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隨筆:碧水青山說德化

——天下第一牛(石牛山主峰海拔1782米)當你感到憂愁的時候,就去大樹林,去遙望大自然…… ——電影《希茜公主》
在泉州版圖上的西北部,崇山峻嶺中分布著安溪、永春和德化三個曾經貧困的山區縣。安溪除了魁鬥鎮是出了名的坑蒙拐騙的“黑三角”外,“鐵觀音”烏龍茶才是該縣的“主打歌”;永春給人的感覺,惟有永春老醋,是泉州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近年來永春蘆柑、永春織畫、佛手茶也風彌了起來,當然這些跟台灣詩人余光中是永春籍的,以及時興的生物醫藥落戶永春是兩碼事。比起鄰縣安溪打出的“安南永德蘇區舊址”的紅色旅游熱潮更有資深資源的朱德“紅四軍革命遺跡”,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倒是前縣長潘燕燕在視察縣情時,把一處原先廢棄的老礦場,發展成為牛姆林森林旅游的景區。不但把一個原本“鳥不拉糞”的地方一下子轉變為泉州“十八景”之一,現在還被冠以了“閩南西雙版納”的美譽;
相對而言,地處泉州正北面的德化縣,則偏離州府,山路崎嶇,交通不便,自然是“天高皇帝遠”了。相傳曾有一位道長,由德化步行到當時的州郡豐州城,用了足足的九天(一說,豐州九日山的由來就源自於此)。可想而知,偏僻之地的民風自古就是質樸和彪悍的。於是歷朝歷代,只能“以德化之”。說來也怪,這麼一個地方,竟然以德化瓷器名揚天下,其代表作是“瓷聖”何朝宗的青白瓷滴水觀音。最近幾年,德化縣還打出了“中國瓷都”(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合稱“三大瓷都”)、“中國陶瓷之鄉”的名號。
瓷字,在閩南讀音為“肥”或“匪”。雖然這裡與有史以來的匪患不斷風馬牛不相及,卻也有某些內在的關連,或許就是地理位置使然。不過,我前幾年踏進深山老林,探尋的則是“赤匪”、“共匪”曾經活動的遺跡,暨現在時髦的“紅色之旅”——德化水口阪裡“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實際上,德化縣水口鎮與福州永泰縣是相毗鄰的。去年單位組織的永泰青雲山之旅,大家在青龍瀑布前“發現”的“紅軍洞”就是“中共福建省委”從石牛山地區轉移到永泰縣落腳、露宿的所在。
今年做為首個法定節日的中秋,單位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花好月圓式的“博餅”聯歡晚會。當下“首長”問我,德化石牛山的景致何如?
牛!實在是牛!——有號稱“天下第一牛”的主峰,有“閩中第一漂”美譽的桃仙溪,有“華東第一瀑”之稱的岱仙瀑布(也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何況還有傳說中張公法主的神奇故事的閩台兩岸的道教聖地石壺名觀(又稱石壺祖殿)。
“首長”牛氣衝天的“心動”——好兆頭!就石牛山啦。便拍板了一場仲秋之後的進山大“行動”。不知情的同事還以為,“首長”對我是“言聽計從”。
低調,低調……,竊喜之余我家“大、小領導”的告誡,言猶在耳!
一、桃仙溪上蕩舟影實際上,有著“三山二水一窯址”的德化縣,雖然在行政區劃上是屬於閩南,也確實講的是閩南土話,只是尾音總帶著“得”字。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確切地說是閩中地區。福建省的第二大山脈戴雲山橫貫其內,素有“閩中屋脊”之稱的戴雲山脈主峰(海拔1856米)就坐落於縣城北部的上湧鎮和赤水鎮南北交界處。海拔1644米的九仙山是其支脈,由大銘鄉和上湧、赤水兩鎮包裹著的。而戴雲山余脈的石牛山則位於德化縣東部的水口鎮,很多人都誤認為福建省的水口核電站就在這裡。顧名思義,水口正是處在尤溪(三明地區)、永泰(福州)水系大樟溪的溪口,境內的潯水(又稱“氵產”溪)、湧溪均是該水系的上游支流。“氵產”溪由縣城所在的潯中鎮往東流經了龍門灘鎮、南埕鎮,最終於水口鎮彙入大樟溪。在南埕與水口這一段的溪水,全程約16公裡,沿溪之間坐落著一個桃花島,有好事者探索後,隨即聲名遠播。於是也就有了“桃仙溪漂流”項目,最近南埕鎮又開辟了相臨的“石壟溪橡皮艇漂浮衝浪。據說“氵產”溪支流的石壟溪沿途森林茂密,溪流湍急,有許多的野生動、植物、急流險灘。旅行社的導游和地陪,均以老年人不適應這需歷時三個多小時的“驚濤駭浪”為由,帶著大家去相對舒緩的桃仙溪,讓我們蕩起雙漿,小船兒輕輕地……
除了有“美髯翁”之稱的老謀子外,白發點點的我也光榮地上榜了。老謀子豪氣並不減當年,這位曾戴著“四人幫”爪牙帽子下放的老頭,每年在毛澤東暢游長江之日,還堅持橫渡晉江。不過,坐著竹筏蕩舟,倒也有種歲月悠然的“逝者如斯夫”的感嘆。曾經的“驚濤駭浪”在老人眼裡,已經如同溪水中小小的波瀾,起伏間,滔滔東去……
在一個半小時約七公裡的漂蕩裡,身旁雙眼微閉的老謀子,傾聽著天籟般嘩嘩流水;手腳並用,嬉鬧戲水的小樂;有點深沉狀的小何,抽起了思考的香煙;領隊導游,脫起鞋子,捋起衣袖,幫著筏工掌舵;食堂的小蓮,不知哪聽來的,說這溪水洗腳能消炎除菌,洗菜般地忙碌著;我也沒閑著,不時地跟艄公聊起了高甲戲《桃花搭渡》“打情罵俏”的經典,惹得他禁不住引吭高歌,婉轉柔腸的曲調蕩漾於青山兩畔。小年輕們還以為是什麼德化山歌,再來一個的呼聲,此起彼伏。
老謀子冒出了一句,村野深山雅音也。
沿途的調丁潭、五仙聽雷、石獅潭、天平城古城寨址、桃花島、湖內宮反倒一晃而過,上了岸後“首長”問我們,有沒有給艄公小費?
……
老謀子又搖起了頭來。
二、石牛山中覓仙蹤我們這次的地陪小妹,說起國語來實在不敢恭維,但是閩南話也不見咋地。這也難怪!現在的孩子都一樣,我家“小領導”也常常“雞母屎半土白”(閩南俚語)。不過,她解說詞裡概括石牛山景觀的,我則記住了一段——春天滿山杜鵑紅遍,夏天懸崖仙瀑飄飛,秋天山巒紅葉凝霜,冬天蒼松冰雪嬌艷。
當下我還在想,這套說辭用在哪座山上似乎都能說得過去的。然而,如此的字眼還是把我的思緒早早地帶入了如煙如幻的仙境際遇裡。聽聽!層山盡染中,赫赫的天下第一神牛呀!被“熊瞎子”嚇破了膽的人(呵呵,道長!你知道的,並沒有影射的意思),誰不天天祈禱著神牛降世呀!這不,導游也順口粘上了,我們這石牛山呀!是保佑求財的,特別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的岱仙瀑布呀,誰要是被淋得越濕潤,明年(且是牛年耶)誰的財運就會越旺。結果下得山來,還真有不少“落湯雞”們在車上狂打噴嚏哪。像我這“熊掌”吾所欲,“牛氣”亦吾所欲的,即使被澆得通心徹涼,也只會大呼道: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是誰曾說過,深山密林之中,沒有神仙必有妖孽的。隨著台階的一級級延伸,郁郁蔥蔥間仙氣氤氳了起來,峭壁上飛流直下的瀑布,相傳有一百八十多米,轟隆隆的咆哮聲,蓋過了起初悅耳的泉水叮咚,連嘩啦啦的溪澗也仿佛停止了躍動。原來是仙女踩著七色彩煉駕臨啦,可惜當年苦苦等待的那位樵夫小伙,卻不知轉世去了哪裡?後來的士人才俊們,覺得這個故事太夠老土,且褻瀆了神仙姐姐,遂改“待”為“岱”。
爭先恐後的人們,歡呼地撲進了她的懷抱,飄逸長發甩出的水珠悄悄地打濕了我,仰望著淵源不斷的泉眼,我真想攀上去一探究竟。
導游說,登頂的另一條道在山的那邊。從石壺祖殿,經九座石洞、飛鳳石、船帆石到一天門、二天門、石壺洞天(三天門),由天梯或觀牛台、誦經洞、仙梯,直上天池、仙井達到演法台頂。
看來,我們必須原路返回,老謀子還在神鷹展翅處等著啦。剛才經過龍潭虎穴時,他依然輕呼,何險哉?到神鷹展翅處則不敢小覷了。他說於此懸崖峭壁處,倒也逍遙!你們去吧!待我轉到對岸回望,腦海裡忽然躍出了一句名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一起下山的時候,他問我:剛才上來的時候,你發現了嗎?
什麼呀?
喏,你瞧!
嘿!一朵妖艷的鮮花,竟然在牛糞上茁壯地成長著(以圖為證)
……

——鐵證如山。
三、屈鬥宮裡訪窯址
在德化縣城的東南角有處叫寶美的村子,屈鬥宮古窯址就是在這裡發現的。一九八八年一月,這座有著十七間窯室,出土了八百多件瓷器作業工具,六千多件宋元時代的陶瓷器物的古窯床窯址,被國務院頒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顛簸了二個多小時,才從水口鎮來到了縣城邊上的這個小村莊。大家都說,好不容易跑趟德化,肯定要看一看德化瓷器的。扎堆的小伙子、小姑娘們一下車,依然朝氣蓬勃地紛紛嚷道:逛窯子去啰!引起了老謀子捋須的哂笑,這些小年輕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咱們是泡“片子”來了……
曾經跟我去過土樓的小樂不解地問,有啥不對?我故作深沉狀答曰,也對也不對!窯子一說嘛,那是舊社會的一種現像,相當於我們現在見怪不怪的“地下發廊”。我倒是欣賞 “片子”這一新興、流行的詞彙。“片子”一詞是泉州人對於從事那種特殊“地下工作者”的美稱,有別於包“二奶”的專屬性。至於“片子”的字義還是有人一頭霧水的,其實源由並不玄乎。大家都應該記得上世紀的電影院吧,對啦!那個時期,影片到了一座城市,拷片總是只有一套,各家電影院都采取錯時播放,輪流跑片子的方法來周轉。所以說,閩南話的“生命力”是多麼地亙古長青,對於新生事物的詞彙應用是多麼地文雅和貼切喲!
就像“腳撐”、“肥皂”……——對啰!看來我的“邪”說閩南話,還是能蠱惑人心的哪!正說著,又聽到女孩們的一陣大叫:
快看,這裡有好多的片子——這話又引起了一片哄笑。宛如“小姐”一詞無奈地“毀於一旦”的尷尬一樣。
原來,屈鬥宮古窯址上,散落著一堆堆飽滿蒼桑的歷史碎片,這一片片,一塊塊都零碎地記載和見證著宋元時期,古泉州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和衰亡。
——與其傷懷,或忍受千篇一律大言不慚的講解,不看也罷!
2008年10月12日游歷 2008年12月稿成於寸本堂附錄《閩南冏事》:最近泉州一帶新興、流行的《晉石十八怪》歌謠,我並不喜歡其拾人牙慧的什麼怪之說,更願意稱之為《閩南冏事》(不是有本老外介紹泉州的《光明之城》嗎?)
燒香拜佛到南海(南海觀音,普陀山),初二十六家家拜(敬祀土地爺,又稱福德正神。腊月的最後一次十六,就是大名鼎鼎的“尾牙宴”:“尾牙”打牙祭,老板請伙計)。嫁妝得用巨輪載(晉江嫁女習俗,重男輕女也許跟這有關),一家分居港澳台。漂洋過海生小孩(受制計生政策的變通),十六生日大宴開(大操大辦的十六歲成年禮制)。酒客不夠搶生來,宴席劃拳震天外。摩托汽車比跑快,學校醫院私人蓋。不甘路斜店店歪(規劃、拆遷的不合理現狀),有街無處不衣賣(閩南街市的一大景觀)。無人不想當總裁(泉州人個個猛),一元敢把萬元貸(“愛拚才會贏”嘛)。花錢念書千裡外,開講國語半土白。農民居民分不開,女人打扮在比賽。200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