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看見上面的圖案, 認為我是在剽竊古古的創意, 也在搞什麼刊頭設計, 那就錯了。我這裡懸掛的, 可是道道地地的一國之旗, 國旗。 什麼國呢?克裡斯汀安尼亞, 位於北歐小國丹麥境內。 沒聽說過嗎? 沒關系, 我也是才聽說。
在歐洲, 沒有人比丹麥人對基督教更虔誠的了。 丹麥的國王, 每一個都要冠上基督的名字, 表明自己是基督教王國裡的國王。 在歐洲, 也沒有國家比丹麥更自由了, 他們言論自有, 居住自由,行動自由, 有時候自由到了連自己是丹麥人都不承認的地步。 在哥本哈根, 最能體現這二者的地方是郊外的一個小鎮。 其名稱就是克裡斯汀安尼亞, 又稱為自由城。
喜歡克裡斯汀安尼亞的人, 認為這裡是人間仙境。 這裡沒有政府, 沒有稅收, 沒有汽車, 沒有污染, 沒有服務, 沒有房租, 沒有… 最主要的, 是這裡沒有所謂的“市場價值”, 也就是說, 沒有我們中國人時下最崇拜的市場經濟。
不喜歡她的人, 認為這裡是哥本哈根市裡的一個毒瘤。 裡面居住著一幫白色垃圾。 這些人沒有公德, 不講社會責任, 不修邊幅, 不愛清潔。 是一群過氣的嘻皮, 毒販, 吸毒者, 流民, 喜歡賺錢, 霸占公產卻不願賦稅的混混。
走進克裡斯汀安尼亞, 可以見到她的“國旗”。 這國旗就是本文前面的圖案, 紅顏色, 上面有三大黃色圓點。 這三個圓點是因為丹麥文裡的Christiania一詞裡有三個“i”字母, 上面都有一個圓點。 采用紅色和黃色是因為當年第一批居民進駐這廢棄的兵營時, 裡面存留了許多軍用的紅黃色油漆, 廢物利用。 你看, 事物還真都有個來歷。

(國門)
雖然這也算個有名無實的國度了, 但“國門”卻不大令人肅然起敬。 要我說, 這堂堂克裡斯汀安尼亞國的國門就跟世界各地的菜市場差不多。 不過,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這裡的仙就是自由。 當然, 自由有多種。 有嘴上說的, 有私下做的, 有紙面上的, 有腦筋裡的, 端看你怎麼定義。 不過, 一旦你走進那菜市場般的國門, 你會感到這裡就是與外面的世界不同。 你要把“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那首歌反過來唱, 再加以搖滾風格: “裡面的世界真精彩”。
怎麼個精彩法, 當然也是見人見智。 要說那些頗有創意的雕塑, 並不比別的地方更出色; 要說那些牆上的畫作, 當然也無法與眾家大師相比;要說那些別具一格的建築, 也不算如何標新立異, 能自創一家流派。 但是你要知道, 這裡的一切, 全是居民自發自願, 自力創作。 他們不接受任何贊助, 包括私人,商家,各類組織和各級政府。 看來,克裡斯汀安尼亞人深知拿人手短, 吃人嘴軟的道理。 這方圓十幾個街區裡, 沒有一幅廣告, 沒有一座標牌, 沒有一句口號, 沒有一張頭像。 有的, 只是那紅底黃色的三點旗, 在七月末的炎熱下午, 靜靜地展示, 不張揚。
因此, 與其說到這裡來看有什麼, 不如看這裡沒有什麼。 沒有, 就是自由,沒有, 就放得下。 這自由城克裡斯汀安尼亞, 就是一個放得下的例證, 或者說是典範。 當然,克裡斯汀安尼亞人也有放不下的, 那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自由城,克裡斯汀安尼亞。
今天, 這個城鎮裡有約八百正式居民。 這些人居住在自有, 自建, 或別人提供的房子裡。雖說是自由城, 但一個人要想居住在這裡, 首先得證明自己有謀生和自理的能力。 表明你決不會成為別人或這鎮上的負擔。因為沒有稅收,鎮上當然沒有能力提供任何福利,服務和保障。也沒有人和機構能負擔得起另外的人或任何公眾服務。這是自由的一大特點, 或者說是自由的代價。

(街上)
就是符合上述條件, 任何人也不是想去住就可以去住。你還得有本事讓鎮裡的人接納你。 所以前一個接納是物質的, 後一種接納是精神的。 從這一點看, 這裡又有點兒像歐美國家裡的公社, 居民是裡面的成員。 不同的是, 公社成員要為公社盡義務,就好像中國以前的人民公社也要出工勞動, 掙工分。 但在這裡不必,這裡是自由城鎮, 組織松散, 經濟更加松散。
松散的結果是毒品泛濫。2004年以前, 丹麥政府對這裡的毒品交易都是睜只眼閉只眼, 不出事就好。 結果, 各地以至各國的毒販蜂湧而至, 甚至於到了槍戰的地步。 有段時間, 這裡超過荷蘭阿姆斯特丹而成為歐洲毒品交易的大本營。 毒品金額以百萬計。 在鎮上有名的PUSHER大街, 毒品泛濫,人們公然吸毒。 不但丹麥政府不能再加以忽視,也威脅到克裡斯汀安尼亞作為自由城的生存。
如今, 毒品被取締, 政府的警察有事沒事就進來巡邏搜查, 讓克裡斯汀安尼亞的居民頭痛不已。 但沒辦法, 警察十有八九都有收獲, 確實能抓到吸毒藏毒者。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申辯說, 他們是自用, 自給自足, 不存在毒品貿易的現像。 但政府的檢查官就是能提出證據, 指出城裡就是有毒品買賣。 作為否定市場價值的克裡斯汀安尼亞人來說, 這確實令他們很沒有面子。 他們希望這裡的毒品僅供自用, 而不是流通。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的價值觀是, 你可以把你種植的大麻給任何人, 包括朋友熟人, 但你頂多只能收取你的種植成本, 不能牟利。 但是大家都知道, 有一種幻想叫做烏托幫…
因為以上種種,克裡斯汀安尼亞現在成了哥本哈根的一個旅游熱點。 世界各國的游客, 尤其是年輕的背包客慕名而來, 弄得街上的游人有時候大大多於本地人。這種現像, 在以旅游為主的許多地方並不陌生, 但對許多自由自在慣了的克裡斯汀安尼亞人來說, 卻有點難於接受。
難受歸難受, 錢還是要賺, 生意還是要做的。克裡斯汀安尼亞人在這一點上, 很像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愛米什人。 愛米什人嚴守古訓, 不師夷技, 不食外食, 集體生活, 於世無爭, 但對賺外人的錢這一點上卻毫不含糊。克裡斯汀安尼亞人也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 愛米什人來自德國, 荷蘭, 也許丹麥。克裡斯汀安尼亞人也許多少有點兒有愛米什人的遺傳基因。
與愛米什人不同的是, 現代的克裡斯汀安尼亞人比較懶散隨便, 不如愛米什人勤勞, 也沒有那麼整潔。 愛米什人返樸歸真, 不但不接受技術, 也不接受藝術。 愛米什人家的牆上, 沒有任何裝飾, 庭院裡也沒有花草。 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的生活卻不同, 多姿多采, 自得其樂。他們戶內戶外的畫作雕塑五花八門, 有的還飽含幽默, 相當前衛。

(畫作)
那邊, 兩個警察晃晃悠悠地走了過來。 街上的人見了, 都打著眼色, 仿佛說著“怎麼又來了?”的暗語。 警察們也當作沒看見, 自顧自地巡邏, 站立, 轉身, 慢吞吞地又走到別的地方去了, 很有點兒像阿瑪琳堡王宮前的衛兵。 我們坐著的那家咖啡店的外牆上, 居然還有一塊黑板上記錄著警察前來巡邏的時間表。 頻繁的時候, 警察們一小時之內會來三次, 據說。
按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的說法, 政府跟他們找麻煩是因為看中了這塊地, 看中了這塊地的市場價值。 換句話說, 政府現在覺得這地塊值錢了, 所以想把他們趕出去, 把地批給開發商。 這真很有意思, 遠在東方的中國好像采用的也是類似發展模式。克裡斯汀安尼亞人說,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居民進駐這裡的時候, 這裡是哥本哈根市郊一處廢棄的兵營, 無人看管, 無人照顧, 所以政府對進駐者不聞不問, 甚至還持暗中鼓勵的態度。 現在, 這地方發了, 有名了,哥本哈根市也擴展了,克裡斯汀安尼亞的市場價值成百千倍地增值了, 政府就想把這塊地收回去創收, 全不顧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的意願, 全不顧克裡斯汀安尼亞人擁有這塊土地的事實。
“擁有? 事實?”政府官員對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的說法嗤之以鼻。 “政府, 只有政府, 才是克裡斯汀安尼亞的主人!” 從這一點上看,哥本哈根市政府倒確實有幾分道理。 這裡本來是國有資產, 政府讓你們免費住在這裡, 不付租金, 不交糧賦, 怎麼就變成你們的了呢? 你們有地契嗎? 你們有納稅收據嗎? 你們有政府批文嗎? 什麼都沒有, 怎麼著這地方就變成你們的了呢? 沒辦法,克裡斯汀安尼亞人拉大旗作虎皮, 把市鎮變成山寨, 打起那紅底黃色三點式大旗, 聲稱要加入什麼巴斯克, 北愛, 庫克工人黨, 西藏流亡政府等一伙, 成為所謂不被承認國家同盟的成員。 事情發展到這裡, 好像有點兒要糟糕了似的。 好在雙方都還比較克制, 談話的渠道還保持著, 否則哥本哈根的警察也進不來。 但克裡斯汀安尼亞實在是太小了一點兒 , 要是北京的798爭取獨立, 可能性都比它大一點。 說真的, 798在某些方面還真有點兒像這克裡斯汀安尼亞, 尤其是在市場價值方面。
說是去旅游, 結果卻東拉西扯, 有違驢行原則。 不過要我說, 你如果對這裡的成因, 延革, 背景不感興趣, 不去也可。 說真的, 這裡真看不到什麼, 而且有點兒髒亂, 很典型的大都市中下層郊區。 如果要去的話, 最好有個隊伍, 不要一個人在裡面瞎闖。

(有點髒亂)
當然, 瞎闖也有瞎闖的好處, 那就是可以看到許多導游不會帶你去的地方。 導游帶去的地方不過是一些手工作坊, 咖啡吧之類做買賣的地方。 自己闖的話則可以有機會與克裡斯汀安尼亞人交談。 聽聽他們的想法, 聽聽他們對自己, 政府, 外界的見解。 但我沒有這樣的機會, 因為時間太短。 回家之後, 因為對克裡斯汀安尼亞感興趣, 特意到網上去搜尋了一下資料。 其中關於他們與警察的關系很有意思。克裡斯汀安尼亞雖然不喜歡警察來騷擾, 但也沒有把他們看作是敵人。 公事公辦, 理解他們是在執行公務。
警察呢, 如果你要他們回答關於克裡斯汀安尼亞和克裡斯汀安尼亞人的問題, 他們會反問你, 你要知道的是他的個人觀點呢還是官方觀點。 如果你說是官方觀點, 他們會請你去查詢官方網站或求證於官方發言人, 非常客氣; 如果你說想知道他的個人觀點, 他還是很客氣地說, 現在是他執行公務的時間, 不方便發表個人意見。 有沒有個人觀點呢? 有啊, 可是我現在是在執行公務, 怎麼能用公家的時間談私人感想呢。 這麼一來, 感到慚愧的反而是你自己了, 他讓你感覺到你怎麼是這麼一個公私不分的人呢!
百問不如一見, 如果不就地看看那地方是什麼樣子, 還真難把這麼一個看上去十分普通的片區實質搞清楚。 好在哥本哈根不算大, 從市中心走到這裡也不過二十分鐘。 我們住的旅館離得也不算遠, 在公交不熟, 出租太貴的情況下, 最信得過的還是自己的11路了。 如果從中央車站直接來, 可以坐8路公交。 另外一個辦法是利用哥本哈根的免費自行車。克裡斯汀安尼亞鎮上則有自己專有的克裡斯汀安尼亞自行車, 三輪, 前面一個大貨箱, 讓人裝東西。 這是因為克裡斯汀安尼亞鎮上沒有汽車, 要運東西, 就只有靠人力了。
說了半天, 這克裡斯汀安尼亞到底在哥本哈根的哪個方位呢? 這麼說吧, 如果哥本哈根像武漢三鎮, 以漢口為市中心的話, 這克裡斯汀安尼亞應該在武昌的中心偏南 。 如果哥本哈根像廣州, 那你過了海珠橋往前走, 轉兩個彎就到了。 記住,克裡斯汀安尼亞只是盛名在外, 許多鄰近的哥本哈根居民很看不上她。 如果走過了, 也不要緊, 注意一下那個大門, 或者那紅底黃點的國旗。現在我才覺得, 克裡斯汀安尼亞國旗真是很有特色, 尤其是用在指引方向上。 那旗幟好像交通燈, 但三個燈都是黃燈, 沒有紅綠燈。 這是不是在說, 不禁止也不放行, 你自己拿主意?
附注: 本文圖片除篇首外, 均為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