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甘青川15日游記之十—夏河(拉蔔楞寺、達久灘草原、尕海)

作者: 潘嘉琰

導讀從現在開始往後的五天裡,我,小沈,老任,王MM完成了甘南川北行,雖然不是很深入,但是主要的地方都去了,最美的景色也都看到了,還是比較完美和愉快的。 本來有過設想要去同仁看唐卡,但考慮到一來去同仁的話晚上要住在那兒了,明天無法一早去拉蔔楞寺聽誦經;二來在各大寺廟裡都有唐卡的,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特地去同仁看唐卡好像不值得,所以我們最後決定 ...

從現在開始往後的五天裡,我,小沈,老任,王MM完成了甘南川北行,雖然不是很深入,但是主要的地方都去了,最美的景色也都看到了,還是比較完美和愉快的。

本來有過設想要去同仁看唐卡,但考慮到一來去同仁的話晚上要住在那兒了,明天無法一早去拉蔔楞寺聽誦經;二來在各大寺廟裡都有唐卡的,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特地去同仁看唐卡好像不值得,所以我們最後決定直奔夏河。

從循化前往夏河的路不是很好走,但是沿途風光卻是挺美的。

我們在路上經過了瓜什則寺,藏語稱“瓜什則加薩爾雪扎圖丹群科”,意為“瓜什則加薩爾聖教法輪講經院”。位於今瓜什則鄉政府所在地絨穹多,據傳建於明代,最初寺址在加蔔察溝,後來由瓜什則鐵念珠喇嘛移建於卓合貢空地方(疑在現址下部3公裡處的林區邊緣)。此後,又由赤干·克卻嘉措、囊干巴·阿旺喜饒和拉卡智欽三人遷寺於絨穹多(即現址)。寺院由拉蔔楞寺第二世嘉木樣活佛晉美旺布(1728-1791)命名,采用郭莽扎倉的學經教程,正月、四月、十月法會及四季學經期會等一切法事活動均仿效拉蔔楞寺。

整個寺廟和絨穹多村融合在一起,寺就是村,村就是寺。雖然瓜什則寺在藏區不算很大的寺廟,但相比於許多漢族的佛教寺廟,規模好像還略有勝之,而且和大寺廟一樣,雕梁畫柱,金壁輝煌,“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許多藏民在寺廟周圍的轉經筒前虔誠的修行。

我們不好過多的打擾這個幽靜的佛教殿堂和虔誠的教徒們的修行,繼續前行。前方不遠處就來到瓜什則草原,這個草原不似祁連山草原這麼有名,但同樣有廣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和點綴其中的一個個藏包,映襯在藍天白雲下,同樣看上去那麼生氣盎然。

我們坐在黃昏下的草原,看著金色的陽光撒滿大地,享受著片刻的寧靜,愛好攝影的我們更是在黃昏中捕捉那柔和的光線和美麗的景色。

穿過瓜什則草原,就再次進入了甘肅境內,這段路況不好,車速提不快,一直到將近傍晚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夏河縣。

在進入夏河縣的大路上,遇到了武警哨卡,停車檢查身份證和行李,並做登記。據說沒有身份證的人和外國人一律不得進入藏區,外國人更是打哪兒來回哪兒去。想起我們在火車上遇到的一個打算來甘南旅行的外國背包女孩子,估計這趟是白跑了。可見這次藏獨事件的確嚴重,波及面廣,延續時間長。

看到武警荷槍實彈的樣子,我們開始有點緊張。武警同志安慰說,裡面治安挺好的,夏河縣有一千多武警官兵駐守,很安全,只要不和喇嘛發生衝突就行。我們此後在藏區的活動都是謹小慎微的,免得因為什麼文化差異引起民族矛盾。當然,在藏區的最後幾天,我們膽子也慢慢大起來了,還偷偷的溜進了被封鎖的地區,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實想想我們漢族人,特別是大城市的人也挺虧的,遇到少數名族,要尊重少數名族的風俗和生活習慣,遇到西方人,要符合西方的禮儀標准。為什麼總是我們遷就別人,沒有別人來學習和遷就一下我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是因為我們注重文明還是因為我們不夠野蠻?

進入夏河,找到網上有名的寶馬賓館,我們3個男的和趙師傅4個人一個普間,王MM另一間,¥20/床。這裡雖然洗漱要在公共浴室裡,但整體還是挺干淨的的,這裡不比大城市,有這樣的條件,我們很滿意了。

在寶馬賓館對面的清真餐館裡每人來了碗大鹵面,他們覺得挺好吃,我覺得面有點爛,味道一般。

明天5點半起床去拉蔔楞寺聽誦經,早點睡吧。

費用:晚飯(夏河大鹵面):¥5×4=¥20

D11(7.27)上午游覽拉蔔楞寺,下午經達久灘草原、尕海趕往郎木寺,宿郎木寺

鬧鐘在5點半准時響起,我們趕緊洗漱,前往拉蔔楞寺,希望能聽到早課的喇嘛們誦經。

(拉蔔楞寺簡介請見附錄)

拉蔔楞寺就在夏河縣裡,從寶馬出來走過去5分鐘就能到。藏族的寺廟都是殿堂、僧舍、民宅混在一起的,沒有廟門,也不用買門票,就如拉蔔楞寺,只有進入大經堂和汞唐寶塔參觀,才需要門票。拉蔔楞寺很大,整個寺廟外圍,圍繞著轉經筒的牆,估計要沿轉經筒轉一圈,沒2個小時轉不下來。

我們披著朝霞,步行在拉蔔楞寺寧靜的街道上,早起轉經的藏民念著經文,轉著經筒,從我們身邊匆匆走過。我們幾次想問路,都不好意思打斷他們虔誠的腳步。

我們在寺廟裡隨意的走著,早晨寺廟的安靜和端詳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壓低聲音,就怕打破這份寧靜。

轉了好大一圈,終於沿著指示牌,來到了大經堂。這果然是座宏偉的建築,門前的大廣場就能看出它不同於其他建築的特殊身份。

悄悄走到大經堂門前,因為來得早,賣票的還沒上班,所以免票了,看來心誠還是有優惠的。

大經堂裡面是一排一排的坐墊,已經有很多喇嘛開始誦經了。老任和王MM先進去,一屁股坐在墊子上,被喇嘛趕了出來,我們不知道是不能進去呢還是不能坐在墊子上。問了一位在外面准備進去的喇嘛,才知道我們可以坐在角落的地上聽誦經,但不能坐在墊子上,而且我們也不用像喇嘛那樣脫鞋進去。

我們又悄悄的走了進去,靠著門邊的牆壁坐下,盤起腿,慢慢的開始接受這心靈的洗滌。

雖然喇嘛們誦經用的是藏語,我們完全聽不懂,但是同樣可以感受到一種淨化心靈的力量。平時,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設想盤腿靜坐1個多小時,但在這裡,這段時光飛快的度過了。

但是這段時間裡還是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幾個游客進來後,不但拍照,還打閃光燈,雖然喇嘛們沒有對此做出什麼反應,但是作為一名有素質的游客,我還是為這些漢族同胞的行為感到羞愧。

7點的時候,來了兩名戴著很高的僧帽,穿著高貴的喇嘛,寬大的護肩,長長的披風,背影看上去真想聖鬥士。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身份,但眉宇之間的威嚴和肅穆讓我們肅然起敬,估計是護法一類的。然後幾名喇嘛搬來一個箱子,上面高高的堆著好像是用青稞粉和酥油雕刻的一個雕塑,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儀式。7點半的時候,誦經結束,喇嘛們向兩位護法鞠躬後,魚貫而出。我們也就跟著出來了。

這時天已大亮,我們繼續慢慢的在拉蔔楞寺裡參觀,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汞唐寶塔,門票¥10。

貢唐寶塔位於拉蔔楞寺西南角,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現存寶塔建成於1993年7月,共有五層,高達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剎、塔瓶和塔座組成。塔剎是光彩奪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築,一層四周裝有銅制經輪。寶塔不僅外表宏偉壯觀,氣勢非凡,而且內部更是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華貴的塔中之塔三世貢唐倉靈塔和一、二、四、五世貢唐倉渡金像,左右兩側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經殿,收藏有二萬余卷佛經。四座佛殿之頂是三百多尊銅佛環抱的第二世嘉木樣塑像。寶塔第三層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銅佛。第四層寶瓶之中,供養著近兩米高的阿彌陀佛。塔座和寶瓶內壁還繪有生動細膩的百余幅壁畫。貢唐寶塔與拉蔔楞寺大經堂、大金瓦寺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從寶塔出來,老任和王MM還是興致高漲,繼續蹭著其他旅行團的導游參觀去了。我是又渴又餓又困,而且連日的疲勞感湧了上來,只能回去休息了。從大經堂沿大路往回走,到賓館也就一公裡路左右,但是走得特別累,真想打的回去,可就是沒有空車,只能走回去。

回到賓館才知道,這裡的出租車不管是不是空車,都可以攔,一塊錢。整個夏河縣,包括拉蔔楞寺就一條大路,直行的都是一塊錢,轉個彎加一塊。唉,我那個悔啊,功課沒做到家啊。

在賓館裡吃了點壓縮餅干,睡了一個小時,明顯精神恢復好多,一改回來時的頹靡之態。

大家都回來了,退了房間,去旁邊的杭州小籠包吃午飯。其實也奇怪的,在上海從來不知道杭州小籠,在西部卻只看到杭州小籠,這裡有,後來在合作也有。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小籠,只是小肉包子而已。

吃飽了小籠,去對面的郵局再買了些拉蔔楞寺的明信片,寄給上海的朋友。

出發去郎木寺。

車子開出夏河縣前,看到了拉蔔楞寺著名的曬佛台。

曬佛節又稱瞻佛節或亮佛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三午前舉行,是拉蔔楞寺為期15天的正月法會系列活動之一。此會午前舉行,各寺院由大喇嘛率領僧眾抬著彩繡大佛像的巨幅唐卡到寺院附近山麓固定的曬佛台上展開,而後僧眾頌贊佛陀功德,念沐浴經,萬眾肅然。

曬佛節不僅是莊嚴盛大的藏傳佛教節慶活動,也是藏族風情的集中展示,僧俗信徒萬眾雲集。拉蔔楞寺正月法會到農歷正月十七止,包括放生(正月初八)、曬佛、跳法舞(正月十四)、酥油花燈會(正月十五)以及轉香巴(正月十六)等活動。

我和王MM爬上曬佛台的山坡拍張拉蔔楞寺的全景。

出夏河縣的時候,遇到一個“路霸”。因為我們走的路是要穿過達久灘草原,而達久灘草原中的桑科草原是一個旅游景點,但是我們只是借道而行,並不打算游玩桑科草原,結果被這個“路霸”攔住,一定要我們買桑科草原的門票,無理之極。最後討價還價,給了他¥10。

車輪滾滾向前,達久灘草原一掃“路霸”的陰霾,漸漸的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美麗的草原綠草如茵,似一塊天然地毯鋪展於天際,綠茵中各種野花爭奇鬥妍,絢麗悅目,滿山的小花在草原裡對著我們微笑,黃色的、藍色的、紫色的,像一串串風鈴,在風中搖曳。大夏河從草原上蜿蜒流過,似一條哈達飄落於綠毯。黑色的犛牛和潔白的羊群在悠閑地享受著上天賜予他們的安詳。

桑科灘達久灘位於夏河縣城西部桑科鄉境內,周圍山巒重疊,平均海拔3050米,以大不勒赫卡山為界,西南接達久灘,兩灘平緩寬敞,牧草豐美。桑科河系大夏河正源,發源於桑科灘南歐布卡山北麓,南北流至桑科溝口後,與發源於青海同仁縣境內的大納河相彙,以下便稱大夏河。因大夏河源於桑科,所以藏語稱之為“桑曲”。這裡的氣候高寒陰濕,冬春多風,夏秋晝夜溫差大。

桑科灘遠近聞名,是因為有一美妙的傳說。傳說這裡是世界無敵至寶雄獅格薩爾祭典神靈的地方,也是他賽馬稱王,登上王位的吉祥之地。因此,這個灘起名為桑科灘。在桑科灘腹地,有個叫達久灘——賽馬灘。每年農歷六月十三,桑科各地的牧民都要在這裡舉行賽馬、賽程和格薩爾傳說中的賽馬會相同,均在15-20公裡之間,奪冠者將掛以彩絹表示祝賀,騎手年齡均在13歲左右,和格薩爾稱王時年齡不相上下。

科才河穿過達久灘草原,靜靜的流淌著。我們忍不住在河邊停下我們旅行的步伐。享受一下山高水長,藍天碧草的遼闊和嫻靜。捧出從張掖帶來的西瓜,我們5個人坐在河邊的草地上分食,甜美暢快。然後拍拍河邊的野花和蒲公英,幾次想拍蒲公英被吹起來的照片,可總是拍不出那花絮飛揚的感覺,還是技術不過關啊。

離開科才河,接下來是16公裡的搓板路,路面高低不平,塵土飛揚,只能以20碼的時速行駛。好容易挨過了這段爛路,開到了G213國道上,奔向我們下一個目的地——郎木寺。

沿G213國道行駛,來到了另一個著名的地方——尕海。

尕海湖位於碌曲與郎木寺之間,從碌曲沿G213國道向郎木寺行進53公裡處,有一岔道通往瑪曲,沿著這條柏油路就可以看到一池明鏡般的湖泊,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一望無際的尕海草原上。尕海湖藏語稱為“姜托措欽”,意為“高寒湖”,當地牧民群眾稱其為“高原神湖”。

尕海是甘南州第一大淡水湖,豐水季節湖面面積一萬多畝,枯水季節為七千多畝,水最深處約五米。湖四周是優良的天然牧場,河流縱橫,植被良好。湖四面環山,湖周邊的瓊木旦曲、翁尼曲、多旦曲等眾多的泉眼河彙成溪水,成為尕海湖豐富的源泉。

比之內地的許多麗水名湖,高遠的尕海湖顯得格外純淨,沒有一絲人工粉飾和雕琢,沒有半點城市的喧囂和塵屑。這裡是各種珍禽的“自由王國”。每到春秋,便有白天鵝、灰鶴、黑鸛、大白鷺、雁鴨、水鳥等80多種候鳥從我國江南沿海、從東南亞、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麓飛到這裡棲息、生兒育女。

世代生活在尕海草原的藏族牧人,信仰佛教,奉守不殺生的信條,視珍禽蒞臨為吉祥,尤其把鶴類看成是神仙的化身,是祥瑞和美的像征,從不驚擾傷害它們。

如果我們出來旅行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尕海,一定會驚嘆於她的美景,但是看過青海湖後,尕海還是相形見拙了,更何況我們後面的行程裡還有值得期待的若爾蓋花湖,所以沒有做過久的停留,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直奔郎木寺而去。

在即將到達郎木寺的路上,我們進入了四川境內,這讓我始終沒有搞明白,回來拿了地圖反復看,也沒看出為什麼會進入四川。

8點到達郎木寺鄉,在進入郎木寺前,同樣遇到武警哨卡,停車檢查。

找了幾家賓館,被告知這幾天郎木寺鄉電站出了故障,已經全鄉停電3天了,沒有熱水洗澡。而且什麼時候恢復供電還不知道,所以決定如果來電,就在這裡住兩晚,如果不來電,明晚去唐克住。沒洗澡還住什麼標間啊,不如住普間呢。

找到網上小有名氣的薩拉賓館,普間¥20/人,開了房間去吃晚飯。同樣去了網上小有名氣的麗薩飯店,吃了有名的蘋果派、牛肉漢堡,和麥當勞的味道完全不同,做法也完全不同,牛肉很老,咬都咬不動,總體來說都不太好吃。酸奶和手抓羊肉的味道還行,不過和其它地方也差不多,沒啥特別的。

吃飯的時候突然來電了,大家鼓掌!啪啪啪……

吃完飯,回到賓館,洗了把熱水澡,去除一身的塵土和疲憊,這裡的衛生條件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是公共浴室,還是很干淨的。老任和王MM還好興致,夜游郎木寺去了。我和小沈整理整理照片,早點睡了。

費用:¥339

房錢(夏河寶馬賓館):¥25.00×4=¥100

貢唐寶塔門票:¥10×4=¥40

中飯(杭州小籠):¥43

水:¥1.50×24=¥36

桑科草原買路費:¥10

晚飯(郎木寺麗薩飯店):¥110

夏河寶馬賓館

地址:夏河縣人民西街77號

電話:0941-7121078

網址:www.labranghotel.com

注1:其實從夏河開往郎木寺有兩條路,一條就是我們剛才開的路,從S312省道穿越達久灘草原,再開過一段土路到G213國道上,沿國道到郎木寺;另一條就是從夏河出來直接去G213國道,然後沿國道一直到郎木寺。前者風景優美但路況較差,後者是一馬平川但幾乎沒什麼風景。

注2:桑科草原的風景在沿途都能看到,不用進入草原,進入桑科草原游玩其實就是參加藏家樂的活動,有騎馬,在藏包裡吃酸奶、手抓羊肉、糌粑等藏族食物,聽藏民唱歌等等。是否要去,看個人喜好了。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