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時間是: 2008-10-03. 15:20 .

(清西陵地圖)

(清西陵全景圖)
我由慕陵道口沿著環陵公路東行約150米,路左邊有一條小馬路通向慕東陵。
慕東陵為道光帝孝靜皇後的陵寢,位於慕陵東北方的雙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園寢。

(墓主人孝靜皇後 [轉貼])
孝靜皇後博爾濟錦氏,曾生皇2子順郡王奕綱、皇3子慧郡王奕繼,均不足三歲即夭折。
道光12年11月21日生皇6子恭親王奕忻,封靜貴妃。
孝全成皇後去世後,靜貴妃代為撫養其子鹹豐帝。
鹹豐繼位後,尊其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頗受恩養。
但當她去世後,其子恭親王奕忻請求鹹豐帝授予她皇後封號入葬。
鹹豐帝未置可否,僅以“哦,哦”兩聲作罷。
但奕忻以軍機大臣身份的便利,讓軍機處恭辦“皇太後”封號事宜,迫使鹹豐帝接受既成事實。
對此鹹豐帝極為不滿和憤怒,雖未取消皇後封號,但在喪葬禮儀上加以減殺,並且在謚號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
鹹豐帝並找借口罷免了恭親王的軍機大臣職務。
鹹豐帝去世後,兩宮皇太後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除掉了鹹豐八個顧命大臣。
恭親王重掌軍機處,封議政王,將其母神牌升入太廟。
博爾濟錦氏既非道光帝生前所立皇後,其子也未繼位為帝。
博爾濟錦氏竟然得到皇後頭銜入葬並配享太廟,實為清朝絕無僅有的孤例。

(慕東陵建築平面圖)
隆恩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原為綠琉璃瓦,後全改為黃色)。
門內燎爐兩座。
東西配殿面闊三間(原無)。
隆恩殿面闊五間,前出月台,但無欄板、銅鼎鹿鶴。
殿後為面闊牆一道,中門有門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正面額枋上為青白石匾額,上書滿蒙漢“慕東陵”字樣。
中門兩側開角門。
牆北是石五供,北為月台,上建圓形寶頂一座,無方城和明樓。
圓形寶頂內葬孝靜皇後博爾濟錦氏。
孝靜皇後寶頂東側並列建有寶頂一座,葬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在慕東陵整群建築中,為了突出孝靜皇後的地位,大殿後按後陵規制置建三座門.
中門飾有琉璃花,覆以黃瓦歇山頂。
門前有石階踏跺,進門面南設有石祭台。
繞過祭台是磚石砌制的月台,月台上有園形寶頂。
寶頂後有弧形圍牆至中門兩側,形成後寢部分的院落。
中門左右各有角門一座,三門間有覆以黃色琉璃瓦的牆壁相連。
兩座角門可通向弧形圍牆以外和外圍牆以裡。
眾妃嬪環抱於內弧形圍牆之外、外圍牆之內的形式布局。
孝靜皇後寶頂北部,分散建有寶頂三排,葬15人,計貴妃3位,妃4位,嬪4位,貴人4位。

(慕東陵沙盤 [轉貼])
這種埋葬方式在清代皇家陵寢中是絕無僅有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