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之旅-新加坡

作者: jesusxinn

導讀新加坡確實非常小,即便如此,相對於渺小的人類個體來說,似乎也足夠大了。新加坡以干淨整潔的城市環境,滿布全城的綠化,嚴明的法紀,高素質的國民和廉潔高效的政府而享譽。 當你到達這裡,除了體會上述這些成就外,還應該更多的體會新加坡作為移民國家的特點。 在這個以華人社區為主的國度,也同樣生活著馬來人、印度人、印尼人、阿拉伯人等等,他們各自組 ...

新加坡確實非常小,即便如此,相對於渺小的人類個體來說,似乎也足夠大了。新加坡以干淨整潔的城市環境,滿布全城的綠化,嚴明的法紀,高素質的國民和廉潔高效的政府而享譽。

當你到達這裡,除了體會上述這些成就外,還應該更多的體會新加坡作為移民國家的特點。

在這個以華人社區為主的國度,也同樣生活著馬來人、印度人、印尼人、阿拉伯人等等,他們各自組成自己的社群,同時又和別的種族和睦相處,共同生活,應與成為他們溝通的主要語言。在新加坡,不懂英語沒問題,不懂中文也沒問題,只要你會說話,相信總能找到明白你在說什麼的人。

Section 1 小印度->加東->甘榜格南->夜間動物園

新加坡面積雖不大,但規劃有分工。不同的城市區域,有著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就像是一個大國各個省份的濃縮版本。

小印度(Little India)是這裡“民族區域”的典型代表。一進入這裡,很明顯的就能感受到印度氛圍,店鋪裡、餐館裡、馬路上到處都是印度人的身影,穿著裙子的印度男人令我忍俊不禁,沿街的建築充滿印度元素,游客仿佛真的置身在某個熱鬧的印度城市。沿街的商鋪用擴音器播放著響亮的印度樂曲,這是一家音像店,裡面主要出售來自印度的唱片。隔壁一家店裡擺滿了印度特色商品,手鐲、耳環、服飾、小擺設,小小花費,你就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除了膚色外一切正宗的印度人。印度手抓飯在這兒享用時再合適不過了,走進餐館,發現除了我以外全部都是印度人,他們確實用手把湯汁佐料和盛在大荷葉裡的米飯充分攪拌然後送進嘴裡。我當時心一狠,如果在這裡用餐非用手不可,那我就用手。於是點了一份雞肉手抓飯,除了飯和雞肉,還有兩小碗湯料,一碗是咖喱,一碗像是椰汁,用來拌飯非常好吃。店員看到我是游客,主動的遞上叉子和勺子,還主動幫我拍照。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吧。到了這裡,你一定會徹底忘記你所在的城市是新加坡。

加東位於新加坡的東海岸,這裡是馬來人聚集區,早期是土生華人的地盤,漫步加東,街道兩邊的騎樓長長的綿延下去,沿街的五金行、小雜貨店、茶餐廳、面包房、福建醫藥行、海鮮樓、露天咖啡館、一間接著一間。騎樓都被粉刷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如果現在是用餐時間,那這裡一定是東部新加坡最熱鬧最生動的地方。現今的這裡似乎是華人的世界,與小印度不同,在這裡你可以見到幾乎全部的中文招牌,所見也多為華人面孔,另一個區域,似乎是另一個國度。

甘榜格南阿拉伯街的標志就是蘇丹回教堂,金色的圓頂和白色的牆壁,四座高高地宣禮塔圍繞著主建築,塔頂的擴音器裡不時地傳出穆斯林祈禱的歌聲。阿拉伯街是新加坡穆斯林的聚居區,沿街店鋪出售的不同顏色和花紋的蠟染布,最能體現這裡的“與眾不同”。街後的小巷裡,有許多的餐館,既有伊斯蘭風味的餐廳,也有專為老外准備的咖啡館。這裡的店鋪和西落的太陽幾乎同時打烊,這時鑽進一家伊斯蘭餐廳,品嘗一下這裡菜肴的獨特風味,而且為你服務的,很可能就是阿拉伯人哦。

漆黑的夜晚你還能看得見動物的身影嗎?在野外不能保證,但是在新加坡夜間動物園一定能。首先值得稱贊的是這裡所營造的氛圍,夜間的森林和燈光巧妙的配合,讓身心感受到一種深邃的寧靜,就在這種寧靜之中,動物們的夜間活動悄悄展開。對於從來只想到有白天動物園的我來說,實在佩服新加坡人的大膽創意。游人時而置身於昏暗的茂密叢林,時而置身於月光下河流沿岸,時而置身於探照燈下的非洲草原,只要我們仔細尋找,耐心聆聽,就能觀察到動物們的夜生活。除了沿著徒步小徑,近距離觀察和體會,還可以乘坐園內游覽車穿越叢林,從解說中更多的了解這座夜間的動物樂園。蝙蝠園是最具游客體驗度的地方,蝙蝠肆無忌憚的從你的頭頂和臉頰擦過,我還能近距離的觀察到蝙蝠倒掛在樹枝上和啃食甜橙的樣子,勇敢的人甚至可以和蝙蝠來個四目對視。

Section 2 市政區->亞洲文明博物館->新加坡河->魚尾獅->濱海藝術中心->夜景新加坡

新加坡的市政區是出現在新加坡旅游宣傳鏡頭中最多的地方,這裡彙集了新加坡眾多的標志。聖安德魯斯大教堂,尖尖的房頂和雪白的建築外觀,真是聖潔到了極點。最高法院是一座巨大的歐式建築,裡面正在舉辦的是新加坡的藝術雙年展,如果參觀過上海雙年展的人,一定可以很容易的想像到這裡雙年展的盛況。法院的前面是一片大草坪,它同時還是一個運動場,環繞草坪的四周,都是歐洲殖民者留下的遺產,亞洲的游客一定不會放過這個體會歐陸風情的絕好機會。

新加坡河,新加坡浪漫的像征也是夜生活的繽紛之地。現在是白天,可以先到亞洲文明博物館去參觀一下,博物館裡分展廳展出了亞洲不同國家的文物和文化,其中中國館內展覽的是大小不一的毛澤東胸章,大小不一的毛澤東語錄,大小不一的工農革命圖畫和一幅巨大的毛澤東畫像,展覽的主題很貼切:“紅色革命”。在博物館外,上演著現場音樂會,來自不同國家的樂手組成了打擊樂隊,通過各種打擊樂器的合奏,帶游客去領略各大洲的獨特音樂風格。

河對岸就是這裡著名的駁船碼頭,這裡是露天酒吧的聚集地,沿河的街邊,酒吧和餐廳一家緊挨著一家,晚上這裡熱鬧非凡,無數游客聚集到這裡,品嘗各國美味的同時也欣賞新加坡河畔迷人的夜景。這裡還是新加坡的金融區,一幢幢高樓的全景照片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新加坡宣傳照之一:“啊,原來那張宣傳照就事在這個角度拍的啊。”

魚尾獅公園就距離金融區不遠。向海灣噴射長長水柱的魚尾獅,是新加坡國家的像征,到這裡的我有一種滿足感,因為我終於親眼見到這位耳熟能詳的“老朋友”了。

魚尾獅的對面就是“大榴蓮”,即濱海藝術中心,因他穹頂的造型活像兩顆巨大的榴蓮而得名,它同時也是現代建築的一個代表作。藝術中心外的廣場上,不僅可以瞻仰新加坡的高樓大廈,還時常可以看到各種文藝表演,這些都讓這裡逐漸成為游客的必到之地。

Section 3 裕廊飛禽公園->牛車水

裕廊飛禽公園在當地稱作“Bird Park”,直譯過來就是“鳥園”,不知道新加坡人的華語裡對“鳥”這個詞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含義?在這裡不僅可以觀賞到世界各地的珍奇鳥類,還可以愜意的逛逛這座令人賞心悅目的熱帶公園,在門口領一張園內各個鳥類節目表演的時間表,一邊歇腳,一邊觀賞和參與鳥兒們的精彩表演。不要把這裡和你大腦中想像的鳥園相疊加,到新加坡的游客只要還有時間,就應該來這裡看看,體味新加坡人對於熱帶園林和飛禽動物園的創意設計:黑暗世界裡,漆黑的室內展館,游客們可以觀看到各種貓頭鷹的夜間活動;濕地區裡,在氣霧騰騰中尋覓鵜鶘的身影;在開放式的鸚鵡園內,買一小盒食物,這樣色彩斑斕的鸚鵡就會爭先恐後的飛到你的手上搶奪食物;走累了,非常人性化的座椅就正對著巨大的鳥籠,你可以坐下來仔細的觀察禿鷲的一舉一動。

牛車水,俗稱中國城。橫跨街道懸掛的一條條紅旗最能體現這裡的中國元素,在多彩的建築物裡,是許多家中國傳統的遺存,比如這裡有幾家非常著名的中藥店,出售的藥膏和擦劑療效久經考驗;賣中國糕點的食品店同樣誘人不淺;這裡還能買到新加坡最出名的豬肉鋪,雖然價格比普通的肉鋪高出許多,但門口仍然排著長長的隊伍。來到牛車水,除了到店鋪和小商品一條街購物,還可以在附近的小巷裡隨意漫步,在色彩艷麗的低矮建築物間穿梭。史密斯街從傍晚開始封路,成為一條美食街,店家把桌子和椅子擺放在馬路當中,將餐車停在一邊,這裡不僅可以吃到魚丸面、炒面、炒飯、炒稞條這樣的普通食物,也可以吃到價格實惠且新鮮的海鮮,大蝦是這裡的招牌之一。夜晚在這裡吃上一頓雖然普通但卻美味的晚餐,融入到牛車水熱鬧的氛圍裡,感覺真是棒極了。

差點忘了烏節路,當地的高尚商業街,以百貨大樓為主,臨近聖誕節,這裡已經開始了多彩的聖誕花燈布置。在烏節路中段的新加坡游客中心,除了咨詢,還可以免費拿到幾乎所有景點的分冊介紹和一本新加坡旅游合輯,這些對於游客來說非常有用,尤其是上面的景點介紹和交通信息。

Section Plus

在新加坡旅行,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困難,快捷的地鐵線路通往幾乎所有的景點,即使稍遠的飛禽公園和夜間動物園也可以方便的乘坐巴士前往。這裡的人們熱情且有禮貌,談吐文雅到快讓人受不了,服務行業尤其如此。在這不管是問路、購物還是與陌生人隨意交談,都會讓人心情舒暢。綠化充斥著幾乎每個角落,包括道路當中;我無法在其中99.99%的角落裡找到垃圾,這裡也幾乎沒有裸露的土壤,花園城市確實名副其實。在6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約450萬人口,這裡擁擠但秩序,在地鐵裡我不會被擠來撞去,在馬路上也不會被野蠻的按喇叭或者驚險超車。一次我因為太敢時間而橫穿了馬路,事後我竟自責這樣是否破壞了新加坡的美好形像,事後又想在國內我還會有這樣的想法麼?究竟是環境造就人還是人改變環境?我不敢過多地把新加坡和我的家鄉作對比,因為我擔心當我在新加坡的幾周生活結束後,回了家要重新適應那座城市。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