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達措離古城不遠,午餐後包了輛出租直奔而去。這是一處新建的森林公園,門票不菲,但是園區的管理做得不錯,形制如同九寨溝一般,游覽車路線將原來獨立的屬都湖、碧塔海連成一片,加上沿途風光壯美的原始森林和高原草甸,景色頗為可觀。
午餐後的香格裡拉並沒有轉晴,天空飄落的依舊是小雨夾雜著雪花,屬都湖迷離的雲氣籠罩著遠山,積雪斑斑的山坡上是濃密的綠林,寬闊的湖面散發著神秘的氣息,而深秋的風在湖畔顯得愈發的清冷。車上的一名女游客突然淚流滿面,不知遭遇了什麼事故或者觸動了什麼心事,不過在這樣廣袤的大自然裡,我們和我們所謂的思緒情感都仿佛特別的那麼渺小。長約2.7公裡的木制棧道在褐色的草甸中蜿蜒遠方。我們打著傘,一路漫步,沿著棧道,一路穿過松蘿密布、紅葉點綴湖畔森林。如果說春色中人們常常聯想到生命盎然的勃勃生機,而此刻的秋,卻讓我慨嘆生命絢爛的成熟之美,盡管冬已經迫近,但是那種靜謐從容的秀色仿佛安然下一個歷程的輪回,大勇無畏。
年輕的藏族導游用著不太標准的普通話在游覽車上介紹著景點,解說詞顯然經過精心的撰寫並且背得滾瓜爛熟,可惜不斷重復所造就的熟練往往沒有了激情,好在窗外不斷變幻的風景一直吸引著我的視線,繽紛而又絢麗。據說春天的普達措杜鵑盛開,飄零的花瓣隨風落入湖中,由於花瓣中含有一種特別的毒素,所以魚兒吃了花瓣之後常常“香醉”在湖裡,翻著肚皮漂在水面於是成就了獨特的“杜鵑醉魚”的風景,山裡的黑熊往往趁機捉魚,大快朵頤一頓。這個故事很令我神往,想這小魚兒倒也瀟灑,頗有幾分“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的豪情,可惜“寒潭”不見魚蹤,林深難求熊跡,也只有望湖嘆息一番而已。
轉過4000多米的埡口,本可以俯視一大片高原草甸,可惜深秋絢爛的草色完全被白茫茫的積雪所覆蓋,迷迷茫茫的視野之中,隱約只有幾頭犛牛埋頭尋食,蒼涼而又孤獨。風很大,游客們有些禁不住逼人的寒氣紛紛回到了車上,繼續再往下,就是碧塔海。



碧塔海其實就是一片臨水的草甸,深秋棕黃的草色鋪滿了視野,遠處是幽綠的松杉和靜默的海子,蜿蜒的小溪崎嶇隱沒在草甸之中,潺潺的水聲,仿佛是曠野中一段悠然的琴聲,令人傾心。這一段棧道長約1.7公裡,臨近海子的地方築有供人休息的木亭。懶散地依靠著木欄,秋風吹拂之中任思緒翻飛,肅然寂靜。在這裡邂逅了操粵語的一家游人,閑談之際才知道由於通往梅裡的必經之路白馬雪山已因大雪封山,他們一行已然放棄梅裡的行程准備返回麗江,我心頭不禁咯噔一下,難道我梅裡此行也不得不放棄?不覺一陣黯然。不過想到這一次的假期還算長,大雪總不能一直下一個星期吧?我於是安慰著自己,眼前的景像仿佛也似乎更加蕭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