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蘇州二日游(上)

作者: 千層雪-wang

導讀秋天,總是最讓人喜歡的,色彩斑斕的成熟中帶著淡淡的冬日將至的滄桑感,這種矛盾所帶來的多姿多彩總能引起人類的共鳴,於是秋天是詩人、畫家以及尋常百姓的最愛,在這個秋日裡,我們全家決定到蘇州二日游。上海一直有這麼一句話來形容他的臨近城市,杭州是上海的後花園,蘇州是上海的陵園,對於蘇州,印像中小家碧玉的形像從未改變,只是因為老公突發奇想地 ...

秋天,總是最讓人喜歡的,色彩斑斕的成熟中帶著淡淡的冬日將至的滄桑感,這種矛盾所帶來的多姿多彩總能引起人類的共鳴,於是秋天是詩人、畫家以及尋常百姓的最愛,在這個秋日裡,我們全家決定到蘇州二日游。上海一直有這麼一句話來形容他的臨近城市,杭州是上海的後花園,蘇州是上海的陵園,對於蘇州,印像中小家碧玉的形像從未改變,只是因為老公突發奇想地想看紅葉,所以才會選擇了蘇州的這次旅行。這次行程主要是天平山和金雞湖。

老公出行,一早一晚永遠是他的最愛,於是5:30分就從家裡出門了,給汽車喝飽了油帶上爸媽定好GPS,我們在GPS的指引下,直奔滬寧高速,早上高速上的車子很少,一路飛馳的感覺還是非常讓人興奮的,清新的空氣帶著少許的寒意,秋天是最適合出游的季節。身邊不斷掠過的高樓大廈,感覺就像緊緊貼著高架,老公說住這種樓的好處就是,如果交通堵塞,可以直接跳上高速走人,還躲過了收費站。

一路上GPS忠於職守,滬寧高速有幾處維修點,但因為時間很早,所以也沒有被耽擱,只是快要臨近時有兩個分叉口,一個指著杭州,一個指著南京,偏這時GPS又不發指令了,我們想當然應該是蘇州南京一條線的,就朝指著南京的那個方向開,一開老公就說壞了,大方向肯定不對,這時的GPS倒發聲音了,來了一句您已偏離航線,重新規劃線路,氣死我了你早干嘛呢?高速一旦選擇了,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硬著頭皮向前開,最近的出口也要5公裡,到了下口只能從收費站上繞一個圈,不過收費站是不會放過收費的機會的,雖然覺得25元的過路費很冤枉,不過想想這裡走錯了無非是多花點時間和金錢,畢竟還是可以補救的,然後是重新走過,沿著杭州方向的那個標記往前,一直到高新區那個口下來,然後就跟著天平山的標記一路往前。

車窗裡看出去的蘇州,雖然也有高樓林立,但是依然脫不掉鄉土氣息,不過這裡應該是屬於蘇州比較偏遠的地方吧,看著穿著一樣的工作服的年輕人,三三兩兩穿過馬路走進一個大大的廠區,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步伐裡,每天都在上演著背井離鄉的故事,也同樣復制著衣錦還鄉的美夢,或喜或悲的人生充塞在生活的各個階層。

很快就到了天平山景區的門口,工作人員正在打掃著衛生,看樣子並沒有正式開門,蘇州的停車費很便宜,5元錢可以停一天,工作人員看到我們,停下了手中的活操著糯糯的蘇州方言,給我們買了門票,因為是楓葉節,門票18元,七十歲的老人免票,拿了票我們走進了天平山。

景區的門口沒有任何氣勢,當然裡面也是一樣的讓人沒有新意,四面群山環抱,因為這天淡淡的霧氣,襯托著整個氛圍就像水墨畫一樣的淡泊從容,倒是別有一種風情,加上早上人煙稀少,空氣清朗,還是讓我們有了郊游的那種興奮,爸媽更是興致高昂,決定從一條小道爬上山頂,天平山的山頂很低,不過因為這條路是完全靠自然的石頭堆積而起,所以山坡很陡而且山路狹小,應該也是挺有難度的,爸媽得益於平時的鍛煉,所以也很順利地爬上去了,在山頂我們留了影。從山頂環顧四周,景色只能說是太一般了,沒有任何值得誇耀的地方。



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因為台階高而又有水很滑,老公早早一路狂奔下山,我們只敢在後面慢慢摸著石頭過河,不過還是很佩服爸媽的,這麼大年紀敢如此挑戰自我,也實在值得敬佩呀。

沿著木頭鋪就的小道慢慢散步,現在的景點都很喜歡沿用木頭鋪設的小路,當然這樣會顯得非常環保和干淨,不過因為被濫用得太多了,所以也就覺得很過雷同,雖說這裡正在舉辦楓葉節,可真要找到一片楓葉,依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4個人用了8個眼睛,也只能很偶然地看到一片紅色的樹葉,不過園林工人給了我們解釋,現在季節早已和月份脫離了關系,深秋的概念已全然不是月份牌上的理解了,溫暖的氣溫使楓葉遲遲不肯光顧,樹葉依然如夏天般墨色可人,也更沒有金黃色的落葉灑滿林間小道的浪漫了。



我們坐在長長的回廊裡看著遠處的新婚攝影,新郎新娘被分工明確的攝影隊調遣著,新娘更是被攝影師要求眼向上身向左,扭著的腰肢必須向外向右靠,如此專業舞蹈演員的要求,也真正難為了新人們,不過中國僅與婚禮相關的消費,形成的產業鏈已經非常之龐大,國人也早已進入了一個全面展現自我的時代,據說有的婚禮舉辦的場面,絕不亞於一場投資精良的電影制作。

這時公園突然人聲鼎沸,原來是好多學校組織學生秋游來此尋求秋天的蹤跡,曾經以為寥落的秋天,經如此這般地早已演變成了火熱的游園活動。老公這時大放厥詞,以後凡是買票的地方一律不再光顧,算是怕了。

我們只能為學生騰出地方,老公在地圖上找著可去的景點,看到地圖上標著太湖大橋,想著來蘇州很多次,大多看的都是買票的園林,倒是單獨看太湖卻沒有過,還是由GPS帶路,我們穿過木讀鎮,隨著不斷地往前,道路越來越開闊,街上更是行人稀少,兩旁不時一些豪華的高檔酒店和會所,我們在一處建成游輪的旅游中心旁停了車,這裡一塊豎起的牌子上面寫著蘇州濕地公園,巨大的風車面向太湖,這裡竟然是免費的。



在太湖的中間修築一條木頭的長長的小路,沿著小路我們慢慢地向前走著,置身於煙雨浩淼的太湖,因為天空始終如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眺望遠處的湖面,早已灰蒙蒙的湖天一色,波瀾不驚的太湖安詳得沒有一絲的波浪,中午那暖暖的猶如初冬一般的太陽,靜靜地照耀著整個灰色的太湖,以及湖中間帶著淡淡棕色的蘆葦,這裡的一切不帶一絲的色彩,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景致,給人卻是一種遠離嘈雜的寧靜,隨處安置的木頭椅子,更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地感受太湖的遼闊無盡。湖中架著窄窄的木頭小橋,配合著整個太湖這種淡淡的卻又不入俗的雅致,依然如小家碧玉般依附在蒼茫的湖水中。



中午我們找了一塊空地,帶著面包咖啡野餐了一頓,仰面面對著太陽也不會感到太過刺眼,靜靜的太陽為了配合這種淡淡的氛圍,也變得格外的脈脈溫情,偶爾在藍天下湖水邊大快朵頤,真是讓人身心倍感愉悅。

午餐後我們開車過太湖大橋,太湖大橋橫跨於西山和蘇州城,白色的橋欄顯得格外的修長,同樣高高的燈柱矗立在橋面兩側,整個大橋修建得簡潔又不失現代。我們將車停靠在一邊,這裡的橋墩處停著一些游船,在湖的另一側的山上,依山而建的小別墅層層疊疊,這裡已然成為一個高檔的富人區,一位當地人告訴我們,這裡的耕地已被這些人收購,然後以每個月給當地人每人200元,連續支付2年作為補償價發放給農民。

農民因為這些收入,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當然他們同時也謀求了一份在這裡打工的機會,最近我們常常會在各種場合看到聽到“城市化進程”這種提法,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然我們也聽到另外一些聲音,就是糧食在不斷地減產,耕地面積在不斷地縮小,各地的度假村、富人區的數量也正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增長。孰優孰劣,或許看到一個片面都無法解讀,未來終會給今天的選擇給予一個評判。



離開太湖大橋,跟著GPS,我們穿過了蘇州的城區,一路上來到了寬闊的現代大道,周邊的建築也完全和路名相吻合,成排的嶄新建築和極富設計理念的高樓大廈,完全地顛覆了所謂蘇州園林的那種小家碧玉式的模式,現如今在金雞湖的四周,當初的小家碧玉依然活脫脫地長成了一個大家閨秀。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