情地拍,然後看著相機中他們自己的笑臉,然後笑著一哄而散。和滿城盡是維吾爾族的喀什相比,塔城除了小數民族,還有以來自四川為主的漢人。這讓我們不會有無法交流的問題,同時也讓吃了兩天的烤肉和水果的我們又一次嘗到了美味的川菜,而且在白天也有飯吃(這裡的人,即使是信伊斯蘭教徙,但並不像喀什那樣的嚴格遵守齋月的規矩)。塔什庫爾干,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05年時去過的伊犁,是我最喜歡的新疆的兩個城池。

(上圖:秋意彌漫的街道(Jenny))10月9日帕米爾高原第二日塔什庫爾干的石頭城看日出-塔城早餐-紅旗拉甫-洗溫泉-喀什-晚上乘飛機至烏魯木齊-去烏魯木齊的大河洗浴過了一晚。石頭城:門票¥8,無優惠,不過看門人經常不在。位於塔什庫爾干縣城北隅,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的蒲犁國的王城遺址。日落日出時景色尤甚。 如果中午12:00從喀什出發,能在傍晚前趕至塔縣石頭城看日落紅旗拉甫:是世界上海撥最高的口岸,距喀什縣城424Km,海撥在5000米左右,這裡是喀什通往巴其斯坦的中巴公路國內段的終點,豎有中國國界的界碑,每年只在4月15日-10月15日開關。10月10日 回家在烏魯木齊的北園春瓜果批發市場閑逛,買了二箱葡萄和無數干果。在烏魯木齊打車去以網點遍布全國的上島咖啡店消磨時間,但的士司機從來沒聽過上島,於是厚道的士司機動用了全烏魯木齊的的士司機網絡,終於替我們找到了上島。。。我們幾個以各種姿勢在上島的沙發上打發了旅行最後的時間。。。其它攻略機票10/10海航HU7480 (0:45-2:20)喀什飛烏魯木齊120(一折)+130(機建燃油)=250元10/10南航CZ6997 (18:35-23:20)烏魯木齊飛上海虹橋820(三折)+130(機建燃油)=950元邊防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哈密地區:哈密市、伊吾縣、巴裡坤縣;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縣、奇台縣;
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富蘊縣、福海縣、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吉木乃縣;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額敏縣、塔城市、裕民縣、托裡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行政區、博樂市、溫泉縣;
伊犁地區:霍城縣、察布查爾縣、昭蘇縣;
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烏什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合奇縣、阿克陶縣;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葉城縣。
TIPS,1. 08年開始護照已經不能當邊防證使用了;2. 內地辦的邊防證一定要具體到縣市,否則,去塔縣前要到喀什當地公安局加蓋“塔什庫爾干”章;3. 喀什辦理邊防證的地點在喀什市公安局,人民東路64號,門衛室即可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