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西陵地圖)
昌陵西邊是昌西陵和昌妃園寢,分別葬著孝和睿皇後和妃嬪等人。

(清西陵全景圖)
昌陵往西三華裡有昌西陵,這裡葬著嘉慶的孝和睿皇後。
10:20. 離開昌陵宮前廣場。
向南過三路三孔橋回到環陵公路上。
沿著公路向西行約1公裡處,公路的左邊是昌陵妃園寢。
時間是10:40.
在這裡停留約30分鐘。
..................
昌陵妃園寢的記述留在《昌西陵篇》之後(尊卑有別)。
11:10 .離開昌陵妃園寢。
沿著公路向西行約0.5公裡處,公路的左邊是昌西陵。
該景區又稱回音壁。

(墓主人孝和睿皇後[轉貼])
昌西陵墓主人生平:
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1776一1849),仁宗颙琰皇後。
滿洲鑲黃旗人。
父恭阿拉,官禮部尚書,封一等候。
鈕祜祿氏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月初十曰。
顒琰為皇子時,奉高宗賜冊為側福晉。
乾隆五十八年(1793)生七女。
乾隆六十年(1795)生三子綿愷。
顒琰即位後,於嘉慶元年(1796)冊封為貴妃。
嘉慶二年(1797)二月皇後喜塔腊氏去世。
奉太上皇敕諭,於五月冊封鈕祜祿氏為皇貴妃,繼位中宮,十月行冊封禮。
嘉慶四年(1799)立為皇後。
嘉慶六年(1801)補行冊禮。
嘉慶十年(1805)生皇四子綿忻。
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宣宗嗣位,尊為皇太後,居壽康宮。
十二月上徽號為恭慈皇太後。
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因冊立皇後,又加康豫二字。
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因平定回疆,又加上安成二字。
道光十四年(1834)十月因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又加上莊惠二字。
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慶六十大壽,加上壽禧二字。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月七十慈慶,加上崇祺二字。
至此鈕祜祿氏徽號全稱為恭慈康豫安成莊惠壽禧崇祺皇太後。
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二月十一日去世,終年74歲。
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上尊謚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應天熙聖睿皇後,升祔太廟。
九月加上尊謚欽順二字。
鹹豐三年(1853)二月葬昌陵之西,名為昌西陵。
鹹豐十一年(1861)十月加上尊謚仁正二字。
鈕祜祿氏的全謚即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嘉慶皇帝先後有兩位皇後。
第一位叫孝淑睿皇後,生了皇二子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帝。
孝淑睿皇後在嘉慶二年病故,這一年旻寧十六歲。
嘉慶又續了一個皇後,就是第二任皇後,叫孝和睿皇後(1776——1850)。
孝和睿皇後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皇三子叫綿愷,一個是皇四子叫綿忻。
孝和睿皇後對旻寧很好,十六歲孩子沒有母親了,對他倍加愛護和關照。
所以旻寧做皇子的時候和他這兩個同父異母弟弟,就是綿愷和綿忻的關系也很好.
正是因為有這種關系,所以嘉慶皇帝突然駕崩的噩耗傳到北京的時候,孝和睿皇後在皇宮立即派人五百裡加急把她懿旨送到承德。
大意是說:
皇次子旻寧在嘉慶十八年的重大事件中,立有功勞,她懿旨,皇次子旻寧立即尊位,就是馬上繼承大位。
旻寧就是道光接到皇太後的懿旨,叩頭謝恩,感激不已。
大家知道,因為旻寧不是太後的親生子,她自己還有親生的兩個兒子。
在沒有找到嘉慶秘密立儲的遺詔的時候,她說讓旻寧,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皇位,應當說這個胸懷還是比較博大的。
旻寧跪在地上磕頭,感謝皇太後的恩典。
孝和睿皇後在道光年間受到了道光皇帝的格外尊重。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七十四歲的孝和睿太後病危,道光皇帝經常到壽康宮侍奉湯藥,當時年近七十的道光帝也在受疾病的折磨。
孝和睿太後於當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去世。
道光皇帝以最沉痛的方式操辦喪事。
結果,道光帝的疾病惡化。
一個月後,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他死在了圓明園的慎德堂。
昌西陵為嘉慶帝孝和睿皇後的陵寢,位於昌陵之西望仙山。
該陵建於鹹豐元年,鹹豐三年建成。
昌西陵仿照慕陵,追求節儉。
據說孝和睿皇後剛死沒多少天,道光帝亦崩。
按說昌西陵應該在孝和睿皇後生前就建好。
但不知為什麼,嘉慶死了多年,道光皇帝也沒給這位皇太後建陵。
這樣營建昌西陵的事兒就落在鹹豐皇帝這兒了。
當時財政困難。
鹹豐又要辦理道光、孝和睿皇後的喪事兒,又要處理太平天國起義的事兒,囊中羞澀。
沒錢按皇後陵的標准為孝和睿皇後建陵了。
昌西陵才用銀44萬多兩。
參觀簡介:

(參觀簡介)
這是昌西陵的陵寢建築平面分布圖:

(陵寢建築平面分布圖 [轉貼])
現在的時間是:11:30.
我走近昌西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