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辛亥往事

作者: 仰止

導讀武昌首義黃鶴樓腳下閱馬場現在是首義廣場,孫中山雕像後是辛亥革命博物館。這裡原是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於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清軍起義,占領武昌,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被稱之為“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參觀。 武昌起義是由下層革命黨人在情況緊 ...

武昌首義黃鶴樓腳下閱馬場現在是首義廣場,孫中山雕像後是辛亥革命博物館。這裡原是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於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清軍起義,占領武昌,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被稱之為“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參觀。





武昌起義是由下層革命黨人在情況緊急時發動的,發難者是熊秉坤。熊秉坤在清政府的新軍中僅是工程第8營後隊正目,軍階低微,因而推出左隊隊官(相當連長)吳兆麟(過去曾經加入過革命團體)為起義軍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當時革命黨的領導人都沒在武昌,群龍無首,起義的次日黎明,起義者群集湖北省咨議局,商議成立革命政府,吳兆麟提議推舉清軍第21混成協(相當旅)統領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眾人贊成,於是一個舊軍官成了歷史名人。所以武昌起義並非推翻了清政府,甚至推翻了兩千年封建統治,只不過是全國眾多造反行動中勢力壯大得快而已。武昌造反畢竟反映當時清政府亂了套,風雨飄搖,窮途末路,控制不住局面了。

《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復原和再現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與風貌。參謀部、軍務部、政務部、外交部,每個部門只有幾張辦公桌,簡政啊。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展覽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跡、歷史圖片、美術作品以及圖表、模型和場景等。第一部分: 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漢;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義;第四部分:鄂軍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陽夏保衛戰;第六部分:各省響應;民國肇建;第七部分:紀念武昌起義。通過這個展覽,我們強烈地感到舊中國的貧窮落後,民不聊生。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民變四起,兵變頻繁,革命黨人借機煽風點火,到處起義。武昌起義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後的。以後,直到現在對武昌起義的評價有點過了,甚至說他是首義都名不附實。沉舟側畔千帆過,歷史不應被忘記,更不應被篡改。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