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瀘沽湖-香格裡拉夢幻7日自助游

作者: linchihiro

導讀出發前參考了很多前輩的攻略,游記,非常感慨前輩們不辭辛勞地把自己的心得讓大家分享的精神,我也不能太自私,決定把我的游程介紹給大家。 9/28 上海—>昆明—>麗江 終於在做了很多功課後,開始了我和老公的麗江自助行。黃金周上海-》麗江的直達飛機太貴,選擇了在昆明轉機的路線。早上從虹橋7:45踏上了去昆明的飛機。10:45飛機到達昆明巫家壩機場。往麗江 ...

出發前參考了很多前輩的攻略,游記,非常感慨前輩們不辭辛勞地把自己的心得讓大家分享的精神,我也不能太自私,決定把我的游程介紹給大家。

9/28 上海—>昆明—>麗江

終於在做了很多功課後,開始了我和老公的麗江自助行。黃金周上海-》麗江的直達飛機太貴,選擇了在昆明轉機的路線。早上從虹橋7:45踏上了去昆明的飛機。10:45飛機到達昆明巫家壩機場。往麗江的飛機是傍晚15:30,趁中間的轉機時間,在機場寄存了行李,馬不停蹄地做上了出租趕往市區小逛了一下。根據機場服務處的介紹只花了17元前就到了金馬碧雞坊。先在邊上的俗稱昆明南京路的步行街上體驗了一把昆明街景,覺得比上海的南京路漂亮,有綠化帶,噴水池等。隨便吃了一碗藍藻涼粉,味道一般,因為我不怎麼能吃辣。之後就去了出租車司機介紹的在金馬碧雞坊邊上的“橋香圓”吃雲南過橋米線。真是名不虛傳,居然還有雲南地方風格的民族歌舞表演。店堂裡擠滿了食客,等了好久才做到位子,味道也不過和來福士地下的差不多。價格15-25不等

吃完米線時間就差不多了,趕緊回機場。

到達麗江機場是16:20。做機場大巴到城內民航大廈下(15元/人),轉出租去古城(10元)。轉了一圈,覺得古城文昌閣邊上的東坡樓客棧性價比還行就住下了,房錢和老板從160元討價還價到120元,而且是景觀房。急著想去外面逛,就定在客棧吃晚飯,聽說客棧的飯還是不錯的。和另外幾位也是從上海去的游客拼桌一起吃了晚飯(15元/人)。飯是夾生的,菜也不好吃,四川口味,且沒啥吃的,燒雞塊全是骨頭沒肉,開始以為是飯沒煮好,可是之後每天的飯都是如此,原來是高原氣壓低的關系,水在75度左右就開。晚飯後在麗江古城裡閑逛,雖然還未進入十一,但游客已不少,小橋流水,柳樹成蔭,襯著納西風格的庭台樓閣,別有一番情趣,門面房不是酒吧飯店就是土特產店。酒吧大多建在流水兩邊,這樣兩邊的酒吧到了晚上各自的客人就會站在河岸兩邊互相對歌,歌曲內容不限,只要是歌曲就行,最後以對不上的一方為輸。

當天晚上定了第2天早上去瀘沽湖的旅游巴士票(120元/人,往返)。

9/29-30 瀘沽湖

早上在客棧吃了早飯:稀飯,饅頭,煮雞蛋(5元/人),8:30出發前往神秘的瀘沽湖。途中到寧蒗為止都是柏油馬路,路況還可以,過了寧蒗,多是石頭路,車顛的很厲害,且午飯是在寧蒗吃的,顛得我吐得西裡嘩啦。車快到目的地時,司機問我們要不要在落水下車劃船,我們一車15人全是去裡格的,沒人下車,他問了2次,都說沒有,有個乘客隨便開了個玩笑說湖裡有水怪什麼的,司機本來就因為不能拿劃船的回扣而憋了一肚子火,這下全撒在這人身上,破口大罵說不要玷污了瀘沽湖啥的,還硬要他下車。有點借題發揮的感覺。在其他乘客的極力勸說下,下午4:30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瀘沽湖邊的裡格村。瀘沽湖景區門票80元/人,這晚住在湖邊的國際青年旅社(100元/晚),房間很干淨,雖然是一樓,卻還設計了露台,有2把躺椅。特別喜歡床上大紅的被子,讓我想起了電影“紅高粱”。放下行李,趕緊趁著還有陽光出去走走。西部的太陽都要比沿海地區晚一個多小時下山。裡格村是唯一半島形可以延伸到湖心的,所以,現在有很多游客都喜歡住裡格村,能看到瀘沽湖全景。在半島的盡頭爬上一高坡,可以把全景盡收眼底,湛藍的天空飄著大朵的白雲,墨綠色的湖水靜靜得泛著漣漪,我突然想起了不知在哪裡讀到過“無波的湖水才是最幽深的”的形容。此時此刻我已把日常的一切撇開,盡情享受這份寧靜而深遠的美景。下了高坡,坐上了住村盡頭楊媽媽的豬槽船(10元/人/30分鐘)。楊媽媽是在裡格長大的摩挲人,在島盡頭開了家客棧,2個兒子各自有車在外面開旅游小巴,日子過得悠閑自在。幫我們劃船算是她的副業,賺點零花錢。聽她說湖水最深處93米,平均深度也有45米。真是很難想像這看者不算很大的湖竟是這麼深不可測。

下了船,准備原路返回旅社,看到卓瑪飯店門口有烤乳豬的,頓時忍不住饞水直流,問了價300元一只。覺得有點貴。繼續返回徒中又有240的,馬上約了同車抵達的北京夫婦,要了4分之一個,果然鮮香無比,配著烤蔬菜,蘸著當地的調料,唉,那個美啊。可惜量太少,不盡幸。本來我和老公是想要半只的,可北京夫婦說4分之一夠了,害得老公回上海後還老跟我嘀咕沒吃夠。

晚飯後參加了篝火晚會(10元/人)。其實是跟著摩挲人一起跳舞,對歌。他們是每天都在唱,一般唱不過他們。不過氣氛很火熱

瀘沽湖是高原湖泊,太陽一下山就變冷,晚上一定要穿外套。

PS: 稱呼當地年輕男孩叫潘金哥,年輕女孩叫潘金妹,不能稱先生,小姐。

第二天早上吃了面5元一碗和蕎麥面滋粑6元一張,很軟,很香。9:30集合准備返回麗江。可司機還氣著前一天的事,就是不肯出發。說了多少好話也不頂用。耗到10:30才發車。早知道出發前還可去一個別的景點了。一路上,大家無話,徒中司機好幾次10分鐘以上停車,不是交私人電話費,就是買水果送朋友,總之全是私事。給全程帶了點小陰影。不過事後大家都打了投訴電話,好像讓這司機停了幾天職。司機名字叫:王正權,提醒大家別坐他的車。

瀘沽湖建議住2晚,因為即便是早上出發,到達目的地已是下午,第2天應該去參觀民俗博物館等景點。我們此次行程太緊,其他景點沒去成,留了點小遺憾。

下午5點返回到麗江古城,因為本次行程一直苦於沒有去束河的時間,所以一到麗江馬上叫了輛出租趕往束河古鎮。出租車到束河古鎮大約13元左右,但可以給司機15元(不打表),讓他帶到入口邊上的停車場,從那進可以不買門票(70元)。束河就是麗江還未商業化時的樣子,比較幽靜,游客也明顯要少,且買東西便宜。勸大家若有安排束河行程的千萬不要在麗江買紀念品,麗江有的束河都有。束河古鎮的溪水是那種幾乎讓你窒息的清澈見底,還有束河的客棧就我所看到的幾家絕對比麗江有特色,一句話:幽雅別致。可惜我去的匆匆,沒有記下名字。束河的水道四通八達,水道不寬,但蠻急的,不深的水道中長長的水草隨波漂動,水很涼,有冰山雪水的感覺。不像麗江的溪水懶懶散散,也不算很清。束河的酒吧裝修特別溫馨,燈光打得恰到好處,非常浪漫,沒有麗江的那份嘈雜。

在旅行者食堂吃了晚飯,味道一般般。

因為已經在麗江訂了“依然客棧”,又付了定金,所以晚上只能回麗江住,不然肯定住在束河了。環境好,客棧還漂亮。心裡暗自盤算,下次來一定住束河。

10/1 麗江—》香擱裡拉

我們是前一天在大水車旁的旅游集散地買的從麗江—》香格裡拉的15人座旅游中巴的票。全程2天,第1天游虎跳峽,小中甸草場沿途,住香格裡拉。開車時間大約5小時。第2天要從香格裡拉返回麗江的,回程可游玩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松贊林寺等景點,全程220元/人,我們因有自己的行程安排,只買了單程,120元/人。

早上8:30從麗江停車場出發。沿途先停虎跳峽的上虎跳段2小時,然後午飯1小時。

虎跳峽以“深,險,奇,絕,秀”而馳名中外,是世界最深峽谷之一。顧名思義,相傳有猛虎憑江中巨石一躍而過,於是留下了虎跳石和虎跳峽的美名。金沙江的虎跳峽段是西南東北走向,左依哈巴雪山,右靠玉龍雪山,峽谷夾於2山之間,氣勢非凡。按每秒水流量計算為世界第4大峽谷,虎跳石橫亙在峽谷中擋住了本就因寬度變窄和落差而水流湍急的江水,形成了洶湧澎湃的壯麗景觀。

下午,從虎跳峽到香格裡拉(中甸)之間,沿路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草場(當地人稱草甸),牛,羊,馬等動物都很隨意的散養著。司機就開始開開停停,適時讓我們下車留影。注意有些草甸會收每人1元錢,以彌補因游客對草甸踐踏造成的損失。我們的司機特意找了個不收錢的草甸停車讓我們隨意拍照留影。但是騎馬,和當地藏族小孩合影,和藏敖拍照需付錢。騎馬沒意思,圍草甸轉一圈30元,考慮到後面幾天有騎馬的時間,就不在這浪費時間了。和小孩合影不知道,我和藏敖拍了張照,花了1元錢。從虎跳峽出來地勢就開始慢慢向上傾斜往高原走了,所以,這裡給我的最深刻印像是天是那麼的藍,雲是那麼的低,大地那麼的開闊,不過當地藏民的膚色也開始逐漸變黑了。又到了一片草甸,開滿了我只在旅游雜志裡看到過的紅紅的狼毒花。最近好像還有個同名電視劇。狼毒花從春天開始開放,隨著季節的不同呈現不同的顏色,秋天的狼毒花是略帶紫的通紅色,一蓬一蓬,從遠處看紅紅的一片,更好看。它帶微毒,神奇的是動物天生知道這不能吃,從不會去吃它。

這裡介紹一下我原先一直很困惑的這個地名。為什麼同一地區,有人叫香格裡拉,有人叫德欽,中甸。司機給我們解釋了答案。香格裡拉是一個區域的名稱,30 年代初,一個名叫詹姆斯.希爾頓的外國人發表了一部轟動一時的探險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小說裡描繪的那個遠在東方群山之間的世外桃源--香格裡拉,猶如一個魔幻的謎,吸引了無數人探索追尋...。後經研究香格裡拉此語的真正源頭,出自中國西南某一地區的藏族方言。研究人員在與德欽、中甸的藏族人的交談中發現: “德欽”與“香格裡拉”在藏語中的意思就是世外桃源。1997年9月,雲南省政府宣布“香格裡拉”就在中國南部的德欽藏族自治州。我雖然沒有讀過這本書,但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向往的香格裡拉,我會去尋找屬於我的香格裡拉。

下午6點到達香格裡拉。陽光還很充足。趕緊在香格裡拉古城區找旅店。因同車游客都約好7點在古城口集合去參加藏民家訪,隨便在古城口第一家的藏巴拉客棧住下了。雖不豪華,但還算干淨,有獨立衛生間可洗澡,100元/晚。小小客棧全是木結構建成,不失當地雕花風格。晚上的藏民家訪,應該說是藏民村把村裡最大的建築改成了演出大廳。按當地習俗進門前先要喝一盅青稞酒,接受獻上的哈達才能上樓。金碧輝煌的裝飾,沿4面牆各擺了5,6排長桌椅,中間是表演場地。我們9個人預約了一只烤全羊,外加一些當地小吃(酥油茶,青稞酒,酸奶酪,青稞滋粑,油炸麻花),最後核算130元/人。烤全羊很鮮香,特別是那個紅色辣椒粉末調料也恰到好處,連我這不能吃辣的也覺得好吃,不辣。青稞酒很厲害,在當地測出是38度,在海拔低的沿海地區應該有40多度。表演全都由藏民演出,富有地方特色,有相當比重是讓觀眾參與的節目,還是很有意思的。藏族姑娘非常漂亮。邊吃,邊看節目,邊參與,時間過的很快,大約10:00結束,由司機統一送回客棧。

PS: 在藏區不能按我們的習慣稱呼先生,小姐。先生小姐在他們那裡是含貶義的,要按當地習俗,男的稱呼扎西,女的稱呼卓瑪。不然容易產生誤會。

10/2-10/3 香格裡拉—》梅裡雪山

10/2-10/3的行程我們和一對北京夫婦共4人包了一輛7人座的長安之星。說是7人座,因為也包括司機,所以我們4人加上行李,剛剛好,要再加2人還沒地方放行李了呢。司機是藏族人:拉茸七林,人還不錯。一路上,我們覺得哪裡風景好想停就停。包車費從香格裡拉到飛來寺往返2天共600元。我和老公第2天增加了去明永冰川,討價還價加了我們2人150元。

早上還是8:30出發(沒辦法,西部的早上天亮的晚),沿途第一站是納帕海。藏族人稱湖為海,所以顧名思義是個湖泊。但納帕海11月-5月是濕地草場,並不是湖。每年的6-10月的雨季時才變為湖泊。我們現在去正好碰上雨季剛過,湖裡還是汪洋一片。碰巧當地剛收割完當年的青稞,湖邊的大片田地裡整齊得排著一排排的青稞架,青稞架上掛著晾曬的青稞。聽拉茸介紹,青稞收割後,一定要晾在架上曬,待經幾回霜打後的青稞才能釀出最醇香的青稞酒。

從麗江到梅裡雪山我們一直是在蜿蜒在橫斷山脈裡的滇藏公路(雲南—西藏)走,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茶馬古道,現在的滇藏公路就是在茶馬古道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真難以想像1,2千年前行走在這條古老道路上的馬幫們是如何翻過這崇山駿嶺把雲南的貨物運送到物資匱乏的西藏的。滇藏公路是公路進藏的僅有3條道路之一(還有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

離開納帕海,車逐漸進入橫斷山脈的盤山公路。2小時後到達以前曾是馬幫們歇腳喂馬的驛站—奔子欄。奔子欄很小,小到只有一條街。過去,馬幫們在行走了相當長的路之後,都會在奔子欄歇腳,把馬喂得飽飽的上路,因為這之後將是一段異常艱辛又長久的行程。所以奔子欄雖小,但地位不可忽視。奔子欄靠著金沙江,對岸是四川省的卡瓦鎮,一江之隔,中間卻沒有橋,互不相通,方言也截然不同,一個是四川話,一個是雲南話。在當代,奔子欄也沒有絲毫改變它的地位,依然是進藏的重要歇腳地。我們也當然在奔子欄停車吃了午飯。趁著菜還沒上桌,我進了馬路對面的銀器店,銀鐲子10元一個,比麗江便宜多了,心裡好後悔沒耐住性子已在麗江買了些銀質小玩意。不過還是一口氣又買了4個鐲子。說好不是純銀的,反正是買著玩的無所謂。老板娘是個漂亮的白族人,嫁了個藏族老公,老公在外干活,她自己帶著女兒開了這家銀器店。女兒像媽媽一樣漂亮,問她叫什麼,她靦腆的回答你叫婷婷。

車出了奔子欄繼續穿行於橫斷山脈中。大約1小時後到達金沙江大拐彎景點。我終於到了魂牽夢繞的地方了。多少次在網上看著別人拍的大拐彎PP,心裡一直想著我也什麼時候也能親眼看看,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大自然真是很神奇,原先一直平坦的江面在此地突然來了個幾乎180度的大轉彎(幾乎是調頭了)。照樣是啪啪得狂按一番快門嘍。

離開金沙江大拐彎,繼續前行2個小時車程後,我們抵達白馬雪山埡口,此處是整個旅行過程中的海拔最高點,4792米。我們在這做了下短暫休息。下車時突然感到胸口有點悶,好像有東西堵著,莫非這就是高原反映,不過一會兒就好了。照樣這兒和別處一樣有當地住民堆的馬尼堆,拉著經幡。一直以為經幡就是一些五顏六色的小方布,這次走近了才發覺其實不然,每一塊小方布上都印著經文,還有佛像,也有看不懂的梵文,每塊經幡印的內容都各不相同,我對佛教並沒有太大興趣,也不懂經文的內容,也只能就此做罷。之後,我們的車就一直在白馬雪山中盤繞。沿途欣賞著剛開始變黃,變紅的山色,非常漂亮。若再晚來2個星期應該能看到五彩繽紛的秋色了。也看到了被砍得只剩一根根已變為灰色的木樁,有時整個一大片山都是,不免覺得心痛。司機拉茸說,前幾年由於當地政府的策略失敗,一味地追求一時利益,砍了大片的成年木材出口,導致現在某些地方整片山的枯敗,破壞了環境,但值得欣慰的是亂砍亂閥現在已經被禁止,相信以後會好起來。車之後到了梅裡雪山口。山口有一類似大牌坊的建築,表明我們將進入梅裡雪山區。梅裡雪山由13座山峰組成,山口建了13座白塔,代表了梅裡13峰,其中最高峰卡瓦博格山峰,海拔6,740米。遠看藏在層層雲海中的梅裡雪山,似乎真體會到了這才是神仙住的地方。突然感到周身一緊,打了個冷顫,莫非是神仙顯靈,顯現一下他的威嚴?下午4點半,車終於到了德欽縣城,表明我們已經到了雲南西藏交界處。到了德欽縣就等於到了飛來寺。只隔15分鐘左右的路程。飛來寺是一個不大的寺廟,本身名氣並不大,只因為是觀梅裡雪山的最佳位置而出名。要看梅裡日出,就一定要住飛來寺。沿公路建了很多家旅館客棧,專供游客住宿早上觀日出。房間一般窗口都盡量面對梅裡雪山,早上不用出房間就可觀看日出。那邊的早晚溫差特別大,選擇房間時這應該是首選內容。我們因事先沒有預約,又碰到黃金周,等我們到後,挨家去問,已經沒有標房了。只能勉強入住扎西德吉的2人普間,房間非常簡單,2張單人床,床單還算干淨,一個放東西的矮櫃,衛生間是外面公用的,沒有洗澡,殘的是連個電視機都沒有。就這還要了我們120元/床。估計再晚連2人間都沒有了,只能將就一晚了。趕緊放下行李,出了客棧是5點,太陽照在身上還是暖暖的,陽光很好。我和老公在‘季候鳥‘酒吧的露台上坐下了,這裡可以把梅裡13峰一覽無余。我點了酸奶,老公要了啤酒,雖然我們倆都不怎麼能喝酒,但對著如此壯觀的梅裡雪山,怎麼也要豪爽一把吧。曬著暖暖的太陽,喝著啤酒,欣賞著雄偉的梅裡雪山,忘記平日裡繁雜的一切,什麼也不要想,我似乎體會到了什麼是享受的真正涵義,不知一生中還會不會有第2次。

梅裡雪山雖然海拔不算最高,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未被人類所征服的有數的幾座雪山之一。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京都大學和當地政府簽署了攀登優先權協議,下面是轉摘的相關報道;

1989年,中日聯合登山隊組織了首次攀登梅裡雪山活動,但是最終無功而返。1991年1月中日聯合登山隊再次向梅裡雪山主峰卡瓦博格峰發起了衝擊,由於突然天降大雪,登山隊被迫放棄原定的登主峰計劃。在返回位於海拔5,100米的三號營地途中,登山隊員因遭遇雪崩而全體遇難,其中包括6名中國隊員和11名日本隊員,這是世界登山史上第2大山難。

1996年,因為優先權協議馬上要到期,也為了繼承前者遺志,京都大學再次組織登山隊第3次出擊梅裡雪山。但是由於復雜的氣候,最終仍未能如願,梅裡雪山就像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樓,人們只能在雲霧繚繞中遠遠地瞻仰它的美麗。

梅裡雪山的另一景是早上太陽升起時的日照金山。據說是即便是碰運氣天氣好,也只出現十幾秒。那時山峰被太陽照射,光芒四射。要能看到的話,就意味著能交好運。很可惜,這次我們沒能如願,那晚從下半夜起就下起了大雨,持續了很長時間。

第2天早上,匆匆買了點心,就出發往明永冰川。明永冰川直接發育於卡瓦博格峰,雖然早上沒能看到日照金山,但能近距離接觸億萬年前的古冰川,也讓我興奮了好半天。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處。冰川周邊青山翠谷,針闊混交林,濕性常綠闊葉林原生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干熱河谷典型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征。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同時又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從飛來寺到明永冰川約一個半小時車程。門票60元/人。騎馬上山120元/人,平時是到半山腰後才下馬,然後自己爬上山。黃金周期間騎馬距離比原先縮短了一半,但價格照舊,變相漲價了。上山路還是蠻好走的,不過還是需要一些體力的,特別是最後接近冰川後的台階一路直上,累的我們倆直喘粗氣互相都沒力氣說話了。不過能親眼看到如此壯觀的低海拔冰川,也值了。

中午時分,從明永冰川趕回飛來寺,吃午飯,順便接北京夫婦一起回香擱裡拉。來時因為被外面的景色所吸引,也沒覺得累。回程時,覺得路長了很多,好不容易又回到了香格裡拉,因為已進入黃金周高峰期,古城靠外面的旅店客棧全住滿了,在古城深處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間標房,150元/間。名字忘了,老板是個特別矮小的福建人。福建人真是會做生意,滲透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都小有名氣了。由客棧小妹介紹去了一家在古城外叫“聚鑫圓”的犛牛火鍋店,在古城出來右轉,第一個十字路口左拐,再走3,4分鐘路的左手邊。有點遠,但不枉此行,東西非常好吃。老板雖是雲南人,但是屬於西雙版納那邊的,從熱帶雨林地區舉家遷到了這高海拔的寒冷山區,也許是看到了這裡的商機。犛牛火鍋確實不錯,一沙鍋80元,量很多,2人吃足夠。肉是牛頭部的較多,因為臉頰上活肉多,不肥很香,牛百葉和舌頭很嫩,還放了少量的蔬菜。當地藏民以前因氣候原因,幾乎不吃蔬菜,我們另外點了野山藥,薄荷葉,茼蒿,生菜,每盆6元,還要了一杯老板自家的枸杞酒,一共150元。這是我此次旅行中吃得最爽的一餐。

當天下午回香格裡拉時順便在長途客運站買了第2天11點發車回麗江的票。

10/4 香格裡拉—》麗江—》昆明—》上海

第2天早上趁回麗江前去香格裡拉城外的松贊林寺。松贊林寺是雲南省最大的佛教寺院,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出古城坐3路公交車直接可到,1元/人。當地人真是沒有什麼壓力,公交司機一路上一直大聲唱著當地歌曲,聽不懂,但很羨慕他的狀態。聽昨天包車司機拉茸介紹當地的人均收入達到2000-3000/人/月,這是讓我大吃一驚的。全靠畜牧業和旅游業。差點讓我一念之差動了搬到香格裡拉的念頭。松贊林寺的圍牆在大修,外面的路有點不好走,建築也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輝煌雄偉。但是大殿裡的藏傳佛教氣氛還是很濃的,和沿海地區的寺廟不同,常年點著酥油燈,佛像也大多是釋達牟尼,不大看到觀音菩薩,宣傳畫全是幾世班闡,幾世達賴喇嘛等人物。僧徒穿的是猩紅色的僧袍。應該是紅教吧。松贊林寺門票:30元/人。回程要趕長途巴士,叫了輛車20元到客運站。

下午3:30返回麗江,在古城“龍抄手”吃了午飯。才知道所謂龍抄手就是餛飩,四川人稱龍抄手。叫了輛出租趕往麗江機場76元。回程還是和去是一樣在昆明轉回上海的航班。到上海虹橋機場已是晚上12點。在等出租車回家時,雖然我的心似乎還停留在綿延不斷的滇藏公路上,可當老公問我下次准備去哪時,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青海湖。可見我們都已被自助游所帶來的樂趣所吸引,也許這將成為我們今後調劑生活的不可缺的一部分,也將繼續尋找我心中的香格裡拉。





(收獲後的青稞地)



(瀘沽湖)



(俯瞰麗江古城)



(狼毒花)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