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去漓江,似乎終不是最好的選擇。此次出游,心情大落大起,然而最終定格的,是雨霧中的青山綠水、黑瓦白牆的那份淡定。因為那些許遺憾,也因為旅途中遇到的所有樸實可愛的人,堅定了重回漓江的決心。先要說一說的,是林克之先生。在到達興坪之前,我們其實並未聽說過這樣一個名字。一路乘筏子沿漓江而下,揣著船娘盧大姐在途中幫我們在水裡撈起的兩只雪白的軟殼鴨蛋,我們離興坪近了。船夫在黃昏中指著前面一座山坡告訴我們,這是老寨山,山路是一位日本人修的,你們在興坪可以去登登那座山。行走過中國不少地方,也見過不少有錢的同胞或友人捐資興建的亭台樓閣,並未對這樣一個日本人產生任何好感。直到在青年旅社住下,旅社的小姑娘也跟我們提起了這個日本人,滿是崇敬地告訴我們老寨山的山路是這個日本人自己雇了十幾個人,自己同他們一起一個石階一袋水泥地修起來的,我們才漸漸對這樣一位林先生產生了好奇。林先生自家開的旅社就在不遠處,正好我們差一人無處落腳,便順路前往。旅社很好找,門口的石頭上畫滿了多拉A夢和面包超人,還有大大的鯉魚帆。林先生中文並不太好(好在同行的偉大的修修同學懂日語),帶我們看了一眼房間,見我們並不滿意就干脆地介紹我們前面另外一家旅社。林太太是當地人,年紀不大,還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客廳裡都是男孩和一些明星的合照,想必是來漓江邊拍戲時順路造訪這裡的。家裡看起來有些陳舊了,每級樓梯上還擺滿了從小到大的拖鞋,滿是居家的味道。我們也沒有過多打擾便離開了,但總對這樣一位定居在漓江小鎮上的日本人充滿了疑問。翌日我們登老寨山前,我們先去林先生家預訂好了三個人的晚餐。老寨山並不太高,一千多級石階,即使像我們這樣在陰雨天龜速前行,一個小時也足夠登上山頂。半山腰不到的地方是林先生修的一個中日友好亭,亭子之上的路越走越險,但從山腳到亭子的路則相當平整,甚至在石階邊還有一條水泥鋪的輪椅通道,足見其精巧用心。霧蒙蒙的天阻擋了我們在山頂欣賞漓江風光的視線,不過在半山時目力所及之處已是一片大好景致。想來林先生當年修建這條山路時,心情也應該不錯。老街上又晃了半日,我們到林先生家就餐。晚餐是林太太和她嘴裡的“小帥哥”准備的,准備的正當會我們和他們的兒子小喜多郎瘋玩,喜多郎很開心地陪我一起欺負修修(鼓掌!!),然後被修修追得一溜煙跑出門跑到山上。林太太開心地跟我們說:“喜多郎是小明星哦!”然後一邊給我們上菜,一邊給我們看了一個日本NHK環保主題的節目,和一部名叫“愛上漓江”的紀錄片。其實回頭上網查一下,就發現林先生的傳奇早就不是新聞。早年在尼泊爾幫當地村民修水電站,然後去過泰國、中國雲南等,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獨立國際志願者。來到興坪後,修山路、撈漓江的垃圾、開一家小旅社、娶了位姑娘,他就這樣融入了這個小鎮,而小鎮上的人現在也就把他當作自己人。其實,讓一個鎮子的人不再稱呼他為“日本鬼子”,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還有什麼更多地可以描述呢。我們吃著飯,林先生忙著自家家務。偶爾接個電話,然後繼續認真地修日光燈管,不大說話,身影已有些蒼老。林太太准備的東西早就超過了我們胃的負荷,我們摸著滾圓的肚子問晚飯多少錢時,林太太說,不知道,你們隨便給。呵呵,我們也就按照之前吃飯的平均價錢給了個數。末了,林太太在門口一遍遍囑咐我們去桂林的路上小心。其實後來想想,也許正是這樣不經意地碰到了林先生,才讓我們更加深深地感動。凱利同學在下老寨山時,帶下了山頂的一袋垃圾。下次再去興坪,有機會的話,也幫林先生去撈一次漓江的垃圾罷。懂日語的同學,可以去看看老寨山旅館的網頁:www.laozhaishan.com