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游記:信步天都,徜徉西海

作者: 山野旅者

導讀黃山游記:信步天都,徜徉西海 我喜歡山,我國的旅游名山,到過大半。其中黃山最美,堪稱山中極品。去過多次,百看不厭。黃山風景又以天都峰和西海大峽谷最為人稱道。天都峰拔地而起,雄偉險峻,屹立在黃山的前海和東海之間,二十二年前登過,那時尚無玉屏索道。從慈光閣經半山寺、由天都新道上峰頂,登高1040米,當時不覺得怎麼難爬,如今卻視若畏途。可惜那 ...

黃山游記:信步天都,徜徉西海

我喜歡山,我國的旅游名山,到過大半。其中黃山最美,堪稱山中極品。去過多次,百看不厭。黃山風景又以天都峰和西海大峽谷最為人稱道。天都峰拔地而起,雄偉險峻,屹立在黃山的前海和東海之間,二十二年前登過,那時尚無玉屏索道。從慈光閣經半山寺、由天都新道上峰頂,登高1040米,當時不覺得怎麼難爬,如今卻視若畏途。可惜那時是暑假,峰頂擁塞,人滿為患,不能細細品賞。西海大峽谷是新開發的景區,集中展現了黃山之美,原有夢幻景區之稱。將近三年前匆匆穿過,是從西海排雲亭下的峽谷,出天海時筋疲力盡、勞累不堪。當時感覺風光雖然不錯,但是似乎未到網友們稱頌的程度。由此心存疑惑,是否錯過了美景?兩處都想再游一遍,從容觀賞。可是我已年逾六旬,體力大不如前,還能用兩天時間既上天都,又下峽谷嗎?心中實無把握。而且像前兩次那樣走法,肯定不行。而在有生之年不再造訪,心猶不甘,總要設法試試。於是想了一些取巧的辦法,前幾天又去黃山,就用兩天時間輕輕松松既上了天都峰,又下了大峽谷,心中有些得意,於是寫篇游記,供愛好旅游的老年朋友參考。

現在已是初冬,天氣較冷,游人稀少,不會出現人多擁擠、攝影困難的情況。11月上旬開始關心黃山天氣預報,尋找連續二、三個晴天而又最低溫度大於零度的日子,選定12日早上出發。從上海汽車南站乘豪華大巴五個小時到屯溪長途汽車站,換乘車站中巴,經新修的高速公路一個小時到湯口,旅館住下才下午三點,還有時間去翡翠谷一游。

一攀登天都峰

11月13日早上6:40在旅館門口乘景區新國線小轎車上慈光閣,7點多一點就坐在纜車裡慢悠悠地向玉屏樓蕩去(人少索道速度放慢)。這樣我就有一整天的時間爬天都峰、並經光明頂住到北海。我采用充分地利用時間,或者說大方地浪費時間的辦法來彌補體力的不足,而退休老人的唯一優勢就是時間充裕。在玉屏樓賓館寄存行李,在風景如畫的玉屏樓拍攝幾張照片後,只帶一瓶水、一點水果、點心和相機就經迎客松東下一線天。

8:37到天都峰腳北平台開始慢慢攀登天都峰。我的原則是:一、不能太累,稍累即歇;二、不出大汗,避免受涼,我最怕冷、最易感冒;三、隨時穿、脫衣服,帶一件加厚羊絨衫,稍冷即穿,稍熱即脫,我大概是加、減衣服頻率最高的游客;四、勤休息、短休息,每次休息只停一分鐘左右,這樣既不會太累,效率也不至於太低。就這樣爬爬、停停、拍拍照,經鯽魚背到天都峰頂一看表,才用了一個小時。雖然比用50分鐘爬上去的人慢了10分鐘,卻省力得多。此時峰頂就我們兩人——另一位是在路上碰到的大連來的女士,風光攝影愛好者,50歲左右,曾一天上下峨眉山,沒到過黃山,願意跟著我的路線走。天氣晴好,微風吹拂,四望空闊,風光極佳。除了西北方向的第一高峰蓮花峰和第二高峰光明頂外,萬山俱在腳下。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黃山第三高峰,因其陡峭,兀然獨立,名頭比蓮花峰、光明頂要響。目測兩峰,近處的蓮花峰明顯較高,遠一點的光明頂看起來似乎比天都峰要低,雖然實際上還要高出30米。

不久上來一群七個年輕人,峰頂平台有十幾平方米,毫不擁擠。我們在峰頂悠游盤桓十多分鐘,才戀戀不舍地下山。

二天險鯽魚背

我們從原路下山,下峰不遠再過鯽魚背。鯽魚背兩側崖壁幾近垂直,中挺一脊,長約20米,確系天險。兩旁立柱系纜,橫寬不過1米,魚脊削平,最窄處僅60公分。這樣的措施最好,既能保證安全,又不失險景風貌。反觀華山的蒼龍嶺,原貌簡直就是放大十倍的鯽魚背,兩側下削一、二百米,龍背寬度也只一、二米,早先脊背略作平整,鑿出簡易台階,旁設欄杆,由北峰以約30度坡度斜斜向上連接南面數峰,龐然天險,雄偉極了。可是去年再去一看,龍脊下挖成槽,築成寬敞的石階,再無一絲驚險,大煞風景。當年唐代大文豪韓愈不敢下山、大哭投書的故事再也難以理解。

此時鯽魚背上迎面而來正走著一位姑娘,戰戰兢兢,一步三停,右手緊抓纜繩,左手拿根手杖,擦肩而過時我拿下她的手杖交給她同伴,讓她兩手分別抓住兩邊纜繩:“這樣,膽子會大些!”我想,兩邊既有結實的欄杆纜繩,不可能再有事故發生。但聽一位游客在說,賓館的人說每年鯽魚背都要死人,死的都是男人,都是(膽子太大不注意)在照相的時候失足掉下去的——此話是否當真,沒去確認。但那裡既不危險、又很危險,卻是真的,馬大哈要特別注意!

有人把黃山的鯽魚背和華山的險景相提並論,其實兩者的驚險程度不同。華山最險的風景是長空棧道——或許也是全國旅游景區可以到達的最險景點——其次還有鷂子翻身。長空棧道在南峰西岩下面,長二、三十米,築在光溜溜的千仞絕壁上,真正接近90度,上望崖壁好幾十米,下望至少二、三百米不見谷底,棧道寬僅三十多公分,一邊空懸並無欄杆,一邊崖上釘有鐵索可供抓手,現在雖然能用30元錢租保險帶,只要操作正確可以確保安全,但敢下去的游客估計不會超過10%——40多年前去華山時不但沒有安全帶,腳下的一、兩塊木板或兩根圓木捆扎不緊會動、會滾,敢下的也就百分之一、二吧!——而鯽魚背大概有90%以上的游客敢過。那位姑娘雖然害怕不是也過去了嗎!

三從玉屏樓到西海飯店

下山還是慢慢走,不使膝蓋受衝擊。照照、停停、喝水、吃點心,待下到峰腳平台,剛好又是一小時,表指10:37。我問同伴上天都峰累不累,她連說不累。重過蓬萊三島、一線天,回到玉屏樓,取回行李,吃過午飯,飽覽蓮花、蓮蕊兩峰和前海景色後,近12:00背起背包向北海進發。我的包重15斤左右,同伴的行李更多,她帶著比較專業的相機和三角架。

一路都有好風景,我們看看停停拍拍照片。過蓮花亭、百步雲梯、一線天、鰲魚峰、天海、光明頂、平天矼、西海群峰、飛來石、玉屏樓賓館,下午4點左右到西海飯店。住飯店新蓋的西海公寓獨衛房,每房六床,每床140元,有電暖器、衛生間。

房間不是預訂的,因為我是走著瞧,走到哪裡走不動了就住下。本來就預設上、中、下三個方案,吸取上次走大峽谷太累的教訓,走不了大峽谷就不走,反正不能拼體力。這是獨旅的優點,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調整計劃,不會影響他人。另外我挑的是淡季,不怕沒房住,而且價格未必就比預訂的高。路上碰到住在天海白雲賓館的姑娘,她們預訂的獨衛房同樣是140元一張床。前年1月我來黃山也住西海山莊獨衛房,100元錢一張床,同房的游客預訂的反而交了120元。

到西海山莊同伴說不太累,就是膝蓋不舒服,有些疼,她的膝蓋原先有毛病,路上就常揉膝蓋。一到公寓她先借盆打水燙腳,我倒沒什麼,不覺得特別累,這是因為走得慢,不趕路。吃過晚飯,舒舒服服洗個熱水澡,一夜好睡。

四反向輕裝走峽谷

第二天早上在西海山莊寄存大部分行李,輕裝於6:30出發。雖是大晴天,凌晨“天上星星亮晶晶”,知道能看到日出,我們沒去看。我在黃山已看過兩三次日出,大連女士不希罕,我們要留足精神走大峽谷。先朝東走,從北海賓館邊上岔路向南去天海,天海是西海大峽谷的南入口。我們還是走走歇歇,不徐不疾,這條路有東海門一個好景點,比經飛來石的路省力一些,還不走重路。

重上光明頂下到天海,8:30從天海開始經白雲賓館踏上西海大峽谷之路。開始西下的一段路屬白雲景區,到步仙橋轉向北下才算真正的峽谷路。走不多遠遇到一個穿制服的警察(或景區保安?)要來往游客登記姓名、家庭地址和通訊號碼。我問這些天每天走大峽谷的人大概有多少?答約一、二百個。若以當下游客每天上山一、二千人計,那麼大概十分之一的人會走大峽谷。

在白雲景區老石階路的右側,山上和崖下美景不斷。而在路的左側視野開闊,景色亦頗可觀,喜得我嘖嘖稱奇,奇怪上次走大峽谷怎麼就沒有發現這一段路上也有美景?原來上次是從排雲亭向天海方向走,走到這裡已經很累,一路上坡趕路,一心盼望快到天海,哪裡還有閑情逸致賞景!這一段白雲景區的最佳處在步仙橋,深澗、石橋、隧洞、斷崖、尖峰、奇石、松樹、觀景台,無不精巧,北邊是崇山、懸崖、峽谷,南邊居高臨下,視距極廣,近山、遠山層層疊疊,次序分明,教人不忍暌離。我在橋洞南側外邊流連忘返,大連女士沒去那邊,以為我已北下,急急追去。我尋人不見,問對面來人才知她已下去,趕了好一陣方才趕上。

西海大峽谷是新開發的景區,石階平整,曲折向下。下去不久,有好幾段隧道、棧道相連,隧道都很寬敞,棧道規整漂亮,建在百丈石壁之上,足見工程的艱巨和浩大。眼觀美景,足踏坦途,行走其間簡直像是閑庭信步,心情特別舒暢。我們享受著景區建設者的勞動成果,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沒有他們不畏艱險的開拓,哪有景區絕美風光的展現!大峽谷之路的最低端,工人們正在築一條新路繼續沿峽谷向下向西,下去一問,是通向釣橋庵和焦村的。相信不久以後,黃山西路將向游客呈現新的美景,給熱愛黃山的人帶來新的驚喜!

大峽谷裡多的是尖峰、刀峰、孤峰、石柱和懸崖峭壁,袖珍的峰群像巨大的盆景,許多巧石似人狀物,惟妙惟肖,許多風景步移景換,令人驚喜連連。尤其是一個個大石壁猶如一幅幅巨型山水風光畫,所謂風光如畫在這裡有最充分的體現。大連女士不僅是攝影愛好者,還喜歡畫畫,不斷地叫著:“好一幅水墨山水畫!”“原來歷代的大畫家都是看了這些山水才畫出那些傳世精品的!”“我要把這些山記在心裡然後看著照片畫國畫。”崖壁上那些石縫中長出的黃山松枝葉水平伸展,布置得疏密有致,自然天成,很有藝術感。有的松樹疏影橫斜探出崖壁、石柱,別具風姿。此時陽光燦爛,白雲飄飛,大連女士最喜歡有雲的景致,“過來了,過來了!”常等雲飄到合適的位子才攝入鏡頭。即使那些雲我覺得不怎麼樣,她總是說:“在照片裡就好看了!”我這個外行卻喜歡內蒙和西藏的雲,在湛藍湛藍的天空裡,飄蕩著幾朵輪廓分明的雪白的雲,那才是雲景的極致!

並不覺得怎麼累就到了二環和一環。排雲亭下不遠的一環和二環是西海大峽谷精華所在。如果沒有時間或怕走完大峽谷太累,可以從排雲亭走到二環底就返回,也能看到許多好風景。我的第二方案就是這樣的。

下午近2點我們走到排雲亭,這次大峽谷之旅共走了五個半小時,如果不是美景太多、大連女士接連拍照(她攝影的速度還是相當快的),我們至少可以少用半個小時。在排雲亭拍攝後,到西海山莊取回行李,向東一路觀景照相。看了團結松、夢筆生花、連理松、黑虎松,最後上始信峰觀賞。由於時間不夠,我沒有帶她去看清涼台、曙光閣,也沒有去我的“保留景點”——從始信峰邊上的蘑菇亭再向東向下走一裡多地深入石筍矼,那裡可近觀石筍矼,風景相當漂亮。因觀景台很狹窄,一般導游不帶游客過去。

4點多一點到白鵝嶺乘索道下雲谷寺,經湯口到屯溪火車站,想不到還能買到回上海的臥鋪票,這又是淡季的好處。與大連女士是在湯口分手的。

五經驗交流

黃山二日游,比前幾次輕松,比預想的更完美。15日中午回到家裡,老伴給我洗衣服時掏出口袋裡的手絹問要不要洗?因她覺得還很干淨,好像沒用過。我想了想,幾乎沒擦過臉上的汗(身上還是出不少汗的)。以前爬山卻常常大汗淋漓、手絹濕透。

這次我何以能做到悠閑游黃山,總結這麼幾條:

1.選擇淡季好天氣,因為游客少不用等纜車、等看景、等照相、等吃飯、擠道路而浪費時間;晴天道路干爽好走,尤其對於大峽谷,風景靚麗,心情開朗。

2.乘索道上玉屏從老道登天都,只需登高310米;而從慈光閣經半山寺新道上天都,需要登高1040米,對老年人來說,難易有天壤之別。

3.天海海拔1700米,排雲亭海拔1570米,從天海出發走大峽谷到排雲亭,比相反方向的走法少爬高130米,至少省力五分之一。(從我2006年1月7日,即走大峽谷的前一天下午空身下排雲亭探路,走到二環底再回到排雲亭只用二個小時估計,谷底海拔應高於1000米。)

4.輕裝上天都、下峽谷,比背上十多斤全套裝備爬坡要省力得多。我們第一天晚上住在西海,第二天寄存行李先散步樣的經北海、東海門到天海,再走大峽谷。出峽谷取回行李後走的是高差不大的路到白鵝嶺索道站,自然不會太累了。

5.最重要的還是時間,只要在路上預留有充分休息的時間,再長一點的坡也不怕。急著趕路既看不好風景,又會很累出許多汗。

我近三年前走大峽谷為什麼那麼吃力,這次又這麼輕松?除了方向反走、背著行李、雪地難走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心情有些緊張。那時是冬天雪後,大峽谷二環底以下到步仙橋封閉。我去黃山專為看雪景,可在路上聽人說還能走通,臨時決定第二天孤身獨旅走峽谷,早上7:30出發,一路積雪四、五公分,前後不見一人。我雖自謂膽大,但在這個新景區,是否有飢餓覓食的野獸?是否有攔路搶劫的強人?可能性雖然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還是會分心警惕。另外要擔心步仙橋那邊的門是否開著?如果緊鎖不開,我還得返回排雲亭趕在下午4點之前從白鵝嶺乘索道下山——那次我預先買好了屯溪回上海的臥鋪票——那我至少得留出四個半小時的時間,不能不急急趕路,犯“旅游之大忌”。好在步仙橋的門也只虛掩,可以打開。心情雖然輕松了,兩條腿卻邁不動了。勉強走到天海正好12:00,速度不慢,卻耗盡了體力。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那次並不覺得風景特別好的原因了——若要欣賞好風景,必須先有好心境。

山野旅者2008.11.26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