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之旅(十)-----獨龍牛

作者: 赤_松_子

導讀十、獨龍牛我一邊盤算,一邊前行。這裡的山勢確實很高了,因為雪峰比比皆是,而且離我們不遠,絕非像進山時那樣時隱時現,遙不可及。身邊的植物也有變化,而且已經顯現出不是十分茂密的特征。走著走著,冷不防我倆的面前出現了兩三條牛。這是我從未見過的牛,看上去凶巴巴的,一點友好的眼神都沒有,而且完全不怕人,直接向我們走來。悟空大急,我趕緊領著他 ...

十、獨龍牛我一邊盤算,一邊前行。這裡的山勢確實很高了,因為雪峰比比皆是,而且離我們不遠,絕非像進山時那樣時隱時現,遙不可及。身邊的植物也有變化,而且已經顯現出不是十分茂密的特征。走著走著,冷不防我倆的面前出現了兩三條牛。這是我從未見過的牛,看上去凶巴巴的,一點友好的眼神都沒有,而且完全不怕人,直接向我們走來。悟空大急,我趕緊領著他向小路邊的斜坡下避讓。幾條牛站在路上並不下來,只是看著我們。我倆就拼命的繞過他們。我對悟空說:看起來像野牛,如果情況不好,趕快丟背包……。一陣精疲力盡後,我們總算躲過了它們,並回到小路上。放下背包休息。悟空開始照相。我說別照啦,更不能用閃光燈!果然,話音剛落,那幾條牛又向我們走來。我急了,叫悟空趕緊收好相機,准備撤離。當我拿背包的時候,才發現我們處於一個一面背谷、三面環牛的絕望境地,三個方向都牛正向我們走來。好在身邊就有兩棵非常粗大的樹樁。我急忙喊悟空放下背包上樹,不需要爬多高,它們上不來。七八頭牛,大大小小,一齊圍上來,但我們安全了。悟空開始不停的照相,牛開始舔我們的背包。我想動物缺鹽,這也很正常。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才仔細觀察了這些牛。悟空說,這應該是“獨龍牛”。一種本地特有的品種。這種牛總的來說介於水牛和黃牛之間。它的頭像黃牛,角粗而短,長在頭的兩邊,不像黃牛是角在前面,但又不像水牛角那麼大。水牛的攻擊方式是“挑”,黃牛是“頂”,獨龍牛卻是“拐”。它們是黑色的,毛短,像水牛。但體型又比水牛小,比黃牛大。四個蹄子更接近於黃牛,而且肌肉發達,應該肉質非常好吃的樣子。後來才知道,這種牛是境外獨龍族從野外捕獲,帶回中國來“馴化”成家養的牛,因此叫“獨龍牛”。

看夠了牛,我心裡卻擔憂起來。我們雖無安全之慮,但如牛一直不離開,我們豈不是要被無限期的困在這裡。我主張現在就采取主動,奪回我們的行李,然後突出重圍。悟空不同意。於是我們又等了一陣。更糟的是,牛開始用角“挑”我們的背包,試圖打開它,像峨嵋山的猴子一樣大膽無理。我大急,心想,那麼多人都能從這裡通過,應該是家養的牛,不然它們豈不成了土匪了。我鼓足勇氣,就地從大樹樁上扳下一根棍子,開始吆喝這些牛走開。小牛最膽怯,我就步步逼近,最後大牛還是不情願地散開了。我趕緊把悟空叫下樹來,背上包就往前頭跑。我一肚子的晦氣,轉頭看向山坡,才發現這裡零零星星、大大小小有幾十頭這樣的牛,很明顯這裡是它們的大本營。沿途我也發現過它們的牛糞。其中有一頭牛,非常大而健壯。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地瞪著我倆。我知道,只要向它梢表現出一點挑釁,後果將不堪設想。只好低著頭,灰溜溜的落荒而逃。走出獨龍牛的地盤,我倆松口氣,我對悟空說:想我倆人也是一代“大游俠”,卻被一群家牛羞辱,抱頭鼠竄……!悟空不語。

繼續向前走,這一段的地形和植被,就是典型的高山地貌。同樣的沙松樹就沒有先前看到的那樣高大巍峨、植被也少了很多。因為很累了,我倆就停下來休息。不久山中忽然烏雲密布,我們躲在大樹下,雨就開始下起來了。拿出雨衣互相穿好。雨勢既大又急,但幸好不久就停了。收拾了一下,繼續上路。這一段路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秋風陣陣寒。我們的身上,混合著汗水雨水。在這種“秋風”中,感到了寒冷。從早上出發,我看到過零星而美麗的山花,後來就一直堅信高處會有“山花爛漫”的原野。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了,心頭不由升起一股失落。

再向前走,路邊就出現了白雪,並不多,但沒走多遠,眼前就是一道雪牆。有二、三層樓這麼高,很陡。我們是南方人,那種興奮感又來了。悟空先爬,我跟在後頭,在路上就看到了曉東他們三人留下的足跡,登山手杖的痕跡也在一邊。好艱難才爬上雪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著名的“東哨房”。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