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後是早起。
06:10 . 我睡到自然醒來。
今日的行程是: 崇陵,崇陵妃園寢,阿哥園寢,端親王園寢,公主園寢,末代皇帝溥儀陵.......
拉開房門先看天氣:沒看到星星。
今天是游覽清西陵的第三天,也是此次游清西陵的最後一天。
天色慢慢地亮起來。
今天是陰天,雲厚厚的,有雨的前兆。
先到八角樓路邊的小攤吃過早餐。
今天做兩手的准備:
1.)中午天氣轉好,游覽按原計劃進行,15:00 . 結束。
17:00 .拍泰陵及神道. 拍西陵晚霞。
2008-10-05 . 06:00 乘汽車中午前到北京。
2.)天氣不轉好, 11:00 . 結束,乘小巴去易縣,轉乘汽車當晚到北京。
現在的時間是: 2008-10-04 . 06:50 .
時間太早,估計陵區間運行的小9路指望不上了。
我徒步沿著環陵公路向東走,前往5公裡外的崇陵。

(清西陵地圖)

(清西陵全景圖)
崇陵為清德宗光緒帝的陵墓,也是我國最後一座帝王陵墓。
崇陵位於泰陵東5公裡處的金龍峪。
崇陵的建造完全依照清穆宗惠陵。

(墓主人光緒帝 [轉貼])
今年恰逢光緒帝辭世100年..............
光緒帝(1871——1908)
廟號:德宗。
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出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實為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實為1871年8月12日)
陵寢:崇陵(清西陵)
父親:奕譞(第一代醇親王)
母親:葉赫那拉氏
初婚:18歲結婚,配偶葉赫那拉氏等3人
皇後:孝定景皇後 葉赫那拉氏
後妃:端康皇貴妃,他他拉氏(瑾妃)
光緒帝兒時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珍妃)
繼位人:宣統帝(愛新覺羅 溥儀)
同治十年(1871年)生於北京宣武門外太平湖畔醇王府,為醇賢親王奕譞次子。
由於其兄早殤,同治十三年(1875年1月25日),同治帝病逝後以醇親王長子身份入宮為帝,其時年僅4歲,成為滿清入關後的第九位皇帝。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主戰。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主持變法(戊戌),同年,慈禧等發動戊戌政變,將其囚於瀛台。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主和。同年8月15日被慈禧要挾,“逃”往西安。是日,慈禧處死其愛妃(實為愛妻)珍妃。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酉時二刻三分駕崩於瀛台涵元殿內,時年38歲。
光緒只有一後二妃3人。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9歲的光緒皇帝舉行大婚典禮。
光緒的一位皇後兩個妃子都是慈禧做主選的。
皇後不是別人,正是慈禧親弟弟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
慈禧選自己的侄女為皇後,為的是在把朝政交給光緒後,還能利用皇後來控制和操縱皇帝,起碼可以監視和掌握皇帝的一舉一動。
光緒的兩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
二人是親姐妹,但相貌性格卻大不相同。
瑾妃相貌一般,而且性格脆弱;
珍妃貌美端莊,性情機敏。
珍妃對光緒的同情和體貼,激起了光緒對未來的憧憬和熱情,同時,也引發了他要在政治上擺脫束縛有所作為的欲望。
大婚後的數年間,他與珍妃共同度過了一生中顯得較為輕松的時光。
光緒病死後的廟號為德宗景皇帝,史稱光緒皇帝。
...........
07:20. 我先看到環陵公路北面的阿哥園寢,
...........
阿哥園寢東面是端親王園寢,
...........
07:50. 我又看到環陵公路南面的公主園寢。
...........
這一時間段的游記最後再補發。(所謂:尊卑有別.)
08: 15. 我終於看到了崇陵道口的路標。
按路標指示的方向北行。
15分鐘後,我看到了清崇陵最南端的的五孔石拱橋。

(參觀簡介)
崇陵的建造完全依照清穆宗惠陵。
崇陵神道未與泰陵相接。

(崇陵陵寢建築平面圖 [轉貼])
最南端是一座五孔石橋。
橋北200米有石望柱兩根,柱身六棱形,邊長0.57米。
石望柱北有清西陵內唯一的衝天牌樓門一座。
牌樓西南角有一座布瓦卷棚頂班房,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此類建築。
牌樓北東.西各有下馬碑一塊。
東側碑北是井亭。
井亭北是神廚庫院。
神廚庫院西側大路中央為神道碑亭,石碑上刻有“宣統尊親之寶”的印章。
亭北是三路三孔神道石橋。
橋北東.西朝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出廊。
朝房之北各有一座班房。
隆恩門後與定陵、惠陵皆同。
隆思殿木料均為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質地堅硬無比。
用這種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高達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譽為“銅梁鐵柱”。
梁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頂,又使殿內更加美觀。
隆思殿內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圖案,柱身為一條金龍盤繞向上,較其它帝陵的寶相花更加富麗堂皇。
崇陵地宮也為九券四門式,但比裕陵小,雕刻也較為粗糙。
四個石門上刻的是羅漢而非菩薩。
地宮上方效仿慕陵,取消了琉璃瓦頂。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