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黔的貧嘴驢5:屯堡人,南京人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走黔的貧嘴驢 5:屯堡人,南京人》“本寨”在安順市遠郊,是寨子名,我逛了很久才適應這個名稱,然後就喜歡上了。站在寨子口外看,寨裡全用薄石板蓋屋頂,交錯疊成魚鱗型,間或有幾座高高的箭塔。寨裡都是沒規律的窄巷,石牆高聳,抬頭只能看見天空,約摸快到箭塔時,只有擋道的高牆,轉上半圈,腦袋發懵,在不經意間一定會遇上丁字路口小廣場,只要停步判斷 ...

《走黔的貧嘴驢 5:屯堡人,南京人》“本寨”在安順市遠郊,是寨子名,我逛了很久才適應這個名稱,然後就喜歡上了。站在寨子口外看,寨裡全用薄石板蓋屋頂,交錯疊成魚鱗型,間或有幾座高高的箭塔。寨裡都是沒規律的窄巷,石牆高聳,抬頭只能看見天空,約摸快到箭塔時,只有擋道的高牆,轉上半圈,腦袋發懵,在不經意間一定會遇上丁字路口小廣場,只要停步判斷方向,身子就完全暴露在箭塔下面,徑直往前衝吧,卻是死胡同。意外的結局,游玩到某個大院的時候,雖然沒買紀念品,擺攤的姑娘還是熱情地指著最偏僻的那個門洞說:“箭樓在裡面。”經過廚房、雜物間等幾間隱蔽屋子,我到達箭塔底樓,還是看不出來。樓梯在側後方,登上去,塔壁的觀察窗透進亮光,再上一層,看見三面牆壁上都有射擊窗,保護下方的房屋、巷子,眼睛能看到的其它箭塔也在射程範圍內。再走進另一家大院,裡面只有幾位高齡老太太,長相白淨斯文的,擺賣一些可笑的食品,某甲專營粽子,實心沒餡的,剝除棕葉後必須插上筷子伸到糖碗裡打滾,某乙專營黃瓜,某丙專營西紅柿……,互相之間不競爭。因為普通話說得很標准,我得以知道她們是妯娌姑嫂關系,在舊社會居然全部接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能讀書寫字,可以大致說出“本寨”的歷史。在明朝開國的第四年,原先已經投降而仍然鎮守雲南的蒙元殘余勢力扯旗造反,貴州少數民族頭領以為機會來了,紛紛率部叛明,再過十年,中原局勢明朗,朝廷騰出手來,從首都南京抽調三十萬兵馬走黔入滇蕩平叛軍,但是皇帝朱元璋認為,民族地區的叛亂人員就像蘆葦,大風刮來時會暫時倒伏,過後將重新抬頭,於是命令大軍長駐威懾,總部就設在現在的安順市城區,七成部隊下鄉從事軍墾活動,在田沃水美處的險要地帶建立屯堡,家小隨軍居住。“本寨”就是典型的屯堡,房屋內部建築遵循南京風格,居民都是明朝初年來自南京的漢族人的後代,當時的南京語言在這裡流傳下來。如果算上曾孫,老太太們的家人已經在這裡住了二十九代,孫子輩大多在城裡工作,有些已經出洋定居,但是他們的根在南京。“清明節你們去南京祭祖嗎?”這就觸到心病了,“那能夠打天下的軍隊,軍紀特別嚴明,接到軍令立刻開拔,誰敢返回南京要砍頭的,幾百年前就與老家失去聯系了!唉,哪兒的黃土不埋人啊?”“本寨”在分支公路的末梢,往外走還有幾座古代遺留的屯堡,也有新建的博物館,統稱“雲峰八寨”,各有其特色。彙到主干道路的岔口叫三眼橋鎮,從這裡背離安順市往省會方向行去可以路過平壩縣的“天龍”屯堡。“天龍”屯堡感覺以商務功能見長,是大型的古驛站,老街夾小河而建,全是店鋪,街尾有一座很寬敞的戲園子(演武場)。這兒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老大娘穿的長袍了,呈現艾白色,好像分裡外兩層,還綁腰帶,另外在額頭上遮黑布。坐在木雕店裡休息閑聊,雕刻師說:“她們不是少數民族,整個天龍屯堡的人全是漢族,是明朝初年從南京搬來的,老太婆穿的是當時南京人穿的衣服,我小時候天龍屯堡的所有女子都這樣穿,現在交通過分方便,城裡流行服飾的影響太大,五十歲以下的婦女都不穿了。”正說著呢,那些十八嫩的妹子手揮小旗幟驅趕“跟團鴨群”走過,身上穿的與老奶奶一樣,實在是漂亮,雕刻師連忙說:“她們是導游,上班時間把古袍當成工作服來穿,回家就換掉。”南來北往的商旅客人多了,自然需要大量的煮飯嫂,這兒的老地名“飯籠鋪”似乎帶著明顯的歷史痕跡,後來卻被幾個讀書人硬生生的改成“天龍”,我能理解秦始皇為什麼要“坑儒”。平壩縣別稱“黔中米倉”,縣城也有老街,是回民聚居區,認准清真寺,周圍都是清真飯店,牛啊羊啊就算了,我去吃鵝。鵝餐館生意興隆,客人津津有味地吃鵝肉粉干。櫃台裡有鹵鵝掌,戴好塑料薄膜手套,拿一個來啃,脆而可口,就是稍微貴了一點,要三塊錢,碩大的鹵鵝翅同價,鹵鵝頭五塊錢,通通不放過,味道確實不錯。結帳時心裡戰戰兢兢的,害怕回民欺生,其實他們也講究和氣生財。老板不放過最渺茫的希望,介紹說鵝肝特別鮮美,外國人搶著吃,我沒試,因為我喜歡吃鵝下水的酸甜辣湯,他馬上帶我去後院看,一大排包間,裡面都是吃鵝火鍋的。再過四天就是旅游黃金周了,平壩縣將隆重舉辦“清真飲食文化節”,宣傳牌到處樹立,這我知道,老板說他店裡的鵝火鍋已經被組委會選中了,我說我肚子真的裝不下了。



本寨屯堡的箭樓



天龍屯堡的茶驛



天龍屯堡的戲園子


精選遊記: 安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