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近代歷史舊址尋蹤(2)

作者: 韭婁

導讀【】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遺址 家曾住“三大”舊址對面幾十步遠,20年來總想,卻沒有真的踏過那舊屋,現在全新了。 插圖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恤孤院後街31號召開。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 瞿秋白、 張太雷、張國燾等30多人(其中有表決權的19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 ...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遺址

家曾住“三大”舊址對面幾十步遠,20年來總想,卻沒有真的踏過那舊屋,現在全新了。

插圖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恤孤院後街31號召開。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 瞿秋白、 張太雷、張國燾等30多人(其中有表決權的19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問題。

背景: 在黨成立前,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在南方有一定的影響和勢力,並進行著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革命鬥爭。對於這樣一個政黨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黨的“一大”通過的決議認為,中國共產黨應采取獨立的政策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聯系。“一大”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到廣西、廣東考察了國民黨及當地的革命運動。馬林認為,國民黨是一個多階級聯盟的革命政黨,在南方有著廣泛的政治基礎,共產黨應與其聯合,共同進行鬥爭。馬林並為此向國共兩黨提出了聯合的建議。孫中山方面表示,願意聯合共產黨,但由於國民黨是一個大黨,共產黨員必須加入國民黨,實行黨內聯合。而共產黨內的大多數同志則表示,同意支持孫中山,但反對加入國民黨。黨的“二大”專門對此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了《關於“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決議案》,決定與全國的革新黨派實行黨外聯合。中共的“黨外聯合”主張,沒能得到孫中山的同意。為了推動國共合作,共產黨於1922年8月底,又在杭州西湖召開特別會議,專門討論與國民黨合作的方式問題。會議雖然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大多數同志對這種作法仍存疑慮,因此國共合作問題實際上沒有解決。

陳獨秀主持了大會,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了工作報告。會議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把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改造成為工、農、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革命聯盟的可能性。在討論中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張國燾、蔡和森等人反對全體黨員加入國民黨,馬林、陳獨秀等人認為全體黨員、產業工人都應參加國民黨,主張“一切工作歸國民黨”。大會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王荷波、譚平山、羅章龍、朱少連、項英9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漢俊、鄧中夏、鄧培、徐梅坤、張連光為候補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常設機構是中央局,由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譚平山5人組成,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

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台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備。

黨的三大結束的當天,代表們來到黃花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揮下高唱國際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就在雄壯有力的國際歌聲中閉幕了

中共“三大”會址位於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會址的房屋臨街而建,四周是空地,為會議期間臨時租用。會址原為1幢兩層高、每層2間相連通的普通房屋,為人字瓦頂的磚木結構,是設有騎樓的典型舊式廣州民居形式。但房屋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飛機炸毀。“三大”主會場舊址如今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僅存遺址。解放後,有關部門在遺址處建造了磚木結構平房,後來被用作摩托車維修店、印刷廠和字畫店。

會址復建:一波三折擱置26年

1972年1月17日,廣州市紀念館博物館革命委員會向市革委作了《關於復原“中共三大”舊址的初步設想和調查方案的請示報告》並上報中央。中央對此事非常重視,7月,周恩來批准調查組到中央檔案館查找“中共三大”資料。同年12月,廣州紀念館博物館革委會向市委作了《關於復原中共三大會址的請示報告》。1974年1月5日,廣東省革委會向國務院文化組提出,“擬按照恢復原狀,以存其真原則復原當年三大原貌”,但此時文革動亂尚未結束,中共中央無暇關注此事,未批復。因此,會址復原問題被擱置下來,直到2000年會址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2000年7月市文化局向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報送《關於“中共三大”舊址紀念館項目建設建議書》。 之後“三大”舊址復建所涉及的不少居民樓和一所幼兒園都被拆除。最後,廣州市政府擬定斥資4900萬元,復建“三大”會址,包括在原址復建“三大”主會場舊址;修繕春園、逵園及簡園;新建用於文物和歷史資料展覽的“三大”陳列館等,建築面積達4200平方米。這一工程已被列為“廣州21個文化項目”。

【】全總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總”。該組織成立於1925年5月1日。其時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穗召開。大會通過了政治鬥爭、經濟鬥爭、工農聯合等30多個決議案。新成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由林偉民、劉少奇任正、副委員長。“全總”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領導的全國工人運動的中樞。在發展壯大工會組織、領導工人運動、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北伐戰爭中,都起到重大的作用。“全總”先後在文明路、越秀南路(惠州會館)辦公,1927年2月遷往漢口,越秀南路處改為“全總”駐廣州辦事處。今天,這裡已辟為“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有照片均為本人現場拍照(極個別為引用,如上述黑白圖片),資料由網上查找並整理

對不起,這兒不讓傳了,請上http://***/xiaowei904看圖吧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