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同之善化寺:遼金寺院中的經典

作者: 月到風來

導讀有關大同的景點介紹裡幾乎所有人都將華嚴上、下寺放在僅次於雲岡石窟的地位,去完這幾處後我覺得排名得要改改:除雲岡石窟外第一要去的應該是善化寺,原因有二:一是善化寺有三座大殿,上、下華嚴寺僅各存一座;二是善化寺的塑像水准要比華嚴寺的略勝一籌,所我先介紹善化寺。 善化寺位於大同老城的南面,故俗稱南寺,據寺裡工作人員介紹,善化寺始建於唐開元 ...

有關大同的景點介紹裡幾乎所有人都將華嚴上、下寺放在僅次於雲岡石窟的地位,去完這幾處後我覺得排名得要改改:除雲岡石窟外第一要去的應該是善化寺,原因有二:一是善化寺有三座大殿,上、下華嚴寺僅各存一座;二是善化寺的塑像水准要比華嚴寺的略勝一籌,所我先介紹善化寺。

善化寺位於大同老城的南面,故俗稱南寺,據寺裡工作人員介紹,善化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最初名為開元寺,明朝時更名為善化寺。善化寺歷史上雖屢遭劫難,又數度修繕,卻仍遺存下不少遼金時代的文物,成為當今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一座遼金寺院。門票二十。

雖說是現存最大的遼金寺院,但我們如今能在善化寺內看到的主要建築物只剩三座:依次為山門(與天王殿合一)、三聖殿、大雄寶殿。善化寺山門可能是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的原因,據說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山門,面闊近三十米,深十余米,殿內兩側有明朝塑的四大天王,比起其他寺院的要高大許多,因而也顯得非常威嚴,但殿內並不見一般的寺院裡都供奉的彌勒佛和韋馱。

山門後面的大殿叫三聖殿,為金初木結構建築。三聖殿的台基有一米多高,前有月台,三聖殿只比山門略大,但顯得很寬敞,內奉華嚴三聖,為清代仿金塑像。

出三聖殿往北,沿石階向上三、四米,便來到大雄寶殿前。大殿闊四十多米,深二、三十米,始建於遼,據介紹是遼代現存殿宇中唯一未被天災人禍完全毀滅的建築。

大雄寶殿內正中的蓮台上端坐五方佛,五佛神態相近,手印各不相同。兩旁珈葉和阿難兩大弟子恭敬侍立聽法。大殿內東西兩側有護法二十四諸天,均為遼金所塑,每尊塑像高逾三米,或披甲執仗,或朝冠官袍,或彩綢裙帶,表情生動傳神,極賦感染力,塑像中特別是鬼子母神給人印像深刻,她衣著華麗、神態慈祥,頗有大家貴婦神韻,與她身邊的皈依佛門前的吃人惡鬼形像形成強烈對比,與她對視稍久後仿佛能感受她的呼吸,甚至能聽見她發出的聲音,讓人十分震撼,這種將人神合一的傑作令我百般感嘆今不如昔,也是,在快餐文化肆虐的現如今,如何能期待出現如此偉大的作品?!

護法二十四諸天中有幾尊像的顏色特別艷麗,有別於其他,是清朝善男信女們出資在遼代塑像外又上了一層彩繪所致,卻損壞了原有塑像的歷史文物價值和一致性,讓人遺憾,不過比起後人的打砸搶般的破四舊,這些就微不足道了。大雄寶殿內的西壁和南壁上還繪有大量佛教故事壁畫,因光線太暗不能看清。

因我在寺裡、尤其是大雄寶殿裡待的時間很久,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加之游客寥寥,他們主動上來攀談,除了介紹寺內三大殿的情況外,還告知善化寺內的僻靜之處還收藏著兩件珍貴文物,一是原大同市東門外御河西岸的鎮河鐵牛,另一件為原南門外興國寺的明帶琉璃五龍壁照。

聊到高興處,工作人員將我引至廁所旁一月門內,抬眼望,不大的院內中央立著一頭鐵牛,神態端莊,雖損一耳一角仍不失威嚴,工作人員介紹,此牛原有五頭,均為大同御河的鎮河鐵牛,由於傳說鐵牛腹中藏有鎮河之寶,故鐵牛的腹部全被打破,現只剩此一牛,雖經數百年風雨至今卻不腐不蝕,想想在下買的鐵椅,不到五年已鏽蝕不堪,還是要嘆今不如昔了。。。。。。

鐵牛後不遠處便是五龍壁,大同人稱龍壁城,據說有大大小小的龍壁十幾處,我只看到兩處,但印像深刻。眼前的五龍壁原為一寺院照壁,這好像並不多見,據工作人員介紹,此五龍壁80年才遷移至此,五龍中尤以中間大龍的龍頭為珍貴,在其他龍壁極少見到。



善化寺大雄寶殿前的小門在其他地方好像沒見過



殿內的塑像,實物遠比相片生動





三聖殿






山門內有明朝四大天王塑像



鎮河鐵牛



五龍壁

附:鬼子母介紹,轉自網上,藍字為在下所加。

鬼子母神——護法二十諸天之一。又稱為歡喜母或愛子母。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舉行慶賀會。 五百人在赴會途中遇一懷孕女子。女子隨行,不料中途流產,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發下毒誓,來生要投生王舍城,食盡城中小兒。後她果然應誓,投生王舍城後生下五百兒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兒喂之。釋迦聞知此事,遂趁其外出之際,藏匿其一名兒女。鬼子母回來後遍尋不獲,最後只好求助釋迦。釋迦勸曰:汝五百兒女,今失其一尚痛不欲生,他人只得一、二,汝食之,如何不痛?佛命鬼子母將心比心,果然勸化鬼子母,令其頓悟前非,成為護法諸天之一。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