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狂野與嫵媚!(上部)----感悟自駕游最經典路線之西域風光
提起西域在人們心中,已是大漠無煙,歷經蒼殤的鬥轉星移,殘喘之余的古老,曾經輝煌鼎盛的美景盛事,已淡淡遠去,留下的自然文化遺產和歷史輝煌與悲壯像書本圖片一樣卷刻在了世人們的歷史記憶之中,讓人隱隱作痛。說起來,我對西域的理解和認知,還是小的時候在書本和圖片裡的故事,就知道那裡很遠很遠,很慌很慌,現在的人都對這樣一種充滿荒蕪、野性與凄涼的飄渺感到充滿渴望。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網友發了一張“月牙泉”的照片,大漠裡的一櫚清泉,看上去如詩如畫般地,很美很美,於是我便收藏了,心底的收藏那一種,並暗想;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那遙遠的大漠,體會其中的狂野、神奇與奧妙,那曾是我們祖先鼎盛時期的繁華通商之路,歐亞大陸的之橋梁----鼎鼎大名的絲綢之路!敦煌之聖地!
我相信她對我們每每多是誘惑與吸引,也是很多人想往之地,“陽關之故人”已在我心頭隱藏,並時時隱隱為之想往,偶然的一天晚上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播出了“流逝的月牙泉”,吸引了我,並讓我震驚了!!回想起來那還是2004年的事兒!當時讓我想了許多許多……且久久不能平靜,不能入睡,不能!於是開始搜索有關“月牙泉”、“敦煌莫高窟”、“鳴沙山”的信息、資迅;並開始動議策劃了《新世界、新生活、新體驗》的拯救“月牙泉”之行動,就連企業贊助商和“自駕游”的後援廠商都聯系好了,原本是一番壯舉,後來一直沒有大塊的時間,行動暫時被擱置休眠了,然而,這棵心儀已久澎湃的我,依然期待著、蓄勢著,等待其能量的噴發。
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聳,被鳴沙山環抱,但並不為流沙所掩,始終碧波蕩漾,泉水粼粼,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風景十分優美。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環境的惡化,現在,已經奄奄一息了,月牙泉正在接受“輸液”,通過人工滲水,以避免干涸的厄運,心中的震撼!遠不能用青澀、苦味來形容!比苦澀還要難受!那是一種“痛”啊!月牙泉不得不繼續長期靠每日“輸液”艱難度日,勉強維持生命。當今有望能看上最後一眼那便是奢侈了!
轉眼間,4年過去了,恰逢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為了減少和緩解北京交通的壓力,我們開始再次起草策劃“西域之旅的自駕游行程”,重燃心中的欲火,准備著路書,研究路線、時間,安排行程,盤算景點:
1、寧夏中衛的沙坡頭/沙湖
2、西寧的青海湖/藏傳佛教塔爾寺/大清真寺
3、翻越雪中祁連山,並馳騁祁連草原
4、張掖丹霞地貌
5、武威馬踏飛燕
6、嘉峪關天下雄關
7、敦煌的月牙泉/鳴沙山
8、敦煌莫高窟
9、敦煌雅丹地貌
10、張掖的大佛寺/馬蹄寺
11、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會寧
12、陝北紅色之都革命聖地延安
13、中國炎黃祭祖之黃帝陵
14、中國第一道教名勝崆峒山
15、黃河壺口瀑布(西岸)
初略地統計了一下,竟發現全是經典!且大多入選《中國國家地理》之“選美中國”!或者大都是五星級、四星級旅游熱點景區,從地理特征和形式範圍上看,內容豐富多彩,有內陸城市、草原、綠洲、雪山、沙漠、湖泊、山川、丘陵、冰川等等;人文、地理、歷史、考古、宗教、祭祖;甚至還有“革命紅色之旅”,真是再經典不過了,喜出望外,盡管有些景點已經去過,還可以再次深度游也是好機會,也許還會有不同收獲和意外驚喜的,於是,此番形成終於將蓄勢已久的且令人向往的行動附注了實施;西域之行,路途遙遠、坎坷、神秘,經典景點、經典典故誘惑甚大,行程也頗具一番壯舉,兒子也早已到了獨立且不願意伴隨我們左右與我們同行的年齡,此番行程對他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又逢暑假,不得不尾隨相伴,後來也成了我們的主心骨,幫了我們不少忙,分擔了許多事情;於是,挾妻帶子,便整裝行囊,傾巢出動,又帶上寵妾,我家小寶和小虎,於2008年8月8日早晨8點出發了;一同隨行的還有闊別多年的、最近才聯系上的軍校同學以及他經過多年坎坷又重新回到他身邊的初戀情人。
早飯後,經二環、三環、四環、五環、直奔八達嶺高速出京,在六環外服務區集結,途徑內蒙古呼市、包頭,向西,沿途草原、丘陵風光無限,途中午間在高速路上,一個地方很小也不大知名但卻是在高處山坡上,“資卓山”服務區,正准備吃午餐,不知何時原本高高的白雲,瞬間積聚變成了低矮壓抑的烏雲,漂浮在頭上,電閃雷鳴後,鬥大的雨點砸在了地面上、草原上,房頂上,頓感外邊一種喧嘈和騷動,人們進屋裡避雨了。吃頓飯的功夫,便雲開霧散、雨住天晴了,草原的天空,小孩的臉,一天三變,看著白雲朵朵,卻也不知那塊雲彩有雨。飯罷,繼續趕路,暴風雨過後的清新,使得駕駛車輛也感覺輕松了許多,第一天,不覺已行程1058公裡,晚上住在了內蒙古的烏海“藍夢酒店”,藍色,愛情也,夢,幻覺也,於是,我用無線電台與同行的後車通連:“藍夢酒店就是給您們情侶准備的,恭喜你們初戀情人回歸身邊,很適合您們在藍夢中再次墜入愛的海洋,初戀情人的鴛夢重溫啊”。一陣歡聲笑語……今夜無眠?!
內蒙的西部草原,略感荒涼。沿高速路兩邊有很多植被,和正在植被的人們,在烏海有一種植被叫“四合木”是被重點保護的,看上去樣子也很脆弱;山坡上被雨水衝刷的溝壑,很明顯沒有什麼滲透,都在地表徑流衝刷著,直入黃河。
寧夏--沙坡頭
中衛是個旅游城市,我們在前不久五一的時候專程來過一次了,這次又繼續下榻紅寶賓館,午飯後的西瓜那叫一“甜”,是在北京多年來沒有吃過的,使得我們不得不厚著臉皮又要了一份,因為是酒店贈送的。
為了觀看報償大漠中的日落與輝煌,午飯後少適休息了片刻,竟直奔寧夏黃河邊的沙坡頭景區;滑沙、游艇、古老的黃河灌溉水車、包蘭鐵路線上的軍列等一切盡收眼底,拍了許多PP,已經傍晚7點多了,太陽掛在天上還是一杆子高,略顯余輝,我們向北赤足踏入了騰格裡沙漠(邊緣),騰格裡沙漠是內蒙古僅次於巴丹吉林沙漠的第二大沙漠,令人敬畏、向往,男人的本能,或多或少有些挑戰的心理,然而,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讓我們這些有點責任心的人冷靜面對。夕陽斜下的光輝照在隆起的沙丘,遠遠望去,很美很美,盡管西部沙漠的陽光有點灼熱,金色的晚霞照在了沙丘上,一鈴駝隊走過,那就是一副畫,就是光影的世界,隨手的相機隨即便哢哢作響,一陣快門,美麗的畫卷、圖片就是這樣瞬間成為永恆。

(寧夏沙坡頭)
寧夏從東北到西南方向,一路上,植被茂盛,明顯是在黃河水的滋潤下,“天下黃河富寧夏”然而,西部也略感貧瘠。
離開寧夏中衛驅車駛入甘肅,高速尚未開通,走了一段國道、省道,大多是崎嶇的山路,車輛很少,人也很少,讓我們意外和吃驚的是;那麼甜的西瓜竟生長在山坡上的碎石縫裡,成片成片的碎石和西瓜混雜在一起,瓜並不是很大,我們停下車來,步入瓜地,盡管大有“瓜田李下之嫌”,因為是山區丘陵地帶,人員車輛很少,偶爾遇到幾輛小型拖拉機將成熟的西瓜集中堆放,再被大型運輸車拉走,運到山外,身臨其境地看看眼前,瓜農的辛苦栽種和企盼,這種“舔”的確是來之不易啊。我們買了幾個,一直舍不得吃。知道越往西走越需要補充水份,那裡常年的干旱是盡人皆知的,甚至讓人恐懼。

(在碎石中生長的西瓜)
西寧--青海湖
經蘭州外環高速,向西寧挺進,這時我家小虎已行駛了2100多公裡,也過了磨合期。西寧是西北地區較大的重鎮,又是個省會級旅游城市,青海湖、塔爾寺、日月山吸引了不少的內陸游客;青藏鐵路的起點,人員來往稠密,看不到人員稀少的痕跡,酒店接待較為緊張,好在與我同行的同學在西寧有一個生意上的伙伴已給我們提前安排好了中發源酒店,哈哈,有點離中國麻將牌中的“中發白”不遠,挺有意思。到了西北,又免不了“酒肉穿腸過,烈酒心中燒”,更何況朋友相聚,連日旅途勞累,加之略有高原感覺,晚上醉了,吐了,吐的一塌糊塗,好在“大小領導”相扶持,左右忙呼,三人兩瓶白酒,到量了。
青海西寧我已來過兩次了,每次都有所不同,她很美,是大美,藍天白雲映襯下的下青海湖,碧藍、碧藍的,一眼望不到邊,大片、大片的、黃黃的油菜花映在眼前,伴隨左右,簇擁著,微風佛來透著清香,沁人心脾,這是盛夏的青海湖大愛無疆!而秋天的青海湖,天高雲淡,空氣清新涼爽,盡管沒有了黃潺潺的油菜花,卻有著大捆、大捆的牧草,收割還沒來得急運走,堆放在牧場上的豐收景像,肥肥的牛羊成群成片,游動飄蕩在山坡下,遠處山巒、山脊已是白雪皚皚,凝滯的霧籠罩在山頂,告訴人們,趕緊收成,儲藏;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游人明顯少了許多,周邊也略顯蒼涼,十月以後,深秋的夜晚還要燒火取暖。

(去年盛夏時的青海湖)
到了西寧的第二天,也是我們出行的第4天,早晨整理檢查車輛,飯罷、油滿,陰著小雨,快到日月山口時已經雲霧繚繞了,能見度極低,也辯不出日停月停了,沒有停車,直奔青海湖,這已是我第三次來青海湖了,由於下雨、起霧,原本有返回酒店的念頭了,可看到一路上,還有許多冒雨騎自行車的在環游青海湖,倍受鼓舞,也罷,雨中游也是件很浪漫的事兒。
風雨中前行,沿途湖邊、路邊不停地有自駕車停下來拍照留念,我們也在雨中掌傘,拍了些油菜花的照片,在路邊湖邊略微有點模樣的餐廳,少時打尖後,熱湯下肚溫暖了許多,老天爺也需要午休呀,天略有放晴。在湖邊,小領導(也是大小伙子了)策馬揚鞭,馳騁,小寶(我家的寵物狗)也昂首闊步,奮飛揚踢,撒歡扭腰擺尾,與游人“旺旺”狂叫,能看出他的喜悅與高興勁,我和大領導也是一腳泥裡一腳泥外地忙著攝影,攝相,拍照,具有高原特色的邙牛、馬匹、藏敖等飾品飾物,被當地人充分利用,作為創收的道具供游人觀賞拍照,及兜售。

(憂郁的青海湖)
晌午,雨後的青海湖,微風佛面而來,多少有些晾意,淡淡的雲依然沒有散去,在頭上漂浮著,已開始凋謝的油菜花,被雨水清洗過後,更加香艷,黃潺潺,一片片,飄蕩湧動,那是誘人的一刻。眼前格外地寧靜,我們繼續驅車開始環湖游,剛過鳥島,淡淡的烏雲又開始聚積,由淺灰逐漸變深灰,很快就“黑”了起來,又陰了,伴著陣陣微風,帶有沉重的略輕盈的質感壓了過來,大片的烏雲開始伸展並籠罩著湖面,低低的,壓的湖水深藍而逐漸發灰、發暗,讓人透不過氣來,此時不也是“奇景”啊!更像一幅憂郁的油畫。我們比不了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更沒有海燕的勇氣…… 趕快跑!暴風雨就要來了!情急之下我還是忘不了,拍幾張小品,頃刻間湖面天空黑暗了,是雲是水?是天是湖?顧不了許多了,驅車疾駛。空曠之地,避免雷電襲擊,我們將無線電車載天線收回,該用手台,同時也減少了通連頻率。大燈小燈齊開,雙嘣頻閃,環湖的北岸,大片的油菜花萎縮著,像是也在躲避著,然而,我們再次看見了暴風雨中勇敢的騎車人!單人單騎,身穿緊身衣,帶著頭盔,身後車架上,包裹著行囊;他的舉動、行為,迅速傳染並影響了我,使得我們塌實了!堅定了!繼續平穩駕車,享受著眼前這獨特的景致。回到城裡,雨小了,是個很好的睡眠恢復時機,今夜無語。當然也忘不了北京奧運會的比賽進程。
冰雪祁連山
傍晚回到酒店,與一位正在清潔“甘”字頭車輛的司機攀談起來,他是從肅北來的,開著一輛豐田霸道,剛下過雨,天還在陰著,就執意把車洗干淨,一定是個勤奮愛車、且很自信和有經驗的人,從他那憨厚而略顯黝黑的臉龐看,也一定跑過不少地方,熟悉景點和道路情況,一看我們是“京”字牌的車,“北京正在舉辦奧運會你們咋出來呢麼!”他也很健談,且有興趣點,聊了許久,並給我們介紹推薦了一條去張掖、敦煌較近的路,走227國道,從西側翻越祁連山,也有修路地段,省卻了返蘭州走武威從祁連山東側走高速路,多繞行400多公裡。言語中透著樸實可信。
早晨我還沒起床,我的那位同學就已經把兩輛車給清洗干淨了,天也晴了,在GPS的導航下繼續上路了,走一段高速,進入227國道,車較少,不時也能遇到北京的車從身邊掠過。由於雨過天晴,山下清澈涼爽,田園風景、草原風光、百畝油菜花基地,交相輝映,遠處的祁連山漸漸而近,山頂的雪清晰可見,海拔略高且雨水、冰雪夾雜著霧氣還在山頂纏繞,沒有散去,迷霧的籠罩更平添了幾分我們前行的神秘色彩。
雪山風光已映在眼前了,一直沿著祁連山雪山西側順山坡北上,一路驚喜連連,故事多多,真是山下郁郁蔥蔥,植物、果樹翠綠挺拔,黃花燦爛,山上白雪皚皚,雲霧繚繞,尤其是綠草與白雪相間相融之處,更是茸茸的,美妙之極,風景、風光無限,很美,美的讓人驚喜、愉悅!起步停車接連不斷,鏡頭相機頻頻切換。8月的天氣,我還是一身穿短褲長衫打扮,身後卻已白雪皚皚,忍不住想上去抓一把的衝動,當我們驅車駛入並將自身置於周遍一片白茫茫的雪山路邊時,道路上的雪已經融化了,不遠處輕煙雲霧彌漫,不時有鳥兒拍打著翅膀起飛,立刻消失在飄渺凝滯的雲霧中了,雪山是那樣的潔白、寧靜。
到了山頂大阪山隧道時,在海拔3792.75米處,有一個中鐵十六局一公司築路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部,前後兩車停在籃球場上,我們紛紛衝出車外,下來嬉戲玩雪,激動不已,盡情地放縱我們此時的快樂,我的那位同學陳偉(化名)與其初戀情人,由於海拔高,氣壓強大,被迫大解;“被壓出來了!”,“哈哈,海拔這個高度能適應,去西藏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家小寶也急著搶先跳下車,四處不停地嗅著,跑馬圈地,後腿一翹,到此一游!說起來寵物小寶也是很幸福無比,跟隨主人走過了許多名山大川、游覽名勝古跡、下榻四星級、五星級酒店,少時玩耍、停留與修整後,交費穿越“大阪山隧道”,我們此番行程已經走過了2787公裡。作為越野車中的佼佼者,很輕松地翻越過了祁連雪山,下山時,回眸尋覓瞬間美景,一縷陽光透過薄霧撒射下來,照在了山坡上,山崖峭壁上,羊群在閑散穿梭、攀岩,尋覓著被雪覆蓋的草,在山下明明有大片的草原,為何還要攀爬上來?不解。山這邊,就應該是甘肅的張掖地界了。蜿蜒而下,心情舒暢,豁然開朗,又是一翻景像,突然一個轉彎之後,山腰間有一個觀景平台,順勢進入,不得不貪婪地再次停下來,攝影攝像並舉,狂拍胡拍無語。

(祁連雪山山頂)
甘肅-----金張掖
翻過冰雪中的祁連山已經過了晌午,雪景對我們幾個北方人來講,道不算啥,金貴之處是它在八月盛夏身穿短袖的時節卻格外有所不同了。美景使我們留戀往返,走走停停,忘卻了連日的疲勞,忘卻了午飯,下山後,趕上一段路況非常不好,斷斷徐徐地在修路,又時常有些顛簸,在227國道行駛的速度緩慢了許多,更糟糕的是被搖晃顛簸的有些飢餓感了,在被迫停下來等候的時刻,拿出從北京隨車帶來的方便食品胡亂墊巴墊巴。走了好久才到了一個稍大一點的鎮子,在路邊不知名的小店,讓老板娘煮了點熱湯撤了些片子。“片湯”在北京有點貶義,可這時候的“片湯”那是實實在在的暖了身子!
從祁連山高處由南向北順勢而下,眼前好大好大的一片綠洲,包裹著一片此起比鄰的高高的建築,那一定是張掖!這片美麗的荒漠綠洲風景如此秀麗,空氣清新、透徹,東面不遠就是大面積金黃色的沙漠,被西下的陽光照得燦爛、嬌艷。與這片綠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就在這座城市的上邊高處看到眼前,時間、空間、距離;沙漠、綠洲、城鎮,這場景無不誘人幻想,當我們逃離了城市的羈絆,把世俗擺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往往會看到意想不到的美麗,這種距離竟如此微妙,經管沒能及時拍照,她依然決然地在我心理了,在高處遠遠地望著一座沙漠綠洲陽光相輝映的城市,實在是不多見的。
“望山跑死馬”!我們行駛的路線、方向直奔那片綠洲,盡管看到了張掖,可路程還是會很遠。因為“馬蹄寺石窟”,是我們在張掖擬定好的景點行程,經尋訪問路;到了民樂縣城,我們開始下國道,向西,轉入鄉村道路,路礦還好,都是柏油路,人也較少,只是時常穿過不知名的村莊,村旁麥場上堆放著剛剛收割下來的麥子,碾壓、脫粒、揚場,一派勞動豐收的景像。這場景大大地觸動並吸引了我;盡管現今的農民包產到戶,也早已沒有了當年人歡馬叫的集體勞動的壯觀場面了;除了停車拍照,還是拍照。這也讓我在“小領導”面前有了顯擺顯擺的機會,講述“老爸”的“想當初”的故事,閑談之間,不覺已來到馬蹄寺門前,寺廟不大很有特點,全建在懸崖峭壁之上,狹窄而陡峭的踏步上,來往進出上下的香客,我同學陳偉(化名)的初戀情人姚姐(其實她比我年齡小,可我就喜歡這麼偷著叫她,挺有意思的)也請香跪拜,她面相很好,端莊清秀,眼大、口闊、兩耳垂肩,體態充盈,白淨白胖,兩手圓潤,指尖纖細,聲音高亢明亮,是很有福氣的那種。信佛,他們比我虔誠,抽簽許願,算是上上簽吧,作為此番行程的同行者也跟著沾點喜氣兒、靈氣兒吧!
馬蹄寺寺廟並不大,整個馬蹄寺石窟景區開發的挺大,山裡邊還有瀑布,要騎馬才可以進去,此時已經是傍晚5點多了,晚上還要驅車行60多公裡的路程才能住在張掖市區,於是,只好在周遍繼續參觀游覽其他景點;不遠處還有馬蹄寺石窟,時常會在圖書照片、明信片上看到的那個景致,大大的平面成三角形,懸崖峭壁,上面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窟,也不知怎麼上去,我們在下面拍了幾張照片,在兩車之間合了合影,也算做“到此一游吧”!
馬蹄寺石窟也算曉有名氣,屬於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與敦煌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都有所不同,除年代、歷史背景、風格與特點各異。

(馬蹄寺)
第二天又是被敲門叫醒;陳偉(化名)同學他又要幫我洗車!一陣洗漱完畢之後,在街邊不起眼的小店,排隊吃了碗“酸湯面”,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竟時常有站著吃完走人的。也算是品嘗了當地風味“小吃”。隨即在城裡游覽了張掖著名的大佛寺,大佛寺內外正在全面修繕,仍可廣納香客、積功德,只是沒了跪拜的蓮花蔻墊,施工的灰塵彌漫。返回來時,才發現大佛寺西門剛好斜對著的就是張掖賓館,竟如此之近,真是佛法無邊,普放光芒。
張掖大佛寺保存有中國最大的佛教殿堂,永樂佛曲,貴為孤本,般若金經,重為國寶,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信徒們很值得一拜。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在大佛寺被佛光普照榮身之後,早晨快11點了才離開張掖賓館,給小虎補充能量,繼續征程,據先前在西寧的那個師傅介紹這段高速路況很好,沒有監視探頭,可以狂跑高速,視線也寬闊,瞬間時速到了每小時180-190邁,並持續了幾分鐘時間,除了室外的風噪、輪噪聲音略高了些,其他行駛正常,用風馳電掣形容也不過分,一口氣兒便來到了著名的中國長城最西端,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嘉峪關也是我想往已久的,此番行程將大大豐富和充實了我正在擬寫的《自駕雄關漫步》的背景與資料,尤其是現代圖片影像。中國的長城,關隘,飽經滄桑和戰火硝煙,唯一沒有經過戰火的襲擾,便是保存完好的嘉峪關關城。
下午1點種,便到了嘉峪關市區,在下榻的花苑酒店用過午餐,小息了片刻,睡醒後,快傍晚時分登上嘉峪關關城,拍了些光影中的特寫,細微之處,已顯這座威嚴、雄偉的囤兵城堡有些滄桑和班駁,出關西去,順著晚霞回眸望去,大漠之荒野,更顯這座關城孤獨,甚至蒼涼。這也可能正是她的神奇和魅力所在。

(嘉峪關一角)
傍晚7點多鐘,錯過了觀看長城博物館的時機,無奈,只好繼續驅車向北7公裡,探懸臂長城,游人寥寥無幾,我也只是在土城牆上走了走,並沒有攀爬,陳偉和我家小領導攀登上去了,這就是“好漢”與“非好漢”的差異,哈哈,當年的“好漢”已經與這長城一樣經歷了更多的雪雨風霜。從北京至此,已經第7天了,行程3100多公裡,距我們的目的地----敦煌還有近350公裡,這一段路據說已經沒有高速公路了,盡管略有惋惜,可這才將是真正而艱難的大漠之旅。
敦煌之神秘的誘惑
離開嘉峪關,仍然在高速路上飛馳行駛了近250公裡,在瓜州按路標下了高速轉向西南偏西駛入313國道,這條路十裡八裡見不到一輛車,偶爾有自駕車或旅游公共巴士掠過,起初沿途還能看到零星公路賽道般的騎自行車的人,後邊不遠跟著保障車隨行,後來漸漸地人煙稀少了,這一路沿途才是真正的荒蕪人煙,寸草不長,大漠戈壁,干枯的樹梢支杆被風吹得翻卷著遠去,筆直筆直的路,望不到頭,與大漠一樣消失在遠處的地平線,這種荒涼景像也讓我震撼、敬畏、好奇,膽怯之余,依舊大著膽子停下車來拍照,以便日後在網絡車友論壇上發布,告誡和警示車友、同仁。好在有一段路與鐵路做伴,並行,多少增加了些自信和膽量。

(敦煌莫高窟)
此時盼著綠洲,就像在大海裡游泳快上了岸一樣,急切中,總算看到遠處有冒煙的地方了,到近處才知是企業,漸漸地也有了點點綠色,片片綠洲,進入綠洲腹地,這便是到了敦煌了。下午2點打尖住店完備之後,前往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敦煌石窟;泊車,購票,120元/張,步行入內,門口處要求存包、存相機,禁止寵物入內,禁止拍照,無奈,我只好陪伴大領導,相隨左右,領著小寶在欄杆外圍溜達轉悠,我知道我不大會欣賞這種石窟藝術,對這一類的建築和雕塑又看的不大懂,只能看看繪畫,感悟佛門的光輝,可來到敦煌標志性建築九層樓前面拍照,從敦煌外圍周遍景觀、景區的規模情形來看,已有太多的人工痕跡,商業味道濃厚,外圍沙漠侵蝕危害不容小視,危機四伏,景區內綠化效果非常好,樹木昌盛茂密,並沒有感覺是在荒遠的塞外大漠,也更沒有感覺到安詳、莊嚴、肅穆的佛國氣氛。讓我感到驚奇和意外的道是;此處竟在不顯眼的位置還有中國郵政,徑直入內,辦理集郵和蓋銷手中的門票明信片,同時又買了幾張明信片發往內地和親友。這才是真正的到此一游,是在旅途中作了件略有驚喜和意義非凡的一件小事兒。
晚上回到市內酒店休息,無語。
第二天,就是我們出行的第八天,繼續向西,探游任務艱巨,神奇;及具挑戰;
一、西渡大漠陽關;二、探密塞外玉門,三、勇闖敦煌雅丹地貌;
陽關、玉門關,滄桑歷盡,典故無窮,大漠荒倚,故人皆遠,世間人煙飄渺,現毋須表述和懷疑其曾經的輝煌與風流。
南道陽關,北道玉門關,互為犄角,扼守出入西域道路的兩條咽喉,無論是昔日絲綢盛跡之商賈雲集,邊貿如雨;還是金戈鐵馬,烽火連營,亦成輝煌,雲斷春色,大漠滄然,茫茫戈壁,皆遠去。而今到此第一游的君士們,文化歷史底蘊厚重一點的道還能吟詩賦詞,而我卻只能是拍照留念了,嘆息殘垣斷壁歷史的痕跡淡淡…… 而敦煌莫高窟在全世界的名氣自不必說,無不感嘆贊美,慷慨一翻。然而,敦煌雅丹地貌更加誘人,神秘,多少游人畏懼而退縮,遺憾惋惜,其日出日落的光影也傾倒無數“色”友,為完成其驚世駭俗之作,壯膽勇闖。到達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已是下午2點,在這230多公裡的烈日炎炎、荒涼平坦、崎嶇蜿蜒的裡程,的確需要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也許要具有良好的駕駛技巧和嫻熟的操控性,這些“小虎”表現的十分優越,不愧是神行者之稱謂。

(敦煌雅丹地貌)
進入雅丹戈壁,因地貌地勢、道路復雜,易迷失大漠,在當地導游的陪伴中乘坐電瓶車,暴曬在烈日炎炎之下,無遮攔,著實有點受罪,當地景點中間服務區,也在大漠之下挖坑搭蓋棚子,避免暴曬,減少風沙侵擾,當然,付出些銀兩還可以租用旅游景點提供的北京2020JEEP,體會駕駛的樂趣,道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盡管此地景點令人震撼,但遠離人居,且較荒涼、偏遠,人在大漠戈壁,顯得那麼渺小,無助,易早早離開,混入人群之中才屬明智之舉。
上部

(輸液月牙泉)

(遠處的祁連雪山)

(多彩的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