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西陵全景圖)
08:00 .我來到環陵公路南面的公主園寢。
嘉慶帝的第五女慧安和碩公主、第九女慧憋固倫公主,幼年早逝,死後埋葬在清西陵境內,墳墓叫做“公主園寢”。
公主園寢於1803年(嘉慶八年)興建,同年埋入兩位公主。
它是清西陵境內惟一的公主園寢。
嘉慶帝颙琰有九女:
1.長女(1780—l783)
其母為簡嬪關佳氏。
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日卒,年4歲,未封。
2.次女(1780一1783)
其母為孝淑睿皇後喜塔腊氏。
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日卒,年4歲,未封。
3.三女(1781一1811):莊敬和碩公主。
其母為和裕皇貴妃。
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日生。
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下嫁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受封為莊敬和碩公主。
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日去世,時年31歲。
葬於京西王佐村園寢。
額駙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
4.四女(1784一1811):莊靜固倫公主。
其母為孝淑睿皇後喜塔腊氏。
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七日生。
嘉慶七年(1802)封為莊靜固倫公主。
嘉慶七年十一月下嫁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
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日去世,時年28歲。
葬於京西王佐村園寢。
額駙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
5.五女(1786—1795):慧安和碩公主。
其母為遜嬪沈佳氏。
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時年10歲。
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
6.六女(1789—1790)
其母為華妃侯佳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日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早殤。未封。
7.七女(1793—1795)
其母為孝和睿皇後鈕枯祿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早殤,時年3歲。未封。
8.八女(1805)
其母為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
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早殤。未封。
9.九女(1811一1815) 慧愍固倫公主。
其母為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
嘉慶十六年(1811)一月二十五日生。嘉慶二十年(1815)五月殤,時年5歲。
嘉慶二十五年(1820)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
嘉慶帝有九個女兒。
除了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四女兒莊靜固倫公主成年後出嫁外,其余七位均在十歲前夭折。
出嫁的莊敬和碩公主、莊靜固倫公主也是紅顏薄命,在三十歲左右相繼去世。
嘉慶曾親臨公主府邸賜奠。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後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必須另建墳瑩,故北京郊區有很多公主墳。
由於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二個月,所以被埋葬在一處。
所謂京西王佐村,就是北京復興門外西三環上的公主墳(環島內).
整個墓地由圍牆環繞,每座都有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築,神道兩側立有華表和石像生:

(京西公主墳的華表.石牌坊 [轉貼])
四周及裡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等樹木。
但因所封品級不同,兩座公主墳的規制也不盡相同。
莊敬和碩公主享殿覆蓋布瓦。
莊靜固倫公主享殿覆蓋綠琉璃瓦。
1935年印行的《舊都文物略》書中“西北郊圖”上標有“兩座墳村”。
這兩座墳就是嘉慶的三女兒和四女兒的公主墳。
1939年冀東保安隊殷汝耕部下曾到公主墳這裡,持槍警戒,盜挖墳墓兩天。
後被人告發,由當時的政府制止,但公主墳遭到一定的破壞。
日寇占領時期,要在北京西郊建設所謂的“新北京”,在修建通往石景山的公路時,計劃要把公主墳平掉。
當時兩位公主的後人聞訊後,趕緊湊集了四千元錢,通過當時的蒙藏學校校長疏通關系,
最後偽市政府決定公路繞開公主墳修建,公主墳才得以保存下來。
舊《北京1949年城郊區地圖》中,從復興門到玉泉路的復興大街中途有公主墳地名,圖上公主墳標為橢圓形狀。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公主墳的地上建築還有部分存在。
西邊的一個圓形墳堆保存完好,東邊的墳堆已不見痕跡,還有幾間破舊的房舍存在。
1965年修建一線地鐵時,地鐵線路正好要經過公主墳,因地鐵是開挖式施工,墓地必須遷移。
北京市文物工作隊對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
發現墓穴地宮均為磚石結構,非常堅固。
雙墓均為夫妻合葬墓,棺木結實。
陪葬品有蒙古刀等兵器及珠寶、絲綢、懷表等物品。
.........
我沿著清西陵公主園寢院牆外西側的小路向南行。
在院外高處可看到兩座寶頂:

(看到兩座寶頂)
嘉慶皇帝生有九女,其中慧安和碩公主和慧愍固倫公主葬在了西陵境內的張格莊公主園寢 :

(參觀簡介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