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旅游的人說,不去大理後悔,去了更後悔。是啊,小小的古城,唯一繁華的復興路被看上去似乎都差不多的店面占領,裡面大多是閃閃發光實際劣質的銀器、號稱正宗緬玉實則來路不明的石頭,連路邊老太太用小爐子烤制的乳扇也看起來十分可疑……
雖然是大名鼎鼎的大理國古城,但似乎還沒有麗江更讓人注目,沒有麗江小橋流水的精致秀美,沒有麗江的石板路踏上去光滑得那麼有滄桑感,也沒有麗江每晚兩岸對歌的激情和放縱。
——但是,自己怎麼就呆下來了呢?還一呆就是一年,而且似乎還有呆下去的欲望。這座山坳坳裡的小小古城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大理大多數都是好天氣,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古城門顯得很壯觀,一年四季不敗的鮮花是很好的點綴。雨季的時候,十分容易看見彩虹,不同時間不同形狀的掛在天空不同的地方,每次看見彩虹,我的心情都非常好。有時候雨過後,雲彩會低低地壓在整個古城上,低得感覺似乎伸手就可以夠得到,整個蒼山也被淡淡如煙的雲籠罩,奇怪的是山的上下部分都看得見,僅只是中間有一層雲,像一條白色的腰帶。有點像仙境,很美!
來了這麼久了,還沒去過天龍八部城,沒有坐過蒼山索道,也沒坐過洱海游船。但是上蒼山的次數很多了,爬過白雀寺、中和寺、感通寺、寂照庵,比較遠的還有花甸壩。其實每一條線路都是自由的悠閑的,春天可以看見成片的映山紅或不知名的小野花,夏天穿過松林時會發現時不時從腳邊冒出的蘑菇,秋天從地上隨意撿起的松果也許有飽滿的松子,哈哈,多麼有趣的旅程。
在大理呆得久了,也認識了一些當地朋友,知道村子裡是相當喜歡宴請的,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本祖節,鄰村的可以相互參加,然後給小孩取名字的、新居落成的、紅白喜事的等等,都免不了要大吃一頓。我有幸參加了幾次,村裡的宴請都是做大理白族傳統的“八大碗”,有千張肉也就是梅菜扣肉、粉蒸肉、酥肉、土雞、雲豆豬蹄、紅燒肉、洱海魚和一個素菜,合稱八大碗,幾乎全是葷的,吃得非常過癮!請來的廚師則是村裡公認做菜做得好的,每家宴請幾乎都要請他們幫忙,一般宴請的流水席都有幾十桌以上,是很辛苦的工作。
乳扇、餌塊、米糕、木瓜水是大理很有特色的小吃,餌塊是復興路上一家用手捏成餃子狀的最為正宗,因為其他家的全是機器壓制的餌塊,只有這家是純手工的。米糕是人民路下半段的一家比較好吃,有紫米的和白米夾紅糖的,合適的季節還賣煮花生。吃正餐有一壺春的黃燜雞、綠桃飯店的驢肉和洱海魚,如果運氣好,可以吃到一百多斤的洱海魚,只是薄薄的切一片就夠吃一頓了,但是機會非常難得。
如果想吃白族“八大碗”,除了碰巧參加宴請,就只有一個地方能吃到了——蒼山桃溪生態旅游園內的峽谷餐廳,這裡只做八大碗。園內還有一個山裡紅餐廳,有虹鱒魚、天麻火腿土雞火鍋,春季有茶餐,是用茶葉入餐,很新穎很健康。園區處於蒼山的半山腰,內有百畝生態茶園,圍繞茶園建了很多別墅,不過這些別墅都有別於我概念中的別墅,大多都是木制或石頭建造的,並不豪華,但很有特色,和周圍環境很貼切。而且在一片綠樹環繞中、鳥語花香,誰還在意它的裝修是不是五星級標准呢?
在山上住久了,可以下山走走,感受一下洋人街的繁華。其實最喜歡的還是人民路的下半段,這裡有很多並不賺錢卻很有風格的小店,也有很多標新立異的“怪人”,或穿著大腿褲拉著條大狗狗在路上走,或抽著煙坐在房頂上曬太陽,和破舊的老房子上搖曳得頗有風姿的雜草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雖然大理也是一個著名旅游地,但大多數當地人並沒有變得精於生意和市儈,他們依舊守著自己的土地辛勤勞作,依舊因為油鹽醬醋而精打細算。從山上向下俯瞰,大理古城環繞在一片田野中,無論是春天黃澄澄的油菜花還是微風拂過綠色的麥子,都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在這樣一座充滿了生活感的小城,無論你是對它是愛還是恨,都影響不了在歲月的腳步聲中,城頭的櫻樹紅了又綠、綠了又紅,只有映襯在藍天白雲下的城門還是那樣美麗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