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香格裡拉之心路篇(全文六)--金沙江畔的麗江

作者: jyhx

導讀金沙江畔的麗江(香格裡拉之旅第二站) 麗江,地處萬裡長江第一灣的河套地區,納西語稱麗江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橫斷山脈最南端的雪山――玉龍雪山就橫在她的城外,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頂積雪終年不化,未進麗江城,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定是玉龍英姿;麗江古城的居民多是少數民族,有納西、彝、傈僳、白、普米、藏等,猶以納西族為大多數, ...

金沙江畔的麗江(香格裡拉之旅第二站)

麗江,地處萬裡長江第一灣的河套地區,納西語稱麗江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橫斷山脈最南端的雪山――玉龍雪山就橫在她的城外,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頂積雪終年不化,未進麗江城,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定是玉龍英姿;麗江古城的居民多是少數民族,有納西、彝、傈僳、白、普米、藏等,猶以納西族為大多數,約占50%以上,彙成麗江獨特的地域文化,其中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特別是東巴像形文字)、納西古樂、白沙壁畫,堪稱當地民族文化中的瑰寶;麗江最吸引人的是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大研鎮,古城引玉龍雪山水為活水水源、沒有圍牆、依山勢而建成,極具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設計與構思,布局既科學又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首批進入世界文化遣產名錄的古城,使中外大批游人流漓忘返……

我們乘的車7點另些(5月31日)從大理開出,這時間在西部地區尚屬凌晨。

大理到麗江的海拔不斷往上升,感覺到汽車在往山的深處爬,越爬越高,不一會,只見周圍全是雲海,慢慢的,太陽越升越高,霧氣樣的雲逐漸消散,潔白的、棉團樣的雲朵、雲團、呈各種形狀、有的很大、有的小些,萬花筒似的在你面前不斷變換花樣,使你在這段路途看到變幻莫測的西部雲海,我痴痴的看著那些雲,像進入了童話世界,三、四小時的路程不知不覺就到了,司機指著前面高高的二個山尖說,那就是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二座山峰的形狀像牛角,山頭處雲霧升騰,峰尖時隱時現……車站在麗江新城,但離古城很近,我們就在車站附近,古城入口不遠處找了家旅館住下。

古城的入口處有個顯著的標志:一個巨大的水輪。

進得街口,見裡面是繁華的、四通八達的石板街路,路兩旁店鋪林立。玉龍雪山的融水成一條嘩嘩的大溪,穿城而過,同時又引出無數的小溪,繞行在小城的住家旁,家家門口有小橋通街,因古城依山而建,水也就順勢而流,水清涼、清澈,望得見溪底的卵石。這些純天然的、環保型的水,不僅解決城裡居民的飲用水問題,而且是古城最美的風景線:溪旁綠樹成蔭,其中不乏多見之江南的垂柳;大大小小,材質、樣式各異,古色古香的橋隨處架設溪上;各種民族風情的小吃店、餐飲店臨水而開,店鋪門口掛著的一串串大紅燈籠,與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吸引著你進去……我們就被這樣的一家店引進了門,原來是藏族人開的一家點心店,我們點了麗江粑粑、血糯腸及飲料,但並不怎麼吃得慣。餐後我們就順著古城的路往高處走,到了古城的制高點――一處長滿參天古樹的山頭上,整個的江麗古城全在眼前的腳下:成千上萬的坡瓦屋頂,鱗次節比,聯成非常巨大的一片,卻又很整齊,非常的壯觀,有氣派。

以後就順著坡度,隨意的穿街過巷,盡情游玩古城….

晚飯是在新城吃的,晚飯後,又竄進了古城,來到了城中心熱鬧非常的四方街,說是街還不如說是一個大廣場,四方有聯通城四面八方的通渠,四方街燈火通明,周圍的咖啡屋、荼室裡坐滿了人,有些老外在自彈自唱;頗具納西風采的音樂荼樓在演奏納西古樂;那些作畫與售畫合一、作坊與店鋪合一的各種風格的民俗店遍地開花――古城的夜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回旅館已很晚,明早(6月1日)去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由北而南依次排列十三峰(非常的巧,雲南境內第一高峰梅裡雪山也是十三峰,被稱為太子十三峰,十三,應該是個吉詳數),是長江南岸第一高峰,橫斷山脈最南端的雪山,也是距赤道最近的現代海洋性冰川。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頂終年積雪不化,現已修了我國目前最長的索道2968米,可將游人送至4506米的主峰峰尖前,山頂有個很大的天然滑雪場……光這些,對我們只見過大海,而從未見過雪山的浙江人,別說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玉龍雪山離麗江18公裡,有專線的公交車直通山腳。我們到達時,索道售票處還關著門,而山腳下已停著好幾輛藏民大卡車,原來都是租棉襖、氧氣袋供游客上山用的。因是六月天(這天剛好是6月1日),我穿著短袖子的線衫,於是租了一件棉衣(十元錢),公怕我有意外,執意要租個氧氣袋(二十元錢),但我並未用上它。

索道車沿著山體攀升,人不免跟著激動起來――要知道玉龍雪山是我們此生看到的第一座雪山,4506米是我們此生到達的第一個海拔高度;從索道車出來,迎接我們的是大片潔白的雪,主峰扇子陡就在眼前的不遠處,刮過一陣風,好冷,幸虧我已穿上租來的棉衣。雪地中豎著標有海拔高度4506米的標牌,標牌周圍站著好幾個人,都想與標牌合影,留作紀念;忽然,太陽出來了,扇子陡前的雲霧散去,酷似二個牛角尖的主峰,棱角分明地沐浴著朝陽,昂首傲立,我趕緊喚呼著公,抓緊時間與主峰合影留念,我脫去棉衣,穿著綠色的短袖線衫,站在主峰前擺好姿勢――短袖與雪峰的合影,多浪漫;公平時不喜拍照,這次主動站到主峰前,還像年輕小伙似的舉起伸著二指的雙手,我立馬把公這難得的身影攝進鏡頭;風又來了,太陽躲進雲中,天然滑雪場發著藍瑩瑩的光;太陽時隱時現,不時刺激著人的情緒,有人滑雪過來了,我與公也忘了年紀,手拉手在雪坡中奔跑,高山反應,不知是它忘了我,還是我忘了它……不知不覺一個多鐘點過去了,乘著索道車離開“玉龍”脊背時,從上到下,能看到垂直植物帶的特征。

白沙壁畫,位於離麗江8公裡的白沙鄉,就在麗江到玉龍雪山的途中,所以在回程途中我們就在白沙鄉下車,再走約三、四裡路就到了。

白沙壁畫現存53鋪,總面積171.67平方米,大多為明代作品。大寶積宮的明代壁畫,共畫人物100尊,布局自然合理,人物栩栩如生,喜、怒、哀、樂,千姿百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格融藏、漢、納西繪畫為一體,在中國壁畫史有一席之地。站在大寶積宮的壁畫前,雖不懂壁畫,但畫中眾多的人物,被那麼有機的組合,憑我的感覺,能看懂:這群是神仙,這些是神話傳說,這些是佛教教誨人的故事……色彩上能看出是藏鮮明艷麗的風格,布局上體現納西人的智慧,而那些佛教故事則帶有不少漢地思想,絕好體現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的互相滲透、融合。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位於麗江城北500米處的黑龍潭(也稱玉泉公園),我們到黑龍潭時約下午四點左右。此公園在當地很出名,這也是個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很大的公園,園中有個很大的泉水湖(即黑龍潭),泉水由周圍的石縫、裂隙湧出,彙入潭中,據說是玉龍雪山的融雪水,潭面為四萬平方米,水清涼、清澈,水質十分的好(此水就是被引入麗江古城,穿城而過的主溪水源)。晴空萬裡的時候,玉龍雪山偉岸、灑脫的身影倒映在潭中(以我之見,應該在雪峰積雪大部未化時節,我們6月初到此地,雪線下大部積雪已化,只有主峰雪線以上部分積雪未化),成了該園中著名一景;因玉龍雪山被當地納西族及麗江各族人視為神聖的山,納西族的保護神“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而事實上,麗江寶地也由於有玉龍雪山的養育而顯現蓬勃生機,為此,玉龍雪山獲清嘉慶、光緒兩帝敕封“龍神”,名聲頗為顯赫;園中有雅致的園林建築,其中“得月樓”的匾額及正面兩副楹聯為我國大文人郭沫若先生親筆,聯曰:“龍潭倒影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裡許,黑玉為天,蒼玉為神。”替黑龍潭作了傳神的寫真;園內潭的一側有古樹茂密的山地,我與公以為翻越此山可到園的另側,但走了半個小時似路非路的山路,只覺山越來越幽深,遂不敢再往深處走;園中有個東巴文化博物館,對我們頗具引力,購了票,入內瀏覽一邊,對當今唯一尚在使用的、被譽為像形文字活化石的東巴像形文字很感興趣,博物館中有較多有關東巴文化的著作書籍,想買兩本回來閱讀,書較重,想到城中書店買,事實是,有些著作,僅此一家有之,後悔一陣後,教給我的經驗是:你喜愛之物同你相遇,這是有緣,可遇而不可求,有緣遇見時,切不可錯失良機……

回城中,已是夜幕降臨之時,色彩豐富的一天,給了我們多少的驚喜呀!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