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土樓三日2008/12/17-12/19

作者: 心安即是福

導讀廈門土樓三日D1 12/17一早7:35春秋航空出發9點左右到達高崎機場。高崎機場雖然商業氣息濃了點,但是很漂亮,雖然沒有浦東機場的氣魄,但總體感覺比西安鹹陽機場漂亮。跟著地陪導游出了機場,坐上小車通過廈門大橋,來到了集美。集美學村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 ...

廈門土樓三日D1 12/17一早7:35春秋航空出發9點左右到達高崎機場。高崎機場雖然商業氣息濃了點,但是很漂亮,雖然沒有浦東機場的氣魄,但總體感覺比西安鹹陽機場漂亮。跟著地陪導游出了機場,坐上小車通過廈門大橋,來到了集美。集美學村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檐、雕梁畫棟,而細細看去,卻又各具匠心,無一雷同,人們稱其為“嘉庚風格”。我們先參觀了陳嘉庚故居,他為了中國的現代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坐落於集美鎮後尾角,今嘉庚路149號,是陳嘉庚先生居住過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後重修,直到完工後才重修居宅。現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並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二層的會客室、餐室、工作間、臥室等,均按陳先生生前原樣陳設。故居西側的一座三層樓房為“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陳列館”,共以“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三部分陳列,展現出陳嘉庚先生經營實業的聰明才智,勤勞儉樸、傾資興學的高尚品德和赤誠的愛國情懷。隨後又參觀了紀念陳嘉庚的廣場,路過集美的學校,來到了嘉庚公園,嘉庚公園裡主體是鰲園,1950年,陳嘉庚先生在廢墟上興建了鰲園。鰲園由門廊、紀念碑、嘉庚墓組成。園內的眾多雕刻是福建石雕藝術的魂寶。特別是門廊周圍,各種形式的雕刻相映成輝。門廊長50米,中式廡廊,四向通透,兩壁鑲嵌58幅歷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鏤雕,是鰲園653幅石雕的精華。門廊外的圍牆,有各種石雕291幅,還有全國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書法楹聯題刻,書法上乘,刻藝精湛,是福建石雕藝術的瑰寶。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鰲園的主體建築。行過門廊,即可見鰲園的主體建築-集美解放紀念碑。碑高28米,用花崗岩建成,像征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奮鬥,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正面是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毛主席為一個小鎮題寫解放紀念碑碑名是僅有的一次。碑座石欄,刻著各種珍禽靈獸和奇花異草。轉過照壁就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墓坐子向午,呈壽龜形,墓蓋用十三塊六角形的青鬥石鑲拼而成。墓欄屏風內壁有15幅陳嘉庚先生傳記浮雕,陵墓前是一座長方形拜亭。陳嘉庚先生陵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了集美,通過集美大橋回廈門,隨便吃了點午飯,通過美麗的環島路,我們去了著名的胡裡山炮台。被稱為“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這個大炮曾經為我國防衛做出了很大貢獻。炮台裡還保存了紅荑大炮等在近代史上有名的炮。出了胡裡山炮台,我們去船游金門列島,門票要126元/人,掃描身份證後由廈門港上船,看到了鼓浪嶼上著名的鄭成功全身像,還有鄭成功身前的獅子。再看廈門的橋想雙龍出海一樣漂亮,到了台灣海域,然後我們開始回航,在回航時,船上開始推銷台灣產品,然後開始演出木偶戲。下了船,我們去金寶酒店拿了房間,稍稍休息一下後,集合去了那裡著名的日月谷溫泉。溫泉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泉,老媽興奮的一個泉爬到另一個泉。呵呵。舒舒服服的泡完後,坐車到了賓館附近,在賓館樓下吃了加烏賊魚的鴨肉粥,我不喜歡吃鴨肉,因為太擅,但是那裡的鴨肉粥到是鮮味可口,和老媽一起買了一碗兩人吃。還滿多的呢。吃完後,還巧合,買到了廈門著名的黃則和花生湯,雖然導游們介紹要吃中山北路熱的,但是冷的也別有風味。D2 12/18 一早起床後,賓館裡用完早餐出發,去了南普陀寺。南普陀寺起源於唐代,曾數次被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建,因其與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濟寺同為主祀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南普陀出來順便去了一下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很漂亮,環境舒適。也是有陳嘉庚先生籌建。風格繼承了集美的風格。廈大出來我門去了最著名的鼓浪嶼。鼓浪嶼上有十三國的領事,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信步而行,那種悠閑舒適是在上海享受不到的。在鼓浪嶼上最要提的就是菽莊花園。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1955年獻作公園。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

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藏海園有五景: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也有五景: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

“眉壽堂”位於入園庭院右側,表示祝願長壽的意思。又名"談瀛軒",因台灣古時稱瀛州,此乃表示懷念台灣的意思。

“壬秋閣”建於農歷歲次壬戌之秋而得名,落成之日,正逢久雨初晴,江山如洗,主人趁此良辰邀客吟詩,在此可觀山賞海,盡收眼簾。

“四十四橋”乃全園主景,因主人建橋時四十四歲而得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外池、內池三處。橋上有觀魚台,渡月亭,千波亭,是觀海的最佳景點。來到菽莊花園一定要去被譽為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看看。館內鋼琴皆為原籍鼓浪嶼現旅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所捐贈,包括胡先生畢生珍藏的近百台名貴鋼琴和60多盞古鋼琴台燈。

其中有十九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士坦威”鋼琴和奧地利“博森多福”鋼琴;有名貴的鎦金鋼琴;有時間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大的立式鋼琴;有最古老的手搖鋼琴等。特別是大廳正中的兩架鋼琴,由原木拼成具有中國古典風味的花鳥圖案,精致美麗。

在鼓浪嶼還買了著名的黃勝記的豬肉脯,又便宜又好吃,還有鼓浪嶼的陳記陷餅,說真的這個陷餅已經不能和以前的比了。要說的是,我們賓館就在著名的海滄大橋下面,它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有東渡飛虹之稱。它是從廈門島通往海滄的一座兼具公路和城市橋梁功能的內海灣大橋,是廈門出島的第二條通道,直接連通海滄區。大橋全長5926.572米,其中主橋3140米。夜幕下的海滄大橋,美麗異常。D3 12/19 一早出發去永定土樓,出發時因為司機誤點,有點小矛盾,但後面也因大家的寬厚而不再追究了。永定位於閩西的龍岩地區,這裡分布著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客家民居建築群,它們被統稱為“永定土樓”,與漳州土樓一起,作為“福建土樓”的組成部分,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看永定土樓,主要集中在湖坑和下洋兩鎮,現開發出來的土樓分為初溪土樓群、高北土樓群(承啟樓)、中川古村落、振福樓景區(南溪土樓群)、洪坑民俗文化村。開了不到3小時,來到永定土樓,那裡有土樓中最著名的振成樓,1912年建成,旁邊有兩個“小耳朵”,整體建築像個官帽,內圈當中有一個戲台,旁邊是看戲的小包廂。外圈是有四層樓的房間,可以住200多戶人家。真是內裡乾坤啊。在振成樓的左邊是土樓博物館慶成樓,1937年建成,為正方型建築。裡面陳列了很多出土的古代的用品。出了土樓,回來的途中要說的是漳州,漳州號稱“香蕉之鄉”“水仙之鄉”,車經那裡,看到高速公路兩邊滿眼的香蕉樹。下午3:00左右趕到機場,不過飛機誤點,原本17:35的飛機延遲到18;25了。20點到了上海虹橋。在廈門的三天,風和日麗。廈門給我的印像就是干淨,悠閑,明亮,漂亮,還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但海鮮並不便宜。總體來說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城市。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