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特普爾
雖然清晨鐘樓附近狂犬的惡狗和老城區污水四溢的街道給我留下了不好的印像,但我仍覺得焦特普爾是一個很值得一游的地方。梅蘭加爾城堡(meherangarh forts)無疑是焦特普爾最值得去的地方,這個有500多年歷史的古堡,建在一個120米高的山崗上。從山下望去,險要的地勢,堅固的城牆,未進城堡已經感到了它的威懾力。梅蘭加爾城堡的錄音講解做得十分出色,這裡是我在印度見到的唯一有中文解說的地方。解說詞裡清楚的介紹了堡內各個部分的名稱和由來,還有很多關於印度種姓制度和民間風俗的附加資料,對於詳細了解梅蘭加爾城堡很有幫助。作為拉賈普特民族分支之一Rathore人,最早的都城並不在焦特普爾。馬爾瓦王朝 (Marwar)時期,其首都在曼朵爾(Mandore),也就是現在曼朵爾花園的位置。500多年前,馬爾瓦王朝的第15代帝王Rao Jodha認為,曾被攻陷過的、已經有近千年歷史的曼朵爾城堡不夠堅固,不能保證王室的安全。繼位一年後,他決定在距離曼朵爾七公裡的山崗上修建一座新的城堡。城堡的建設之初並不是那麼的順利,山上唯一一個居民是一個叫Cheeria Nathji的獨居修道士。修道士對被迫遷移,十分不滿,就下了一道咒語,他詛咒梅蘭加爾城堡以後永遠會缺水,這是一道十分惡毒的咒語。帝王在城堡裡為這個修道士修建了一棟房子,並在修道士修行的山洞附近修建了一座廟宇,以安撫這個修道士,但這種努力並沒有完全奏效。帝王為了證明他修建城堡選址的正確,采取了極端的措施。他采用了一個祭司的預言,這個祭司告訴帝王,如果能夠在城堡的地基裡掩埋一個活人,就可以破解修道士的咒語。當時一個叫Rajiya的賤民,自願被活埋以免除城堡的災難,以換取他的後代永遠被Rathore人所照顧。 Rajiya的後人還獲得了帝王贈與的一塊土地。至今,Rajiya的後代仍然生活在Rajiyas Garden——這塊帝王賜予的土地上。500年前城堡初建的時候,並沒有現在這麼大的面積,隨著Rathore人的不斷強大,作為勝利的像征,城堡的大門也由不同朝代的帝王不斷地增建,慢慢地由一座增加到了七座,隨著不同的廳殿的增加,城堡的面積也被歷代帝王不斷擴大,直到變成了今天的樣子。可以說這個城堡留下了500年來焦特普爾歷代帝王印記。城堡裡有不少雕刻精美具有不同用途的宮殿,其中以鏡宮(Sheesh Mahal)、花宮(Phool Mahal)、珍珠宮(Moti Maha)、皇後宮(Jhanki Mahal),武器宮(Sileh Khana)和帝王寢宮(Chandan Mahals)最為出名。城堡的一部分辟為博物館,裡面展示許多印度歷代的武器、繪畫,頭巾,樂器,轎子、像鞍、搖籃、服裝、家具等珍貴歷史文物。宮殿的庭院裡還一些生動的真人展示。在一個庭院的角落,一個穿著傳統拉賈斯坦服裝的留著八字胡的白發老者坐在那裡,身旁擺放著吸食鴉片煙的工具,敘述著焦特普爾人歷史上吸食鴉片的習慣;庭院中央,兩個穿著傳統服裝的頭巾大使,向游客展示如何纏繞拉賈斯坦傳統的長達9米的頭巾。城堡南邊是幾十米高的厚厚的城牆,有點像我們的長城,城牆上面擺放著拉賈斯坦各個朝代的大炮,還有取水用的大滑輪。從城牆上往下望去,見到的是焦特普爾老城一片藍色的房屋海洋,下午時去光線最好。沿著城牆一直往西走過去,有一座白色尖頂的印度廟宇,這就是今年9月30日發生了拉賈斯坦最嚴重的踩踏事件,造成249人死亡的Chamunda Devi Temple。城牆中間資料上描述的池塘早已沒有水,換而生長著一些亞熱帶的植物,還有一座坐在蓮花上帶著小孩的八手觀音像。

梅蘭加爾城堡裡曾發生踐踏事件的Chamunda Devi Temple城堡南邊城牆下邊有一個餐廳(Café Mehran),是梅蘭加爾城堡裡吃午餐的唯一地方。供應各種冷熱飲料以及印式和西式各種快餐,餐廳的裝飾頗有皇家氣息,而且價格並不算貴。餐廳裡供應的Lassi同很多地方味道不同,值得一試。如果想觀賞焦特普爾的夜景的話,參加堡內平台上的宮廷晚宴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距離梅蘭加爾城堡不遠,就是皇家火葬場賈斯旺薩達(Jaswant Thada),賈斯旺薩達的主建築外觀全部鑲嵌著白色大理石,高貴而典雅。這座很像寺廟的建築,是焦特普爾第33代帝王Maharaja jaswant singh的陵墓紀念碑。主建築內有歷代焦特普爾帝王的家譜和肖像,除了Maharaja jaswant singh的墓碑之外,建築裡還有另外兩座墓碑。主建築前有一個郁郁蔥蔥的平台花園,在這裡既可以躲避酷熱,又可以眺望遠處的梅蘭加爾城堡和附近的山野風光。主建築的東側還有幾個白色紀念碑亭。賈斯旺薩達的西邊有一個小小的玫瑰湖 (Gulab Saga),是另一個拍攝賈斯旺薩達全景的好地方。

賈斯旺薩達
烏麥巴哈旺皇宮(Umaid Bhawan Palace)距離梅蘭加爾城堡大約30分鐘的車程,是拉賈斯坦唯一一座建於20世紀的皇宮。 皇宮的占地面積很大,其主體建築很有歐洲味道,整座宮殿全采用粉紅色硬質砂岩建成,大廳中央是挑高的大圓頂,四周環繞雙層式的柱廊,顯得古典優雅。大部分建築都作為了豪華飯店和皇室住宅,只有一小部分作為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博物館裡展示了這座皇宮建造的過程和家具、餐具、古董鐘表、瓷器以及各國送給皇室的禮品等等。烏麥巴哈旺皇宮接待過查爾斯王子和歌手麥當娜等貴賓,去年英國女星伊莉沙白赫莉嫁給印度富商在此舉辦了傳統印度婚禮,也使得烏麥巴哈旺皇宮又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可惜皇宮酒店及其的花園不對游人開放,老遠趕到這裡,有點不盡興的感覺。

烏麥巴哈旺皇宮
距離焦特普爾北部9公裡的曼朵爾花園(Mandore Garden)是一個比較清靜的公園。這個公園的所在地從6世紀起就是馬爾瓦王朝的都城,當馬爾瓦帝王遷都到焦特普爾後,這裡變成了歷代帝王的墓地。曼朵爾古城雖然已經沒有昔日的光彩,仔細的觀察,還可以從殘破的古城牆,大量的墓碑紀念塔以及高高的石台上看出當年的影子。
花園裡的綠樹叢中,隱藏著很多深紅色砂岩建成的帝王陵墓,這些陵墓設計與拉賈斯坦其它地區的陵墓不同,很像六角形的印度廟宇。它們有漂亮前庭和繁雜尖頂,門臉和立柱上還有印度諸神、大像和蓮花等圖案的漂亮雕刻。很多陵墓是多層的。陵墓群裡,最豪華的是18世紀焦特普爾帝王Maharaja Ajit Singh的陵墓。這座建在一座石台上的四層的高大墓碑塔,選材精細,數個高高聳立的立柱大廳,氣派非凡。多層的鏤空式柱形建築,典型的印度教尖形塔頂,布滿了手工卓絕的雕刻,可以媲美任何一座的印度廟宇。這座陵墓是這個地區最大的、最宏偉的陵墓建築。據說這位帝王死後的陪葬的有84人之多,包括6位皇後和58位後妃,還有女僕,佣人,甚至宮廷樂師。公園裡面還有一座三層的塔形八角建築就是這位帝王當年的行宮的一部分,這座建築和一座當年的小花園現在變成了一座政府擁有的小博物館。

曼朵爾花園公園裡有一座漂亮的門洞叫做the Ajit Pol,是三百年前為了紀念焦特普爾帝王Maharaja Ajit Singh擊敗了莫臥爾軍隊而建立的。穿過這座門洞,就見到一排長廊,長廊裡面有16幅真人大小的石雕栩栩如生,並且都用油漆漆上了鮮艷的顏色,據說這些雕塑都是雕刻在一面石壁上的。這條長廊叫英雄殿(Hall of Heroes),雕刻裡面的人物都是當地傳說中的民間英雄。英雄殿旁邊有一座不大的印度廟,叫做The temple of 33 crore Gods(Hindu:1crore=10 Million)。廟裡布滿了漆成鮮艷顏色的印度諸神,雖然在廟裡我數不出那麼多神的數量,但我仍然對印度有這麼多的神的這個說法感到驚奇。現在的曼朵爾花園修建了噴泉和長凳,到處郁郁蔥蔥。公園裡雀鳥啼鳴,松鼠跳躍,猴子成群,已經成為了市民休閑和野炊的免費場所。公園一側還有一個小小的游樂場,供孩子們享樂。我覺得猴子更像是這個公園的主人。大群的猴子在公園裡目中無人地盡情地玩耍,肆無忌憚地占領了很多長凳,它們像印度神牛似的,坐在路中間,有人走過也不會躲開。資料中講的藍孔雀,我卻沒有看到。
我去奧辛(Ossian)是受到了一張照片的啟發,照片上通向廟宇的樓梯上有長長的柱廊,兩邊紅砂岩精美雕刻的立柱配以純銀鑲嵌的拱形廊架,給人一種很美妙的感覺。從那時起,我就希望親眼看看奧辛的廟宇。奧辛位於焦特普爾西北65公裡之外。一千多年前,這裡是Gurjara-Pratihara王朝的首都,8-12世紀的時候,奧辛慢慢成為絲綢之路上與阿拉伯、波斯、阿富汗和及其它中亞國家通商的重鎮,奧辛也是耆那教的發源地之一和朝拜聖地。這裡有印度北部最大的耆那教寺廟群。在最興旺的時期,這裡號稱有超過一百座耆那教和印度教的寺廟,並以精巧的雕刻著名。從焦特普爾汽車總站,坐巴士只需30盧比就可以到達奧辛,大約需要2個小時車程。下車沒有任何路牌標記,記住馬路中央有一個石台的小環島就不會迷路。經路人指點我走到奧辛最大的廟宇Sachiya Mata Temple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這座廟宇是奧辛最古老的廟宇之一,最早建於1200多年前,目前這座是在800多年前重建的。寺廟門口不太顯眼,但從廟外賣鮮花和香火的攤檔已經可以顯示出這座廟的重要性了。一進門我就見到了照片上出現的通向廟宇的漂亮柱廊了。通過了幾十節樓梯就到了廟的正廳,通往正殿的道路用鐵柵欄格成了進和出兩條單行路。一陣激昂的宗教歌聲吸引我走進正殿,見到正殿裡擠滿了做宗教儀式信徒,正殿的神龕、天花上有著非常精美的純銀雕刻。

Ossian的Sachiya Mata Temple這個廟裡規定不是很嚴格,除了照例要脫鞋之外,可以隨意拍照。廟宇的主殿後面是一個十分開闊的大平台,到了這裡才發現這座廟是建在一個類似於城牆的大平台上,寺廟的占地面積很大。四周類似城牆的邊上,還有一些小的神籠,供信徒參拜。平台上面視野很寬闊。可以把奧辛這個小鎮一覽無遺。10來座小一點的廟宇建築,整齊的排列在平台兩側。所有廟宇都是用紅砂岩建成,維護得也十分出色,每個廟宇裡供奉著不同的偶像,信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參拜。廟宇裡所有的門廊、前庭、基座、柱子、天花都有著數不清的精美石刻,可惜我看不懂其中的含義。有趣的是,我看到很多雕刻中,神的嘴裡都被塞進一種白色食品,難道是神也怕餓嗎?有的雕刻人物的脖子上還被帶上花環。印度人的想像力的確是很豐富。資料說這座寺廟是一座耆那教寺廟,從廟宇的裝飾上來看,也完全是耆那教寺廟的風格。但我問路的時候,有的居民告訴我說這是座印度廟,在廟裡我看不到耆那教供奉的偶像,看不到耆那教的白衣教士,倒看到了供奉著的印度教的Lakshmi女神和她的丈夫Vishnu。從Sachiya Mata Temple到另一座是叫做Mahavira temple的耆那教寺廟,只需要5分鐘的路程。這座廟是一千二百多年前開始修建,以獻給耆那教第24代先師的。Mahavira temple占地不大,但這裡據說是奧辛唯一需要買照相機門票的寺廟。正門門樓上因有珍貴雕塑已經封閉,改從套院的旁門進入,看到一座有大像標志的門就是這座寺廟了。第二道門是比較晚期增建的,但其門廊上的雕刻及門道裡的繪畫顯得更加華麗,門內一左一右雕刻著兩個仕女,是耆那教廟宇裡很少見的風格。在大理石的地面襯托下,建在一個石台上的紅砂岩的廟宇顯得十分的漂亮。廟內見到幾個祈禱和清潔聖龕的耆那教教士,個個白衣露臂,舉止優雅,信眾也絡繹不絕。廟宇的主殿有三個帶陽台的窗戶,上面的有著繁復雕刻的尖頂是在11世紀重建的。廟宇外院的柱廳和內院的門廊上面布滿大大小小帶裝飾的圓頂。主殿後面的內院門廊裡有大量漂亮的繪畫,估計是耆那教的傳說或歷史。一邊的聖龕裡還供奉著10來個耆那教的不同男女偶像,據說其中有的偶像已經超過了一千年的歷史,有的聖龕門口還寫著女人不可入內的字樣。我覺得這座寺廟的雕刻比Sachiya Mata Temple還要華美。我見到的最後一座寺廟是一座無人管理的寺廟,是在一群孩子的指引下找到的。據當地人講,這座廟叫Sun Temple。寺廟建在一座紅砂岩石台上,遠看有點像希腊神廟,還有一座小小的尖塔,廟四周有一排石廊,廟沒有院牆,四周有點荒蕪,維護狀況也不太好。
奧辛的廟宇大部分散落在村落中,大致分為北片,南片和西片三大部分。由於沒有奧辛寺廟的位置圖,資料上的16座寺廟,我只找到了三座,但已經花了半天的時間,那一座無人管理的小寺廟還不知道應不應該計算在內。如果沒有向導,憑個人的努力,想在短時間內看全這些寺廟幾乎是不可能的
鐘樓附近的Sadar Bazaar市場是我在焦特普爾很喜歡逛的地方。這個幾乎可以供應日常一切生活用品的紛雜市場,充滿了生活的畫面,也是觀察印度人日常生活的最佳地方。市場附近幾條十分熱鬧街道,又細分成絲綢市場,香料市場和銀器古董市場。
絲綢市場是色彩最絢麗的地方,雖然經濟蕭條悄然而至,但好像並沒有妨礙印度女人購物的欲望。每間絲綢商店裡都是人頭湧湧,穿著鮮艷麗莎的女人坐在店內擺開的一堆堆絲綢堆裡慢慢的挑選,不經意就會度過幾個小時的時光。女人身上的麗莎和店裡彩色的絲綢輝映成五彩繽紛的圖像。香料市場裡的香料種類繁多,一堆堆的豆蔻、丁香、肉桂、茴香、芥末子、黑胡椒、番紅花、姜黃以及眾多種類我叫不出名字的香料散發出各種味道的芬香,香料大國產品的風采被盡情的展露,如果想買咖喱或瑪薩拉調料,這裡是最適合的地方。眾多產地的紅茶讓我有點目不暇接,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尼爾吉裡紅茶、杜阿滋紅茶、錫蘭高地紅茶、尼泊爾紅茶。。。熱情的小販不厭其煩向我一一的推介,弄得我不買都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在市場裡我見到了像一堆渣土一樣的東西,一問是Natural shampoo,還見到一塊塊像豆腐塊大小的彩色方塊原來是小販自己制作的天然肥皂。扎甘蔗的巨大機器,稱糧食的巨大台秤。。。市場裡我感到新奇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