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12月21日):
今天是呆在廈門的最後一天了,早上計劃去環島路一線觀光。從輪渡乘車去胡裡山,不知何故公交車司機硬是讓我們在廈大白城下。下了車有點氣憤,明明站牌上有胡裡山這一站的,而白城距胡裡山還有一站的距離呢。好在海邊的美景很快彌補了心中的這點不快。順著海邊的木棧道往胡裡山炮台走。清晨的風很大,海水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激起巨大的浪花。一個老者沿著海邊慢跑,另一些老人在海水中悠閑地冬泳,有趣的是這些人都在腰上拴了個球,起什麼作用呢?
胡裡山炮台是一座海防要塞遺址,裡面有中國現存最大的炮王—清末的克虜伯大炮。想著要花25元去看幾門鏽跡斑斑的古炮,大家都覺得不值,閃過。直接走到馬路邊乘車去會展中心。等車時發現路邊有一段音樂五線譜雕刻,猜想應該是“鼓浪嶼之波”吧。在廈門的日子裡,耳畔整日回蕩的都是這只曲子。
到會展中心下車後,發現這裡的海景並沒有特別吸引眼球的地方,只好掉頭向椰風寨方向走。靠海一邊的草坪上立著眾多栩栩如生的馬拉松賽跑運動員銅雕像。他們姿態各異,或駐足,或奔跑,延伸近2公裡。廈門的環島路每年都被設為國際馬拉松跑道的一段,所以每天都會有許多人沿路漫跑。當天就有某長跑俱樂部舉辦的長跑活動,據說是為了迎接明年1月5日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
椰風寨的海灘很開闊,沙子非常細,對面就是金門島。聽說天晴的時候可以看見對面“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幾個大字。而路邊設立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與對岸遙相呼應,很有意思。在海灘上拍了一些照片後我們就打車回輪渡了。廈門出租車起步價8元,另加一元的燃油費。司機開車都比較凶猛,往往一腳油門踩到底,我不禁膽怯地握緊車門邊的扶手。經過演武大橋時,感受了一趟美麗的海上立交。
中午退了房後在輪渡附近打聽去集美的車。後來找到一趟625路(去集美3元),司機提醒在集美區政府這站下。車子晃晃悠悠開了近40分鐘。過集美大橋時遠遠望見一片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紅屋頂,很漂亮。才下車一群三輪車司機圍上來攬生意,一個老頭稱可以包車游覽三個景點並免費講解,要40元。一番討價還價後30元成交。游覽結束後發現這幾個景點離得很近,走幾步就到了,這30元花得也很冤。
在嘉庚公園門口買了20元的聯票(還包括歸來堂和陳嘉庚故居)。嘉庚公園也叫鰲園,內有毛澤東親筆提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一進鰲園有個門廊,兩側牆上刻有幾十幅精美的浮雕,內容多為中國歷史故事。在鰲園內聽聽講解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們的免費導游(三輪車司機)只顧著在公園出口處停車,圍堵(生怕我們跑了不給錢),就算跟進來了也只能替我們拍幾張合影。好在旅游的團隊一撥接著一撥,湊著聽個講解是沒問題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由花崗岩建成,高28米,氣勢雄偉。碑座石欄上刻著一些嘉庚先生早年在海外游歷時所見的珍禽異獸和奇花異草,對當地人民來說起一定的教育作用。嘉庚先生的墓建在紀念碑後面,形狀如伏地的烏龜,半圓的小牆上用浮雕記載著陳嘉庚先生的生平。歸來堂因為正在修膳沒有開放,從右側後門出去就是陳嘉庚先生故居了。故居是一幢三層的小洋樓,裡面用大量史料介紹了陳嘉庚先生及其胞弟陳敬賢先生修建集美學村的事跡,陳列著嘉庚先生曾經用過的一些器物,可以看出他是個生活儉樸卻一心為民的人,令人敬佩!
在去往車站的路上,我們在龍舟池邊駐足,觀賞集美小學,集美初中,高中的教學樓,建築帶有濃郁的嶺南風格,令人印像深刻。
回來時出於好奇選擇乘坐快速公交BRT。坐上後發現原來就是比較新的金龍車在全封閉的高架橋上跑。據說運營時速在每小時20-35公裡,但是因為停靠的站點太多,我覺得不比來時的普通公交車快多少。況且上車前及下車後都要排隊、另外投幣5角換乘連接線班車,可謂既不省時又不省錢。
從賓館總台取出寄存的行李後大家匆忙趕往機場。其實從集美到機場是很近的,如果行李不多可以直接去機場。不必像我們這樣兩頭折返,連晚飯都沒時間吃,只能指望飛機上的點心啦。
五天的時光在匆匆的腳步中飛逝,回顧這幾天的行程還是相當順利的。回南京後同事們聽說我帶著一家老小自助游廈門後,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著實讓我自豪了一下並更加堅定了今後自助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