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沿著七孔石平橋北面的小馬路前行約300米向西折,來到了慕陵神道。
慕陵正在進行修膳。
我在小碑亭西面的舊石料堆放處的樹蔭裡坐下。
邊休息,邊解決自帶的午飯。
到慕陵的游客不算太多。
游客基本都是自駕車過來的。
慕 陵
慕陵為清宣宗道光帝的陵墓,位於昌陵西4公裡處的龍泉峪。
該陵建造得很特殊,與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
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
楠木燙蠟後褐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起初道光的陵寢設在清東陵的寶華峪。
陵寢本著道光追求節儉的精神,取消了二柱門、地宮瓦頂、內刻經文、佛像等部分。
大殿、碑亭、石像生體量也小了,道光七年完工,且葬入了孝穆皇後。
殊不料一年後發現地宮滲水一尺七寸。
震怒之下,全部陵寢被夷為平地。
道光不顧乾隆定下的祖宗昭穆相間的定制,改在清西陵選址重建陵寢。
該陵設計上更加刻意求簡,僅有建築27座, 占地45.6畝, 比泰陵縮小近80畝。
但其實外“儉”內“奢”,其用料材質異常精美。
圍牆采用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干擺的做法。
兩建一拆的經歷,道光建陵耗資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神道放棄與泰陵相接。
休息到13:00. 開始游覽慕陵。
最南端是一座五孔石拱橋:

(五孔石拱橋)

(五孔石拱橋側面)
因為鴉片戰爭的失敗,道光帝“愧對祖宗”、“愧對天下百姓”,遂下令取消了歌功頌德的聖德神功碑和石像生。

(五孔橋上向北望)

(參觀簡介)
五孔橋之北即龍鳳門,與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
先空中鳥瞰一下:

(空中鳥瞰 [轉貼])
龍鳳門以北建有下馬碑東西各一座。
龍鳳門以北神道上無石望柱,無石像生。
慕陵是關內唯一無石望柱的清帝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