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因為需要在歐洲一個國家參加完培訓後,直飛倫敦參加在隨後一周召開的季度會議。這樣的安排,使我有機會在倫敦度過周末,因為原本的計劃是自己休幾天假,畢竟來一次英國不容易。現在可以利用周末游這個帝國之都,而且公司承擔住宿費用,真是太美了!
來英國,倫敦是必游的。倫敦的名勝古跡太多了,看不勝看。如要細細觀賞,化兩三天時間是絕對不夠的。但我的時間比較緊,游覽了倫敦的主要景點
D1(下午四點開始的,是到達倫敦後在酒店放下行李就衝出來了):倫敦塔、倫敦塔橋、聖保羅大教堂(這三個都因為很早關門,只看了外面)、聖瑪利安教堂、滑鐵盧橋。
D2:大本鐘、議會大廈、西敏寺、國家美術館、唐人街。全部是認真仔細地參觀了。大多數不准備拍照的。D3:聖詹姆斯公園、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D4:(把原定的幾個會議提前一天搞定,這樣又多了一天)劍橋(倫敦的北面,一小時火車)坐游船感嘆劍河的美和兩岸的著名學院、倫敦市的倫敦塔、購物幾點感受:1. 英國是傳統,古典,美麗的,對傳統保護、保留的很好。2. 英國男士確實很紳士。到酒店來接我們的司機,西裝革履,質地非常好,舉止得體,我們一點也沒想到他是司機。穿得比我們好!直到他到前台說接客人,我們才意識到原來英國的司機都可以如此有風度。
3. 英國人的語速極快,使我對著這些“英語”為母語的國民在做交流時很不自信:老覺得用語不夠准確,語法有錯誤。後來和其他去過英國的同事交流,他們也都說有類似的感覺。好像我們學習英語,更偏美音。
4. 英國有相當便利的巴士和地鐵網,亦提供數種交通套票,我一般都是每天買一張day tripper,off-peak,每張5.3鎊,在1區和2區間什麼公共交通都可坐。若是乘單程的地鐵,也要花4元。所以還是比較劃算的。目前上海也在研究這種交通卡,希望早日推出以方便游客。
5. 這次去時我沒趕上白金漢宮皇家衛兵換崗儀式 – Changing the Guards,因為與參觀王宮衝突了,也給下次去英國留了個理由。6. 英國人的確很悠閑。幾天裡我見了不少的警察,博物館工作人員,鐵路人員,感覺他們的工作很輕松,但他們很滿足,整天樂呵呵的,熱愛著本職工作,有種知足者長樂得富足。 7. 中餐館隨處可見,相比之下,中餐的價格是要貴於西餐的。因為香港與英國的曾經密切關系,有很多港式餐館,讓我的胃很舒服。也吃了兩頓印度菜,因為印度人是英國很大的一個族群,菜式很正宗。8. 唐寧街只是一個小弄堂,不看也無妨。泰晤士河和河兩岸的擺渡船讓我想起了黃浦江和連接浦東浦西的擺渡船。特地繞道,走了一遍滑鐵盧橋以感受魂斷藍橋,懷念我喜歡的費雯麗。9. 在英國人民幣太不值錢。人民幣與英鎊的比價為13:1。用英鎊計價買東西好像很便宜,但乘以13,那就不得了。吐血!我回來後的這幾個月英鎊一直在跌,想想自己正是在高位時兌的英鎊,有點不爽!
10. 知識實在貧乏,簡直是文盲。中學所學的僅有的簡單的英國歷史也都應當時的死記硬背,全都還給老師了。強烈要求以後現場授課,這樣容易記住。有強烈的回國重學英國/世界歷史的要求。回國後在網上一口氣買了好幾本歷史書,現每天在看。倫敦是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周邊也有很多精彩的去處,如牛津、溫莎城堡、諾丁漢等,總之要想細細體會,單單一個倫敦,就夠游走十天半月了。這是一個帝國曾經輝煌的像征,即使光芒不再,但還是體現出曾經的顯赫和他的氣勢磅礡。

(世界第二大 歐洲第一大的聖保羅大教堂。黛安娜王妃就是從這裡正式開始了她的王妃生活 )

(倫敦塔橋下層可開啟,歷史上曾經是倫敦的正門,是倫敦的標志性建築)

(哥特式建築,蓋有如同針塔般的尖頂。只在夏季對外開放,所以有幸付高額門票(相對RMB來說)入內參觀 )

(也是因為正巧夏季對外開放,非常幸運地參觀了白金漢宮。這是門口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像)

(美麗的劍河上著名的嘆息橋,傳每到考試,學生走在橋上就會感嘆學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